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62

  或者,干脆找几个人偷偷做了他!
  可是,后果呢?
  张家在整个燕京也算是排的上号的家族,你动一下张俊生试试!
  悦华对擂东阳,张俊生没有怎么借助家族力量,否则,黄家兄弟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我叫一下小康,咱们三今晚好好商量一下,必须得让他做电影,他再不出手,公司就快扛不住了!”
  ……
  从2019年重生的张俊生很清楚,属于马小康的时代结束了。
  他的电影是过去那个变态畸形黑暗腐败社会孕育出的怪胎,电影充斥着包二奶、养小三、不要脸、无底线才混的好的逻辑,这个可能就是他赖以发家的价值观。
  也是黄硕小说的价值观…
  在如今这个大国争锋,强人斗法的时代,整个国家昂扬向上,如果还是这种主流价值观导向,那这个国家就完蛋了。
  他的那一套喜剧模式已经跟不上潮流了…
  至少,官方肯定不喜欢!
  但是,裤子是不可能改的,因为改了他就不值钱了——还是会有人喜欢他的固有模式…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裤子,他的电影足够在中国电影界留下一笔,虽然私生活或者说法制意识差了点…
  马丁·路德·金被称为黑人领袖,圣人一般的人物,可他的私生活也确实很乱——人家对嫖有着独特的钟爱,甚至还玩过四皮、五皮…
  这人确实是个两面派,有追求梦想永不放弃的理想主义的一面,也有俩面三刀,趋炎附势,吃软怕硬的功利主义的一面。
  我们总说人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现实中也确实有很多人为了名利放弃自己的清高,然后,他多半不会再理直气壮的标榜自己了,会看破不说破,维护自己表面的风光即可。
  毕竟大家都明白为了钱舍弃点所谓的傲气也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
  可是,他不一样,他非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可能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处,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就像贾宝玉虽然标榜疼惜女儿,但也有公子哥任性妄为的一面,会因为丫鬟开门晚了而踹了袭人一脚…
  但不能因为私生活乱就否定他其他地方的功绩,他的电影还是很不错的,至少眼光还是很不错的!
  否则,张俊生也不会用《集结号》还有《非诚勿扰》…
  ……
  “…亚文,你不要那么紧张,尽量放松!”
  “吕老师,您不用压着嗓子说话,您就当是正常交流就行…”
  拍摄第四天,吕中老师进组,张俊生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演技!
  不说形体什么的,她的表演就是让你看着很舒服,老戏骨为什么叫老戏骨,有积累,有想法,演的多了,很多时候根本不用琢磨,信手拈来就是一段好戏。
  难怪老戏骨们更愿意接电视剧,除了钱多,更主要的,电视剧的节奏慢一点,他们的演技已经达到了随意自然,举重若轻的境界!
  只是,吕中老师在说那段‘把你的衣服脱下来’的时候,故意压低了声音,这个应该是话剧演员的通病——喜欢自带情绪…
《调音师》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男主角从小练习钢琴,然后一次重要的钢琴大赛他失败了,对荣誉太过渴望,一旦败下阵来,等待他的就是无底的深渊,甚至对自己的鄙视和对世界不公的怨恨。耗子啊,他挺过来了,有了新的身份,钢琴调音师。
  但他“聪明”地更深入的想了想,透过泰姬陵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人们认为失去会让人更敏感。换句话说,如果他是盲人,他的耳朵就会更灵敏,他的订单也会更多。
  也确实如此了,健康的人对残疾人总有一点点怜悯之心,所以小费给的大方;也缺少防备,使得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对别人的私生活加以窥探;再加上对“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笃信,这些因素足以使得男主角过上如鱼得水,轻松自在的日子。
  可惜,他还是被发现了!
  代价就是大祸临头!
  “盲人”调音师来到新顾客的门前,按了门铃,但是没有人应答,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日程本确认地址是否正确。地址是对的,再按门铃。这次终于有人应门,是个女人,女人开始推脱自己丈夫不在家,不想让他进门,可他却以自己是盲人为由非要她开门解释一下。得不到门内人的答复时,第三次按铃…
  女人,也就是吕中老师饰演的角色,之所以不想让调音师进门,是因为她刚刚杀死自己的丈夫,还没来得及处理现场,这时当然不想让别人进来。
  调音师的“执着”和愚蠢,让他身陷险境!
《调音师》真正悲哀的地方在于,这位年轻人本不是一个盲人,伪装的时间久了,他其实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盲人,甚至用盲人的方式去思考,当真正的危险来临时,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个正常人了…
  吕中老师饰演的女人手里拿着钉枪瞄准卢亚文的后脑勺,后者脸色如常,弹奏着舒曼的《诗人之恋》…
  “不错,过了!”
  认真看了看监视器传递的画面,张俊生摘下现场收音的耳机:“好了,杀青了!”
  “对了,吕老师,明天麻烦你那里配一段音。”
  “…配音?”
  “就是我刚刚想到的,您拿着钉枪站在卢亚文背后,心理活动。”
  “…嗯,没问题!”
  原版的《调音师》差了一点,差在女人的心理活动…
  如果加上一句‘他到底是不是瞎子?希望他真的是瞎子,那他就没有反抗能力…现在钢琴没有停,我不能下手…’
  与此同时,男主心理活动‘我是盲人。我不可能知道谁在我背后策划着什么。我不可能知道她拿着一把钉枪正瞄准我的颈背。既然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应该放轻松…我应该继续演奏。对,我演奏以来,她一直没动过。在我演奏期间她不能杀我…’
  这才是真正的欧亨利式收尾!
第69章
自我感觉太过良好
  电影跟小说是两回事!
  如果电影故事和小说故事等同,甚至还不如小说丰富,那为什么还要看电影呢?
  根本原因在于电影故事的呈现比文字的故事呈现多出来一些文字所不能或者说不易承载的东西!
  毕竟,与文字相比,电影的表现手段大大增加了。
  如果我们把小说世界总结规划在两条轴线里,一根轴是时间线,另一根是空间,也就是人物数量、人物关系,那么小说故事的呈现就是一个广袤的平面,人物在时间和空间的平面中彼此交汇碰撞,通过文字,这唯一元素的种种技巧和方式来描绘这个没有边界的平面世界。
  电影则不同。
  电影除了时间、空间——人物和人物关系。这两根轴线外,它还有独立于二者之外的视听之轴,实际上,电影的叙事语言是主要通过这第三根轴来表达的:每一幅静止的电影画面都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要素,但这些画面却是竖立的。
  时间和空间是两大支点,画面的丰富细节却是通过表演、布景、服装、道具、配乐、布光等视听技术元素来实现的。
  这一幅幅竖立的画面,通过剪辑,也就是出现的顺序,来完成文字所自然呈现的平面铺展。
  但因为这第三根轴线的出现,电影的表现元素增多了,与平面的文字相比,电影是立体的。
  当然,文字世界也可以被想象成立体的,三维的;那么电影世界则是四维、五维、甚至更高维度的很难直观想象出具体形态的存在。
  这个比较的关键在于,电影包含了比文字更多的艺术手段,所以在表达同样的文字形态时可以更为高效,或者实现文字所不能或十分困难表达的另外的东西。
  这个多出来的另外的东西,就是电影艺术的关键。
  所以,欧亨利式的故事不太适合完全呈现在荧幕上,因为他的故事缺少了一个电影的关键东西:留白!
  波布克在其《电影的元素》里面说的很清楚:“如果用得巧妙,悄无声息可以比金鼓齐鸣更有感染力。”
  这个手法就叫留白!
  留白手法在某种意义上与意象化造型美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共同追寻一种诗情化的写意情结。
《调音师》想要表现的是生活不能因失去信仰就寄望于伪装,而自作聪明其实是另一种自寻短见。
  在发现尸体的瞬间,男主角并没有翻身跟女人打斗,或者推开她,逃走——他进入自己预设的角色太深了!
  完全忘记了对方不过是个大婶,手头一开始连武器都没有。
  而是凭直觉做出反应:继续像盲人一样演奏以求苟全性命!
  当我们全心全意去编织自己精致的谎言,有多少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有多少暗示已经深入了骨髓??
  一个人到底是骗自己容易,还是骗别人?
  于是,钢琴成了主人公最后一根稻草,他虽不是瞎子,却早已忘记了用健康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可是,只要我一直弹下去,
  她就不会杀死我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