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891

  赵云巡视了一圈卫兵记录,回帐后也把观察到的这些细节,跟李素低声通报了。
  “子龙有心了,我知道乌桓人缺粮,不过你愿意用心打探,也是将才的体现,有朝一日,你会统领千军万马的。”李素欣慰地嘉许了赵云一句。
  相比之下,始终在李素旁边试吃的典韦,似乎就没四处观察的耐心了。
  丘力居与鲜于辅密谈了一刻钟,才让侍者请李素回去继续谈。
  李素走到大帐门口,淡定停下,并未立刻入内,而是冷漠地盯着鲜于辅看了几秒。
  鲜于辅看看李素,又看看丘力居,然后还是走了。
  丘力居本来就是想好了等李素来之后,就让鲜于辅离开,只剩两人密谈最后的内容。
  但李素这么眼神一威压示意,倒显得鲜于辅是被李素的压力赶走似的,让乌桓人一方无形之间又气势弱了一分。
  李素微笑着坐下:“看来单于是想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当着下属的面承诺。放心,我不会让单于难做的,大家是朋友嘛,能让你少丢点脸,我很乐意——这么难以启齿的决定,应该是答应杀张举了吧?”
  丘力居顿时觉得一口气憋在胸腔里,怎么都宣泄不出来。
  难道咱服软的决定,就那么容易被看穿?是个人都猜得到咱要全盘接受对方的条件?
  丘力居心中有气,秉着最后的最严,强调其中的区别:“杀张举的事儿,我们不能答应!不管他是否穷途破路、是否窃据神器。但他毕竟是称过帝的,我也鬼迷心窍支持过他。
  如果弑君,大不义,大不祥,日后我率领乌桓诸部,也不好服众了——我的底线,是假意设宴请张举议事,把他骗来我的营中,你们的人自己半路动手杀他。
  如果你们要时间准备,可以给你们一天时间通风报信,到时候引汉军骑兵大队来截杀偷袭。我可以装作主动为张举承担沿途防区的巡哨,让他放松戒心、不备汉军骑兵奔袭杀他。”
  李素心中琢磨了一下:只是不肯亲自动手,不想担负那个无谓的“弑君”恶名么?
  这倒也不奇怪,因为原本的历史上,丘力居也没亲自让手下人动手。
  他只是听了刘虞的命令后,驱逐了张举和张纯。然后,那个时空的张举还逃脱了,最后不知所踪,只有张纯被部将王政背叛,斩了首级送给刘虞。
  这种程度的犹豫,属于可以接受的外交条件。反正这一世拿到的首级,已经比原本历史上那颗值钱不少了。
  伪帝的人头,跟伪大将军的人头,对于立功者而言,至少相差一级爵位。
  “我们动手也可以——你诱张举来你营中赴宴,他一般会带多少人马赴宴?”李素也不纠结,就直奔追问执行层的问题了。
  丘力居听到此问,微微欣喜,心中那股对弑君的惶恐和别扭,也平息了下去:
  “这个不好说,若是去军前巡视、聚商,带一两千骑亲卫的时候都有。不过如今战事宁静,我这边好些日子没有敌情,带五百骑赴宴也是有可能的。”
  五百骑?好像还是太多了些,而且能让张举带在身边的骑兵,武艺应该也不弱。
  李素稍微想了想,就觉得刺杀还是有难度。
  他就有话直说:“想办法,确保张举的亲卫少于二三百骑,这事儿我就代使君答应了,不然还是难办。”
  丘力居面露难色:“五百骑还多?再要让他放松戒备,除非你等上一日,明日傍晚,我找借口请张举夜宴,夜间人马举动不易,或许他会少带些人。而且,你的卫队可以混在我部迎接张举的部众之中。”
  “多等一天?明晚动手?”李素一想,如果能确保自己安全、这一天里不会泄密的话,倒是反而更好。
  有这一天的准备,正好派一个勇士回去报信,让关羽张飞明天带着幽州骑兵趁机进攻,收割因为君主被杀后而大乱的叛军。
  而且,如果觉得兵力还不够的话,还能让文则通过丘力居的防区,潜回管子城通知公孙瓒,让公孙瓒明晚也提前集结兵力、让士卒饱餐养足精神、趁乱冲杀出城。
  还能把丘力居与张举、素利等人的防区部署告诉公孙瓒,免得公孙瓒杀到丘力居这边来,自己人火并。
  怎么办?多等一天,貌似可以立更大的功劳!
  李素脑中挣扎了一会儿,决定还是相信自己的护卫天团。
  到时候,让丘力居给自己安排一个靠近大营边缘的营帐歇息,万一这一天里有什么变故,有赵云典韦周泰保护自己,趁乱杀出去还是有把握的。
  当然,丘力居中军帐附近,也得留几个人,及时注意消息。
  万一真出现变故了,留在中军这几个人,肯定会成为弃子遇害,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回去后好好抚恤他们家人吧。
  “好,那就再等一日。我还是那句话,拿到张举的首级、攻杀素利,才能彻底赎清你们乌桓诸部此前从贼的罪名,并且重新得到朝廷每年雇佣军饷的信任。
  如果只做到一半,那就只能赦免罪名,但未来的长久军饷就不好说了。咱童叟无欺,做一步,拿一步的好处。
  而且我最后提醒一句,使君曾经严令,这些钱财只是他给贵部的恩惠赏赐。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还请单于一定保密,如果被其他诸胡部知晓了赏赐的内容,那就别想再拿到了。”
  别的话可以不说,这个“秘密外交”的交代是必须最后再反复强调的。
  不能让胡人觉得大汉怂!
  大汉不给的,你不能自己拿!
  幸好,对于这一点,丘力居倒是没有多大抵触,连李素都有些奇怪:莫非是丘力居十几年前就跟刘虞合作惯了,知道刘虞的脾气,这方面早就敲打服帖了?
  那还真是省了李素不少事。
  有个老懂行的大领导,搞外交工作就是轻松啊。
  ……
  李素跟丘力居谈笑风生神情自若地告别,风度潇洒地回到自己帐中,确认左右没有耳目,这才拉过赵云:“子龙,你们要再护我一天一夜,明晚才能动手,没问题吧?你们也分批休息,明晚可能有厮杀,千万养足精神。”
  “长史放心!云定护长史周全,万无一失!”赵云持枪拱手,神情肃穆。
  李素点点头:“这样吧,让刘顿带两个人,今晚只睡两三个时辰,后半夜寅时初刻就出营,争取明日上午赶回令支一代,沿滦河往徐无方向搜索云长、翼德率领的骑兵。
  按我之前与玄德兄的约定,云长他们应该还在那一带奉命骚扰张举,通知之后,让他们注意时间——中午休息,午后未时启程,争取半夜奔袭到令支与肥如之间,袭击张举军的西营。我会把张举、素利各部的扎营防区图,今晚备好,让他们带回去,到时候云长自能找到敌军所在。
  另外,我会派文则明日傍晚单枪匹马,潜回管子城,把消息与各军扎营图给公孙瓒。公孙瓒毕竟兵马众多,明日趁乱掩杀主力还得靠公孙瓒。”
  刘顿之所以要多带两个人,是因为他路途遥远,要奔袭一百多里报信。而文则只要走十几里就进管子城了,所以一个人就够,还能晚点出发。
  另外,李素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公孙瓒这家伙,对于跟胡人之间的任何外交斡旋,都是极为反感,甚至说仇恨的。
  历史上,公孙瓒可没少杀刘虞派去赏赐和拉拢胡人的使者,还把使者带的财物劫走充作军费。
  李素既然知道历史,也要防着公孙瓒一手,免得公孙瓒提早太多知道汉使来了,故意提前进攻暴露汉使,那李素可就不妙了——
  “郦生说齐”的典故里,郦食其可不就是因为正好去游说齐王投降汉王,结果韩信为了抢功,提前武力偷袭齐国,导致齐王暴怒把郦食其烹杀了么。
  要是李素机关算尽,最后却被自己人害死,那可就太亏了。
第九十六章
一点寒芒先到
  寒风凛冽,雪花渐深。
  十一月底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前一天好歹还是晴天,翻过篇来说下雪就下雪,让士卒们苦不堪言。
  刘备麾下的两千骑兵,相比于几个月之前,又充实、整顿了不少,军纪愈发严明,训练也变得更加有素。
  这年头按时足额发军饷的官军将领不多了,刘备就是难得的其中一员。军饷军粮充足,士兵们不用帮将领做私活补贴生计,训练才能充分,此自然之理也。
  关羽和张飞带着这两千人,打了几天外围骚扰,虽然很辛苦,但因为进展顺利,士气倒也高涨。直到今天看到大雪飘飞,这才起了回去修整之心。
  “三弟,你说要不要让士卒回徐无歇息?这么冷的天,持续在外太伤士气了。”
  如果李素在这儿,他一定想不到,居然是跟他关系更好、共事更久的关羽,率先提出了修整的建议。
  更想不到的是,张飞反而扮演了劝说继续坚持的角色:“这点雪也没什么,伯雅还没回来呢,都一天了,他身在敌营都能坚持,我们有什么不能坚持的?我看不如分点人,去北边多砍点木料,取暖的柴火足够,就不怕士卒怨言了。”
  没办法,谁让关羽更体恤士兵呢。
  这种节骨眼上,张飞那种“治军严格可以,咱只重罚不奖赏”的治军风格,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至少在需要他坚持的时候,张飞能坚持更久。
  关羽没有反对,就分兵砍柴取暖。
  军队在外,一天最多两餐,而且要拉开时间。大约辰时末刻、骑兵队埋锅作炊、即将开饭的点,斥候突然来报,说接到了己方的信使。
  “关司马,是主公身边的刘顿回来了。”
  “快请。怎就他一人么?”关羽连忙放下筷子,奔出营去,见到刘顿就一把抓住,随后问,“李长史呢!你不是奉命保护他么,怎得就你们三人回来了?”
  刘顿一溜烟儿的把前因后果全说了:“关司马放心,李长史已经说服丘力居,安全得很……”
  然后他就把李素的交代全部复述了一遍,还把一张皮革草图递给关羽。
  李素非常谨慎,只是让刘顿带话和图,并没有把计策写成文字密信。
  这样,就算刘顿在半路上被张举的兵马撞见遇害,张举也不可能通过缴获信件而泄密,也就不会知道李素的存在。
  自己的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关羽想了一会儿,居然还狠冷静:“赶快吃饭,吃完后就地歇息一个半时辰,午后未时末刻开拔!也不要伐木了,直接把营寨栅栏那些木料全部烧了取暖!启程后恐怕就没得扎营歇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