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762

  张俊生摇了摇头:“电视剧、电影行业跟一般行业不太一样,讲究内容为王,好的影视剧,不管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它都是好的!”
  张捷想了想,然后小声提问:“…但这么做,等于是赌局啊…”
  一旦失败了,等于几个亿的投资打了水漂…
  就跟《赢天下》似的,耗资五亿,然后被禁播了…
  张俊生点头:“对!其实,传统的美剧生产模式也是对赌收视率,他们在正式开拍前,会制作试播集,试播集收视率达标他们才会买一季或者两季,相对来说,阅后即焚的模式只是把这个赌局变大了而已!”
  喝了口水,张捷接着问:“…您为什么一定要做视频网站?”
  “…因为想要打通传媒产业链,视频网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国内,不允许私人购买电视台,美国呢,也不允许外国人购买电视台,那我只能另想它法,视频网站只要运营得当,影响力不会弱于电视台!”
  “很多人猜测你哪来的那么多现金…”
  “哦,我在美国有几项投资,大头是脸谱网的股份、优步的股份,这两家公司都还没上市,但是估值很高,我出手了一部分脸谱网的股份,换了大概三十亿美元的现金,如果我要把这笔钱带回国内,至少得纳税一半,太不划算了!干脆我就投资好了!”
  “其实除了内容方面的投资,我还买了百视达的1700家零售店,改组成了顶峰的周边卖场,《功夫熊猫》、《我的师父姜子牙》、《魁拔》的不少玩偶都出现在了里面…”
  “效益怎么样?”
  “…还行,《盗梦空间》的那个陀螺玩具,两个月时间卖了320万支!”
  “…那售价是多少?”
  “店面和网络渠道的纪念版陀螺价格从80美元到130美元不等,普通款式的大概10美元左右…”
  张捷忍不住咽了口水…
  “在好莱坞,大卖商业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可以达到影片总收入的近百分七十左右,远高于电影票房本身。《盗梦空间》还在制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发了不少同款周边…”
  顿了顿,张俊生接着道:“可惜,在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我们虽然授权了两家加工厂生产同款陀螺,但是盗版卖的更多…”
  “价格太高了?”
  “…一点都不高,8块钱人民币的售价…我们跟院线合作,卖了差不多20万支,但是模仿品卖的更多,仅仅是淘宝上面,就卖了八百多万支!”
  这个很正常,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在不断完善的,当初的北美市场也经历过同样的阶段。
  张捷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您一定要打造传媒产业链?”
  “为了不被收购!”
  “…不是,谁会收购您?”
  “…当初贵为八大的米高梅、联美电影也是这么想的!”
第450章
狄仁杰系列
  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八大影视公司有两个是专门只负责制作电影的,一个是米高梅,还有一个就是联美影业。
  再加上黄金时代的雷电华,一共三家…
  号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的出品方就是雷电华,然后,雷电华破产了…
  联美影业由由四位著名导演及演员卓别林、范朋克、毕克馥、格里菲斯出资创建创建的,卓别林的大部分电影,《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当然还有007系列电影。
  1981年被米高梅买下…
  很尴尬的,米高梅在好莱坞八大里面属于敬陪末座,是一家独立电影制作公司。
  什么叫独立电影制作公司?
  广义上讲,区别于八大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都算独立电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大电影公司垄断美国主流电影圈,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
  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
  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但是,如果细分,所谓的独立电影就是只能指望票房收回利润的公司!
  1996年,北美颁布了新的通信法,鼓励通信市场整合,然后出现了今天的大型通信集团,比如时代华纳、康卡斯特、新闻集团、迪士尼…
  他们不仅都拥有影院、电视台、有线网络、电影、电视剧、真人秀制片部门,还早已在出版,乐园,戏剧演出场地甚至还有主题公园等等各种大文娱领域完成给了布局…
  这就是文娱全产业链!
  米高梅吃亏就吃亏在这。
  没有任何有线电视频道、电视网络或宽带管道,像米高梅这样的独立制片公司自然处处受制于人。
  “火车头效应”压根开展不出来。
  虽然米高梅后来试图与电视机构合作,比如与cnbc亚太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开播电影卫星频道等等,但是它进入市场太晚,占据市场份额太小,根本还来不及施展,公司就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更尴尬的,米高梅这样的拥有老牌ip的公司,想要甩卖自身都乏人问津!
  张俊生可不想重蹈米高梅的覆辙,所以,必须得拥有电视台。
  ……
  回到酒店,张俊生跟徐侠客见了一面,他带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来了威尼斯…
  搞不懂《狄仁杰》怎么就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这踏马完全不符合威尼斯的主旋律啊,《狄仁杰》彻彻底底的商业片…
  张俊生直接问道:“卖的怎么样?”
  徐侠客笑了笑:“…还行,南美那边有不少武侠迷,巴西、阿根廷都是看了片花就出价了!”
  “…武侠电影很难做到全球同步上映,欧洲这边我只能让他们尽量安排放映,票房,我也不敢估计…”
  武侠文化属于东方,这玩意西方人压根不接受。
《卧虎藏龙》也只在欧洲刷下了接近6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比较起北美本土1.21亿美元,差的实在有点多…
  大部分情况下,北美本土大卖,欧洲票房应该能持平——除了特别主旋律的,比方说《美国狙击手》之类的…
  “这个我知道,我先把国内的观众伺候好再说吧!”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对了,狄仁杰系列你准备拍多少部?”
  “计划是二十三部,但是…有几部尺度太大了,我有点担心没法通过审查…”
  “…”
  有点哑口无言,二十三部…
  “放心吧,咱们先捡没有触犯审查的拍,再过几年等审查下放了,地方通过审查,上面不会管的!”
  这几个月,张俊生一直待在北美,恶补了很多关于好莱坞的知识。
  美国,当初也有教会制定的审查规则,后来,mpaa分级制度推行,打碎所谓的道德审查,好莱坞电影才真正走上了称霸世界电影市场的快车道。
  mpaa的话语权就掌握在好莱坞六大公司手里,而不是外来的势力,这样的分级制度与上个世纪以天主教会为首的教会建立的好莱坞电影的道德审查有天壤之别。
  也是在这样的审查制度下,独立电影才很快发展起来,当然,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圣费尔南多谷…
  所以,内地电影真正腾飞,还得等到审查制度完全下放!
  “不过今年国庆档不好打啊,甄子弹的《精武风云》宣传势头很猛!”
  “…放心,既然要做系列片,那前几部肯定要追求口碑,票房方面我没有太大要求,只要能收回制作成本就行。”
  “那…”
  徐侠客依旧有些担心…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制片成本超过1.2亿,按照三分之一的原则,国内票房至少得打到3.6亿…
  “海外咱们不是已经卖了450万美元了嘛,这等于已经收回3000万的投资…”
  “那…后两部我可以拍了吗?”
  “行,回去就启动…对了,把男主角换成胡戈、袁宏,演员片酬控制在2000万以下!”
  徐侠客还想说什么,张俊生已经摆手:“这事没得商量!”
  按照徐侠客的规划,‘狄仁杰系列’完全是特效大片,卖点是故事加特效,那第一部
用刘天王打出名声了,为什么还要接着用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