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91

  听说此人就是无终田畴,而且现在才是一个最小的底层书吏,李素也就不客气,直接调动了。
  郭聪大喜:“还不谢过別驾赏识!”
  田畴果然没有任何反抗:“谨遵別驾调遣。”
  李素便岔开话题,先说正事儿——他自己现在也还是別驾,所以没法许给田畴官职,不如不说。
  “既如此,我便说说我的设想——使君此番让我们来巡查,主要就是削弱叛军秋收可获的粮草。都尉张南原本建议是直接抢先毁麦烧田,但此举太残暴了,使君决然不许,我才殚精竭虑想出这条法子——
  这些灌浆不久的麦子,不是因为有油酸不耐贮藏么?但其实在河内,还有一种吃法,只要把这些麦子直接上石磨碾成条,上土灶瓦瓮焙熟,可以把贮藏期限延长到一两个月。也就是七月底之前割完,能吃到九月底。
  如此一来,这些粮食虽然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产量,但好歹更容易被百姓提前收割处理、藏匿食用,很难被叛军收缴后作为军粮储藏。因为军粮最重要的就是耐贮耐腐,转运分配环节很长,这种东西只能现吃,是没法征税的。”
  自古以来,人类进入谷物社会的最大原因,并不是谷物产量高或者好吃,而是因为谷物可以长期贮藏。这才为税收和国家上层建筑的出现构建了基础。
  所以李素前世早年看过不少网络小白文,经常意淫“提前大航海、引进土豆后就不用种水稻小麦了,人口可以扛过大爆炸了”。
  但这些也就意淫意淫罢了,还是一点农事都不懂的——德国人号称够爱吃土豆了吧,17/18世纪不也得种至少三分之一的小麦?怎么可能完全不种谷物。土豆再多,当时腊月和春荒还是得吃小麦。
  因为谷物可以存好几年不烂,这个优势是一切非谷物不能比的,包括薯类也不行。
  哪怕21世纪中CHU粮的技术,土豆也就存一两年,还得保证各种通气环境,而前现代科技时的土豆,只能是当年现吃。
  所以,既然要打击叛军的小麦,又不太打击敌占区的百姓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时间维度下毒手!
  我不太打击敌占区的粮食总产量,但我打击这些粮食在时间线上的分布!
  让叛军无法把现在的粮食置换成将来的粮食!
  让叛军七到九月有充足的食物寅吃卯粮,但是入冬之后被饿死,逼你投降!
  同时,又不至于像张南那样,在叛军饿死之前过早饿死百姓。
  颇有现代金融打击的思想——打击一种物资的储备不一定要打击总量,还可以打击其时间线的分布。不然,为什么“期货”的价值会波动那么大呢?
  而汉朝人除了李素之外,谁特么会有“期货”的概念啊,被李素这样降维打击,打开了新的视野维度,还不是直接懵逼了。
  “具体该如何做,还请別驾指教!我等定然全力配合!使君之仁德,別驾之才智,真乃旷绝古今。”郭聪彻底拜服了。
  不过他也不忘拍一下刘虞的彩虹屁:如果不是使君的仁德爱民,怎么可能逼出李別驾智商的潜力,想出这个计策呢。
  所以最大的功劳始终是大领导的。
  李素也不藏着掖着了,稍微想了想,就把《风味人间》上记载的“碾转”制作方法,大致复述了一遍。
  无非就是把青黄麦直接上石磨碾细,但因为麦浆含量高,碾出来的不会是面粉,而是会被搓成辣条一样有黏性的东西。
  把辣条状的生碾转再放到砂锅里焙熟,就能吃一两个月了。如果不焙熟,那最多半个月就酸化腐败。
  李素说干就干,当即让本地小吏找来砂锅石磨等物,他还亲自指挥,让一群骑兵收割了些麦子,也不晒干,直接上磨。
  因为是直接吃的,最好还是稍微加点作料,至少是盐,烹饪细节就不赘述了。
  总而言之,李素一顿舌尖级别的微操,中间还稍稍调试返工尝试,成品就出来了。
  大家分着尝了一下,果然不错,跟吃麦芽糖味辣条差不多(1)。
  “快,立刻把制作方法分抄百份,尽量写得简便,然后召集县中流民农夫速速手把手习学,先把无终县靠着敌占区的这几十里麦田割了。
  然后再趁着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把对面右北平郡内的麦也抢割了!如今距离收麦季至少还有二十多天,敌军不会想到我们提前来那么久,肯定猝不及防!
  期间,我们再把刚学会了抢割麦制碾转的流民,批量放回敌占区,让他们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导,散布今年叛军定然会横征暴敛、把全部百姓口粮收走一粒不留的流言,让对面的百姓心中恐慌,提前抢收制作碾转。我不指望对面的百姓全部学会,但能影响多少人就影响多少人!”
  “遵命!”
  所有人心悦诚服,李素带来的一千骑兵很快开始偷偷提前抢割对面的麦子,教导百姓做碾转和散布流言的活儿也飞速安排了下去。
  整个右北平郡边界,几天之内就被汉军的细作渗透了。几千顷几千顷的麦子被百姓自发提前抢收掉。
注释:
(1)笔者语:当然没有辣,只是样子长得像辣条。
第八十六章
此功当浮一茂才
  既然找到了办法,此后二十天,李素当然是亲临一线,督导抢收敌麦的工作、宣传诱使敌占区百姓也提前藏粮制作碾转。跟叛军征粮队斗智斗勇,尽量少让敌占区百姓的粮食被叛军收走。
  其间辛苦和周折肯定是免不了的。最大的麻烦来源于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宣传太慢,古代农民绝大多数不识字,你要宣传怎么造碾转、怎么让百姓相信用砂锅烘过的碾转能储藏两个月,都得口口相传、手把手教。
  这就极大制约了信息病毒式扩散的速度,最夸张的时候甚至还得让放回敌占区当细作的流民们,背一麻袋碾转成品回去,让敌占区百姓亲口尝一口,那才最直接,肯让他们相信。
  这又限制了细作的人选,得是在渔阳这边有亲戚挂念的人才能当细作,因为没牵挂的流民说不定背着粮食就回家了根本不做事。
  以至于为了绝收对方几十万石麦子,李素自己还先搭进去了好几百石的免费试尝品。后来发现效率太低,李素又调整了拉拢对象,让细作们重点说服敌占区村子里有威望的乡老、长者,让这些人试吃,然后让长者们帮忙宣传朝廷的好意,才算是以最小代价推行了下去。
  宣传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就是军事骚扰——叛军一开始都没注意到这事儿,但十几天后,随着时间进入八月初,距离正常的幽州麦收割季节越来越近,敌人也反应过来了。
  然后,李素这边的骑兵要越境偷偷割对面右北平的麦子,难度就大了很多。
  这时候,李素不得不把刘备请来,让他增加点军事压力。
  小规模抢粮冲突中,双方还各有死伤,但刘备和关羽显然是占了绝对上风——这种百十人的巡逻队级别冲突,简直谁撞上了关羽谁就是找死。
  至于渔阳郡本地的都尉张南,是否会因为刘备全面捞过界而不爽,已经无所谓了。
  李素跟刘虞汇报了他的计策和需求后,刘虞对此计的前景也是极为看好,大大褒奖了李素,让他想调啥就调啥。
  张南那个废物点心,老是打败仗抗压背锅,早就被刘虞嫌弃了,怎么欺负都没处告状。刘虞现在就是文信赖李素,武信赖刘备。
  如此坚持了二十多天,到八月底的时候,也就是正常麦子收获完毕的季节,李素与刘备这对文武黄金搭档,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他们至少祸害和转化了右北平甚至辽西境内几十万石的麦子。
  其中抢过来做成碾转补贴己方军需的,大约有几万石。还有二三十万石是对方百姓自发小动作从叛军的征税抢劫人员指缝里抠回来的。
  就算叛军的征粮人员下到乡间、发现了当地百姓已经提前把麦子做成了碾转,他们也没法收税了,因为按照收税流程这些碾转入库出库肯定腐烂了。
  他们最多也就在百姓那儿吃几顿饱的,然后拿几天干粮自己吃,也不会上缴了。
  倒是有些比较暴虐的叛军士兵,征粮任务完不成、被将领压迫,一时激愤乱杀制作碾转的百姓出气,甚至把做了碾转的百姓都视为亲汉反张的叛逆。
  这些后果倒是李素和刘虞不可能提前想到的,他们也没办法。但张举军为此杀害自己占领区内的百姓,显然也让他们的民心更加不稳。
  好多原先因为多年被汉室横征暴敛卖官鬻爵欺压而从贼的百姓,现在看张举军杀起百姓来比汉室更加残暴肆虐,纷纷后悔:还以为改朝换代有好日子过了,结果来了个更加残暴的!早知道就不喜迎张举了!
  至少三十几万石麦面因此征收不上来,叛军的粮草立刻陷入了危机预期——之所以要加个“预期”,是因为现在还没缺粮。
  再折腾,也不会刚刚秋收就缺粮的。
  但是,寒冬腊月的时候怎么办?原本可是就指望着今年的小麦收成过冬的呀!
  这个阴影,是每一个稍微有点见识的部落高层都想得到的。
  ……
  李素和刘备带着两千兵马、几万石抢来的碾转回到蓟县时,因为计策效果卓著,得到了刘虞亲自出城迎接的礼遇。
  幽州牧以下的其他官员,更是对李素一行不吝溢美之词。
  “李別驾辛苦了,如此旷世之才,还巡视渔阳诸县、深入右北平,亲临贼兵抢收贼粮断贼给养,真是使君的股肱臂膀、我等为幕僚者皆应以別驾为楷模。”
  “韩非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完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看別驾股胫无毛,一定是这些天累的吧,真是鞠躬尽瘁,忠心天日可鉴。”
  说出这些彩虹屁的,甚至不乏正千石的官员,论品秩,他们还比李素高很多呢。
  李素都被拍得有些无语了:老子是天生白皙光滑好不好!老子本来就没有腿毛!又不是跟大禹那样因为亲自治水、劳动强度大才磨没的!
  跟这些家伙客气了好久之后,一行人总算跟着刘虞进到州牧府,刘虞还亲自为李素和刘备这次的立功设宴接风。
  菜色倒是挺朴素的,毕竟大灾之年,不能过分。礼遇却是给足了。
  看得出来,刘虞对于李素的计策能成功,简直是意外之喜——本来么,“破坏敌军军粮征收、改善敌我续航力对比”这种事儿,刘虞也没指望李素做出多大成绩来,哪怕只是煽风点火虚张声势,没有实际收益只是降低敌军对军粮续航力的信心,也已经算成功了。
  谁知道李素轻轻松松还能真削弱敌军几十万石粮食。
  这可不比官渡之战劫一次乌巢功劳小啊!无非李素是杀人不见血,劫粮于无形,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
  酒席结束后,刘虞吩咐其他人统统退下散去,他只留李素和刘备这些心腹说事儿:
  “伯雅,你此番功劳不小,我定当重赏。不过,这事儿效果虽佳,但不好表现,也不好直接升你官职。我看前几日,蔡伯稭也到中山了,你与他联署的那份《驳灾异论》也已经刻印成书。
  不如等这些书传抵京师,我也再秘表陛下、澄清说胡人此前因张举逆檄煽惑而鼓噪妄进之举已经平息。到时候,陛下见我们压制住了张举称帝的不良影响,说不定会有所欣慰。
  我就给你数功并赏、以你才学举为本州今年的茂才,请陛下拔擢你为正千石。除別驾职务不变外,再加授‘护乌桓校尉拥节长史’,从此全权负责朝廷与乌桓各部的安抚接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