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7/1227

  没有再说,洪承畴转过身,拖着残腿,蹒跚的向自己的低帐走去……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洪承畴之死
  多尔衮没有回头。只是呆呆的、木头一般的望着山下,这里曾经是大清的江山,大清的旗帜曾经在这里飘扬,但以后,再也没有了,等待他的,大约会是一辆囚车,拉着他,辚辚的往明国京师而去。
  他不怕死,从撤退沈阳的那一刻,他就已经万念俱灰,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但布木布泰的眼神和濒死的福临,却让他的意志动摇了。
  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全女真?
  “太后”所说的忍辱负重,并非没有道理。
  如果能做到的,他忍受再多的屈辱又何妨?
  由此之外,另一个念头忽然又涌上了他的心头,那是强大如斯,和崇祯帝截然不同,更不同于历朝历代皇帝的隆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初在通州,在乌克尔河,又是如何打败大清的?他又是如何将大明从内外烽火的烂摊子里,挽救出来的?
  或许,他可以见上他一面。
  如此,就算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至于身后的洪承畴,他不是不想保,而是实在保不住……
  ……
  大明军医来到,诊断之后,为福临用了药。
  第二日凌晨,福临就退了烧,虽然还没有醒来,但呼吸却已经恢复了正常,脸色也不再青紫,眼见的就是从鬼门关之前被拽了回来。
  “福临,我的儿~~”
  布木布泰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福临转危为安,她该笑,但随之而来的屈辱投降,却又让她的泪水止不住。
  大清,终究是亡了。
  等待她们这孤儿寡母的,不知道又是什么?
  ……
  “两个条件。”
  “第一,保我王、太后、领辅政性命无忧;第二,准我建州女真剩余、包括散落在其他地方的部众返回赫图那拉,继续为大明守边。我女真发誓永远效忠大明。”
  “作为诚意,我女真不但献上大清玉玺,也愿意将蒙古玉玺献给大明!”
  “有了蒙古玉玺,大明才能名正言顺的统治蒙古。”
  “隆武陛下日思夜盼,最想得到的宝物,怕就是这一枚蒙古玉玺了。”
  “总镇纳了我女真的投降,又献上蒙古玉玺,隆武帝必然大喜,总镇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不纳,我女真必玉石俱焚!”
  “没了蒙古玉玺,失去了统治蒙古的利器,就算总镇灭了我女真,立了大功,隆武陛下怕也是高兴不起来吧?”
  索尼站在吴三桂和张煌言面前,清楚说出条件。
  ……
  同一时间。
  建虏营中哭声四起,众人都已经知道了即将投降的消息。
  但没有躁动,更没有反对,所有人身心皆疲,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
  ……
  一根麻绳,圈套在了大树的枝丫之上。
  洪承畴拖着残躯,抱了两块石头,放在枝丫之下,然后强撑着站了上去,伸手一拉,正可以将麻绳套到脖子上,一时,他忍不住老泪纵横,或许当初在松山,他就应该这么做了,如果当初做了,也不会有今日的屈辱,以及后世诸般的滚滚骂名。
  洪承畴,贰臣也!
  如果当初死在松山,他将会是第二个文天祥,青史留名,万人景仰。
  可惜啊。
  一切都不能重来。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一念之差,造成今日的结果,不怨别人,只怨自己。
  自来临阵慷慨成仁易,安居从容赴死难,千古之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错了、错了,都是错啊!
  山风吹过,林子在呼啸,仿佛都在呜咽着那两个字:错了,错了。
  “哈哈哈哈~~~”
  洪承畴悲惨大笑,口中叫道:“贰臣!贰臣!”
  电光火石之间,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少年得志、诗词会友、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入阁封疆、殚心竭虑、督师蓟辽,松山战败、盛京之囚、屈节事虏、出谋划策,松锦兵败,千里奔逃,现在在这遥远的黑龙江,无名无姓之地,就是死了怕也是没人知道,只是一杯黄土……
  “呜呜呜呜~~”
  洪承畴忍不住痛哭出来,老泪纵横。
  随即,心一横,牙一咬,脚下一蹬,蹬翻了站立的石块……
  远处。
  萨克萨哈正在默默看着,当确定洪承畴上吊之后,久无声息,已经是死去之后,他默默的走了过来,仰头望了一眼洪承畴那一张已经伸出舌头,翻了鱼眼,痛苦扭曲的死人脸,然后转身退回,急急来到山坡上,向多尔衮报道:“主子,洪承畴去了……”
  多尔衮听见了,但却没有回应。
  洪承畴自缢,怕是最好的选择了。
  “埋了吧……”
  很久很久,多尔衮吐出三个字。
  ……
  席子一卷,一杯黄土,几块乱石,没有墓碑,只有丛生的杂草为伴,就这样,在明末清初的卷起大风云的洪承畴,永远的留在了黑龙江畔的荒山野岭之中。
  ……
  原本,吴三桂并不想接纳建虏的投降,他想着搜出建虏主营所在,一举歼灭,一了百了,但建虏主营藏的极其隐蔽,一时搜不出,而张煌言认为,建虏残余已经不到千人,但使将福临多尔衮两个首脑押到京师,其他人就掀不起大浪,且蒙古玉玺对大明十分重要,不宜冒险。
  最终,张煌言决定接受建虏的投降,但却拒绝将建虏残余重新安置回赫图那拉,只答应将建虏残余安置在辽东境内,且只是现在跟随多尔衮福临的,那一些已经散落的建虏部众,不在这个范围内。
  “此已经是我大明最大的容忍了,也是本官能争取的极限,勿要抱持幻想,一误再误!”
  张煌言告诉索尼。
  ……
  “王爷,张煌言是一个正人君子,一诺千金,他的话,奴才以为可以信。”
  索尼回禀多尔衮。
  多尔衮默然了半晌,木然道:“不是什么王爷了,以后就叫我多尔衮。”
  ……
  眼见不能动摇,而随着明军搜索范围的扩大,己方的老营随时都可能被发现,到时,怕就没有谈判的机会了,最后,多尔衮不得不放弃了这一项的坚持。
  如此,双方算是达成了协议。
  建虏残余全部投降,大明保证福临多尔衮布木布泰的人身安全,现在仍然跟在他们身边的残余,统一安置在辽东某处。
  ……
  “军机,事情重大,不如先通报经略大人。”签约之前,吴三桂有些忐忑。
  “相隔两千里,时间来不及的,既然建虏愿意降,我们没有不受的道理,这个主,我做了,如果朝廷怪罪,我一力承担!”张煌言道。
  “军机哪里话?吴某岂是怕事之人?吴某和军机一起联名!”吴三桂本来想说这一句,和张煌言共进退,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只向张煌言深深抱拳。
  ……
  这一夜,无数人失眠,隐隐的,听见苏醒过来的福临在帐中大哭:“我不降,我不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7/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