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8/1227

  等到以后国家财政增加,国库充盈了,原本义务的徭役,要变成雇佣的工程,如此,不但减轻了穷苦百姓的负担,也是为他们找到了生计,解决了就业。
  ……
  听着倪元璐的计划,殿中殿外又渐渐骚动了起来,内阁指定的计划极细,看起来谁也不能免啊。
  想到读书人都得去担土挑石,他们心中都是不满。
  虽然可以用银子抵徭役,但情感上总是不舒服——读书人没有了优待,和普通百姓的待遇完全相同,这是从来都没过的事情,完全就是斯文扫地啊。
  如果不是隆武陛下强力主导,如果是其他臣子,他们早就一拥而上,将其弹劾的体无完肤了……
  倪元璐继续念第二项。
  第二项说的就是官员俸禄的增加。
  大明朝官员俸禄,相比历朝历代,是最为微薄的,正七品官员,每月本俸三两,加上杂项补贴,每月的俸禄在六两银子左右,另,七品可优免田赋80亩,免丁徭8人。
  但这些俸禄并不全部都是官员的,如果是地方的七品县令,他还需要请师爷,养马,雇轿夫,这个开资,都是从他个人俸禄里支度的。论起来,几乎是剩不下多少的。
  当然了,这是表面,实际上,各地县官,州官都是有灰色收入的,过去是火耗,隆武帝铸造隆武银元,断绝火耗之弊后,县官州官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总之,一县父母官,一州的父母官,只要心眼活,做几年官,攒下一笔银子,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才有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虽然夸张了很多,但其间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当然了,像海瑞那样的清官是例外。
  地方官员有灰色收入,京官没有,他们领的只能是那七石五斗,而京师物价高,房租贵,还有各种应酬,有时吏部还会拖欠,一年算起来,剩不了几个钱,甚至有些低级京官,需要向家里人要银子才能维持生计。
  但官员们还是愿意做京官,一来距离权力中枢近,机会多;第二,在京城镀几年金,就可以外放做大官,同时的,地方官员进京,也少不了向他们这些京官行贿,这也都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新设养廉银……”
  令群臣意外的是,隆武陛下并不是增加官员的本俸和杂项补贴,而是新设了一个俸禄名称。
  “何谓养廉?”
  “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
  “七品官员,每月添养廉银五两,轿夫养马的费用,由朝廷负担,六品官添养廉银八两……三品巡抚,每月二百八十两,二品总督,四百五十两,府中车马,一切护卫,皆由朝廷负担!”
  “三品侍郎,每月一百两,在京二品,每月一百八十两。”
  “武将同例。”
  “此为朝廷定制的最低标准,各省可依据各自物价,报内阁,酌情予以增加。”
  “既然是养廉银,那就是为了养廉而设,如果官员武将领了养廉银还敢贪墨,罪加一等,朝廷所发养廉银,要全部收回,不足者抄家罚没!”
  倪元璐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轰。
  殿中掀起一阵骚动。
  七品官员的养廉银每月有五两银子,等于是增加了一倍的俸禄,知府巡抚总督更多,虽然对高级官员来说,每月几百两的养廉银,未必能入他们的眼,但对只是依靠俸禄的清官来说,这实在是一笔大收入。
  何况朝廷还承担轿夫和马车的费用。
  殿中殿外都是京官,如果养廉银实施,等于每个人都涨了一倍多的工资。
  当然了,代价是,他们老家的田产,不能再享受优免了,得像普通百姓一样,缴纳赋税了,算来算去,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巨亏的。
  只有像海瑞那种,家中无田,两袖清风的好官,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好处。
  “至于八品九品的吏员,养廉银的多少,由各省指定,报内阁批准。”
  “另,内阁初步拟定,尚未出仕的举人,每人每月补读书银四两,秀才一人一月,八钱。”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多铎之死
  ……
  免除了读书人税赋优免的特权,改用银钱补充,也算是在雷霆万钧的改革刀刃之下,大明朝廷对士绅阶层的一些补偿。
  倪元璐说完退下,随即“轰”的一声,殿中掀起了剧烈的讨论。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枣,殿中都是人精,自然明白隆武陛下和内阁的用意的心思,但问题的,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从陛下坚决的态度看,这个巴掌肯定是要挨了,此时此刻,倒不如“迂回救助”,就“枣”的大小,向内阁,向陛下多讨要一些好处。
  ……
  立刻,有御史站出,对养廉银的设置和数目大小,提出质疑。为什么七品每月只有五两,总督却有四百两,另外,内阁的各位大学士呢?他们的养廉银是多少?
  也有人怀疑,这么多的银钱支出,大明户部能拿的出来吗?
  御座上的朱慈烺不说话。
  倪元璐高声解释,今日只是拟定了初步的方案,还没有定案,数字都还可以调整,至于内阁阁员养廉银的大小,因为现在的内阁五辅,除了首辅蒋德璟之外,其他四人都担着尚书,尚书是二品,自然是按照在京二品的待遇执行。
  至于养廉银的发放,则是和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的进度相配合的,比如说,河南先实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么,河南籍的官员,生员,都可以领到养廉银了。
  反之,如果一处地方不实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官员依然享受着家中田产的优免,那么,他就不能领受养廉银。
  ……
  众臣讨论的激烈,但袁继咸却依然跪在地上,高声道:“读书人不纳粮不当差,是千百年的成例,也是读书人从古至今的体面和威严,这不是区区养廉银所能换回的,请陛下恪守祖制,优免读书人,以为国家保存元气,免的国家动荡,天下不安。”
  此声一出,殿中立刻又安静。
  “袁阁老累了,扶袁阁老回府休息吧。”
  良久,隆武陛下的声音从御座飘来。
  袁继咸还是不能回转,朱慈烺的耐心终于是耗尽了。
  两个殿前的锦衣卫立刻上殿,架起袁继咸,将他拖离大殿。
  “陛下,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伤害读书人,乃是千古第一弊端,不可实施啊~~”
  袁继咸临走前,依然还在大叫。
  朱慈烺面色凝重,眼中有惋惜,也有决然。
  ……
  袁继咸被拖下,隆武帝坚决的态度更加清楚的展现,又有养廉银的计划,虽然仍然有很多官员内心里不愿意接受,不愿意被改革,但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还是被通过了。
  和过去改革一样,先取一省作为试点。
  堵胤锡现在为河南巡抚,加上河南经过十年的贼乱,士绅阶级被李自成张献忠冲击的不剩多少了,阻力较小,于是就取河南作为试点。
  ……
  “周王兄。”
  随后,朱慈烺目光看向周王:“宗室对朝廷大政,可有什么看法?”
  周王急忙站出,从袖中取出纸卷,当殿念诵。
  原来,不止是士绅的优免,王室宗亲的免赋特权,也被取消了。
  自从宗室改革,放开各行各业的限制,亲王郡王以下的各种辅国镇国,全部变成荣誉职,可以享受无息贷款,但却不能再从朝廷领取宗俸以来,宗室特权就已经被削减了很多。
  虽然各地宗室都有反对,桂林的靖江王还曾经造反,但都被朝廷严厉的弹压。
  秦王、蜀王在前,靖江王在后,意识到圣心决定,锦衣卫严密监视,挽回无望,且处罚严厉,丝毫情面都不给之后,各地宗室渐渐都消停了,不管内心多么的不情愿,都只能要往太祖陵寝,洒泪告诉,然后默默接受朝廷的条款,从皇家钱庄借取银两,自谋生路,渐渐融入各行各业。
  摊丁入亩之策,宗室的田地一并纳入,都需要分摊原本的人头税。这一次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宗室和在职的官员一样,都可以免当差,而他们的土地,也和士绅一样,没有了优免的特权,以后得按章纳税了。
  周王现在是宗人府的宗人令,对于隆武陛下的政策,一向都是支持,这一次也不例外,周王也就各地亲王郡王名下田地的情况,进行说明,最后表态支持“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接着,年轻的永王也站出,表态支持。
  和周王不同,永王没有就藩,名下还没有土地,不过他的表态,依然很重要。
  在士绅改革的同时,宗室也没有逃脱。
  又或者说,宗室都没有埋怨,你士绅又有什么好说的呢?要知道,你们士绅还有“养廉银”的补偿,宗室可是一点补偿都没有,
  而且和士绅不同,宗室不试点,立刻执行。
  也就是说,全国各地亲王郡王名下的原本免赋的田地,今年就得交税了。
  “陛下英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8/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