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227

  多尔衮点头,目光望着眼前的辽西地图,似叹息,似坚毅的说道:“我们也撤吧。”
  ……
  一个时辰后,多尔衮悄悄离开了大营,最后望了一眼锦州的方向,义无反顾的去了。
  在他身边,礼亲王代善,大小宗室几十人,洪承畴范文程祖可法,满汉八旗各旗都统将领,蒙古将领,一一簇拥。
  豫贝勒多铎不愿意和他们同行,故意落在后方。
  至于肃亲王豪格,因为担心他扰乱撤军计划,动摇军心,多尔衮下令将他禁闭,交由詹岱和河洛会等人严密看管,已经先行撤退了。
  ……
  不同于来时的万马奔腾,旌旗飘扬,撤退之时,未免惊动明军,各部都是偃旗息鼓,牵马静行,这一来,众人的心情就更是沮丧,失败的气氛好像更强烈。
  多尔衮看着皱眉,但却也无计可施。
  临近黄昏,多尔衮和中军大队行出二十里,即将抵达小凌河,整个后撤的队伍,从辎重到骡马,连绵不断,急急而行,从大凌河一直延续到锦州大营,看起来一切顺利之时,但不知道为什么,多尔衮心里却是渐渐不安了起来——因为实在是太顺利了,顺利的让人吃惊,难道孙传庭忽然犯了糊涂,放松了对前线的侦查和控制?又或者,孙传庭根本无意进取,只想着拿下锦州即可?
  “哒哒哒哒~~~”
  忽然,马蹄声急促,一个白甲兵忽然从后面策马追了上来,到了多尔衮面前,急慌慌的报道:“主子,不好了,鳌拜派人急报,说明军兵分三路,土默特骑兵一路,吴三桂姜镶一路,虎大威佟翰邦一路,分别率领精锐骑兵,忽然冲出了营寨,向我大营发起了猛攻!”
  众人都是惊,心里同时意识到,坏了,大军的撤退已经被明人发现了,不然明军不会转守为攻,主动发起攻击。
  多尔衮却是镇定,这本就在他的预料中,点头问道:“札萨克图汗呢?”
  “札萨克图汗亲自带兵,正在和明军激战。”白甲兵报告。
  多尔衮愣了一下,急急问:“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札萨克图汗亲自带兵,正在和明军激战。”白甲兵不知道自己哪里回答错了,小心翼翼的又重复了一遍。
  多尔衮的脸色却是一下就变了。
  洪承畴的脸色也跟着变了,众人之中,或许只有他明白了多尔衮此刻的担心。
  代善不明白所以,以为多尔衮在担心札萨克图汗挡不住明军,于是劝慰的说道:“札萨克图汗有四万骑,又有鳌拜,明军突不破的。”
  众人听了也微微心安,不错,有喀尔喀骑兵断后,根本不用担心,现在快速渡过小凌河,往大凌河即可,只要过了大凌河,天高海阔,明军想追也是追不上了。
  多尔衮却是呆呆的不说话,脸色越发的苍白。
  代善有点奇怪:“辅政王,是有什么不对吗?”
  多尔衮忽然看向苏克萨哈,叫道:“义州的明军有什么动静?”
  苏克萨哈摇头,意思是没有消息。
  多尔衮痛苦的仰天——他早就感觉不对了,多铎已经撤退了,以义州张国维和李定国的精明,不应该毫无察觉,应该比锦州明军更早追击才对,但现在锦州明军都已经动了,义州明军却迟迟没有动静,所以只有一个可能了,那就是:张国维和李定国有更大、更远的图谋,他们的目标,不是多铎。
  而明军左右一体,对于张国维和李定国的谋划,作为大军的主帅孙传庭不会不知,因此,明军忽然跃出壕沟,大规模的发起攻击,肯定是计划的一环。
  至于疑点的起始,札萨克图汗亲自带兵,和明人血战,乍听没有问题,但细想却是疑点,因为这根本不是札萨克图汗的风格,以多尔衮对他的了解,正常情况下,札萨克图汗只会派一个副将迎战,挡住明军,而他本人,则是会在亲卫骑兵的护卫下,急急撤退,在完成多尔衮托付的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这才是札萨克图汗用兵和做人的风格。
  札萨克图汗忽然变的如此勇猛,绝不是受了“玉玺”的激励,有可能是有变!
  ……
  多尔衮不敢再往下想了,再想下去,就是札萨克图汗的四万骑兵临阵反戈,大清十万大军兵败覆没的惨相……
  又或者,就现在的局势来说,后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退路,也就是前方的大凌河。
  这时。
  “哒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一直落在后方的多铎在听到明军出动的消息后,也急急赶到前方,和多尔衮商议。
  不过他心里依然有气,因此不主动和多尔衮说话,只向代善喊了一声:“二哥。”
  代善点头,对这个幺弟,即便黄太吉在世之时,也是比较纵容的。
  见多铎来到,多尔衮稍有欣慰,于是立刻下令:“苏克萨哈,立刻传本王的令,令图赖,科尔沁左翼亲王拜斯噶勒、喀尔喀土谢图汗,停止前进,随本王在此休息,其他兵马,急速前行,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大凌河!”
  听到命令,众人都是一惊,留下的都是骑兵,却要其他队伍和辎重继续前进,辅政王这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是后方有变?
  不理会众人惊异的目光,多尔衮转向多铎,压低声音说道:“你领镶白旗骑兵,连同科尔沁右翼亲王巴达礼的兵马,急速前进,兼程赶往大凌河!”
  多铎扬了扬眉毛,有点烦:“去大凌河干什么?”随即一惊,脸色也变的肃然,问道:“你该不是担心……可硕塞和罗洛浑不是回报,大凌河一切正常吗?”
  多尔衮摇头,面色凝重的说道:“那是一个时辰前,谁知道现在呢?孙传庭在义州布置了数万人马,更有李定国这样的诡将,我军撤退,义州明军却迟迟没有动静,这十分的反常,我担心李定国已经秘密率领大军,绕道突袭大凌河,想要截断我军后路去了,一旦大凌河有失,我军在野外无据,那就危险了……”
  多铎脸色登时大变,李定国不止是李定国,还有张家口塞外三部,又听说收拢了一些喀尔喀骑兵,还有黄得功刘良佐,其骑兵将近两万人,如果他们出现在大凌河,破坏桥梁,抢占浅滩,那真就不妙了……
  这一刻,多铎早忘记了他对多尔衮的不满,急忙扬鞭策马去点兵,然后急急往大凌河而去了。
  “辅政王,这是怎么了?”
  见多尔衮连续发布调兵的命令,老代善的脸色也是变了,他意识到情况不妙,走马进到多尔衮面前,低声问。
  多尔衮压低声音:“二哥,我担心札萨克图汗有变。还请二哥护着辎重粮草,先行离开。”
  “你是说……”代善的声音微微颤抖了,札萨克图汗可是有四万骑兵啊,如果他有变,整个局面立刻就会天翻地覆,只是,大清已经将蒙古玉玺给了他,如此重恩,他难道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吗?
  多尔衮面色凝重的说道:“二哥也不用太担心,我也只是怀疑,所以才要驻兵此地,如果没有变化,那自然是最好,如果有变,也可以掩护大军撤退!”
  老代善呆愣了一下,叹道:“怎么会这样?”说完,急急离去。
  ……
  布置完一切,多尔衮拨转马头,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点头,对多尔衮的布置,表示认可。
  多尔衮这才又望向锦州的方向,望着这即将黑漆下来的天色,眼神痛苦,良久,像是对洪承畴,又像是对自己说道:“人心险恶,即使歃血为盟、玉玺之托也不能相信……我还是大意了啊。”
  “是下官的无能,没有能及时提醒王爷。”洪承畴惭愧。
  “不怨你,满蒙之事,本就不是你可以多言的。”多尔衮叹:“但愿,一切都只是多虑。”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二三)
  ……
  锦州。
  建虏大营。
  虽然主力大军已经分批分次的撤走了,但镶黄旗护军都统鳌拜和喀尔喀,札萨克图汗的四万骑兵依然还留在大营里,多张旗帜,广派探骑,继续迷惑明军,为大军断后。
  鳌拜是八旗第一猛将,也是宿将,他深知责任的重大,当各部兵马都离开,只有他带着一千骑陪着札萨克图汗的喀尔喀骑兵之时,他就更是谨慎,不敢怠慢了,
  但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在他于高处警戒,小心观望明军大营之时、耳朵里忽然听见了一些异声,不是来自己方,正是来自对面的明军大营,鳌拜立刻就警惕,举起千里镜,向对面观望。
  只见对面的明军大营忽然喧闹了起来,军旗摇动,战马奔驰,咚咚咚咚的战鼓声,已经是隐隐可闻……
  鳌拜心知不妙,扭头朝下面大叫:“南军要出战,快,快准备迎敌!”
  他话音不落,就听见对面明军营中爆发出了几声惊天动地的喊。
  “虎。虎,虎!”
  不是一处,而是十几里的防线,所有躲在壕沟后面的明军一起发出呼喊,其声震动天地,感觉大地都在摇晃。透过千里镜看到,明军营中忽然放下了数座吊桥,盖住壕沟,随即军旗晃动,马蹄滚滚,数支明军纵马冲了出来。
  鳌拜脸色变了。
  ——不是因为明军一反常态,主动出击,而是因为明军连绵不绝,出击的队伍极其猛烈,好像是倾巢而出,这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就好像知道大清的主力已经撤退,大清营中只剩下少量兵马兵马一样,只等主将的一声命令,就一起冲了出来。
  “快,快去通知札萨克图汗!札萨克图汗!”
  鳌拜大叫。
  但不等他通知札萨克图汗,札萨克图汗已经派人来通知他了:“鳌统领,我家汗王已经率兵迎战了,他请你原地等待,看我喀尔喀勇士,击退明军!”
  ——留守的都是骑兵,无法在大营之中防守,再者,如果让明军骑兵靠近观察,营中虚实将无法隐藏,因此用骑兵出动迎接,野战遏制明军,才是最佳之策。
  “知道了!”
  鳌拜没有怀疑。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快去急报辅政王,就说明军正在出击!”
  说完,他急急下了角楼,呼喊整队,准备支援喀尔喀。
  ——多尔衮带走了主力,现在鳌拜身边只有一千骑,虽然这一千人并非是建虏最精锐的白甲兵,大部分只是披甲兵,但却全部都是鳌拜自己的亲族子弟和多年的老部下,受鳌拜的操练和指挥,有相当的战力,鳌拜用来得心用手,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