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762

  周期不匹配啊!
  “您要是不满意,我可以再让他们加快进度!”
  “不用,一定要保质保量!”
  想了想,张俊生叮嘱了一句:“搭建好了之后,让的那个地的老人过来看看,他们要说满意,才算完工!”
第337章
剧本出炉
  聊了几句,张俊生准备告辞
  “张导,您不去看看赵书记吗?”
  赵书记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发起人
  “不去了,我就是来找找老唐山的感觉,大概的剧本已经写完,但是细节方面还得打磨!”
  摆了摆手,张俊生重新戴上口罩,朝着地震遗址方向赶了过去!
  其实,裤子的唐山大地震有一个让人很深刻的镜头,电影结尾,有个老人对着罹难者纪念墙说“过两天我再来看你”
  很感人
  说实在的,这一个镜头就足够让人称赞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好电影了!
  周遭绿树清池,蝉鸣阵阵,水波微皱。
  7.28米的墙高,与水池19.76米的距离,在预示逝者与生者时间、空间距离的同时,1976、7、28这三个数字对唐山来说,太特殊了!
  镌刻在近500米长墙上的24万个姓名,在那一夜失去了生命。
  默默矗立在水中的震前老泡桐树,用特殊的年轮记录下那一幕
  “是时地维崩裂,城邑颓毁,家园瞬时夷为墟土,繁盛转目化作云烟,二十四万乡亲殁于瓦砾,七千余家庭阖门罹难”
  墙上的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记如是描述。
  站在纪念碑前,看看一个个名字,张俊生只觉内心十分沉重
  他对唐山大地震的感觉其实没什么感觉,就好像拍倩女幽魂一样,就是想展示一下,告诉世人,他张俊生也可以拍大投资的灾难片!
  但是,现在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尤其是周围的鲜花还有两鬓斑白的老人站在墙壁前,低声呐呐自语
  这踏马的,突然感觉自己好无耻
  “啊?我在唐山,勘察外景!”
  “临时决定的!”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
  半晌,张母开口:“你是不是不喜欢君蜜?”
  “谈不上喜不喜欢,但是我肯定不想结婚,也不想订婚,换了谁都一样!”
  “那你陈阿姨和章叔叔都来了,我怎么交代?”
  “这还不好交代?就说你儿子事业为重,唐山大地震至少要耗费3个亿”
  “我给你3亿,你马上坐飞机回来!”
  卧槽,有钱真了不起!
  “我真有事,赵书记就在我身边呢,待会还有个饭局就这样了,先挂了!”
  挂断电话,顺便关机,继续跟旁边的老人闲聊。
  “我听说大地震发生之前,有不少预兆啊,蜻蜓如蝗虫般飞过,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的声响”
  “对,但是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这是地震的预兆啊!”
  “那解放军呢?你们对解放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当然是感激啦!”
  “可我听说当时就地处决了不少人”
  一个戴眼镜的老爷爷很愤怒的表示:“那是一帮流氓,趁着地震抢劫”
  “那当年的唐山经济形势怎么样?”
  “经济形势?”老爷爷笑了笑:“唐山市区人口震前一百多万,相当于首都的三分之一,华北的铁三角是京津唐,现在呢?”
  这倒是,唐山当年是河北第一工业基地!
  地震后,彻底失去了跟天津较劲的资本
  当然,我大东北,还是共和国长子呢,还没地震呢,现在算什么?说的好像不地震就能抗衡天津似的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当然也有地方本身的问题,这个太复杂
  张俊生摆了摆手,干脆说的更精确一点:“不是,就是有没有戴着章,举着红宝书的红慰兵?”
  “这个肯定有的”
  “真有啊?私人帮不是已经被打倒了吗?”
  “哪有那么快,不过那个时候,基本上没人管什么政治,都想着活下去!”
  张俊生有点羞愧的低下了脑袋
  他还想装个逼,隐射一下闻哥呢
  那种情况下,军民一心,谁踏马还有政见之分?
  跟几个大爷聊天,张俊生没戴眼镜,他觉得自己的辨识度还没有辐射全国
  没想到哪位戴眼镜的老爷爷忽然问道:“张导演你是要拍唐山大地震吗?”
  “啊?您认识我?”
  “看过新闻联播了不起啊,欧洲三大奖项,你一个人拿了俩!”
  “都是虚名”
  “你要拍唐山大地震?”
  “对!是市政府牵的线。”
  “一定要好好拍啊,我们唐山人到时候肯定支持!”
  “放心吧,我肯定好好拍!”
  又聊了几句,话题转向了大地震发生时候的背景,还有这几年的变化
  提的最多就是一句现在的人提到唐山,就一句,大地震,别的就没了
  难怪市政府要拍唐山大地震,这是想重新树立唐山的形象?
  可是,你既然找人拍大地震为什么不干脆一点,拍一部新唐山呢?
  晚上,张俊生一个人留在唐山,随便定了个宾馆,他又不是智障人士,离开助理,就没法生活。
  待在宾馆,张俊生把剧本修改了一下,大部分笔墨集中在了地震前还有地震救灾
  至于方登,春秋笔法,直接来一句32年后,方登出现在川现场
  剧本出炉后,还是不太满意,这样一来,救难救女的意义就没了
  掏出香烟,点燃,干脆换一个花样,不再执着于救男救女,把主角换成受困7天7夜获救的男孩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唐山大地震男孩受困7天7夜获救,来沪见恩人
  然后通过他的口述,通过回忆讲述电影
  太单薄,再加一条解放军的线路,最后两条线汇成一条线,最后的结尾彰显希望!
  最好把男孩的父亲设置成解放军,他的母亲设置成救援人员,这样三条线汇集成一起,就会非常打动人!
  干脆把男孩改成女孩,怎么说呢,小女孩的表现力会更强大一点!
  打了个电话给编剧刘恒,把自己的思路告诉了他,他很赞成这种改编,提出了新问题:“但是这么一来,市政府那边怎么办?”
  对呀,这玩意还是政治任务,还得表现一下新唐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