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大牌(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762

《暮光之城》上映第一天,刷下了2900万美元;
  第二天,3200万;
  第三天,票房有所下滑,依旧拿下了2800万…
  首周末8900万美元,按照一般的票房统计,首周末票房应该是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也就是说,《暮色》票房破两亿成定局!
  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说的就是一个吸血鬼跟人类不伦之恋的老套故事,却创下了08年票房纪录:北美首周票房第一名…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影评人还有一般观众的强烈叫骂…
  美国版《小时代》不是说笑!
  imdb的5680名观众打出了4.4分的超低平均分;
  雅虎的调查中,13家媒体综合评分为c,而4864名观众给出了平均b+。
  数据并不能说明一切。
  事实上,很多观众对《暮光之城:暮色》给予了极高评价。
  imdb的评分里便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给10分的占37.5%,给1分的占40.1%;男性观众平均给分3.4分,女性观众平均给分6.8分;18岁以下的观众里,男孩给分3.2,女孩给分8.0…
  不言而喻,低龄女性观众是追捧《暮色》的主要人群。
《暮光之城》系列本身就是写给国外小女孩看的“琼瑶小说”———男孩或者成年人谁会相信一个普通的女孩被一个很帅的吸血鬼和一个很帅的狼人同时爱上呢?
  北美第一影评人罗杰·艾尔伯特只给《暮色》打出一颗星的评价,称“影片中的角色真应该被逮捕,真不知道他们在那晃荡什么,观赏这部影片的过程就像慢悠悠地开着拖拉机在行走”。
  不过,《暮色》的火爆将一个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推到眼前——还被当成孩子的90后已经成为电影的主要消费力。
  票房大捷,谁管你影评人的评价?
  张俊生立刻给温子仁打电话:“马上做《新月》还有《月食》,争取一年上映一部,对了,第四部
写出来没有?”
  “…还在创作中!”
  “不急,慢慢来,你的《潜伏》什么时候拍?”
  “明年吧,我前段时间收了几个本子,有个叫《人类清除计划》的本子,我觉得挺好的!”
  “行,你看着办,过两天我去北美,到时候咱俩再谈!”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你把影迷的话挑出来,宣传一下,最好能形成影迷pk影评人的盛况!”
  “号,我知道了!”
  温子仁点头,应允,他当然知道张俊生打什么主意,无非是继续吸引《暮色》死忠粉…
  挂完电话,张俊生松了口气,但同时又有了新的打算…
《暮色》北美票房大卖,是不是要借这个机会组建属于悦华的海外发行渠道呢?
  或者直接把海外版权卖给六大?
第214章
海外版权还有硬肛
《暮光之城》的拍摄成本是3000万美元,演员片酬很低,都是新人,谈什么片酬?
  而且顶峰一次性签了三部曲的片酬协议,打包了几位主演。
  当然,第二部
、第三部的片酬肯定会有所上涨,但绝对高不到哪去!
  再加上电影的拍摄场地、后期制作都在温哥华,有百分之三十的退税,所以,实际拍摄成本不超过2000万…
  仅仅是北美票房这一项就已经保证顶峰大赚一笔!
  现在应该考虑海外发售情况了!
  是打包售卖还是自己组建海外发行渠道呢?
  数据显示:北美票房3000万美元以上的电影,海外票房基本都高于北美票房!
  而且全版权运行,管事各个国家的电视版权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环球开出了1.2亿美元的价格,想要《暮光之城》的海外版权…
  张俊生很犹豫…
  坦白讲,1.2亿,诚意很足!
  毕竟《暮光之城》想要全球大卖,还得顶峰支出不下于五千万美元的宣传,至于海外票房收益,最多也就只能回收三分之一,顶峰也缺乏线下发行渠道…
  要是能收购一家具备全球发行渠道的传媒公司就好了!
  这个只能说是妄想,米高梅破产,旺达想去收购,开出的价码比索尼还要高,但是,联邦政府最终还是通过了索尼的报价!
  就算老美同意,这玩意没有60亿美元还是别想了!
  有没有可能收购一家具备除了美国以外的发行公司?
  比方说联合艺匠、百代、罗格影业,这些都是欧洲老牌的电影发行公司,他们有自己的发行渠道,最重要的,规模不算太大,张俊生的资金足够买下!
  想了想,张俊生拨通了温子仁的电话:“《暮色》的海外销售可以交给环球,但是,我们打包出售!”
  “把之前没有卖出去的《车库惊魂》、《决战以拉谷》、《永不退缩》、《无忧无虑》还有《暮色》一起打包卖给环球,就…1.6亿吧,1.5亿也行,你看着办!”
  温子仁:“…”
  这种打包销售,不是顶峰娱乐独创!
  原时空,每年中影引进某部大热影片的时候,总要被动买进几部烂片。
  所以很多时候,电影院里总会出现几部北美上映很久的扑街片子,这些就是影片包中强塞进去的搭头。
  但这个搭头不是免费的,要拿真金白银去买。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搭头不仅可以回笼资金,还能有效摊薄盈利影片的利润。
  “给我一年时间,我会把海外渠道打通,到时候《新月》我们自己发行!”
  挂断电话,张俊生立刻叫来了唐宁宇还有其它几个高管,大家一起研究收购哪家公司比较合适…
  ……
  首周末过后,《赤壁》工作日表现让人无语…
  跌幅达到百分之七十!
  周日报收2800万,周一就只有850万进账,很明显,除了工作日的影响,还有口碑的影响!
  网上,随处可见嘲讽《赤壁》的声音。
  “你懂电影吗?”
  “略懂…”
  “节奏一塌糊涂,场面一塌糊涂,全部一塌糊涂,果然是略懂!”
  “为什么不找张俊生拍呢,他能拍的更好好笑一点!”
  “这也叫《赤壁》?”
《赤壁》的一片恶评让还没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迟疑了…
  更何况《疯狂的石头》热度未减,工作日票房800万,只比上映三天的《赤壁》少了50万…
  “对比一下《疯狂的石头》,我发现胡宗明一点也不了解中国观众到底想看的是什么,难怪票房啊、口碑都一塌糊涂!”
  “有没有诚意,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1.2亿美元到底花在哪了?”
  “可能《赤壁》(下)…”
  “得了吧,看了上,我再也不想就看下!”
  7月6号,《三联》最新报道出炉:《赤壁》北美上映,单馆票房未能破三千美元,首周末票仅2万…
  票房惨遭滑铁卢…
  甚至没有影评人专门评价…
  原本还期待北美票房的胡宗明彻底死心了,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日本票房上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7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