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3/1227

  是夜。
  南汉山城中哭死四起,惶恐一片,面对城外汹汹地建虏,所有人都被吓破了胆,连一向激昂的亲明派官员,此时也都没有了声息,只有京畿道总戎使兼南汉山城防御使沈器远不受影响,他调遣兵马,加固城防,并且再一次向李倧保证,南汉山城固若金汤,绝不是建虏可以攻破的,只要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坚守南汉山城,大明的援兵很快就会到来。
  此时此刻,李倧能倚仗的只有沈器远了,于是城防事务全部托给沈器远,并且再一次的发誓,要死守南汉山城到底,宁可身死,也绝不再从虏!
  三日后,期限到,不过多铎并没有派人攻城,而是将一些俘获来的朝鲜民众,推到了南汉山城下。
  很快,城头就响起了哭声。
  原来这些朝鲜民众都是城中军士的家眷或者是亲属,他们一路跟随,但很多人落在了后方,结果被建虏俘获。
  眼见亲人被建虏押在城下,寒冬腊月,军士们如何能不哭泣?
  一时,军心大乱,很多军士要出城救亲。
  幸亏沈器远强力弹压,方才将事态控制。
  但第四日,第五日,更多的朝鲜民众被推到了南汉山城下。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城中士兵的家属,总之他们在城下日夜啼哭,哭喊开门,令城中人心惶惶,惊恐一片。
  第二日清早,城下铺了一层尸体,不需要杀,只严寒的冰冷,一夜之间就能冻死很多人。
  守军更加胆寒。很多人开始逃散。
  而大明援兵不知道能不能到?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南汉山城终究是守不住了,一旦城破,不但群臣百姓无法幸免,就是李氏朝鲜几百年的基业,也要毁于一旦了。
  “王上,韩非子云,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如今建虏势大,非我小邦所能力抗,覆灭即在眼前,请你下决定吧。”
  李倧的临时王邸,一名刚刚被李倧放出来的大臣,跪在李倧面前,嚎哭不已。
  正是亲清派大臣金自点。
  李倧脸色铁青,犹豫了很久,颤抖的说道:“你去谈一下,看清国什么条件?”
  ……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仁川登陆
  隆武四年腊月十一,奉大明辽南经略兼朝鲜事务大臣高斗枢的命令,辽东总兵官周遇吉率骑兵两千五,步兵五千,登上旅顺水师的船舰,大大小小一百余艘,迎着初升的朝阳,浩浩荡荡,往朝鲜而去。
  驻军金州的时候,明军将士还不怎么觉得,等出了金州湾,航行到大海之上,他们立刻就发现了旅顺金州不冻、微冻港的天然优势了,金州湾以里和以东的海面都是波涛汹涌,海水浩荡,但紧邻金州,距离不过十几里的周边辽东海岸,却都是冰封一片,难以航行。
  若不是有这个优势,即便他们想救也是救不了朝鲜的。
  这个时代风帆战船的航速,比一般的民船或者商船快一些,大约六到十节左右的速度。遇上顺风又顺水的时候,偶尔能够达到十节以上,一旦无风,基本就是七节左右。
  注:节是海船航行速度的专用单位,指的是每小时海船航行的海里数,一节等于每小时航行一海里。一海里,大约等于两千米不到,即两公里。
  七节的航速,意味着每小时航行七海里,即十四公里。
  从金州到朝鲜海岸,一路要经过众多的岛屿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石城岛,过去东江镇还在的时候,大明在这些岛屿都是有经营的,不但有水师驻守,渔民打渔,岛上也会种植一些农作物,但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荒废无人烟,远远望去,冰封的岛屿海岸边,除了偶尔飞起的孤鸟,再没有任何声息。
  经过三天两夜的航行,旅顺水师船舰已经航行到了皮岛,也就是东江镇过去所在。
  和其他岛屿一样,在东江镇覆灭之后,皮岛也已经是荒废,不复有人居住,众将在船头遥望,都是感慨痛惜。
  过了皮岛,邻近朝鲜之后,海面上渐渐就出了许多一堆堆、一道道层层叠叠的凝固冰凌。还有大大小小的浮冰,飘荡在海面上,随着风浪不停地撞击船体。所幸此次救援朝鲜的都是坚固的大船,因此不惧冰凌。
  但近海都已经如此了,朝鲜各处港口肯定是冰封一片,这种情况下,如何登陆,又从哪里登陆?
  更重要的是,朝鲜情况现在如何?南汉山城是否还在坚守?预定设定的几处登陆点,是否有朝鲜兵接应?这些都是计划成败的关键,需要立刻探明。
  “总镇放心,此处虽然有冰凌,但仁川港乃是一个海湾,虽然比不上咱们的金州和旅顺,但却也能遮挡不少的风寒,末将派去探查的小船,已经回返,他们说,白天有阳光的时候,冰凌减少,伴随着早晚各有一次的潮汐,仁川港是可以登陆的。”
  郑森始终坚定。
  周遇吉点头,对于郑森,对于这个年轻的水师提督的判断,他还是有相当信心的,不唯和郑森在旅顺处事,有一定的了解,更因为他相信陛下的眼光不会错,郑森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接下来的航行,郑森下令放慢速度,等待消息,同时也是掐着时间点,做好明日清晨抵达仁川港,借着早上的潮汐,登陆仁川的准备。同时的,两名朝鲜使者乘坐一艘快船,先行去往仁川,向朝鲜军民报告大明援兵已到的好消息,令仁川的朝鲜兵做好迎接的准备,也振奋朝鲜上下的民心士气。
  这一夜,气温极冷,是为今冬以来最冷的一夜。围在战船周围的,不再是冰冷,而是大片大片的浮冰了。
  郑森站在船头,眼神焦急忧虑。
  第二日清晨,旅顺水师的百余艘战舰,按计划抵达了仁川外海。但眼前的景象,却让所有人都是心中发沉。
  ——天色灰蒙,眼前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海面冻成了冰,海岸已经被冰封,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如何登陆?
  ……
  南汉山城。
  “大明援兵不可能来了,各处海岸,除了东岸靠近建虏的罗津和先锋,其他地方都已经冰封,船舰根本无法登陆!”
  “就算能登陆,在大清已经包围南汉山城,声威巨大,明国援兵也未必敢来救援南汉山城。就如上一次丙之胡乱一样。”
  “一旦拖延下去,终究是巢倾卵覆,悔之晚矣!”
  “豫亲王说了,只要王上悔过自新,全数答应他提出的条件,大清便可以原谅了王上这一次,保证王上继续为我朝鲜之主。”
  “王上,不要再犹豫了,请下决断吧,豫亲王只给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一点都容不得耽搁啊……”
  一间灰暗的宫殿里,亲清派官员金自点跪在李倧面前,哭拜恳求。
  李倧呆坐在案后,满脸是泪,目光呆滞的像是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嘴里呢喃道:“每年上好的粮米,一共三十五万石,棉布三万,铁三万,亲自出城,对多铎行叩拜之礼,多铎一个王,何以敢令本王拜?……这是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老臣无能,无能啊~~老臣费劲口舌,在多铎面前哭求,说明王上的忏悔之心,但多铎终不肯让步,老臣对不起王上啊。”金自点跪在地上,连连叩头,亦是哭的老泪纵横。
  “这些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求本王屠戮大臣?史笔春秋,将来如何记载本王?”李倧抬起目光,呆滞虚弱的看向金自点。
  “王上~~”
  金自点大哭:“非如此,不能取信于大清,王上忽然归明,在大清看来,都是朝中亲明派官员在作祟,大清要求清除亲明派官员,以为诚意,也是情理之中。”
  “什么诚意?”李倧忽然扔了手中的议和书,仰天大哭了起来:“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金自点同自大哭:“王上,不唯如此,难以保存我朝鲜啊~~时间紧迫,请你速下决断啊……”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金尚宪沈器远柳林等人都是本王的肱骨,本王如何下的手?”
  李倧已经是泣不成声。
  金尚宪,文臣,亦是朝鲜文坛泰斗,沈器远武将,这一文一武,正是朝鲜国内最坚定的尊明派。
  ……
  南汉山城城头。
  沈器远正在巡视城防,督促军士严守城池。
  虽然建虏没有攻城,但城外日夜嚎哭的朝鲜百姓,极大的摧毁了城中军士的坚守之心,想要用弓箭射杀,但因为建虏用棚板遮挡,效果十分有效,而李之龙出战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军中胆气丧尽,再无人敢出城,沈器远能做的,就是日夜巡视,鼓舞督促,极尽全力,坚守南汉山城。
  风霜映着沈器远的脸,他脸色十分憔悴,眼神里都是担心,他憔悴是因为守城,但担心却是来自城中忽然窜起的一股流言——昨日,王上忽然释放金自点,并派金自点出城和建虏谈判,历经一日,金自点今日已经回来了,身为南汉山城防御使,也是现在朝鲜军最高指挥官,掌管城防和城门,沈器远对金自点出城谈判之事,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王上李倧也清楚的告诉他,派金自点和建虏谈判,不过是拖延战术,以待大明援军,他心志坚定,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无论如何,他都绝对不会再向建虏屈膝!
  沈器远当时听的十分感动,高呼圣明。
  但今日,当金自点回城之后,流言却纷纷而起,说金自点已经和建虏达成了协议,朝鲜又要倒向建虏了。
  这些流言令沈器远心神不定,忧虑万分,时不时的,他的目光就会看向城外原野。
  他看的不是建虏包围的营帐,而是期盼大明援军的到来。
  只有大明援兵到来,才能坚定王上的心志,也才有大明援兵的到来,才能解除眼下的困局,不然王上即便现在不动摇,时间长了,也终究是会动摇的。
  ……
  “防御使,王上召你进宫。”宫中忽然来人,
  “稍等,待下官回府换过衣裳。”沈器远领命。
  “不必了,王上令你立刻进宫。”传旨的太监紧紧盯着。
  沈器远眉角跳动了一下,但还是躬身领命,然后进到城楼,简单洗手。
  太监等在城楼口,目光盯着沈器远
  这中间,沈器远的弟弟沈器长悄悄进到城楼中,到了沈器远身边,表情激动的说道:“哥,不可进宫啊,一定是金自点那个奸贼和建虏达成协议了……”
  “休得胡说!”
  沈器远压着声音呵斥,然后小声道:“王上心志坚定,岂会动摇?召我进宫,一定是商议防御大事。”
  “哥,不可不防啊。”沈器长眼睛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