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762

  如果当时,没有台湾新闻局的剧本评选,或者机会晚两年到李安面前,也许李安从此就再无出头之日,各种鸡汤也就少了一份素材。
  另外李安参加这个比赛本来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拿奖金,根本就没打算能拍成电影。甚至后来台湾新闻局决定投钱给他拍电影,李安还因为投资少而犹豫不决,最后被侯孝贤一句话点醒,才有了“家庭三部曲”。
  再然后,他很幸运的遇到了特德霍普!
  一位包办了李安前五部电影的制片人!
  也是在他的推荐下,喜宴才入围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下了拿奖当晚签了3100万美元的版权记录
  推手无疑有一个不错的剧本,所要探讨的东西也很有意思。但在很多拍摄过程方面都很不成熟。演员演得也有些怪怪的。
  但李安牛的地方在于,他在之后的喜宴饮食男女中,每一部电影的进步都是巨大的。
  到了理智与情感,李安与专业的好莱坞团队合作过以后,之后的电影质量更是跨越了一大截。
  他在这几年里每一年的进步,可能都超越了之前六年的总和。
  很反感每次每次李安新电影上映媒体就要把他在家六年的故事拿出来炒作一番
  然而,悦华就是这么做的
  总要炒一下嘛!
  多励志
  顺便炒作了一下李安少年愚笨,只有这样才能与他未来的成就产生强烈的对比,才有戏剧性。
  当然,其实,他年轻时的成绩可以用才华横溢来形容。
  因为李安谦虚,内秀,不张扬的性格,使媒体认为他是愚笨之人通过努力成为大师的典范。就像一个学霸谦虚地对你说:“唉!又没考好。”其实他考了95分,在他心目中不到满分都算是没考好。而媒体只听到了这句话就将消息传播出去,根本没有仔细了解背后的原因。
  这些都不重要!
  有几个人关心真相?
  你一定听过爱因斯坦小学时候数学成绩很差,后来努力学习,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故事
  有多差?数学只考了1分
  真相是什么,人德国考试成绩评分采用的是6分制,1分是满分,6分是最低分。
  踏马的,人家拿了满分,很差吗?
  少年派内地开画在即,当然要宣传一下,能宣传谁?
  除了李安!
  张俊生亲自撰写了一篇十年一觉电影梦大师李安
  悦华宣传团队各种吹嘘电影效果内地要比北美晚一天上映,至于老美的口碑,算了,少年派IMDb评分只有7.9分,上映前更是只有6.6分,还没绿巨人评分高
  就逮着画面效果评分!
  反正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还是为了看效果!
  上映第一天,院线给了百分之三十二的排片量,少年派拿下了1829万的首日成绩
  这个成绩,谈不上多好,毕竟少年派的投资是1.2亿美元
  但是,口碑逆天了!
  豆瓣评分直接被顶到了9.1分!
  观众被3D效果吓到了,真没想到,原来3D呈现的画面可以这么美!
  呃,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近期上映的国产3D电影让观众对真实的3D变得有点难以抗拒。
  “五星献给自己看到的最好的3D电影。李安自己也说,拍这电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自己辛苦努力四年终究做到了。第一次如此感受到3D是一部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变换的画幅比例、层层交替的剪辑,一切都是为了故事本身。”
  “这样的制作水准才好意思收那么点的票价,国产的什么大蛇3D你怎么有脸说你也是3D的?”
  第二天,票房直接翻倍,拿下了2800万;
  第三天,3800万
  第四天,3900万
  上映四天,首周末拿下1.2亿,口碑持续逆天,很明显,这是一部后劲十足的电影!
第662章
对话
  首周末12亿,创下了李安电影内地票房新纪录!
  呃,其实,在《少年派》之前,李安电影在内地大卖的并不多,也就《色·戒》票房破亿,至于三观不正、鼓励嗑药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压根没有上映…
  于是,悦华连夜把李安从美国请来,让他在中国宣传一波…
  这年头,做电影的都得宣传,再说了,贺岁档诶,寸土寸金!
  下周马小康监制,叶景执导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即将上映,东阳传媒+好梦影视,这是一张王牌,当初的《私人订制》就这么圈走了接近5亿票房…
  ……
  华语电影人,能让张俊生钦佩的不多!
  虽然他自己不是什么道德完人,但是对别人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老谋子,张俊生很喜欢,因为他是那种非常传统的匠人,除了电影,概不关心;
  很真诚,也不会随便讨好一个人,更不会指着别人骂什么‘观众是畜生,观众不识货,这届观众不行!’
  李安当然也是其中一位,他是少有的具备人格魅力的导演。
  内地电影圈处在剧烈的变动中,人们心急火燎,难掩乖戾之气,从普通人到大导演都是如此。而李安身上那种温润如玉、圆润贯通的气质,逆境中安然、不气馁的秉性,都很接近中国人向往的人格理想。
  我们才发觉,我们有一段“失去的时间”,这段错失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温和圆润、细腻泰然的集体人格。
  李安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张一谋比不上李安…
  这个怎么说呢,这两人都是金字塔顶端的导演,没必要捧一踩一!
  造成大家对张一谋印象差最主要原因就是国内评论界的蠢和坏。
  老谋子可能永远也拍不出《少年派》,但是李安也不可能拍出北京奥运会!
  老谋子擅长本土特色,或带有黄土地气息的电影,可以说攻气一点,登峰造极;
  李安对西方的情调把握更精准,当然东方儒家的气息也很擅长,算的上融会贯通吧。
  李安拍《有话好好说》一定出不来那种泥腥味,张一谋拍《断背山》也一定得不了奥斯卡!
  张一谋的意义不论是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世界电影,远远大于李安,中国电影绕不开张一谋,他开创了那么多第一次…
  其实对比一下,这两人有点像邓稼先与杨振宁…
  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都更喜欢李安。
  奥斯卡、人文关怀、个人情感、信仰等等,这些元素比起《菊豆》之类的农村原生态自然更能击中大家的g点。再加上大家对国内的种种陈旧价值观、弊端陋习越来越反感,张一谋作为主流第五代当然要一起被唾弃了。
  国内影迷圈子中,捧港台导演,贬大陆导演已经成为政治正确了。
  别说李安完爆张一谋,蔡明亮完爆贾章柯…
  已经都有人拿陈恺哥和王晶相提并论了…
  ……
  李安不可能跑路演,他的主要市场实在美国…
  悦华安排了几场大型的宣传活动,地点定在京城、松江…
  第一场就是北电的宣传。
  台上,李安跟主持人侃侃而谈:
  “商业和艺术怎么找到平衡,跟花多少钱有关系,可能两三千万美元以内的东西,我随便拍,我本身有这个市场价值。”
  “我只有两部电影有过商业压力,一个是《绿巨人》,一个就是这一部。一个新的创意出来的时候,光是听我讲,电影公司的老板都会觉得很想砸钱;可是我有思想要讲的时候,他们就会紧张:这个东西怎么卖呀?”
  “美国人是比较天真的,全世界的观众看到的主流电影,都是比较天真的,哲理部分差不多点到为止就行了。”
  “而我来拍片不能这样,我要对得起书,不能把这个东西浅化,对观众要尊重,比如血腥的东西点到为止,大家会意就行了。书可以慢慢想象,可以花一两个礼拜去看,但是电影就只有两个钟头,不能分神,要随时全神贯注。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做“烈士”,拼了,我就艺术到底,拍一个最贵的艺术片,名留青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