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1227

  多尔衮点头:“起来吧。”
  待三人起身,多尔衮冷森的目光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用目光询问,你们见我,有何事?
  面对多尔衮的目光,三人都低下头,然后彼此互望,表情犹豫。
  多尔衮也不着急问,只是冷冷等着。
  图赖、谭泰和拜音图三人犹豫了一会,终于,图赖首先说话:“王爷,南军闭而不出,不知道我军下一步要如何做?”
  多尔衮冷冷看他,故意说道:“当然是积蓄力量,一举击破南军!”
  图赖、谭泰和拜音图三人相互一看,图赖忽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叩首说道:“辅政王,主子爷,奴才冒死进言,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我大清勇士,怕是都要死在这里了,更何况,军中粮草已经不足,国中又空虚,一旦粮草断绝,大军不能及时回防盛京……其后果,奴才实不忍言啊!”
  说着,连连叩首。
  谭泰和拜音图也跪下,随着图赖一起拜。
  多尔衮脸色一紧:“图赖,你什么意思?是要胁迫本王撤兵吗?”
  “奴才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胁迫王爷啊,只是情势如此,为了大清,奴才不得不冒死进言啊。”图赖哭道。
  多尔衮脸色冷冷,咬着牙,一句话不说。
  ——这些年的战争中,不论两白,两红,还是两蓝旗,都损失不小,两红旗的精锐白甲兵更已经是损失殆尽,不得不用披甲兵代替,两白旗原本实力最强,但连续两次入塞失败,阿济格的渤海所之战,前年的朝鲜之战,都损耗了大量的精锐,现在两白旗最后的精锐主力,大部分都在锦州城中,为明军所包围,如果不能救回,两白旗就会和两红旗一样,变成两幅空架子,这也是多尔衮多铎拼了一切也想要救援锦州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两黄旗在现在八旗之中,实力最为完整,这一次救援锦州,两黄旗倾巢出动,在两白两红虚有其表的情况下,他们其实是担当了主力骨干,现在图赖、谭泰和拜音图三个两黄旗的重臣打了退堂鼓,象征意义极大。
  “这是你们三个的意思,还是两黄旗所有将士的意思?”良久,多尔衮问。
  “是奴才三人的意思。”图赖、谭泰和拜音图异口同声的回答。
  多尔衮不问了,脸色铁青难看,心中无比愤怒,
  连两黄旗都如此,其他各部就更是不用想了。
  如果是其他人劝,多尔衮心里好一点,但偏偏是两黄旗!
  更不用说,他们三人还是受了老代善的授意。
  两黄旗是有私心的,他们不想为了锦州,为了两白旗,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在他们的心中,辽阳沈阳更重要,皇帝更重要,既然战事不利,粮草不济,撤军是自然的选择。不能由着多尔衮,因为要救阿济格和两白旗,就将大清所有的力量都搭进去。
  “你们的建议,本王会考虑。”多尔衮声音阴森。
  图赖抬起头,脸上有泪:“奴才愿意断后,并为英亲王守!”
  多尔衮冷笑一声,挥手。
  图赖三人跪拜一下,起身退出。
  等三人一走,苏克萨哈立刻来到多尔衮身边,望着多尔衮,一副只等多尔衮下令,就要拿下某人的架势,但多尔衮却没有令,只是抓起银酒壶,又开始灌酒,
  ……
  这一夜,多尔衮又是无眠,一会愤怒,一会忧愁,俄而又是长叹,想到忧愤无奈处,又几乎要落泪。
  天亮时,他终于是下定了决心,又或者,他知道事情已经是不可为,于是亲往礼亲王代善的大帐。
  “撤军?”
  清晨的光亮洒进大帐,代善披着厚厚地大氅,身子蜷缩,花白胡须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老态龙钟,当多尔衮屏退众人,说出心中的想法之时,他没有假装惊讶,只是长长叹息、略带欣慰的重复了一次。
  “是,撤军。”
  多尔衮面无表情,感觉整个人苍老了许多,声音低沉:“只有五十天的军粮了,算上撤退的必须,我军只有二十天的军粮了,二十天的时间,我军无法攻破明军的防线,凤凰城和复州两地又极度危险……”
  “那……老十二不救了吗?”代善目光灼灼的望着多尔衮。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十九)
  多尔衮面无表情:“壮士断腕,别无选择……更何况为大清尽忠,本就是十二哥的职责,也是他的荣耀。”
  代善默默点头,虽然多尔衮没有明说,但他心里清楚的知道,锦州之战是“大清”挽回逆势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能胜,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退走,大清,将再无重起的可能,明军一定会顺势而下,广宁,海州,盖州,辽阳,最后直到沈阳……
  所以,现在要放弃的不止是锦州,也不只是阿济格和城中的数万兵马,更有大清挽回逆势的唯一机会。
  在穷尽一切之后,无钱无粮之后,大清如何面对明国的进攻?
  但如果不撤退,又能如何呢?难道毫无意义的驱赶大清勇士,用人命去填埋明军的壕沟吗?
  这些天,代善已经反复的想过了无数次,还是觉得,撤军返回更好,因此才会和图赖等人见面。
  “唉,苦了十二弟啊……”代善长长叹息,竭力从眼角挤出了两滴泪光。
  多尔衮却是铁面无情,脸上毫不见悲戚。
  大约是觉得自己过于儿女态,表演的有些过了,代善收住泪光,问道:“倾国而出,如今却无功而返,辅政王,你可想好了如何面对皇上和太后?”
  多尔衮脸色苍白:“我多尔衮无能,有负皇上和太后的重托,无论如何责罚,我都心甘情愿!”
  代善点点头,有些同情:“二十万大军,从容撤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喀尔喀那边,亦需要有安排,辅政王可有了谋划?”
  多尔衮点头。
  代善闭上眼睛,不再问了。
  多尔衮起身行礼,面无表情的离开。
  ……
  同一时间。
  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的大帐中,来了一个神秘客人。
  其实这个客人昨晚就到了,但札萨克图汗一直避而不见,只是将他藏在帐中,一夜思考之后,札萨克图汗还是决定见一见这个客人。
  屏退所有,只留客人一人在帐中。
  那客人披着黑色斗篷,将头脸深深隐藏,令人看不到他的面目,直到所有人都退出,只剩下札萨克图汗一人在帐中时,他才慢慢地摘下了帽子。
  晨光从蒙古包的缝隙洒进来,正照着他的脸。
  面色消方正,三缕长髯。
  原来是大明硬汉,原商丘知县,张北宣抚使,现在为理藩院理政的梁以璋。
  数年不见,梁以璋身形更消瘦,脸上风霜更多,但眼神却一如既往的犀利。
  “大明理藩院理政梁以璋,见过札萨克图汗。”梁以璋拱手,对札萨克图汗施了一个见礼,然后用熟练的蒙古语说道。
  札萨克图汗冷冷盯着他,上下打量,忽然说道:“狡猾的南人,你是来离间本汗和大清的吗?”
  梁以璋笑了,反问:“以札萨克图汗看,现在的情况下,还需要我来离间吗?建虏多尔衮,花言巧语,费尽心机,将喀尔喀蒙古骗到了锦州,到现在,车臣汗只身逃回,土谢图汗损兵折将,两人都因为听信多尔衮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有札萨克图汗你还安然无恙,不过,蒙古有句谚语,叫做该来的总会来的,札萨克图汗以为,在车臣汗和土谢图汗之后,你还能独安吗?”
  札萨克图汗冷哼一声:“果然是离间!但没有用的,本汗和大辅政王已经歃血为盟,向天发誓,绝不会背叛的。”
  “何来背叛?建虏可是蒙古之主,蒙古又可是建虏的奴仆?”梁以璋盯着札萨克图汗。
  札萨克图汗脸色立刻不好看了。
  梁以璋不管他,继续说道:“现在多尔衮顿兵锦州城外,攻无战力,留无粮草,已经是必败之局,喀尔喀蒙古三部和我大明已经是百年和平,无有恩怨,前些年,甚至一直和我大明通商,只是在黄太吉的胁迫之下,才不得不停止,论起来,喀尔喀本不应该参加此次战事,而参加战事后,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现在建虏奄奄一息,败局已定,札萨克图汗可是要一错再错,为建虏和多尔衮陪葬吗?”
  札萨克图汗冷哼一声:“少吓唬我。我札萨克图是草原的雄鹰,大不了可以退走!”
  梁以璋笑:“不错,如果是过去,汗王确实可以退走,但战事进行了半年多,汗王从漠北带来的牛羊牲畜,怕已经是不剩多少了吧?而建虏又不能给以补充,现在天气转暖,通往漠北的道路虽然已经开了,但没有粮草,汗王和你的札萨克图部又有多少人能成功穿越沙漠,回到喀尔喀呢?”
  札萨克图汗脸色变了,这正是他恼火所在,战事不利,赔了夫人又折兵,只是为了一个蒙古玉玺的荣耀,他喀尔喀蒙古三部不远千里,翻越沙漠,来到漠南,原以为纵使拿不到蒙古玉玺,他们也可以趁机在漠南劫掠一番,但谁想战事竟然是如此焦灼和被动,不但没有抢到一粒粮,反而将带来的牛羊牲畜都搭了进去。
  一个寒冬过去,除了冻死的,吃掉的,他们部中的牛羊牲畜已经没有多少了,偏偏多尔衮又“吝啬”的很,前后给他们补充的粮草,不过四十车,根本是杯水车薪,若不是因为寒冬大雪,道路冰封,他早就带着部众离开,返回漠北了。
  现在天气渐暖,道路顿开,如果想走,倒是可以走了,但牛羊牲畜却是不够吃了,而且千里迢迢而来,损兵折将,就这么毫无所获,空着手回去,也不是蒙古人的脾气,所以札萨克图汗现在是进退不得,越想越恼,十分的被动,
  也因此,他才会秘密接见大明使者,不然他才不会见呢。
  “有件机密,还要告诉汗王,我大明朝鲜军和辽南军已经在高经略的带领下,对建虏凤凰城和复州展开了猛攻,两地陷落,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一旦两地陷落其一,我大明就可以截断建虏大军的退路,或者是直捣建虏的老巢沈阳,建虏国穷民尽,首尾不能兼顾,其覆灭,已经是不可逆转。”
  “汗王若一意孤行,跟随建虏到底,到时必然遭受鱼池之殃。”
  “札萨克图部,未来堪忧。”
  “何去何从,望汗王早做打算!”
  像是看出札萨克图汗的心思变化,梁以璋缓缓又补充了两几句。
  帐中静寂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