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227

  佟瀚邦三人在商议军情之时,对面建虏军阵,鄂硕正望着塔山城和城外高地的明军军营,脸色阴沉的想着心事。昨夜他被佟瀚邦的断后之军阻隔在马蹄坡,损失了一队汉军旗是小事,关键是大大没了他的面子,他已经能想象到,这件事传到锦州和盛京之后,同僚们嘲笑的语气和鄙夷的眼神。
  他必须用一场大胜来挽回颜面。
  因此,虽然没有接到上峰攻打塔山城的命令,他却依然带兵来到了塔山城下。
  通过侦骑的回报和自身的观察,鄂硕已经知道,城中百姓和明军步兵已经撤退,眼前在塔山城和城外高地驻守的是明军的小股断后骑兵,高地上大约有千余人,塔山城中的兵力虽然难以估计,不过应该也不会太多。而他身边现在有一千五百名的骑兵,如果是野战,他有信心在短时间之内就将高地上的一千明军击的粉碎。
  但明军已经在高地之上扎好了营寨,并且构建了工事,挖掘了壕沟,架起了火炮,速攻已经不可能了,塔山城更是壕沟纵横,防守严密,没有任何攻城的机会,所以他只能忍着怒气,在离塔山五里之处扎下营寨,等待后续步兵的到来。同时将塔山情况汇报上去,请求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支持他攻打塔山的提议。
  “主子,步兵两个时辰,大炮需三个时辰才能赶到。”副将沙尔达禀告。
  鄂硕轻骑追击,火炮和攻城器械都落在后面,此时正急急向塔山赶来。
  “不行!炮兵两个时辰之内必须赶到,不然本将斩他们的脑袋!”
  “喳!奴才这就去传令。”
  一个多时辰后,建虏后续两千多汉军旗的步兵赶到了,一个个累的都快要站不住了,松山距离杏山20里,杏山距离塔山30里,等于他们半天时间赶了五十里的路。这几乎已经是步兵的极限了。
  又一个多时辰后,建虏的大炮和盾车也赶到了,盾车有几十辆,但火炮却只有七八门,且都是轻型火炮,建虏的攻城利器红夷大炮远远落在后面呢。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但鄂硕“闪电战”的计划不变
  他交给汉军旗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填平高地前的壕沟,不需要多,只要填出三到五个通道,蒙古骑兵和正白旗的精锐就可以纵马而上,冲入明军营寨,将营中的明军杀个落花流水,然后占领高地。
  鄂硕有这种自信。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虽然是吹牛,但一千建虏骑兵大破明军一万之事,却是经常出现,尤其是松锦之战后,明军精锐尽失,剩下的明军在鄂硕看来,完全都不堪一击。
  只要拿下高地,塔山就变成孤城,接下来不管是围困塔山,或者是越过塔山,直接追击撤退的两地百姓,主动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半个时辰后,建虏营中战鼓擂响,营门大开,疲惫不堪的汉军旗步兵列队而出,向塔山对面的高地压了过来。
  同时的,一名建虏骑兵从建虏营中疾驰而出,向塔山城而来,他手里打着一面白旗,原来是一名劝降使者。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兵部闹剧
  在距塔山城墙百步左右,估摸着快进入明军鸟铳和弓箭射程时,使者勒马站定,扯着嗓子向城头高喊道:“守城明军听着!我家主子有好生之德,不欲过多杀伤,只要尔等开城投降,保尔等不死,如若顽抗到底,城破之后,必鸡犬不……”
  “留”字没有说完。
  就听见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城头如流星一般的射出,准确无比的射入使者咽喉,那使者瞪着难以置信的眼睛,砰的一声摔落马下,挣扎了几下,动也不动了。
  城头轰然叫好。
  小将佟定方放下弓箭。
  建虏后阵,眼见使者被杀,鄂硕眼睛里的怒火越来越盛,声音却依然冷静:“擂鼓!告诉孙定辽,夜幕降临之前,必须填平壕沟!”
  “喳!”
  建虏众将轰然答应。
  ……
  京师,朱慈烺离开皇宫,匆匆去往兵部衙门,他的麻烦解决了,但兵部尚书陈新甲的麻烦却刚刚开始。杏山塔山撤退之事一旦被朝中的清流知道了,必然会有一场轩然大波,他必须提醒陈新甲,以免陈新甲做出不当的事情。
  跟过去不同,抚军京营之后,朱慈烺可以用京营军务的名义,光明正大的跟陈新甲见面,不必再闪闪躲躲了。
  兵部。
  还没走到兵部,远远的就看见兵部衙门口围着一群人。从官袍的颜色看都是五品六品的小官,只有被围在中间的那人身穿绯袍,系着玉带,是朝廷的二品大员。
  朱慈烺乘马而来,一眼就看出,被围那人正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呵呵,大明朝真是怪事频出啊,有人当面攻讦太子,现在还有人把兵部尚书堵在了兵部的门口。
  “陈部堂!我大明三百年来,你是第一个弃地不守的兵部尚书,你难道不惭愧吗?”
  那一群五品六品的小官里,有人发出愤怒的吼。
  朱慈烺微微吃惊,想不到这么快,杏山塔山撤军之事,朝臣们就已经知道了。
  “这事,你们怎么知道的?”
  虽然被围在中间,但陈新甲兵部尚书的气势并不弱,他冷冷的扫着身边的这些人。
  杏山塔山撤军之事,他是奉密旨而行,因此他一点都不担心被问责,而对清流言官们的攻击,他已经忍了很久了,借着这一次的机会,他想要反击一次。
  “谢阁老亲口说的!”另一个声音吼。
  谢阁老就是谢升,这家伙的口风一向不严,历史上,陈新甲得了崇祯的默许,跟满清秘密议和的时候,刚开始事情很机密,朝中无人知道,但不想有一次言官们拜会谢升之时,谢升居然把这事捅了出来,还说,议和是陛下的意思,你们不要胡闹阻止。
  此言激怒了朝中清流,也让明清议和之事浮出了水面,言官们疯狂弹劾谢升,令谢升丢官去职。而后,因为陈新甲书童的失误,不慎将明清交往的书信当成了塘报,抄发了出去,如此证据确凿,明清议和之事想要隐瞒也是瞒不住了。
  言官们愤怒攻击陈新甲,连带着还含沙射影到了崇祯帝,而陈新甲也不知进退,在朝堂上被言官们攻击之时,居然把崇祯拉来当挡箭牌,令崇祯下不了台,崇祯一怒之下就将他投入大狱。
  原本,崇祯并不想杀陈新甲,最多也就是罢职,但不想陈新甲在狱中上书,不知悔改的又把事情推到了崇祯头上,这一来,崇祯是真不能容他了。最后,陈新甲以一个私通敌虏的罪名被斩首示众。
  这一次杏山塔山撤退之事虽然跟明清议和不同,但同样遭到朝中清流的强烈反对。而看陈新甲有恃无恐的样子,完全没有体会到崇祯战战兢兢,羞于面对朝臣的恐惧心理,虽然有密旨,是奉旨行事,但如果朝臣的愤怒太多,崇祯为了平息众怒,说不定会把陈新甲免职罢官。
  而这是朱慈烺不愿意看到的,陈新甲虽然没什么大才,但胜在听话,有他在兵部,朱慈烺谋划的一些事情才可以顺利推行,如果换一个兵部尚书,一切就需要重来。
  陈新甲冷哼一声,昂然道:“对不起,此事关系朝廷机密,不是你们应该知道的,各位请回吧,本官还要进宫面圣呢。”
  “陈新甲,你有何脸目去见皇上?”一名官员捶胸顿足的喊。
  朱慈烺微微惊奇,因为那人居然是吴伟业!
  前晚谈话之后,吴伟业现在每天都到信王府上班,虽然朱慈烺不怎么见他,但王府的文书处理还有其他的一些琐事,都是交给吴伟业和王铎处理,从这一点上说,朱慈烺完全遵照了祖制。
  东宫官员主要的任务就是教导辅佐太子,虽然也可以参与朝政,但一般来说,都不会太出风头,像吴伟业这样跑到兵部门口,围着兵部尚书不放的事情,还真是少见。
  除了吴伟业,朱慈烺还看到了詹事府左中允林增志。
  和吴伟业一样,林增志也是东宫官员,此时站在吴伟业的身边,比吴伟业还要气愤填膺。
  除了他们两人,其他人都是朝中的清流,虽然六部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都被派遣出京了,但朝中清流依然很强大。翰林院编修宋之绳、中书舍人陈翔、光禄寺监事林兰友,都是清流中有名的人物,虽然他们都不是言官,但言官参与的战役中,他们也经常会插上一脚。
  陈新甲要走,但清流们不让,围着他要他把事情讲清楚,一片吵嚷中,竟然没有一人注意到朱慈烺。
  “太子殿下驾到!”田守信长声喊。
  听到喊声,回头看到皇太子朱慈烺,那些清流这才慌乱的放开陈新甲,列成两队,躬身行礼,迎接朱慈烺。
  朱慈烺在马上冷冷扫着他们。
  翰林院编修等人还好,吴伟业和林增志这两名东宫属官低下头,根本不敢和朱慈烺对视。
  朱慈烺没有让他们平身,下了马,冷冷看着他们,道:“诸位大人都是朝廷的栋梁,有什么话到朝堂上说不好吗?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围攻兵部尚书,成何体统?”
第一百五十六章
面授机宜
  祖大寿投降满清,杏山塔山又不战而撤,将三百里的辽东国土让给了建虏,这两个消息让文官们,尤其是让这一群低阶的年轻愤青们悲号痛哭,因此才会把一腔怒气都撒到陈新甲的头上,也才会这么不顾礼仪的把陈新甲围在兵部衙门的门口。
  现在听到太子的斥责,众人脸色都是尴尬,不经意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左庶子吴伟业。
  吴伟业不但是他们这群人中官职比较高的一位,而且还是太子的老师,面对太子的斥责,他这个当老师的,好像应该站出来说点什么才对。
  吴伟业脸色涨红,别人不知道,但他心里却很清楚,自从太子爷病好之后,他这个左庶子就已经是空有其名了,在太子面前根本说不上什么话,不过同僚们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他如果一句话也不说,肯定会被鄙视,于是吴伟业只能硬起头皮,拱手道:“殿下,陈新甲胆大妄为,竟然命令杏山塔山两地守军不战而逃,一箭未发,就将三百多里的土地让给了建虏,我大明三百年来从未有这样的兵部尚书,今日面对我等质问,居然也毫无愧色,臣等实在不忿,这才跟他理论起来。”
  因为是密旨,所以除非是相关人等,又或者是事情结束,否则陈新甲不能把密旨明示。
  如果知道杏山塔山撤退是崇祯的意思,这些清流恐怕又要哗然了。
  朱慈烺不理会吴伟业对陈新甲的控诉,只盯着他的脸,冷峻的问:“今日吴先生休沐了么?”
  吴伟业脸色更红,从喉间发出一个“哦”的长音。
  所谓“休沐”,指的就是下班。
  虽然大明朝并没有严格的上班下班时间,但现在刚上午十一点,距离下午的下班时间还早的很,这个时间官员们不在衙门里办公,却跑到兵部来围攻陈新甲,虽然有心忧国事、气愤填膺的借口,但严格算起来,却也是失德失勤,若是让哪个较真的御史知道,一番弹劾是绝对少不了的。
  “既然不是休沐,先生就快些回王府吧。本宫新近开府,府中事务繁多,先生要专心府事才对。”朱慈烺淡淡道。
  吴伟业涨红着脸,竭力想要辩驳两句,比如府事不如国事之类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朱慈烺强大的气场面前,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就好像喉咙中被人塞了一枚核桃一样。
  朱慈烺转对其他人,面色冷峻:“你们呢?是不是也休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