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891

  但蔡琰还不满十四周岁,古人营养又不好,所以看了也等于白看,什么都没看见。
  所以他连忙岔开话题:“也没什么,对了,有个事儿一直想问你,师妹,凭心而论,不看其余,只论长相,你觉得为兄长得怎么样?”
  蔡琰眼神一亮,充满了调皮的戏谑:“这不成‘我孰与徐公美’了么?哪有随便问人这些的……你好坏啊!”
  蔡琰说笑之间,忽然就说不下去了,因为她本想说“邹忌问的是自己的妻妾宾客”。但这话要是说出口,岂不是等于她以为李素视她如妻妾、才这么不见外。
  李素假装一板脸:“说正经的!实话告诉你,我从没问过别人这个问题,拿你当妹妹才不跟你见外的。你也别安慰我,是不是当今的女子,都以为长成关司马那样的男人,才是最英武伟岸的?”
  蔡琰听了“我从没问过别人”这几个字,没来由心就一阵“砰砰”直跳,面红耳热起来,感受到了私密的尊重,她也正色帮忙参谋:“关司马长啥样我没见过。”
  李素:“就是刘都尉帐下大将啦,身长九尺、方面重颐、髯长二尺。”
  蔡琰微微惊呼:“那定然是天下美男子了。”
  李素:……
  尼玛!汉朝人果然以为关羽这种类型才叫帅!
  时代的鸿沟啊。
  蔡琰刚才那句话也是随口调侃,见李素无语默然,还以为不小心伤害到他了。蔡琰心跳尚未平复,一咬牙,鬼使神差地说:
  “我只是以常理度之嘛,其实师兄这样的也很好,再稍微高大一点就更好了。世俗女子都去欣赏髭髯壮美之人,我偏偏喜欢跟看着干净的结交。”
  话说到这份上,李素也没什么好说了。
  这算是在说“虽然你丑,但我还是喜欢你这种类型”?怎么搞得自己还该感激妹子赏识似的?我明明就觉得自己不丑好吧!
  李素就捉过蔡琰的小手,邪魅促狭地捉弄:
  “就算你的审美不世俗,也没用了,刚才你爹已经答应了,说如果我将来能够不做京官,两年内就把你许配给我!除非你祈祷我这次进京献功,被陛下留为京官,不然,你是嫁定了!”
  “呀——”蔡琰一下子跳起来,扭头就捂脸往房间里跑。
  李素缓缓起身,往屋门踱了几步,停在那儿,也不进去打扰。
  好一会儿,他就看到蔡琰憋不住好奇,又从门里横着探出半个脑袋,只露出到眼睛为止:“原来你还没走啊,要不就进来!站在那儿淋雪作甚……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问问,你要进京了么?刘使君不是几天前就已经把报捷奏表送走了?路途辛苦,你要自己保重。”
  李素笑着跟进屋里:“奏表当然送走了,那得给陛下留出时间心理准备。交朝廷议赏。不过张举和素利的首级还在这儿呢。
  如此露脸表功的机会,使君怎么可能放过?当然要趁机派心腹别驾进京、结交朝贵。我过完年很快就要出发,上元节前赶到雒阳。”
  “只有过年这几天可以一起玩了……那,师兄,你想不想做京官?”
  李素:“要是琰儿嫌我丑,我就只好离开幽州这个伤心地,不碍你们眼,去做京官了。要是你不想让我做京官,我就不做京官。”
  蔡琰的心再次怦怦直跳,她刚才的问题等于已经是确认对方主观上愿不愿意娶,听李素说得这么豪迈,她顿时觉得心脏都要从腔子里跳出来了。
  真是厉害……她也算偷看过不少杂记故事,多有讲男女盟誓的,但从来没有哪个例子,男方会说为了女人而放弃自己前途的。
  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就算真爱再强,无非也就是“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放弃另外一个女人”,或者放弃点别的无伤大雅的,哪有为女人而放弃事业的。
  跟事业相比,女人才算多少?
  殊不知,李素虽然在21世纪人眼里是个钢铁直男,但后世毕竟女性地位提高太多了,哪怕再直男的人,潜意识里也有“男女谁事业强,另一方干不过就迁就”的思想。
  何况李素是知道天下即将大乱,本来就不想做京官,只是趁机废物利用卖个好,额外随口瞎扯说是“为了你才不做京官”。
  蔡琰终于感动到泪崩了。
  “师兄……你居然肯为我而放弃做京官,呜呜呜……什么山无棱江水为竭,都是空洞之语,不及此言万一。”
  “……”李素暗忖:我有说什么夸张的话了么?这个条件,有这么大威力吗?
  唉,要是21世纪那些女生,也能为一句“我为了跟你在一起才辞职了”的表白,就感动得稀里哗啦,那该多好啊!
  天下不就太平了么!
  只能怪女人的免疫力,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增长的。
  一句无心之语,就刚好戳中心中柔软之处,哭得稀里哗啦的。
  ……
  就因为这最后一句“为了你,我可以不当京官”的随口之言,蔡琰跟李素之间的关系,几乎是瞬间大进,突破了最后的尴尬局促。
  虽然李素始终没有对未成年的小姑娘产生那方面的邪念,但至少这个新年期间,蔡琰已然可以很放得开地每天跟李素一处玩耍,不再避忌男女之防。
  除夕夜,蔡琰还亲自下厨给他做菜,留他一起在蔡家下榻之处、寻一间厢房歇宿,算是一起过年了。初一一早,还送了李素一件她自己裁剪缝制的香囊。
  “给我香囊作甚?我又用不上这个。”李素当时把蔡琰搂在怀中,半开玩笑地打趣。
  蔡琰羞红着脸解释:“你此番大功,进京定然是要面圣的——你原先没面过吧?这个香囊,我给你装了一小袋鸡舌香在里面,要上殿之前,先偷偷含一粒在嘴里,说话时便会吐气如兰,风雅非常。”
  李素很快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丁香嘛,甄家人熬驴肉火烧的时候经常加的配料。
  估计是蔡琰在甄家住久了,临走拿的礼物。
  他郑重地收好:“琰妹用心了,我这便试试这鸡舌香用过之后是否真的吐气如兰,免得到了大殿之上不习惯、君前失仪。”
  “要试你自己吃啊唔唔……”
  ……
  几天之后,李素就带着张举的人头,由赵云护送着去了雒阳。
第一百零四章
蝴蝶效应
  上元节前三天,经过八天一人双马的辛勤赶路,李素在赵云和数十亲卫的保护下,安然而又意气风发地抵达了雒阳城。
  汉朝的上元节,没后世那么多民间的玩乐庆典,但也算一个重要节日,主要是有祭祀“太一”神的活动——后世茅盾先生的著作《华夏神话研究》里就说过,华夏古代的神话其实很匮乏,只有圣人,没有神仙。
  所谓神仙都是一代代往前捏造的,辈分越老的神仙,往往捏造成型的朝代越晚。而早在秦汉时期,佛教道教都不存在,几乎屁的神仙都没有,只有一个代表了“道”的太一神。
  雒阳城内,也可以看到一些节日临近的气氛。
  李素策马缓步行过街市时,都有听到百姓不时传说:今年陛下要亲自到南郊设坛祭祀太一神,祭礼是太牢,要太常卿亲自主持典礼。而且陛下还对祭坛做了特别巧夺天工的设计,用上了十常侍之一毕岚做的新水器,以彰显“太一生水”的天道。
  李素闻之不禁摇头:劳民伤财!
  灵帝沉迷于给排水专业,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毕圭苑里各种青铜喷泉层出不穷,现在连几年难得一祭的太一神祭典都要特地造铜喷泉,真是亡国之相啊。
  他低声对身旁的赵云叹道:“这雒阳的气象,比之去年四月离京时,倒是宁静祥和了些,百姓街谈巷议居然都不提贼乱,真以为天下太平了么。区星、张举虽然先后授首,边章、北宫伯玉也死于内讧。
  然西凉韩遂、王国不过是击杀耿鄙后、掠得三辅财物稍退;河套须卜骨都侯也依然窃据单于之位、剽掠河西。这仗还有的打呢,雒阳首善之区,竟不见居安思危之状,唉。”
  赵云并不知道将来的历史走势,只是谨慎地出言安慰:“或许是我等不在中枢,不明天下贼情。说不定那王国、韩遂等辈,很快就会被朝廷扑灭了吧。”
  李素冷笑,就算扑灭又如何?今年晚些时候爆发的青州黄巾军,葛陂黄巾军,白波军……这些就不叫事儿了吗?
  赵云不知李素冷笑原因,只是继续安慰:“刚才听走过去那伙筹备节祭的商旅提到,三天后主持太一祭的太常卿换人了,前任太常调任益州,听说是已经安然到任。
  益州之前略有小乱,也平定了。王国、韩遂也没能阻塞三辅入汉中的王路。朝廷定然是因此觉得近年来的贼寇,都不足为惧吧。”
  李素原本也只是调侃吐槽,没指望赵云能给他说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
  但没想到赵云因为天生耳聪目明、箭术高超,所以周边数十步内,常人听不见的低声耳语,赵云都能听见,竟给李素爆出这么一个料来。
  李素骑在马背上,正用皮囊喝水,闻言连忙放下,以免惊讶呛到:
  “什么?太常卿换人了?我这次进京,还打算拜会刘焉,奉使君之命与之进一步交好,好在朝中结一善缘,他竟然走了?刚才那伙商人有提到新任太常是谁么?”
  赵云:“听不分明,似乎是叫马日滴,具体那几个字便不晓得了。”
  李素:“是马日磾,石字旁一个单。既然是他,倒是没什么结交的必要了,这马日磾也是大儒出身,是一代宗师马融族孙,与卢尚书、蔡师当年一同在东观修过《东观汉记》,也算一代史家。这是从太史令入太常了。”
  汉朝官制,太史令、太乐令这些职位,都是太常下属的一些“令”,这些令做得表现突出、年限够久,都是有可能上升到太常的(1)。
  李素脑中盘算一番,便追问赵云还听到了些什么。
  但那伙商人已经走远,赵云听力再好,终究不是异能人士,所以没有再问出什么。
  “走,我们先去甄家商号,找张亮。商人多有情报,应该知道这几个月来京师近况,正好有不少疑惑要问他们。”
  说着,李素当先加鞭策马,直奔甄家商号在雒阳的分号。
  张亮看到李素来访,殷勤得不得了“李长史!久违了,您肯来光顾,真是令小号蓬荜生辉。您与蔡公所著《殿兴有福论》,如今可是比四个月前的《驳灾异论》更加炙手可热,听说天子都亲口嘉许数次。
  对了,您既然来了,这里还有一千余万钱,皆是《殿兴有福论》售卖得利,您尽可支用,也免得异地支取了。”
  一千多万钱?这特么得卖出五万卷吧!
  真是被大汉朝当成了巩固皇权正统性的救命稻草了么?官方意识形态这么疯狂力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