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8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891

  一开始田畴还设法排除障碍,尤其是初步试探后、得知障碍物都是木质的而非金属,他就打算用木筏甚至少数准备放弃的大船,多载石料硬冲撞毁暗礁。
  毕竟只要不是铁索横河,大家都是木头撞木头或者石头撞木头,总能两败俱伤撞碎的。
  可惜,陆逊教荀彧在龙凑渡西口南北两岸提前部署了大量弓弩手和一些投石机,仅仅一夜之后,就开始对失去机动性的田畴船队猛砸猛射,不给田畴慢慢施工破障的机会。
  田畴无奈,扛不住曹军岸上的火力,机动性又被限,只能返航。却惊讶发现来路的航道,仅仅一夜之间也被紧急加大了堵塞力度,曹军又紧急沉了一批装满石头的小船,把航道上仅剩吃水够深的位置也堵了。
  当然考虑到这毕竟是黄河,哪怕是龙凑渡口这样流缓的位置,也非常宽了,曹军付出的成本绝对是不小的。
  田畴慌乱之下猛冲猛撞,己方都沉了残了十几条大沙船,才算是杀出了一个口子,逃出了黄河。
  而被曹军抓获的数百水兵俘虏,就是这些破损了的战船上的,或者是别船落水的。相应的那些破损大沙船也被曹军缴获了,修补一下还能用。
  随后,荀彧和陆逊通过拷问俘虏,还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糜竺派遣田畴配合太史慈、带领海船水军深入黄河骚扰,不仅仅是为了骚扰牵制曹军,居然还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其他目的:
  就是想看看曹军对于黄河水道的制河权是否重视,去年易水之战全歼曹军大海船后,刘备军的大型战船是否有可能在黄河上来去自由。
  如果行的话,糜竺这次还奉了刘备的要求,给了田畴另一个使命:不用管沿途的敌人,只要沿途没有阻碍,就突破平原郡后继续通过东郡、魏郡河段。
  到时候自然可以进入河内与河南尹的交界沿岸,而位于河南尹的关羽,已经集结了海量大军,准备沿着黄河顺流而下,会接应田畴的。
  关羽会趁着刘备在豫州颍川前线牵制住曹军半数以上生力军的机会,直接把黄河两岸搅个稀烂。
  曹操看到这个军情,几乎惊出一声冷汗,他都没看完信,直接逮着信使追问:“有没有从俘虏的将校口中拷问出、关羽出兵为什么需要糜竺或者说田畴的海船配合?”
  信使:“荀令君有详细问过,据说是因为河南尹、河内等地落入刘备军之手还不到两年,而且之前雒阳残破,百废待兴。所以刘备来不及有充足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雒阳大造船只。
  加上袁绍军撤退崩溃时,带走了三门峡以下游的全部黄河两岸军民船只,带不走的也全部烧毁了,以至于现在关羽要沿黄河出兵,就出现了无大船可用的窘境。
  只能靠前些年诸葛亮钻研的水陆两用篷车,少量运粮,难以支持十万级别的大军军需,故而必须等到秋收时才能出兵,想因粮于我。
  关羽不甘于此,就上书请求刘备另想办法,刘备也不知听了朝中谁的胡乱谏言,居然下令糜竺把渤海的沙船队驶入黄河,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穿过四个郡的河面,一直到河内。
  据说这次若是被田畴得手,他就会被派给关羽担任水路督粮官,负责把刘备囤于关中、河东、河内和雒阳的军粮,顺流运下,关羽的军队也就不用等到七八月即将秋收时才能水陆并进,现在就能全力出击。”
  曹操听完这种可能性,简直又被微微吓出一身冷汗,暗忖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跟刘备相持了那么久,刘备其他各路大军,也终于要陆续动手了么?这是根本都等不到秋收季节了?
  在曹操最初的设想中,刘备辖区内除了荆州和扬州这两路,本来就有水运之利,而且那些州也富庶,普及了双季稻后,本地存粮普遍足够。
  可以支持多则二三十万、少则十万的兵马全年猛攻己方。
  而其他几路,说到底地利险要倒确实是在刘备那边,可粮食转运后勤确实困难。
  不是没有河流可以水运,就是虽然有河、但当地刚刚经历过苦战血战,易手不到一年,太穷无粮可运。所以那些路都该会等到秋收前夕才动手。
  但现在听了荀彧从俘虏那儿套出来的情报,要是被田畴送船给关羽得手的话,关羽也会提前两个月全力出击!直接用辽东这些年建造积攒的船运粮!
  到时候颍川和陈留这两个郡面临包夹之势,根本就没有坚守的可能性了,关羽要是再逮住一个空虚沿着黄河狂飙突进,沿着河南岸连破濮阳威胁鄄城、或者从黎阳北上包夹邺城,都会非常危险。
  幸好荀彧和陆逊发现了糜竺的秘密使命,暂时拖住了,让关羽的威胁暂时不至于太大。
  不过,曹操看完这部分荀彧信中汇报的消息后,内心也觉得有点不稳——
  李素在雒阳治理也有两年了,虽然两年的时间对别人来说,要重建雒阳城,听说还修了配套的新城,还想大规模造大型船队,确实有点困难。
  但李素可是天下以擅长种田闻名的,还有诸葛亮当了两年河南尹为辅佐,他们又是各种擅长奇技淫巧,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也做不到?
  关羽真的是无船可用,还是敌人故意想散播这样一个消息?
  还是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故意在这个时候放出如此风声,让曹军不敢吧虎牢关正面和邺城、黎阳的兵力削弱,转而从其他防区抽调部队堵漏、为刘备其他战区即将进攻的将领创造空档?
  曹操简直头皮发炸,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地盘简直是处处漏洞!任何一条路的刘备军都有可能转入主攻!
  如果关羽的船足够,不担心大军运粮,那么可能此刻虎牢关背后就屯驻了十几万大军,随时会如狼似虎扑出来!
  可如果这一切是假的,说不定那十几万大军就是阴伏在长江对岸,随时会对淮南全力猛攻!
  到底哪儿才是刘备军在五月下旬到七月中的第二波最主攻方向、会聚集最多的刘备大军!
  看到曹操的神色凝重,一旁始终在陪着他参赞军机的郭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审慎地提醒:“刘备麾下多智谋之士,文若得到的这个情报,也有可能是故布疑阵……”
  曹操闻言,又木然地仔细看了荀彧的信件很久,叹了口气:“文若其实也注意到这种情况了,他还特地在信中提醒我,田畴此次小败撤退是诈的可能极大。
  因为他久驻鄄城、濮阳等地,曾经注意到黄河中游流下来的水中,有大量的碎木屑,已经持续有一年多了,经常会不时发现,这显然是刘备在上游大兴土木的结果。
  虽然不确定这些巨量的木材加工,到底是为了大修宫室、还是建造雒阳新城,还是广造船队,但造船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
  但正是文若的这个提醒,让孤愈发难以抉择,这里面的虚实变化,都不知反转了多少次了。”
  曹操简直心累,想着想着就头风发作,脑袋几欲爆裂。
  太难了呀。
  最终,曹操只能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放在酸枣和陈留堵口的部队,绝对一个都不能动!沿着黄河两岸布防的军队,也要不减反增!就当关羽已经得到了足量的战船,肯定会提前两个月就顺流而下!
  剩下的援军缺口,也只能从淮南战区曹仁那儿抽了。他下令曹仁把淮南战区今年刚刚强拉的壮丁都先调到汝南来。
  一旦郾城这里守不住,那些淮南来的援军,就要参与到堵住郾城下游航道枢纽上蔡的防务中去。而曹操自己从郾城这边撤下去的部队,会更侧重于退往更重要的许昌。
  这个最终决定,是在曹操觉得头疼头风之后两天,正式作出的。
  可是,就在曹操作出这个自以为是最终决策的决策之后,仅仅不到一天,对面的诸葛亮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第九百一十章
曹操的认知,是停留在没有地图编辑器的前提下的
  诸葛亮给曹操出的最新难题,大致是这么一回事:
  在曹操给淮南曹仁下令,让他抽调部分部队沿着淮河、汝水逆流而上,协防汝南上蔡之后的次日。
  这天,是五月十八。算算时间,这时候曹操的传令使者应该都还没赶到寿春呢,哪怕再加急的快马赶路,路上起码还需要两天左右。
  但偏偏就是在这天一早,曹军斥候在沿着防线上下游两端、日常例行越过汝水、试图进入刘备防区哨探时,从下游偷偷渡河侦查的那队斥候,居然在敌占区(刘备防区)抓到了一个汉军信使——
  曹军斥候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把信使带了回来,一番通传审查,在郭嘉看过之后,就呈递到了曹操这儿。
  郭嘉似乎也提前预判过汉军信使书信的真假,觉得有诈的可能性极高,所以呈递的时候还提醒了:
  “丞相,这里有份缴获的诸葛亮给伪丞相李素的私信。经拷问,据说是准备走汝水以西的弋阳道南下、穿大别山至江北与李素联络。
  属下以为此事巧合过多,颇有蹊跷,但兹事体大,也不敢瞒报,只好请丞相亲自定夺。”
  因为曹军斥候是在清晨抓获的情报源,所以送到曹操这儿的时候曹操也才刚刚盥洗完、在近侍的服侍下一边梳头一边等着用早膳呢,脑子也不是很清醒。
  按说老年人应该早睡早起,但四十七岁的曹操最近有些失眠,经常后半夜才睡得着,所以起得就晚了。
  听了郭嘉的汇报的前因后果后,曹操下意识拿过缴获的书信稍微扫了一眼,其实都没看内容,就已经预判这情报肯定是诸葛亮的诡计!是故意泄露给他的假情报!
  这种行为太诡异了,毕竟哪有这么巧的?
  要是己方的士兵在己方防区某个敌军信使非经过不可的地方,抓到了信使,那还可信一些。
  而己方斥候到对方防区侦查,都能抓到敌军信使,那不就等于是敌军故意白给泄露的么?肯定是汉军发现了那队曹军斥候,然后派个死间信使去送信、直接撞枪口上。
  至于郭嘉问出来的信使送信路线本身,倒是没有破绽。
  因为如今沿着汝水以西往南走,虽然还要经过一些曹操在汝南郡的辖区,可因为曹军兵力的收缩,汝南郡的汝水以西部分事实上基本放弃了,就是个破筛子。
  由弋阳穿越大别山后,确实是可以抵达江北的李素防区,大别山区如今已经被之前沙摩柯和王平的山地兵占领了——
  但这也不奇怪,要是连这点基本功都有破绽的话,那诸葛亮的反间也太拙劣了,等于说谎前连草稿都没打。
  可谁让曹操多疑呢,哪怕明知99%是假情报,他还是要看要听取详情。
  结果一细看,他就直呼好家伙。
  这封据说是诸葛亮写李素的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陛下原本与恩师约定,五月中旬恩师就要率江东驻军北伐淮南,让学生(诸葛亮)去恩师处当参军、随议军机。
  但因为陛下这边战事进展比预期慢,却又有新的战机可以把握,急需智谋之士参赞,所以学生不得不推迟去丹阳的行程……”
  不过随后诸葛亮也在信里吹嘘,说好在恩师本就智冠天下,哪怕没有学生在旁打杂,想必也能旗开得胜,所以学生暂且告罪,并奉上一条妙策:
  “听说曹贼已中我军疑兵之计,调遣各处兵马增援豫州前线时,进退失据,束手束脚。兖、徐、青各处曹军,因为太史将军和糜府君、田畴校尉的骚扰,不敢轻动。
  只好饮鸩止渴,调用冀州与淮南军援豫。恩师可顺势利用曹贼多疑,秘派人诈与合肥孙权、皖县朱治联络,许以弃暗投明、反正免罪。
  如此,若曹仁嫡系兵力因曹贼调走而削弱、曹军在淮南防务将不得不更倚重原先孙权降曹的那数万江北兵。届时若孙权反正,内外夹攻,曹仁可瞬息而破,淮南旬月可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