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761部分在线阅读
张俊生继续摇头:“…写剧本的时候,我其实觉得这电影的票房最多只能回本…不过演员们都说这个故事很好看,给了我不少信心…”
“那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药神》的票房可能会爆?”
“事实上,点映阶段,市场反馈非常好,我们就已经做好了破20亿的准备!”
顿了顿,张俊生补充了一句:“说明观众还是愿意看好电影的!如果只是想传达一个意义的话,观众是听不进去的。必须要把这个故事打磨地非常好看,观众才会敞开心门去听你讲这个道理。”
“我们知道故事的原型是陆勇案,他也是慢性白血病人,您为什么要把主角修改成正常人呢?”
“如果他是病人,他的动机就是自救和挣钱,最后再救人,这个人物弧光非常小。就好像《辛特勒名单》,如果辛德勒是犹太人,他救犹太人不是应该的吗?只有辛德勒是,他救犹太人,这个人物的变化才足够漂亮。”
“其实坦白讲,类型化的人物总是相似的,但人们总会被这些相似的人物所打动。”
方晓敏点了点头接着问:“很多人看完《药神》,将其奉为年度佳片,称赞它是一部可以改变国家的电影。”
“我可没有这样的野心,也从来不觉得电影可以改变国家。电影一定是顺应时代、反应时代的,它可以提出问题,但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一个电影就能改变世界。”
“我一直觉得电影只是电影!与时代无关!想要被时代善待,就要用心去善待时代。感恩、乐观、尽量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要抱怨、消化负能量,这是做人的基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中国,让中国越来越好。”
“《药神》上映,有一大片声音提及与韩国电影相似的风格。”
张俊生有点无语:“这个我觉得这个很逗,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怎么这么差呢?我电影里有哪个人说了韩语吗?我挺不理解的。我们做一个商业类型片,把人物透透地扎在观众心里,让观众看到一个土生土长在你身边的人。然后人家说像韩国电影?我认为这是文化自卑。”
“我其实觉得《药神》所体现出的最大的现实意义便是,让我们的电影观众相信中国是有英雄的,并且愿意相信中国正在想着好的方向发展着。中国会远的越来越强大,文化越来越自信,让电影观众感知到我们电影人尊严。”
“所以,你回国发展?”
张俊生点头:“嗯,我在好莱坞呆了几年,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文化,有三分之二都是美国主导的,它向中国大量输出文化,占有我们的市场,但我们中国应该身处一只手将世界的动脉文化抓住,让我们的文化输出出去。”
……
接下来的话题变成了正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
张俊生也是投资人、出品人之一…
方晓敏用一种很笃定的语调开口:“我们知道这部戏很难…”
“…打断一下,您指的是什么?”
“投资啊,我听李璐导演说了,《人民的名义》一开始没人看好!”
“…他想多了,《人民的名义》从一开始立项悦华就全程跟踪,直接投资了八千万,还是因为最多只能占百分之六十的投资额…”
张俊生有点奇怪的看了方晓敏一眼:“有金盾影视、最高检站队,这部电视剧怎么可能找不到投资人呢?”
方晓敏有点抓狂,这根预料中的回答不一样啊,赶紧想了点:“可是尺度也太大了…”
张俊生耸了耸肩:“…所以,才需要最高检站位啊,否则,我也不会投资。”
“…那你对《人民的名义》四十几位老戏骨才拿了3200万的片酬,一部i改编剧小鲜肉直接拿了12亿片酬,有什么看法?”
“不知道,反正我不会给那么多钱,我觉得小鲜肉如果真有信心扛收视率、扛票房,可以签分成协议啊!没有必要给那么高的片酬!”
“好莱坞演员片酬模式:剧组前期支付当红影星一小部分现金,不超过影片制作成本,之后参与票房分成,演员与作品捆绑。”张俊生皱了皱眉头:“我要替不少演员说句话!很多时候演员要求超高片酬是由于电影不好,责任不全在演员本身。”
“如果电影剧本优良,很多演员不会开出天价片酬,甚至只要低价,为的是最终自己能被选中出演;而面对较差剧本制作,演员不愿出演于是开出天价,一方面可能希望剧组弃选自己,一方面如果真的选上,又可以当做赚钱机会。”
“而且你不给这个钱,会有其他人给!”
方晓敏眼睛一亮:“所以,你不赞成限薪令?”
“…这个很难说,娱乐是一个产业链,明星和渠道都是这个产业链上的一环。以前“渠道”很强势,特别是媒体,垄断性很强,与明星的“天然垄断”相抗衡,产业链上的利润分配比较均衡,明星收入虽高,但片酬也不会超过制作成本的三成。但现在不一样了,利用网络“去渠道化”效应,“明星”的垄断地位再也不受渠道制约了,片酬涨涨涨到制作成本的七成,制作方只能压缩正常的制作费用,最终损害整个产业链的利益。”
““限酬”不是什么“不懂经济”的瞎折腾,而是“产业链利益分配的重新洗牌”。”
“这个有专业人士去琢磨,我就不说了…”
张俊生扯开了话题…
第788章
生活
“我注意到悦华最近几年的片单多了很多文艺片,是不是代表悦华拍摄重心的改变?”
“…没有,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主流的商业电影,不过,也会鼓励新导演尝试新的叙事技巧,毕竟现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经足够成熟…”
张俊生个笑着摆了摆手,接着道:“我以前之所以反感文艺片,是因为市场上充斥的都是文艺片,这是不对的,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文艺片”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保证电影的文化基因多样性的基础,各种非主流和先锋手法,都有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主流。但是,如果主流本身都不存在,各种标新立异就只能是马戏团了。”
“前年,王晓帅导演因为自己的电影《闯入者》公开抨击院线排片,你觉得有道理吗?”
“…有道理啊,他花了钱拍电影,当然希望通过市场回收成本…”
方晓敏逮住了机会:“所以你也认为现如今的文艺片生存环境很恶劣?”
看了她一眼,张俊生开口道:“我跟上影节评委会主席蒙吉喝过一次酒,他说了几句话,我觉得不错。”
“1:我真没想到你们中国竟然有这么多导演。”
“2:罗马尼亚比你们中国差太多了。90都是好莱坞。”
“3:艺术片要赚什么钱,你们中国怎么都把艺术片当成社会现象了,还要过亿,太可怕了。”
“4:商业片就该好好赚钱,不然影院都做不起来了。”
“从院线角度,《闯入者》不赚钱,就不给排片,很公正…毕竟王晓帅导演的作品基本没有大卖过…”
“…那你觉得这种情况应该如何更改?建立文艺院线?”
“…谁出钱兴建?国家?亏了算谁的?”
“可你也说了文艺电影有存在的必要!”
张俊生无语的摊开手:“是有必要啊,但这里面有个受众的问题!”
“其实,从题材来说,《药神》也属于文艺片,但它大卖了,所以,很多人就把它归为商业片…”
“我特别反感某些电影人,他们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其实,大众文化冲击小众文化,历来如此。”
“大多数人看电影就是为了消遣,图个乐,你非让我去看你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我不愿意看,就要被你指责吗?你小众,就高人一等?”
“
有人把电影说成是本来是少数有识之士的东西,似乎电影是个非常了不得的东西,传道授业解惑,匡正人间正气。好像喜欢商业片、肤浅庸俗的电影的人都是无知群众,而喜欢高冷的、富有哲理的电影的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大众审美的有识之士,虽然少数,但是掌握真理。先不说事实是否如此,是否喜欢个不同类型的电影就是有识之士,我们假定这些少数所谓的有识之士,就是哲学家、改革家,甚至是先知,是引领者。但这和票房与排片有关系吗?”
“这个世界上,先知、哲学家,促进了社会发展,是少数,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好的,我承认。这样的人,干嘛还要去和凡夫俗子争谁是流量明星,谁的微博粉丝多呢…我有点不能理解。票房确实不能说明一部电影的艺术水平高低,我也没这么说过。票房只能证明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
“我一直也没说高端艺术片不如低俗商业片啊?”
“我一直在说的是,这是处于两个不同赛道的东西,不应该用同一标准来评价。高端艺术片,定位高端,受众小是天然的,不要和商业片比票房。影院是以票房收入为导向的,排片无可厚非,怎么就是有人理解不了呢?”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学差不多。”
“从没有人认为严肃文学、纯文学或者人文学科的学术论文的成就不如《哈利波特》、《小时代》。但是,书店会把那些艰涩的严肃文学、学术著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吗?会大面积地摆放这类著作吗?可能你到书店,都不一定能找到这类书。甚至你到网上搜索,都不一定能找到这类书!”
“这类书的作者;就要出来骂这届读者不行,书店不行,大环境不行吗?你高端,你去高端圈子里展示就好了。你承担传道授业的责任,你就去找愿意听你传道的人。至于大多数人,看书、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娱乐。书店、影院是满足这些人的盈利机构。”
“你觉得自己是高端电影;是艺术性极高的电影;不要来影院,你去学院,去电影节,去你的高端圈子。来影院,就请尊重市场选择。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比销量,学术著作和畅销书比读者数量,我还能说什么呢?”
“话说回来,作为艺术片,你的价值、你的内涵体现在艺术性上,不体现在票房上。你看商业片比你票房高了,你就骂街,观众也不行,影院也不行,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艺术性价值也不够自信。人民日报会去和大幂幂比谁的粉丝多吗?更不会去怪热搜天天总推小鲜肉,不推时政要闻吧?”
一口气说了一堆话,张俊生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方晓敏暗自叹了口气,道理谁都会讲,但是这其中牵扯到了盈利…
“所以,你认为文艺片就不应该出现在市场上?”
“…这么说吧,今年上半年悦华上映了五部文艺片,《八月》、《冈仁波齐》、《十八洞村》、《那年八岁》、《我心雀跃》,这五部作品的总票房接近4亿,其中《冈仁波齐》、《十八洞村》两部电影票房都过亿了,去年的《七月与安生》票房接近4亿,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大环境的问题,没本事就是没本事…”
本来不想说的这么决绝,最终还是没忍住…
……
之后的话题就比较发散了…
“当你精通了电影的制作之后,怎么处理与演员的关系?很多演员都觉得你是一个很善于沟通的人…”
“…通常来说,我选的演员都是觉得合适的,如果不合适我还用他,那不是打自己脸吗?”
“每次你的影片上映,都会疯狂的宣传,”方晓敏转到了她所从事的行业上面,“关于新闻的力量,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关于媒体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可以很疯狂,他们可以像饥饿得发狂的鲨鱼…”张俊生笑了笑:“所以,现在出了电影宣传,我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媒体专访!”
“现在有很多导演都提出过自己心目中的十佳影片,”方晓敏接着问道,“能说说你心中的十佳电影名单吗?当然不包括你自己执导的影片。”
“《白日梦想家》、《爆裂鼓手》、《教父》、《飞屋环游记》、《背靠背,脸对脸》、《红高粱》、《英雄》、《岁月神偷》、《紫日》、《芙蓉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