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5/1227

  大明兵马滚滚而到,如旋风一般的围住了义州,哈刺慎骑兵、张家口塞外三部、土默特骑兵、还有宣府、大同、大宁的骑兵精锐,兵马雄壮,最后是领兵部尚书、大明宣大总督张国维的大纛……
  见到城外明军的旗帜和气势,城头守军默然,守将都克喀礼咬着牙,脸色发青。
  遵照英亲王的命令,义州城中的骑兵都已经被征调救援锦州去了,现在城中留有的只有不到两千步兵加上三千多汉人包衣的青壮,面对迅疾杀到的明军,他们除了凭城死守,再没有其他办法。
  作为正白旗的前任护军都统,都克喀礼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宿将,在明军包围义州之前,他就已经及时收拢兵马和周边的青壮,做好了坚守义州的准备,加上去年义州之战后,义州的战备和城防,都得到了相当的加强,城池坚固,因此,面对城外的汹汹大军,他并不慌乱。
  大约是知道义州城池坚固,不好攻打,城外的明军虽然将义州团团包围,但却并没有展开攻击,而是选择先在城外安营扎营。
  第二日,明军没有动静,第三日,明军还是没有发起攻击,从城头看,整个军营安静如湖,就在义州城中的建虏士兵上下侥幸,以为明军今日不会攻城,他们又可以安全度过一天之时,黄昏时分,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巨响,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义州城西北角的一段城墙,忽然轰隆隆地就倒塌了。
  尘土滚滚,碎石飞溅之中,城墙上的守军,瞬间都消失不见了。
  听见一阵的惨叫悲鸣声,有人在惊慌的大叫:“章京,章京!章京被炸死了!”
  此时,原本安静如湖的大明军营忽然喧闹了起来,营门打开,早已经做好攻城准备的明军将士潮水般的冲了出来,一个黄胡子的大将手举铁锏,口中高喊:“杀啊,杀进城去~~”
  明军蜂拥上前,踩着轰塌下来的碎石残砖,往城里攻去!
  城中只有两千守军,原本凭借坚固的城墙,他们坚守半个月甚至是一两个月,都是有可能的,明军若想要强攻,非得付出相当的伤亡,如果要等后续的红夷大炮,又需要相当的时间。
  但想不到只两天的时间,没有蚁附强攻,也没有等后续的红夷大炮,义州城墙,就轰隆隆地倒塌了。
  在这之前,被阿济格给予厚望的都克喀礼,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就在爆炸之前,他冲到西北角,声嘶力竭的大叫指挥,试图挽回、弥补。
  ——和最开始不同,这两年,建虏对明军的炸城之术,渐渐已经有了一些克制的办法和心得,除了埋缸、水浸等被动预防和在城墙下挖洞,挖通之后,大量灌水,将明军全部淹死在坑道中的主动办法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防御手段。
  第一,在城墙下挖掘深深的阻断沟,如果明军暗挖地道,就会挖到阻断沟里,如果城外有护城河,而护城河足够深邃,河水足够多,那等于是又多了一道阻断沟。
  第二,就是加厚城墙,并随时做好堵截缺口的准备。
  有了这些防御手段,明军已经无法再向刚开始那样,轻易的,出其不意的就炸开大清的城墙了。
  这也是最近三年,大明驻朝鲜军和建虏在镇江堡凤凰城一代展开反复争夺,但一直都没有能拿下凤凰城的原因。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六)
  ……
  义州位在草原的边缘,原本建虏对义州的防御,并不是太重视,一来周边都是蒙古部落,义州几乎已经等同是建虏的国中之域,二来,明军孱弱,根本没有人敢绕道这里来攻击,但自从三年前,李定国就任大宁总兵之后,情况就渐渐改变,建虏对义州防御渐渐重视起来,去年孙传庭率领大军,击破土默特喜峰口,又击败察哈尔,杀到义州城下,更是刺激了建虏,从去年到今年,义州一直在大规模的修筑中,只是因为钱粮困难,物料供给不足,义州城墙的增筑,只完成了七成。
  ——几段根基深厚,看似坚固的城墙,被图尔格留在了最后,原想着今秋或者是明年增筑,不想明军却已经是杀到了。
  而几处之中,西北角这段城墙在外人看来最坚固,但图尔格离开义州前,却暗暗叮嘱都克喀礼,说这段城墙其实是最弱的,要他一定小心。
  都克喀礼铭记在心,只是义州是干城,没有水源和护城河,明军又来的急,都克喀礼没有来得及加深城外的阻断沟,为防明军炸城,只能在城中采用其他办法防御。
  周边五六里的城墙,明军偏偏选择了这里,地点准确的令人吃惊。
  主子,不是奴才无能,是有奸细啊!
  这是轰然巨响,城墙倒塌、都克喀礼被乱石掩埋前,脑子里的最后一个想法。
  ……
  城外。
  众军大纛之外。
  见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那看起来高大坚固,坚不可摧的义州城墙,居然真的就轰轰然的倒塌了,大同总兵姜镶惊喜的笑了起来:“神技,神技啊~”
  如果不是炸城法,面对义州坚城,要不就是四面包围,蚁附攻城,要不就是等待后续的红夷大炮,前者伤亡重大,后者时间漫长,可能会贻误战机,现在有了炸城之法,围而难攻的棘手问题,立刻就解决了。
  当然了,义州能如此快速攻下,也是老天襄助,条件配合,不然也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黄总镇已经杀进去了,我么也杀~”
  姜镶大叫。
  ……
  锦州。
  “不可能,都克喀礼是我大清悍将……”
  阿济格瞪着血红的眼珠子,几乎不敢相信。
  在他的计划里,义州最少应该坚守一到两个月,也就是老十四援兵到达的时间,但想不到这么快就失守了。两天啊,没有四面强攻,没有红夷大炮的猛轰,只是两天的时间,义州就被明军攻破,等于锦州侧翼完全暴露,义州的明军随即都会杀到锦州,和孙传庭会师,锦州真的是变成了一座孤城,如汪洋里的小船,无法摆脱,阿济格气火攻心,几乎要晕过去。
  “明军用火药炸城,章京大人当场就被炸死了……”
  报回消息的,是一个侥幸从义州逃回的蒙古侦骑,他假死骗过明军,亲眼目睹了义州的失守。
  阿济格咬着牙,脸色煞白,胸口剧烈的起伏,眼见又要吐血,傅勒赫急忙挥手,令所有人都退下。
  ……
  院子里。
  几个听闻巨变的城中将领正不安的等待消息。
  脚步声响,图尔格带着那个逃回的蒙古侦骑走了出来。
  “图大人,怎么样了?”
  几人急忙围上去去。
  图尔格却不理,只招招手,将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李率泰叫到了旁边。
  “只有一声巨响,城墙就塌了,李都统,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图尔格盯着李率泰,脸色很是难看。
  ——作为义州守将,图尔格亲自主持了义州城墙的增筑,对义州城墙的强弱,他最是了解不过了,而李率泰也曾经带领汉军旗士兵和汉人包衣,到义州苦力,对义州增筑有一定参与和了解。
  李率泰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图尔格的意思,眼中立刻涌起强烈的不安,只有一声响,意味着明军只用了一次炸药,就将义州城墙炸塌了,但义州城墙明明刚刚增筑过啊,怎么会这般脆弱?从过往的了解看,除非是明军的火药忽然又精进了,否则就是找到了义州薄弱点,一击得中……
  “难道是……”李率泰惊道。
  作为汉奸二代的佼佼者,李率泰的心思是极其灵活的,他立刻想到,明军在短时间之内能找的这么准,不可能是观察到的,只有可能是内奸通报!
  图尔格脸色铁青:“我看八成是,我筑的城墙,我自己有把握。那个奸细在义州也就罢了,如果是锦州,事情就糟糕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查!”
  李率泰是负责肃奸的,他立刻紧张起来,脑子里不由得就又想到了那个嫌疑人……
  图尔格咬牙:“一定要查,不然锦州就危险了,另外,封锁消息,义州失守的消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嗻!”
  ……
  第二日,虽然图尔格下令封锁,但上午时分,义州失守的消息,还是在城中传开了,不是有人泄露机密,而是攻取义州的胜利之师,已经出现在了锦州城下。大宁总兵李定国,作为北路军的前锋,率先抵达锦州,其部下于城外高声呼喊,将义州所获,扔在地上。
  原来,攻取义州之后,张国维马不停蹄,一边令哈刺慎右翼骑兵清理义州地界,一面令李定国为前锋,先往锦州来,他自己率领大军,不日就会到锦州。
  城头察哈尔蒙古兵见了,一个个都再无怀疑,他们都担心家人的安全,上下惶恐,军心大乱。
  ——虽然他们的家人并不在义州城中,而是在义州周边的草原里,但明军既然已经占了义州,周边的草原必然扫荡,他们的家人一定会被波及,
  阿布奈和杜陵亲自安抚,又斩了两颗人头,方才好不容易的弹压了下去。
  ……
  拿下义州,锦州百里之内再无援兵,且城中建虏没有突围的意思,于是明军也不再隐藏,绕道东面小凌河伏击的三千营撤了回来,随即大军移动,将锦州团团围住。
  ——一切仿佛是历史的重演,崇祯十二年,黄太吉率兵包围锦州的时候,就是在锦州城外三里挖掘壕沟,将锦州团团围困,但却不攻打,为什么不攻?一来,锦州城池坚固,绝非强攻可以拿下,城上的数百门火炮,更是让人忌惮,第二,黄太吉当年操的是围点打援的心思,只要打掉了援兵,城中人没有了盼头和念想,自然就会投降。
  今日明军好像也是如此,四面包围之后,并不着急攻城,而是构建防务,开始挖掘壕沟。
  为什么是三里?因为城头红夷大炮的射程,最远也就是三里。
  当然了,东面比较麻烦,因为东关墩台在锦州城东五里之处,算上墩台上面的火炮射程,明军需要在东面扯出七里的包围圈,才能将东关墩台包在中间,这显然是做不到,也太浪费兵力了,所以,在包围锦州的同时,明军首先要做的,就是敲掉或者是夺取东关炮台。
  因为有高文采的情报传递,早在京师的时候,军机处的参谋们就已经是知道了东关墩台的存在和其重要性,对于锦州之战时,如何拿下东关炮台,已经是推演过无数次,并选出了最佳方案,交孙阁部参考。
  今日明军只要照着执行就可以了。
  于是,明军在锦州和东关墩台之间,以距离锦州三里、东关墩台两里为一条线,挖了一条沟,将两地分割了开来。
  明军如此大动作,锦州城里的建虏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他们派出骑兵,伊尔登亲自领兵,从东门而出,想要阻扰破坏明军挖掘壕沟的动作。
  东关墩台的建虏,也出兵呼应,
  明军早有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5/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