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62

  “签约进入悦华传媒,公司会安排人跟进,有合适的选手,直接拿下!”
  想了想,张俊生重新说道:“这样,凡是通过海选的选手,立即签订短期合同,由专业经纪人管理,剧组有偿实习。同时,一年有三次选拔考试,表现突出者,公司可选择正式签约,成为旗下艺人!”
  “前三名直接成为悦华旗下演员!”
  “你跟老唐多商量一下,反正咱们公司缺演员!”
  “这次跟京城卫视合作,让他们多出点钱…”
  “嗯,我知道了。”
  王瑞挂断电话。
  看来这帮人都不是傻子啊,《华国梦之声》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瞄向综艺选秀项目…
  不仅如此,听说芒果台内部也在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选秀节目!
  ……
  十二月,贺岁档正式开启,打响第一枪的是《霍元甲》…
《霍元甲》是一部好电影!
  很多人说剧情太平庸了…
  剧情太模式化,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
  但是老李的精彩打斗还是弥补了很多方面的不足!
  很多人说,武侠片没落了,其实没落的不是武侠,是功夫明星。侠一直存在,它根植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我们缺乏良好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演员。你让李连结年轻二十岁,再正儿八经的拍部武侠片,照样有人看。
  ‘这是我最后一部功夫片’…
  老李当着所有媒体说道!
  然后,大家就信了…
《霍元甲》算是开了个好头,可惜后续乏力,不过,李sir在北美有不弱的号召力,《霍元甲》北美报收2483万美元,名列华语电影在美第三名——房事龙的电影后期配音了,不算纯粹的华语电影!
  这部电影,张俊生有看过。
  电影中,霍元甲的经历也好比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年少轻狂,好勇斗狠,弱过,强过,痛苦过,挣扎过,世事一场大梦,洗净铅华,悟出侠的真谛,破茧重生,成为真正的侠士。
  侠者的定义,从来就不是唯实力论,止干戈者杀身成仁。
  立意很好,可惜,导演功底太烂,余仁泰,拍出《白发魔女传》还有《忠烈杨家将》的导演…
  还有一部《轰天龙虎会》,刘天王被拿着枪指着拍的电影…
  可惜,盗版保护做的不怎么样,《霍元甲》上映头一天,市面上已经有盗版…
  相比较80块的电影票,还是花五块钱买张盗版碟比较划算!
  没等张俊生盘点完贺岁档上映的作品,东阳传媒又搞事了!
  呃,应该说总局闹事,东阳传媒只是顺应总局的号召…
  按照世贸协议的规定,华国第一年进口片为十部,第二年加倍为20部,第三年为50部…
  50部!
  好莱坞这只狼真的来了,华国电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电影局打算对以前拍过地下电影的既往不咎,以后放手开干之类的利好消息,只要在新的商业电影的体系下剧本大纲通过,就可以入市。
  总局领导的意见基本上是要求招安合作大家集体进入商业电影领域。
  于是第六代导演全都被放出来了!
  东阳传媒,当机立断签下了张源、王晓帅、王朝、管唬…
  并且宣布投资他们的新片!
第72章
新电影立项
  第六代导演在国内基本为‘地下’或者没什么人看,为什么却能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
  全世界电影节有好几百个,大小不论摊下来,一年下来一天一个都不止。
  所以,只要片子不是很糟糕,不怕搭上路费报名费,影展报得特别勤,总会撸到奖的…
  这个是真的,帅导的《闯入者》欧洲三大全都报名了,只有威尼斯电影节接纳了他…
  第六代如果将其视为松散群体的话,整体风格还是偏艺术电影的,比较合影展口味。
  至于东西好不好,很难讲。
  即便是三大,因为是评审团制,所以也难免出些个怪胎。
  比如王全安拿了柏林最佳编剧银熊奖的《团圆》,剧本真心烂出翔…
  除了基本的艺术性,还有国际电影节的运作体系和权力机制,它们有不停发掘中国电影的内在需求。
  世界电影市场已被好莱坞统治多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欧洲电影节的意义在于,它建立起一个用来保护所谓‘艺术电影’的体制。
  这个体制的基本立足点,其实还是传统的欧洲艺术电影,但同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它也在尽力拉拢来自第三世界的电影新兴国家,借此保持和好莱坞的平衡!
  你可以说这个体制是在对抗好莱坞,但它也非常依赖好莱坞,双方是一种很微妙的互补。
  如果按地域来分,出现在欧洲电影节上的电影,总是以下三类:最主流的一类就是来自欧洲本土的艺术电影,其次是半好莱坞的北美独立电影,再次才是来自亚非拉的第三世界电影,亲疏一目了然。
  一般来说,小国艺术电影经常比好莱坞大片更依赖海外市场,而欧洲电影节在小国艺术电影的全球推广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
  于是,来自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的电影只有让自己看上去越来越像欧洲传统艺术电影,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许它并不想这样,或者没有意识到是这样,但欧洲电影节在建造艺术电影经典殿堂时拥有的无与伦比的话语权,让这些演变成了潜移默化的事实。
  所以,后世,中国电影不再依赖海外市场之后,很多电影人再也不拍欧洲式的电影了!
  你拍了,除开那一小嘬人,也没有人夸奖你,何必呢?
  目前电影行业的变化很明显,拿奖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因素,但是否对市场流行的胃口,是否能让人花钱,这才是核心。
  拿奖的导演,如果不能为主流意识所认同,不能为市场票房所认同,再拿奖也只是供起来的份,甚至反而悄无声息…
  说到底,第六代导演面临的时代不同,观众可消费的选择更多了,对于电影娱乐性的要求更高,这与电影行业本身对艺术性的追求是有一些冲突的。
《红高粱》那个时代,群众没啥选择,有个拿奖的片子就当个大事看。
  现在看看预告片不满意,回头看美剧韩剧去了,哪里有时间去经受精神熏陶?
  所以,拿奖的影响力肯定不如过去!
  别说艺术类电影,商业类电影又何尝不是如此,《少林寺》那种5分钱一张票还能整出1亿票房,观影人数过10亿,现在再也没有了…
  片子当然好,但现在谁还去进影院狂刷10遍20遍啊?
  ……
  六代齐出,不止是业内震动,就连电影学院整个班级都在讨论:
  “我当时就是喜看了张源的《燕京杂种》、《东宫西宫》才决定考的电影学院,不过,我有点担心他要是被解禁了,还能拍的出好电影吗?”
  “放心吧,这帮人都很才华的!”
  “对呀,还有贾章柯的《小武》…”
  电影学院的学生,尤其是导演系的学生,对第六代特别熟悉,没办法,校考要考的…
  “老大,你好像一点也不关心?”
  陈浴注意到了张俊生在翻阅《红楼》,忍不住提问。
  “…跟我有什么关系?”
  第六代解禁,唯一的好处就是就是不用再听一帮人吹什么‘第六代’都是埋没的人才…
  事实证明,这帮玩新浪潮的真的拍不好商业片!
  不说第六代,咱们就说田庄状,这位可是很多影评人心里的大导演!
《狼灾记》,井上靖的原著绝对是难得的顶级故事!
  台前幕后的团队是亚洲一流的队伍!
  投资充足,而且制片方对电影拍摄本身不作任何指手划脚!
  另外,这是一个在虚拟时空的古装故事,也没有审查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