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7/891

  谁让诸葛亮手下有一支狂挖了三年地的工程兵部队呢,他们挖过南阳运河、炸穿过桐柏山、还修过昆阳城的新式城防体系。
  这支队伍是如今华夏大地上、最擅长开地图编辑器的部队了。曾经号称穴地之能天下第一的河北军,真来比挖沟实力,也只能甘拜下风。
  可谓是挖掘技术哪家强,大汉荆州找南阳。
  ……
  不过,诸葛亮也考虑到对面的郭嘉毕竟多疑,要是就这么纯挖沟、不同时进行别的试探性推进,不好掩饰己方的真实目的。
  所以汉军施工的同时,每天也少不了正面搦战、用原先部署的投石机火力准备猛砸敌军第一道防线、砸出更多的残破缺口,外加双方弓弩对射消耗。
  反正这种对轰是双方都要狂烧物资的,而汉军物资绝对够用。荆州益州之富,曹操根本无法想象,源源不断的作战物资从南阳运河运过来,刘备想打什么消耗战就能打什么消耗战。
  曹军最初几天还坚持在防线墙后部署弓弩手,以为监视,唯恐汉军耍花招、假装挖地道实则搞别的偷袭。
  但因为曹军的弩射程比神臂弩近五十步到一百步,汉军弩手能在射程外输出。
  虽然曹军有掩体,弓弩手伤亡不大,但这样被敌人在射程外放风筝白杀还是太伤士气了。
  坚持了几天之后,曹军发现汉军没有冲锋强攻的迹象,就循序渐进减少了墙上戒备的弓弩手人数。
  郭嘉也知道这样一直挨打不是办法,要想办法偶尔提振一下士气,就想到把投石机突前部署,用碎石葡萄弹轰击汉军神臂弩手。
  投石机哪怕用碎石,射程还是比普通弓弩远得多,倒也能够到汉军神臂弩手。
  而且汉军神臂弩手都有头盔和胸甲,距离远了之后,哪怕曹军弩箭射中也很难穿甲,杀伤效率极低。只能指望投石机的葡萄弹了。
  四月十九这天,曹军第一次用了碎石雨轰汉军弩手阵,汉军猝不及防之下还着实付出了一些伤亡。
  但汉军立刻就调整了战术,次日开始诸葛亮让汉军也安排投石车反制,同时让神臂弩手用更分散的阵型,防止被碎石雨覆盖到多个士兵。
  汉军投石车不仅质量好射程更远,而且士兵训练有素,诸葛亮给他们配了一套三角函数对应值的弹道表,远近左右该怎么调整都更为迅速,可以根据弹着点校准反馈。
  曹军虽然也凭借朴素的经验、知道如何大致调节投石机射击方向,比如射远了就该减配重、近了该加配重,也知道调左右,但这种调节的反馈速度和校准效率,比汉军低太多了。
  一个是拿着弹道表的,一个只是心算毛估估。
  而且诸葛亮之前这些日子里,也没忘在战场离前线至少四百步开外的位置、建造高峻的望楼,然后让眼神好嗓门大的心腹军官,上望楼当炮火观测员。
  用望远镜观察曹军藏在防线墙后的投石机位置,观察己方石头落点偏差,用纸筒喇叭吼给望楼下面的传令兵听、再去指挥投石机兵调整。
  这样一套系统下来,曹军的投石车想跟汉军玩对砸,根本不是对手。
  两天之内,曹军部署在第一道防线长墙背后的投石车,就损失了超过五十架,这么恐怖的损失速度,让郭嘉很快放弃了对轰,还把前线的恶劣情况汇报给了城内的曹操,恳求进一步的指导和定夺。
  曹军第一线阵地被弄得七零八落之后,诸葛亮的壕沟作业基本上完成了。
  这天是四月二十四,汉军趁着天亮发起总攻之前的时间,悄悄在距离敌军第一道墙五十步至一百步的横向壕沟里,突前部署了几十架投石机,还有两千弓弩手——
  主要是壕沟横向长度还是不够,站不下更多的人,只能先站这么多。
  当然,诸葛亮也不会眼看着区区两千弓弩手暴露在敌军近战兵种反冲锋的刀刃之前。汉军还是有大批近战部队随时可以堵上去的。
  曹军要是真有胆子让骑兵冲出防线,居高临下近战碾压砍杀壕沟里的神臂弩手,汉军正好求之不得打一场野战。
  天亮之后,汉军就开始发动进攻了,而且诸葛亮很阴险,直到此刻他都没打算暴露前方壕沟里的火力,不让敌军意识到“部署到这道突前壕沟里的士兵,可以同时杀伤曹军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上的士兵”。
  毕竟敌人要是警觉了,到时候突然出手时的偷袭效果不就下降了嘛。
  所以,总攻第一阶段的远程火力准备,诸葛亮依然只调动后方平地阵地上、距离敌军至少两三百步外那些投石车和弩手。
  准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汉军两个陷阵营和数千装备灌钢锥枪的步兵,就开始对着防线冲锋。
  之前多日的火力准备,防线缺口比最初佯攻又多了数倍,这还是曹军每天夜里重新拿简易夯土修补被砸烂的缺口的前提下。要是曹军不修的话,此刻估计这道防线的墙堑已经半数不存在了。
  对面的曹军也严阵以待,按照战术安排迎击,汉军火力疯狂覆盖第一道墙的时候,他们就暂时后退、寻找掩体,汉军近战兵杀上来了,他们才重新投入。
  在第二道防线后面观察战况的军师郭嘉,以及负责具体防守指挥的乐进,对于计划的执行都很严谨,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心中总是有一股忐忑。
  毕竟高顺前些日子已经这样试探进攻失败过了。现在准备了几天工事,却还用老方法再来一次,这算什么?难道就是刘备相通了?不吝惜人命了、就跟你堆消耗绞肉?
  好在,随着近战堵口厮杀愈演愈烈,诸葛亮很快让郭嘉和乐进不用再惴惴不安了。
  第二只落地的皮鞋,总比始终不落下来要痛快。
  曹军第二道防线的士兵全部蜂拥往前投入的同时,汉军在前沿壕沟里的投石车全部算好射程,以高抛弹道发射碎石雨,两千神臂弩手也抛射覆盖缺口后方。
  正在两道防线之间空旷地带冲锋投入的曹军近战部队,在毫无掩体的行进状态下,遭到了当头痛击,因为人堆还挺密集,瞬间惨嗥连连,数以百计的士兵捂着手足倒地哀嚎,或被后面的士兵自相践踏。
  汉军大后方、距离前线防线近三百步的弓弩手大部队,也开始前进,想要抢夺第一道防线的墙体。
  “弓弩手全力齐射!压住高顺的神臂弩手!投石车对着第一道墙砸!”对面的郭嘉也是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都忍不住亲自下场指挥乐进执行战术动作,可见他也是急了。
  原本郭嘉都是坐而论道的,哪会进行这些“弩手前进五十步、投石车砸下一道墙”之类的微操呢。
  乐进倒也没有介意,他刚毅冷静地继续执行战术,可惜他无力地发现,同样的招数,能起到的预期效果却跟十天前大相径庭了。
  汉军的弩手怎么也压不住,甚至曹军冒险往两军肉搏惨烈的人堆堵口位置、不分敌我乱射乱丢碎石雨,汉军还是有至少数千柄强弩在持续杀伤曹军的后排预备队。
  两道防线之间的空旷地带,变成了一个让曹军持续失血的绞肉机。
  而这一次,高顺似乎才真正显示出他的意志力水平——十天前佯攻一番就撤,不是高顺死不起人、不敢打硬仗,他只是在测试虚实罢了。真到了有把握总攻的日子,高顺陷阵比谁都坚定。
  汉军看上去一点都不急,就这么沉稳消耗,反复拉锯,却显得韧性无比。
  曹军终于撑不住了,这么放血放了半个多时辰后,乐进的部队已经无法约束,后排预备队也没有勇气再及时投入。
  郭嘉意识到问题,要是这时候再勒令部队反击,怕是最后撑不住的那一刻,会一溃十里,直接把城外从汝水到澧水的防线彻底丢完。
  “放弃第一道防线吧,把预备队在第二道……不!第三道,重新稳固部署!让堵口的部队撤下来!”郭嘉审时度势,还是非常果断地让乐进后撤。
  曹军很快潮水一般退去,大部分还是有序的,只有殿后部队被白白屠戮裹挟碾压,额外多丢下了近两千具尸体——这些人都是给友军后撤争取时间打阻击的。
  汉军趁势猛攻,连续夺取了两道防线,杀伤歼敌累计逾万。
第九百零三章
斩了黄忠就好办了
  一天的厮杀很快结束了,郾城外围的防线突破战,以汉军连夺两道防线告终。
  傍晚前最后那点时间,高顺还想过一鼓作气再多突破一些,但最终因为纵深深入过大、后续的敌军纵深工事此前都还完全没有被攻城武器破坏过。
  所以付出了一些伤亡后,高顺注意到敌军重新组织起了有序抵抗,只能果断停手,多丢下了近两百具尸体撤退。
  今日一战,汉军总共阵亡人数也不过七八百人,最后对第三道防线的试探倒是丢下了小两百。其余负伤部分,也不过两千余人,半数以上伤势还不算重。
  而之前近十天的堑壕施工、对射对峙、佯攻试探,加起来的总伤亡,还不如今天一天的总攻多。
  半个月的战事持续下来,汉军总共阵亡一千四百余人,负伤四千七百余人。
  对面的曹军,这些天下来总共伤亡达到了两万,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今天折损的。而且曹军中的战死、被俘比例尤其高,超过了万人。
  主要是殿后阻击的部队被咬住全歼围歼了,没有人活着回来。曹军甲胄不坚的影响,也一直影响甚巨。
  双方各二十万人以上的大军相持,血战半月,总死伤两三万。只能说这种规模的大战役,天然有如此恐怖的烈度,谁让这是决定天下归属的最终决战呢。
  搁几年前,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全程打完,也不过这点损失。
  曹军损失兵马、防线后,郭嘉焦头烂额地收拾了一番残局,随后就进郾城跟曹操汇报、请罪。
  曹军此前在郾城外围,一共修了六七道从汝水到澧水、横截整个河口三角地带的防线,这是之前一年的时间里修的。
  郭嘉当时劝曹操下那么大本修防线,也是因为意识到,只要刘备的南阳运河真挖通投入使用,郾城这边是滍水澧水船只深入河南平原的必经节点。这个地方刘备非拿下不可。
  现在被突破两道,剩下的防线还是可以继续固守的,但必须想出应对之策,否则被诸葛亮一招鲜吃遍天、就这么机械复制地消耗,迟早是死。
  “丞相,是属下不查诸葛亮攻战之法,被诸葛亮以前沿部署的伏弩持续杀伤我军后队,以至于连累了乐将军,连丢我军两道防线,请丞相责罚!”郭嘉认错的态度很诚恳。
  郭嘉来的时候,曹操正在看其他各州送来的前线军情。
  曹操如今驻扎的地方,是原本郾城的县衙,现在改成了丞相的临时办公场所。做了丞相就得这么忙,要总揽全局,每天担惊受怕看看冀州和淮南有没有异动。不但要提防汉军的进攻,还要提防内部人心不稳的投敌者。
  好在这两天倒是没看到别的路有噩耗,让曹操的心理承受能力稍好一些,可以调动全部情绪资源来应对郭嘉的失利。
  “胜败乃兵家常事,奉孝已经为我军尽心竭力,何罚之有。”
  曹操一边点评,一边下意识猛揉鼻梁和鼻头、把因为焦虑而堆积的油腻挤掉。看得出他的内分泌和情绪一样紊乱,鼻子冒油冒得跟挤牙膏一样。
  而且他的用词不是“何错之有”,而是“何罚之有”,说明他觉得郭嘉肯定是犯了失误的,只是敌人太强大,不可避免,所以罚就不用了。
  学过刑法的都知道,“无罪”和“免予刑事处罚”,完全是两个概念。
  幸好,挤完油后曹操的心态也好转了些,建设性地问道:“眼下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破诸葛亮新的攻坚战术的对策。只要能找到,便是将功抵过。”
  郭嘉来之前,显然也是充分动过脑子了,他用商量的口吻探讨:“丞相,属下以为应对之法可以分为攻守两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