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0/1227

  自隆武陛下继位以后,科举就已经是大改过了一次,殿试之时增加《农业》《数学》《物理》三科,以为考试的题目,分数最高者,即为状元,身为皇帝的隆武帝,不再朱笔钦点。
  殿试改了之后,各省的乡试也随之改进,也都加入了《农业》《数学》《物理》,从此,读书人不再只是手捧“四书五经”,各种新式学科的书本,在各地迅速流行开来。
  十几年过去了,效果显著,《农业》《数学》《物理》已经是深入人心,选出来的官员自然也都能很好的接受先进科学,不会再把科学当成是异端邪说。同事的,也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圣人治国。
  朱慈烺以为时机成熟,准备再次改制科举,实行百分制,将《农业》《数学》《物理》等实用科学,推到和《四书五经》同等的地位上,也就是说,以后将是四科同列,以四科的总成绩,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秀才,以及后续的举人和进士。
  消息一出,朝堂哗然,立刻掀起了不少的反对之声。
  虽然自从隆武二年,科举改制,四书五经从神坛跌落,不再是国家取士的唯一标准,但依然是高过《农业》《数学》《物理》一头,不论是乡试殿试,都是先看过四书五经的成绩,合格后,才会看三样新式学科,也就是说,四书五经依然是国家取士的最重要门槛,四书五经不好,其他就不必谈。
  但如果施行百分制,四科同考,四书五经就再没有高高在上的地位了。
  这对顽固保守派是不可接受的。
  于是,他们纷纷上疏反对。
  “太子你怎么看?”
  “父皇英明睿智,目光高远,做事自有道理,何必和他们见识?”
  太子回答的四平八稳。
  朱慈烺却微微皱眉,他隐隐感觉,太子其实并不支持科举改制。
  ……
  虽然不少人反对,但隆武帝强力推行。
  眼见不能抵挡。很多朝臣跪在宫门之外,哭谏。
  ……
  乾清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手中的名单,那上面,都是哭谏官员的名字。他快速一扫,忽然发现,其中竟然有不少是和太子走的比较近的保守派。
  ——不同于唐宋对太子的猜忌,大明朝对太子宽容至极,朱慈烺就更是如此,自从太子从讲武堂毕业,进入朝堂以来,朱慈烺不但身体力行,处处做太子的榜样,同时也不住的向他灌输后世的先进思想和学科,但渐渐的,朱慈烺隐隐有所察觉,那就是太子是一个内心非常有主见的人,对于他所说的后世的先进思想和科学,并不是全盘接受。
  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是好的。
  但朱慈烺却忍不住有所忧虑,因为在自主思想之外,他发现太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一点都不高,和开明派官员好像也有距离,反倒是和保守派官员走的比价近。
  放下名单之后,朱慈烺面色凝重,他在想,难道太子心中真是有不同的看法?
  又或者,太子是一个保守派吗?
  ……
  科举改制之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朝廷投入钱粮,在全国推行五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百姓都能认字读书,此策,亦在朝中掀起相当的反对,不说因此朝廷每年要多支出的巨大钱粮数目,只圣人的教诲,唯上智和下愚不可移,就是不可被接受的。
  推行五年义务教育,民智开启,所有人都成了读书人,没有了工匠,没有了农人,那朝廷还怎么统治?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夺门之变(三)
  五年义务教育一出,又遭到强烈的质疑和反对。
  但隆武帝不为所动,他不止一次的在朝堂上阐述开启民智的重要,以及众人担心的不必要,最后提出三年准备、三年施行。到隆武二十八年,五年义务教育需的在全国推展开来!
  隆武帝强力推行,众臣反对无效,义务教育的政策,最终还是定了下来。
  太子没有反对,但隆武帝却隐隐察觉,对于施行五年义务教育,太子好像并不是太积极。
  ……
  下午,隆武帝召太子进宫,就民生,民智,就历朝历代灭亡的教训,以及如何避免,进行长谈。
  “要改变三百年一个王朝的轮回,就必须彻底改变统治方法,开启民智,人人平等,让民众参与进来。”
  “民享民治。”
  “不然我大明朝终究也会走向灭亡。”
  太子诺诺而听。
  ……
  是夜。
  隆武帝不能寐,披衣而起。
  第二日,宫中传出消息,帝染了大风寒(感冒),不能起。
  太子夙夜服侍在榻前,隆武帝感动。
  十日后,隆武帝痊愈。
  ……
  十月,因其招抚蒙古各部的功绩,隆武帝册封皇三子,原蒙宁郡王朱和圳为蒙王。
  而蒙王也成为隆武朝第一个被册封的一字亲王。
  ……
  蒙王的册封,在朝中引起小小的讨论。
  蒙王有蒙古血统,是大明皇子的异类,但却第一个成为了亲王,都说隆武陛下一视同仁,从不论几个皇子生母的出身,今日看来,果然如此。
  ……
  隆武二十五年四月。
  抚远将军李定国急报,准格尔蒙古吞并了蒙古叶尔羌汗国,又用兵于哈萨克,实力大增,开始侵扰喀尔喀蒙古。
  ——早就平定喀尔喀蒙古之后,隆武帝就曾经告诫喀尔喀的三个国公,要他们一小心北面的罗刹人,第二就是要小心西面的准格尔蒙古。
  今日,隆武帝的担心变成了事实。
  准格尔蒙古在强大,吞并周边的小国之后,果然是将目标转向了同宗同教的喀尔喀蒙古。
  准格尔的野心不言自明,那就是要并吞喀尔喀蒙古,壮大实力。
  虽然在这之前,隆武帝警告过喀尔喀三部,大明朝廷在内外蒙古也有所准备,但准格尔蒙古来的太快,喀尔喀三部最初还是陷入了被动,札萨克图国公先被击溃,车臣国公和土谢图国公急忙领兵来救,但还是不敌,只能急报大明朝廷,恳请抚远将军李定国支援。
  五月,抚远将军李定国出兵救援,一万五千人越过沙漠,抵达喀尔喀外蒙古。
  八月,双方在杭爱山(燕然山)展开大战。
  准格尔蒙古虽然悍勇,且有相当多的火器,但在大明军和李定国的指挥面前,还是没有机会。
  此战,准格尔蒙古大败,残余逃回。
  ……
  但隆武帝却知道,这一次,准格尔蒙古只是试探,并没有使出全力,接下来必然还会有大战。
  准格尔蒙古首领受喇嘛教的影响,一直想建立一个以喇嘛教为国教的准噶尔帝国,在吞并、占据了乌兹别克斯坦、蒙古高原西部、哈萨克斯坦、阿富汗,新疆、一部分的青海、拥有广大国土和民众之后,其野心已经不止限于整个蒙古了,其目标,终究是会转向大明,只是大明强悍,他们不敢在大明实地边界,青海等地用兵,所以才转向东边,试图先突破喀尔喀蒙古,壮大实力,然后再进取大明。
  ……
  作为穿越者,朱慈烺对准格尔蒙古崛起和覆灭的过程,还是有相当了解,照原本的历史,直到1678年,准格尔蒙古才吞并叶尔羌汗国,真正崛起,也才有了和清朝一掰手腕的实力,但现在刚是隆武二十五年,1669年,准格尔蒙古就已经崛起了,比起真实的历史,足足提前了九年。
  或许,这就是他穿越的影响。
  ……
  喀尔喀的战火刚刚平息,北面又传来消息。
  隆武二十六年四月,罗刹国万余人大举进犯尼布楚、雅克萨,说是要报上一次之仇。
  ——比起历次的侵扰,罗刹国这一次出动的人数最多,某种意义上讲,上一次的败仗确实是激怒了他们。
  罗刹人来势汹汹,人数众多,黑龙江将军吴三桂命令放弃最前线的尼布楚,令副将吴国贵固守雅克萨,他自己则是召集周边兵马,从齐齐哈尔启程,急急救援。同时向辽东经略张煌言求援。
  六月,吴三桂率兵赶到雅克萨,和包围雅克萨的罗刹人展开激战。
  九月,辽东经略张煌言率阎应元等援兵赶到,大明军人数三倍于罗刹人,两路攻击,一路断后,将罗刹人杀的大败,鲜血染红了黑龙江。
  十月,战役结束,除了千余罗刹侥幸逃走之外,其他罗刹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而即便是逃走的罗刹人,沿途也不住的遭到野女真的袭击,最后安全逃回国内的,只有五六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此战,彻底震动了罗刹国,令他们意识到,东方大国是一个强大的,不容侵犯的对手,加上欧洲发生战事,罗刹国要面对瑞典的挑战,东西两面难以同时顾及,所以,即便是万分的恼怒和憎恨,罗刹沙皇却也再不敢再派兵侵扰大明边境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0/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