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762

《人在囧途》3月8号上映,《唐山大地震》3月16号开拍,留给张俊生的时间不多!
  而且单纯从明星咖位上来说,王保强、任圈包括李莲花都不算特别有号召力的演员,整个《人在囧途》剧组最有号召力还得是张俊生!
  回京之后,张俊生立刻跟剧组汇合,当天下午开启了宣传活动。
  ……
  京城媒体见面会。
  “张导,不少人认为《人在囧途》这样的电影太简单了,一点也不符合您这个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水准…”
  张俊生笑着摆了摆手:“《人在囧途》在零宣传的情况下,首日拿下2900万的票房成绩,我觉得这是中国电影的希望,《阿凡达》的票房证明了观众是爱看电影,也是愿意进电影院看电影的!”
  “大部分观众看电影是为了放松,所以电影要有娱乐性,要有趣,要在有娱乐性的基础上再谈艺术。《人在囧途》打一开始我就没准备往深度方向走,就是个喜剧电影,大家看了哈哈一笑,就完了!我相信只要导演们都拍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故事,进影院看中国电影的观众会越来越多,中国电影就会越来越繁荣!”
  “《人在囧途》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其实我拍电影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制作,大部分情况下考虑的都是如何把电影变得有趣,至于符不符合水准?我觉得票房会告诉大家答案!”
  这个是肯定的!
  一帮影评家在拍评价《人在囧途》的时候,都会加一句‘过于娱乐化,一点也不像最佳导演拍出来的作品!’
  似乎张俊生不往人性、社会方向走就是一种罪过!
  咱们的一帮影评家还沉浸在上世纪!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三十多年时间内,中国电影标准线并不在中国,而是在柏林,戛纳,威尼斯,洛杉矶。
  拍摄一个精神不振,人心卑劣,社会浮躁,黑暗无能的中国形象才能被授于艺术勋章。
  自我否定,并把西方描述成精神救赎者,去迎合柏林,戛纳,威尼斯,洛杉矶的艺术标准,才得获奖秘决,同时有助于西方对中国“人权”指责变得心安理得。
  跪伏者它们认同并接受这样一种观念,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在电影里应当是这样的:
  荒凉落后的山村;
  愚昧无知的人民;
  麻木堕落的人性;
  诡异变态的性符号…
  这样才是他们眼中的好电影!
  说白了,就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跪舔跪习惯了,跪着吃屎吃习惯了,让丫站起来做人,正常地吃大白米饭,丫还不习惯,甚至恐慌到了要把其他人都跟着自己一样跪着吃屎才罢休。
  张俊生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专业水准没法质疑,那就质疑他在玩弄观众…
  没想到张俊生居然说了‘《人在囧途》打一开始我就没准备往深度方向走,就是个喜剧电影,大家看了哈哈一笑,就完了!’
  “您之前说了,《人在囧途》的票房能达到5亿?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导演是我啊!”
  张俊生很有自信…
  补充了一句:“事实上,喜剧片受国界和文化的限制更大,华语喜剧更接地气,更贴近观众,而好莱坞电影则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会做喜剧,也会做青春片,之后才会做科幻片!”
《人在囧途》口碑爆棚,不少人称赞‘这是十年来最好看的喜剧电影!’
  观众口碑爆了,接下来就是收割票房了…
  说实在的,如果没有《阿凡达》,张俊生真有把握把《人在囧途》做到八亿以上!
  ……
  京城媒体见面会之后,《人在囧途》剧组当晚乘飞机前往松江…
《三联》的专访就在飞机上进行的。
  “电影当然是一门艺术。”
  “单纯用票房来衡量质量优劣会被同仁骂太铜臭气,但在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条件下,重视票房、重视普通观众的感受,远要在比空谈艺术更有价值,因为这么多年来,数不清的电影专家都快把中国电影给‘谈’死了!”
  “艺术已经成了不想对观众负责的导演开脱自己无能的最好借口!”
  “新世纪已经过了十年了,年轻一代导演中善于‘说艺术’的有增无减,在一个没有市场参照的恶性循环里。这些青年导演大都越来越不会拍电影了,只会靠些‘触及灵魂’的小打小闹去博彩。我非常讨厌这样的导演!”
  “电影要有真实感,有亲切感,有生活化的细节。这样才会被观众接受!”
  “有人说什么‘票房好并不等于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看过以后会有思考。’,我觉得这种人脑子有病,你连观众都没有,谈什么思索?”
  “明星片酬?怎么会提到这个问题?”
  “你是说《人在囧途》的几个主演片酬不高?”
  “…是这样的,你可以打听一下,但凡是悦华出品的电影,主演的片酬都不会很高,等到票房出炉,我们会补上分账之后的片酬。”
  “保强当然是非常好的喜剧演员,他这样的演员百年难得一见,他身上自带喜剧效果,就跟李莲杰的武功一样,成为一种独一无二、别人模仿不来的资质。因此当他们在演艺圈中展翅翱翔的时候,别人尽管羡慕他们的成功,却很难去复制和学习。”
  “他当然不是那种只会傻笑的演员,事实上,我认为他是很有演技的演员,人家是《盲井》出道,金马最佳新人!悦华收了一个本子叫《树先生》,很适合他…”
  “之所以找任圈,是因为他跟保强的形象天然对立,非常适合喜剧片双男主角色设置!”
  “博哥是因为我想再加一条线,多添点笑料…”
  “《人在囧途》之后,我会再拍一部《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到这个系列ip成熟了,在交给其它导演。”
  “不担心,其实《人在囧途》这种类型特别适合拍成系列片,公路式的喜剧,就是往里加包袱的事!”
  差不多一个小时,采访总算结束了,记者笑着跟张俊生握手:“谢谢张导接受采访,祝《人在囧途》票房大吉!”
  “谢谢…”
《人在囧途》的票房大吉了吗?
  差不多,反正开启宣传之后,《人在囧途》第二天的票房已经上涨到了单日3900万,比第一天多了一千万!
  今天就是想冲刺一下四千万…
第407章
首周2.2亿!
  3月8号是周一,工作日。
  此前的工作日票房纪录是《阿凡达》创造的4100万…
  总票房记录很难打破,那就捡点比较容易打破的记录,目前来看,只有工作日单日票房纪录比较容易打破——单日最高票房直接飙到了5700万;
《人在囧途》有口碑,有宣传,有排片,没道理干不过《阿凡达》…
  宣传很重要!
  松江站的宣传定在了复旦大学…
  ……
  “我是很羡慕能够考进大学的学生,其实我在高二之前,成绩也不错,在我们学校能排进前三百名呢…”
  “你们不要小看前三百名,四中每年有二百五十多人能考进燕大、水木,如果按照最正常的富二代轨迹,我是应该出国留学的,什么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交点赞助就能上,镀个金,回来直接继承家产,不过我很讨厌这样的生活,尤其讨厌给钱就能拿学历的诡异制度,干脆我就去了电影学院,我是凭实力考进去的——虽然只考了三百分不到!”
  “你们都是学霸,我就是一学渣,不过我敢说你们看的书肯定没我多,我家有四千多部藏书,都被我翻了一遍,后来我又办了一张燕大图书馆的阅读证…”
  “其实做电影还是要有知识储备的。”
  “做影评人是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你只要会写‘烂片,不解释’就足够了,所以,大部分的影评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去年八月,很偶然的我看了一部电影叫《荒野大飚客》,非常正宗的公路喜剧,然后我就想到了能不能做一部华语类型片,《人在囧途》最开始的构思就是这么来的!”
  “我是非常讨厌在娱乐片里面夹杂人性善良这类的话题,一开始剧本的编撰是有一个小三的,没有王博饰演的高博,中间还有一段狗血的女骗子剧情,我看了之后,直接决定自己写!”
  “喜剧就是要让大家觉得可乐,我是这么觉得的,好的喜剧如说相声演小品一样,让你观赏中自然而然去代入情境,在反差、误解和刻意中发觉笑点,开怀大笑。坏的喜剧恨不得手里拽着痒痒挠,把你按着,使劲去挠你脚心,还特油腻地问你好笑不好笑,如此你只好哭笑不得。”
  张俊生说完开场白,又跟师生做一些电影方面的分享和交流。
  讨论不必细言,到收尾的提问环节,一个男生忽然站起来道:“燕大的戴景华说中国电影已死,关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沃特?”
  张俊生有点摸不着头脑…
  那男的解释了一下:“昨天,戴景华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中国电影是被太多钱噎住了。电影艺术只能与资本共舞,是事实;但如果电影成了资本的独舞,那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电影。如今电影产业扩张,资本过剩,是好事;但如果电影成了资本的假面舞会,那只有死路一条。《人在囧途》这样的小品式的电影却能在中国电影市场泛滥,收割票房,代表观众审美已经下降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张俊生保持微笑:“其实我以前是很喜欢这些影评人的,知道我买了三份的《电影世界》,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每部热门影片出来,肯定都会出现一堆评论文章,但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一个模式,把电影内容复述一遍,引用两句巴赞的话,或者抓住某种理论往影片上一套,要不然就是扯思想,扯人性,一扯就是两千字,为什么是两千字?后来我才知道,人家专栏写作要求就是两千字!”
  “戴景华,我知道她,被很多人成为电影理论专家嘛,她爱怎么说怎么说,她还说过《洛奇》是一部典型的黑色电影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