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891

  这一点,既然杨修本人这么门清,审配当然也清楚。
  所以审配知道,谁都会背叛袁尚,唯有杨修不行,大家是铁杆战友,一条绳上的蚂蚱。
  今天,审配生出了绝望之心,又想把邺城易主时的不必要损失降低,就想到了找杨修来商议。
  两人落座之后,审配什么都没说,先跟杨修干了三杯,有点酒意打底之后,他开门见山:
  “德祖,邺城没几天了,就算我们死守,也不会有变化。真到了城破巷战,只怕双方至少还要死伤过万士卒,更会给曹操借机屠戮城中百官、河北世家的借口。”
  杨修下意识还要说几句场面话,唯恐审配是在诈他:“正南公何出此言?有正南公这样的朝廷股肱、忠义之臣主持城防……”
  审配抬手制止了杨修的申辩:“行了,是我变得太快,德祖不愿信我真心,也不能怪你。谁让我这几个月里,杀了那么多人呢。
  八月份,九月份的时候,那么多朝廷官员军中将佐想过动摇投敌、献门都被我明察秋毫找出来了。连南部尉苏由的脑袋,如今都还挂在城楼上呢,德祖不信我,该。
  不过,今日我确是真心,我与主公,都不可能得免。到时候主公肯放在大将军府放火自殉,免得落入曹贼之手受辱,那是最好。
  至于我,德祖拿着我的首级去献给曹操,多保住一些百官便是。否则以曹操之多疑,恐怕城破后会大肆屠戮如今还坚持拥护袁氏的官员,诛锄异己。
  这种事情,若非我深知太尉一家是老主公姻亲,忠义坚贞,怎会以此相托?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请德祖勿疑。”
  审配的智商还算可以,对邺城城破之后曹操可能的清洗看得很清楚。
  而且,这也不算黑曹操,因为历史上建安九年曹操攻破邺城时,也是搞了一次屠杀,毕竟围城太久攻城部队损失也比较惨重,不屠不抢如何宣泄压力安抚部队。
  只能说,历史上的曹操,到了后期,大规模对整个州的屠杀已经没有了,也就徐州的时候干过。
  但如果是敌对诸侯的政治中心,那还是要屠一下的,一般以一城为限。杀人不是目的,抢东西和灭掉敌人的核心官僚集团才是目的。
  比如张邈(雍丘)、吕布(彭城)、袁氏(邺城)的政治中心,都是被曹操屠过的。
  审配太清楚曹操的为人,怎能不预做提防?
  如今动摇的、拥曹的都已经被他杀了,要是城破后拥袁的再被曹操屠,那岂不是等于拥曹拥袁的全死光了?朝廷还能剩下几个官员?
  审配之所以支持袁绍,后来支持袁尚,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审配是河北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言人,是冀州官员士人的希望。
  审配自己可以死,但他不能给曹操借口狂杀河北派九品中正制利益集团。
  花了很久的时间劝说,审配终于让杨修相信了他是彻底真心的,托付完这些话之后,审配便打算拔出佩剑自刎,让杨修假装是杨家设宴杀了审配、然后开门投降的。
  拔剑在手,审配忽然想起一些可笑的事情,情不自禁笑了:
  “德祖祖上,乃至这整个弘农杨氏一脉,听说是高祖时抢了项羽一条腿,福泽四百载,余荫至今?
  当年项羽末战击杀数百人,气竭无望,以首赠故人吕马童,为赤泉侯分得一腿,共有五人封侯。
  不意我区区审配,今日亦有模仿项王的机会,着实惭愧。但愿我的首级尸身,也能护住五家忠义之后。
  德祖还是想想名单吧,看看与哪四家合谋杀我献城,曹操必不会为难这些忠义之士。不过人数别太多,太多就被曹操看出破绽了,自古内谋之事,人多必败,曹操也不会信的。”
  审配只是随口一说,但别说他看得还挺准,自古内部谋诛权臣这种事情,一般四五家也就是保密工作的极限了,人再多会有人告密的——
  历史上董承自称的衣带诏谋曹事件,最后泄露时不也就五六家参与者,可见到了这个规模就开始泄密了。人多就太假了。
  杨修被审配的无心之言这么一激,反而有些坐不住。
  这成何体统?咱弘农杨氏祖上就是抢项羽大腿得的富贵,现在还要抢个审配的人头去保住富贵?那传出去多丢人啊。
  而且他想到一个问题,便抬手制止审配:
  “正南公且慢!我已知你心迹。然你求死,不过是为身后清名,图个轰轰烈烈。但若如此便死,不怕曹操以大公子之名,污你为袁氏逆臣么?公至于泉下,有何面目见大将军?”
  审配一听,也愣住了,发现确实不能直接就这么死,因为袁谭还在曹操那儿,有曹操威逼,如果用袁谭的名义说审配不忠于袁氏,只是跟袁氏少子勾结、为谋己利,那就死得不明不白,身后名也未必光彩。
  审配改变了主意:“那就有劳德祖费心了,还是把我绑缚,假装挟我得手,以太尉余威迫开城门献城。
  我死前自然要当着两军将士,请大公子出面斩我,剖白是非曲直。曹操虽然残暴,但我知他还是佩服忠义之士的,喜欢给忠义之士开口的机会。
  只要我能当着两军将士的面,与大公子对质,纵然最后一死,好歹能期望天下人有史官记下我的心迹。
  唉,事到如今,就算是刘备来攻城,咱也一样开门就是,过眼云烟一场空而已。”
  ……
  杨修再三确认,见审配不是玩虚的,就带审配回太尉府,然后让太尉府的侍卫把审配绑了。又匆匆凑了四家要保护的重臣名单,跟他们商量了一起谋审投曹。
  那些忠于袁家的大臣,一开始也是震惊,但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保命的机会,而且有杨修杨彪出面主持了,他们就是跟着捡便宜,便全部答应了。
  几个家主还把口供对了一下,至于下面的人,没必要知道,以免泄密。
  当日半夜,杨修派人用吊篮坠出城外,去跟袁谭商议请降。至此杨修还非常把握分寸,他降的是袁谭而非曹操。
  但袁谭已经形同傀儡,得到消息只能再去转达曹操,曹操闻言后说不上大喜,却也是松了口气,组织先头部队准备抢门抢城楼。
  凌晨五更天,杨修按照约定好的火把信号示意城外的曹军准备入城,随后打开城门。
  为了防止曹军顺势攻打屠城,杨修还把审配绑到了城头,好喊话证明邺城是主动和平投降的,不是被攻破的。曹军进城时杨家已经控制了城内局面。
  这样,曹操应该不好意思搞大规模的屠杀了,毕竟主动投降而非攻破的城市,怎么能屠杀呢?
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新政:耕者有其田
  曹军先锋冲进邺城南门的时候,曹操本人也是驻足在数百步外,通过望楼凭高观望战场,内心还是有点小忐忑的。
  毕竟,在没有夺取城门、彻底控制城楼、瓮城之前,谁都不敢保证是否有诈。尤其邺城这样的大城,瓮城的纵深还不短。
  好在曹操登的望楼高度远远超过城墙,所以可以看清外城墙内侧的瓮城情况。
  如果有诈的话,损失几百名抢门试探的先锋精锐骑兵,那是免不了的,如果处理不当,损失还会更多。
  但成功的收益更为巨大,没有人能经受得起这个诱惑,所以几乎是个人就会接受这样的赌,无非谨慎者不会亲自第一批进城。
  “杨修居然会是背叛袁尚的关键所在,这是真没想到。审配提防了那么多跟咱勾结的将领,却不可能想到提防杨修,这恐怕也是天意了。”
  眼看着己方将士已经靠近了瓮城内门,战斗也始终没有爆发,双方都很克制,曹操心中的忐忑才舒缓了些,忍不住浑身激动得微微发抖起来。
  然而,便在此刻,他看到城头多立了一些白旗,还有人用吊篮挂了一个被绑缚的俘虏,并且有数十名袁军将士和杨家的僮仆家丁齐声呐喊,随后远处的曹军就微微有些混乱。
  曹操距离太远听不清楚,连忙惊问左右,着令立刻打探,半盏茶的时间之后,左右回报,说是杨修成功绑缚了审配,这是直接献城成功了。
  曹操一愣,呆滞数秒,懊恼地重重拍了几下大腿:“杨家的老贼小贼!吾中计矣!他们这是明明知道城破在旦夕,假装绑缚审配献城,阻我屠城劫掠呢!”
  跟随在曹操左右的曹洪闻言,也是深感懊恼:
  “杨家那些贼子,明明是跟袁家生死相托,怎么可能投降咱?这是明知必破在即,借此求活命!大哥,不能让他们得逞!
  我军围攻邺城四个月了,死伤将士一两万人,还有其余损失无数。只因邺城是朝廷所在,富户极多,之前已经许诺了将士们破城之后三日不封刀,谁抢到就算谁。
  若是失信于将士,将来谁还用命与刘备厮杀?依我看,别管杨修了,一不做二不休全杀了,就当没接到投降,就是咱以武力堂堂正正打下来的!”
  曹操反手一掌打在曹洪肩膀上:
  “废物!这杨修精着呢!他是先派人到袁谭处投降的。虽然袁谭已是傀儡,可毕竟咱还指望着袁谭的脸面过渡收服袁绍故地。
  要是今天直接撕破脸,青冀士民阴怀怨愤,过几年刘备打来,还指望青冀军民为我死战?有袁谭做见证,这杨修杨彪暂时是杀不得了。
  总要搁置一年半载,另寻罪名由头,不能让人看出是跟今日之战有关、不能是因为他们拥护袁家而死!
  邺城里的朝廷官员,只能是因为勾结审配、欺上瞒下、以幼篡长……才被明正典刑!不能是别的原因!我军只反袁尚审配,不反袁绍!”
  曹洪在曹操身边的宗室诸将中,也确实算是以喜欢抢劫著称了,历史上破邺城后抢劫得最开心的也是他。
  所以此刻被堂兄教训了,他也不敢吱声,意识到确实是自己办事思路太糙了:“大哥教训得是!那这屠邺城洗劫三日的约定,还让将士们执行么?”
  曹操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现在确实是财政缺口太大了。
  眼下刘备虽然没打过来,那不过是因为寒冬腊月的,北方战场不适合再大规模作战,不是刘备转了性子。
  转眼明年暖和一些、生产有所恢复后,肯定会战火重燃的。
  邺城打了那么久,之前幽州惨败,损失填进去那么多人马,他充其量只有三十万老兵要对付刘备六十多万,还没有险要可守。
  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立刻扩军备战,也顾不得长远了。要想尽一切办法既搜刮到军资、钢铁、布料、粮食,还不能伤害了兵源的士气和凝聚力。
  扛过了这一波,就还有希望。而且最好还能不伤害关东政权的可持续竞争力,不能跟董卓和西凉贼将那样越打地盘潜力越弱。
  难呐。
  至于放弃,那是不可能的。一来曹操以坚韧著称,他向来心态好,不会被一场战败或者困难打垮。
  何况他现在也只是易水小败,今年总的来说还是开疆拓土的。
  二来么,毕竟历史上曹操拥有十三州的九州后,孙刘只有南方三州,那还不抗衡了几十年么?历史上孙刘也没投降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