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91

  ……
  一行人统一了思想,很快继续前行。
  又走了十几里地,距离敌营只剩大约最后三十里,李素一行忽然遇到一点小意外。
  穿着犀兕皮甲、带着三四个战友突前哨探的刘顿,忽然返身回来通报:
  “长史,前面遇到了一队骑兵斥候,规模跟我们差不多,方向也是冲着我们来的。最多只隔一里多地了,要不是他们的马群突然嘶惊,黑夜中我还听不出动静。”
  李素知道,刘顿是所有乌桓弓骑兵中听力最好的,所以毫不怀疑情报真实性。
  他当机立断问:“我们要是马上隐蔽,他们会撞上来么?”
  刘顿飞速想了想:“不会,估计会从我们左边百步经过,只要我们不出声,黑夜中看不见的。”
  李素很快想到一条毒计:“子龙,如果把他们引来,你有把握全部杀光不留活口走脱么?”
  赵云想都没想:“只要够近,问题不大,但得先包围住他们。”
  李素点点头,吩咐典韦:“你带三个人,打起火把,立刻往后跑,拉开与大队的距离。
  其余人回到刚才经过那片麦田的土垄,下马散开埋伏起来,等敌军斥候被典韦吸引追击过去之后,再就近杀出断敌归路,务必杀光。
  也可以留几个活口,断手断脚留给我拷问——若是能伪装成敌军斥候回营,对我们神不知鬼不觉潜入丘力居中军,会大有裨益。”
  彻底包围是不可能了,但断了敌人归路的方向,又有武艺优势,杀绝灭口应该问题不大。
  典韦很快依计诱敌,电起火吧往后逃。黑夜中火把太过明显,隔着几里地都能隐约看见光芒,所以那股不知名的敌军斥候果然被典韦吸引,偏转了原本搜索探路的轨迹。
  李素这边的人,甚至还有时间就地搜集枯败的麦秸秆,搓一些类似绊马索的长绳,尽量阻挡这片农田中的主路。
  初冬的麦田其实已经什么都没有了,骑兵完全可以信马由缰一马平川。但田间小路肯定比种田的泥土地要硬实,走路的概率终归是大一些。
  这些绊马索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一竿,也没指望真绊倒几个人,能让敌军稍微迟滞混乱就算达到目的了。
  果不其然,大约半盏茶的工夫,敌军斥候就从李素面前不远通过了。几十骑散得很开,只有其中三五人走了田间的道路,简易的绊马索,也就只绊倒了两骑,但却引来了一片混乱。
  敌军以为是夜间路黑发生了意外,都没意识到是敌袭,整队人速度都放慢了下来,也顾不上追典韦了,甚至还有人下马查看帮扶战友。
  斥候队失去了速度,这就很要命。
  赵云立刻翻身上马,和另一侧的周泰、文则夹击杀出,还没近战就先被赵云射杀五六人,那些人再想上马逃跑报信,已然来不及了,双方混战作一团。
  而且李素的准备非常充分,在赵云杀出的同时,他就命令后排的骑兵纷纷用燧石点起火把、引燃了一些枯麦秸照亮战场。已经枯败了几个月的残秸并不剩多少,这点火力不会烧死人,却能照亮战场防止有人走脱。
  随着火光的映照,李素也彻底看清了,对面这些人都是乌桓人,带队的是个百夫长,所以应该是丘力居的嫡系,而非张举的人。
  但李素并不后悔先杀一些即将拉拢的未来队友的下属——只要这样的杀戮,能够为自己的前进增加哪怕一丁点安全系数。
  那乌桓百夫长还想组织起抵抗、吩咐属下先分出人报信,但他没来得及开口,只见眼前一点寒芒闪过,然后就被赵云直接一枪从眼窝里捅进脑子,死得不能再死。
  失去了指挥的乌桓斥候被全歼,李素这边一个都没死。
  赵云拉过两个什长模样断了手脚的俘虏,供李素拷问:“你们是丘力居大人的斥候吧?今夜巡营回营可有口令?谁先说,谁能活。”
  那两人懵逼了几秒,其中一人似乎琢磨过来利害关系,连忙招供:“有口令,我知道。”
  然后他就飞快地说了,李素一个眼色,说到做到,赵云就一剑把另外一个杀了。
  李素眼睛也不眨地吩咐:“绑起来,把嘴堵上,带他一起回营,我等是奉刘幽州之命找丘力居大人谈判的汉使,如果口令是真,你带路有功还能得到赏赐。如若我们出使受阻,撤退前先杀了你。”
  那俘虏很快被绑上马背,也正是到了这时候,他似乎害怕起来:“别,其实刚才的口令是假的,我不知道你们只是使者,我以为无论说不说你们都会杀我灭口……”
  然后他才急急忙忙把真的口令又说了一遍。
  “这才对嘛,你们乌桓人跟我们汉人玩心计,那不是找死。”李素从背后拍拍俘虏的肩膀,然后一剑从背心捅进去。
  让你小子一开始说谎,还是灭了口更安全。
  杀完敌人之后,李素还不忘吩咐一句:“大伙可别以为诈到他第二次交代的口令,就一定安全了,到时候能不用就不用,能不开口就不开口。”
  一切交涉都要李素亲口说,就算考虑到口音问题实在要乌桓人说,李素也会暗中吩咐好刘顿台词。
  一行人依令而行,把套在铁甲外面的罩袍丢掉,换上从那些乌桓兵身上扒下来的旧袍,其他凡是有利于伪装的小物件也尽量搜刮置换,逼真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此后一路,倒也多次遇到巡逻,敌军每每呼喝:“来者何人!”
  但刘顿都以巡夜斥候的名义搪塞过去,连口令都没用到。
  ……
  三十里外,乌桓大营。
  丘力居本人深夜未眠,帐中点着两盏牛油巨烛,他正在亲自查验存粮的账目。
  作为胡人酋长,丘力居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汉字当中也就数字和一些非常常用的字才认识。
  但最近因为军粮的种类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他甚至不得不亲自多学认了好几十个字,才算是满足了看懂粮账的需求。
  连老鼠肉、蒿杆这些原本从来不会在账目中用到的字眼,他也得赶鸭子上架认——不认不行,老鼠肉已经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不公平分配的话,各营将士会忿忿不平的。
  这几个月下来,他心中那股类似于“44年投德者”的悔恨,也越来越强烈。
  “唉,见机太慢了,连续两步反应慢!才有今日这般遭罪!若是当初被张举劝诱之前,消息灵通一点儿,或者找别的办法跟公孙瓒再打打扯皮仗,拖到刘幽州正式接管、当上公孙瓒的上司,我何以至此?
  就算那次错过了,可后来张举狂妄称帝的时候,要是果断与他决裂,说不定也有反正的可能。可惜,现在都被张举封了王爵,朝廷肯定容不下我们了……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总得至少死一半人,剩下一半的口粮才能活过明年春荒,越拖到时候活下来的人越少啊……”
  每一个该死之人晚死一天,就意味着又浪费了一人份的口粮。
  就在丘力居愁眉不展的时候,营外忽然一阵轻微的躁动,他连忙亲自起身出去看,居然已经有一小队斥候骑兵,来到了离他中军大帐百步的地方。
  “什么情况?”丘力居也不想黑夜中贸然露头,只在帷幕旁先窥伺了一眼。
  “大人,来者伪装成我军回营斥候,被发现后还喊我们先住手,要求把这个信物交给您。”
  “莫非是使者?为什么不堂堂正正来?”丘力居心中狐疑,但还是接过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他立刻意识到,手中这个金符他十几年前就见过。
  “是刘幽州派来的密使?”丘力居心中一动,连忙吩咐:“快请进来,不许走漏风声!如果张举的人问起,就说斥候交接时间早了、士卒为了偷懒起了争执!”
  心腹立刻心领神会,下去安排。
  张举派在丘力居营中的眼线,居然一点都不知道有外人来找过丘力居。
第九十四章
弑君就允许你投降
  “什么?汉使居然才这么几个人?他们是怎么瞒过大军耳目、一直潜伏到大营如此深处的?”
  尽管丘力居心中已经稍微有些准备,但当他看到李素一行走到近前时,认清了李素队伍的规模,依然忍不住大吃了一惊。
  丘力居心中不可抑制地不愿相信:“这不可能,陶谦当幽州刺史的时候,幽州武臣十有七八都是荒疏嬉废之辈,公孙瓒已算是人中俊杰,幽州无出其右。怎么刘使君到任不过五个月,就冒出这么多敢深入虎穴的英才?难道刘幽州真是天选之人、群贤归之如水归下?”
  刘虞的使者,要进入丘力居的大营,这本身不难。如果他们肯大张旗鼓,说好了是要来谈判的,以刘虞的面子丘力居断然不会斩使拒好。
  难就难在以这么一丁点人、直到最后离中军大帐百步,才表明身份、瞒过张举的全部耳目。
  这些护卫,绝对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甚至是万人敌的当世猛将!
  至于使者本人的胆色,恐怕也不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十六骑降服鄯善国的班超班定远之下!
  还没开口,丘力居心中就凭添了好几分对“刘幽州得人之盛”的感慨与敬畏。
  而当李素走到帐内灯下、被牛油烛火照亮面容后,丘力居的惊讶又额外多了一分:这汉使居然如此年轻?
  恐怕连及冠之年都不到吧。
  但李素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乱的沉稳,又似乎能让人忘记他的年少,丝毫不赶轻视于他。
  “汉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幽州别驾李素,见过丘力居单于。这是我家使君的信物,至于朝廷旌节,今日连夜而来,不便携带。”
  李素在账内端坐,非常郑重地按照外交礼仪,先把刘虞的亲笔信与私人信物拿出来验证。
  汉末乌桓与鲜卑人对内一般称呼部族首领为“大人”,但汉朝对他们的称呼,依然是沿用对匈奴时的惯例,对于其中最高位的首领要叫“单于(1)”。
  李素今天是代表汉室,所以当然要喊单于,同时这也是表达了刘虞希望“三郡乌桓”能够以丘力居为首、重新归降汉室。
  外交礼节、上下尊卑,这是丝毫错不得的。汉室的威严,更是一分都不能掉。
  丘力居麾下虽聚有近十万乌合之众,对李素的一举手一投足,居然不敢轻忽,也有样学样以礼相待。
  李素也在暗中观察,丘力居是个高大威武的胡人,皮肤褶皱纹路如刀刻一般硬朗,两颊的法令纹更是深深凹陷。
  因为胡人皮肤粗糙,要不是看过资料知道丘力居才四十几,光看这外表说他五六十恐怕都有人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