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891

  其次,正是因为袁绍死后、给关东伪朝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历史教训,关西正朔朝廷这边才要无则加勉,趁机强化内部团结。
  学完之后,本来没什么政治觉悟、但也淳朴直肠子的文臣武将,无非是喊几句口号,继续效忠。
  但那些原本脑子比较活、心思比较多、肠子弯弯绕的,脑子里偶尔会闪过野心假设、也不怎么把正统当回事的。经过读书会的学习之后,心里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正统被摧毁了,取代正统的那个人自己也会陷入极大的不稳中。袁绍篡汉就算成功了,也会被后人曹操所篡,环环相篡。
  袁绍如果没上位,他家本来四世三公活得好好的,还有可能五世三公、六十三公这样传下去,大汉也没亏待了他们老袁家。
  但他上位了,而且当年他弟弟袁术也脑抽走上篡逆之路,结果呢?袁家满门估计都没了。曹操现在帮袁谭行篡逆之实,将来曹操的后人怕是也不得善终。所以消灭正统哪怕自己活着的时候站到顶峰,死后反而让子孙绝种得更快。
  何况就算原来的大汉有时会出现“昏君”,不明是非有时会亏待大臣,现在的大汉正统天子刘备,也是个仁厚之人,还设计了这么多给臣下恐惧之心松绑的新示好措施,大家要有信心。
  (注:这些认知当然不是真理,而且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但帝国时代下,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环境下,为了社会秩序稳定生产可以组织,大臣能相信这些,对天下是好事。)
  这些认知在绝大多数心思活的朝臣内心被点破,并且看到了隔壁活生生的血腥反面教材后,理论结合实际,当然是内心更加稳定了。
  所有人也意识到,别看李司空被拜为丞相之后,看似三个月也没干啥,就垂拱而治每天泡泡澡,偶尔开个会跟大家讨论读书心得。但人家这个丞相做得值,干的真正都是千秋万代的大业。
  人家这哪里是在每天泡澡度假,那是假装泡澡实际上在思考千秋大计、修饰历史和政治哲学著作、传世经典价值观。
  不耽误正事儿。
  ……
  刘备阵营忙着从袁绍的验尸报告里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关东大地上,作为那份验尸报告的受害者家属,袁尚袁谭却丝毫没有从亲爹的死后乱局中吸取任何教训的意思。
  因为刘备方面学习袁绍验尸报告、提升朝臣思想觉悟的行动并不是隐秘的,反而是大张旗鼓广为宣传的,所以那边的学习经验和举措,其实很快就通过细作传到了二袁的耳中。
  这些人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松了口气:刘备这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居然不趁着咱兄弟相残的时候打过来,反而是在那边为死鬼老爹的死兔死狐悲、搞思想政治工作。
  正好!短时间内没有了刘备的威胁,这俩兄弟就要赶紧分出胜负来!哪怕彻底把狗脑子打出来都在所不惜!
  袁尚袁谭很清楚,刘备暂时以统一思想整合内部为重,但不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学习能学多久?一两个月?最多三个月!时间一过,刘备该打过来还是会打过来的。
  那就趁着这两个月,赶紧亲兄弟之间见出生死!倒下了一个,另一个就能全力整合曹操对付刘备了!
  二月初,双方拉帮结派的工作就完结了,然后从局部冲突转入全面战争。
  先是青州牧袁谭下辖的平原郡,因为是地处黄河以北,而且当地的太守刘琬似乎跟袁尚一系比较沾亲带故,也跟审配等河北本地派文官利益集团多有瓜葛,所以被袁尚给策反了。
  并且把袁谭囤积在黄河北岸东线出兵基地的粮草物资大量献给了袁尚,为袁尚去除了东线的后顾之忧。
  因为平原一倒戈,青州和冀州就等于是隔着黄河对峙了。袁谭在黄河北岸的桥头堡被拔了,再想渡黄河进攻,难度就比平原地区推进难得多。
  然而,袁谭这边好歹也有忠义之士。为袁谭守家的东莱籍大将管统,奉命率军从齐郡、济南郡反攻平原。而青州别驾王修也不畏刀兵,在管统的保护下秘密出使平原各县。
  王修以袁谭曾经对众人的恩义相责,还说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许以好处,一番军事打击结合政治拉拢,居然又说服了太守刘琬下属的一些官员杀了刘琬重新归袁谭。
  种种操作,几乎就跟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张杨、杨丑、眭固等一系列河内官员,一个个弑主另投差不多乱了(杨丑杀张杨投曹,眭固再杀杨丑投袁)
  袁尚想挖角袁谭的同时,袁谭肯定也不会闲着。不过袁谭对于冀州系地方官的吸引力不大,吸引不到郡太守级的地方实权人物投靠。
  谁让冀州目前是审配在主持日常行政和后勤调度,而审配是魏郡人,是冀州本地文官和世家大族的代表,审配铁了心支持代表冀州利益的袁尚,袁谭便一个太守都策不反。
  整个二月份,还被那些太守们杀了三四个袁谭派出送金银许官职的使者,把人头送到了袁尚和审配那儿。
  袁谭吃了亏之后改变了路线,意识到他要拉拢冀州地方官是不可能的。他应该拉拢的是朝廷中枢的重臣,而非地方实权派。
  因为中枢重臣很多不是冀州本地人,也跟冀州本地人没有利益关系,更容易与代表外地派的袁谭沆瀣一气。
  好在袁尚自己基本盘也不稳固,二月底和三月初,随着袁尚为了团结本地人、进一步向本地人利益倾斜,导致连续出现了两波原本袁绍手下的外地派朝廷重臣,出走投奔袁谭、曹操。
  位居三公的许攸,投奔了老朋友曹操,愿意给曹操当带路。虽然许攸从河内战役后,就被袁绍不信任、架空了,但他曾任三公的头衔还在,袁绍也没拿掉,这就很致命,导致了刘和朝廷中枢很多人心不稳。
  当然许攸投奔肯定也不是白投,估计是这一两个月里曹操许了多少重利、比如给许攸将来继续当实权三公的许诺,还给了无数金银财宝,让为人贪鄙的许攸总算是彻底投曹了。
  除了许攸之外,袁绍死前担任侍中的郭图,也因为跟审配和冀州派的矛盾,伺机投降了袁谭。
  另外还有曾经在青州北海郡干过的孔融,倒不是因为跟冀州人有矛盾,他纯粹是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身为孔子后人,不能跟废长立幼的乱命邪徒站在一起。
  而且袁尚之前诱降部分青州的郡太守的举动,也让孔融很是不满。加上王修把平原郡反正回来之后,还冒险潜入朝廷,各处分化劝降朝臣。孔融这种道德吉祥物本来就不被袁尚重视,也没人监视盯防,就被王修劝降出走了。
  孔融的走对袁尚没有丝毫军事和后勤实力上的打击,只是让袁尚在意识形态之争和大义名分上愈发被动,因为道德楷模都走了。
  好在袁尚也意识到之前只注重实利不注重大义名分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及时分出一些资源补救。首先他需要重新立起一些道德楷模,就重用冀州本地士人代表的大名士崔琰,把崔琰从普通的副郡级官员一步提拔为侍中,取代郭图逃走后的空缺。
  再把墙头草派代表的“道德君子”华歆大加赏赐,让崔琰华歆二人负责稳定朝中文官人心。
  至此,兄弟俩的互相挖角、暴露内部短板的肮脏活儿总算是干完了,剩下就是纯真刀真枪硬仗。
  三月初,袁谭集结起十五万兵马,包括他自己的青州兵八万,和曹操支援他的精锐部队七万。
  在黄河南岸的延津、白马,和黄河北岸的黎阳之间,反复拉锯相持,打了几场消耗战,试图突破黄河后,从黎阳直扑邺城,把三弟拿下。
  这交战态势,几乎已经是历史上本该发生在这一年的官渡之战的翻版,无非交战方从袁曹对峙,变成了袁家已经分裂、有一半跟着曹操干,打剩下一半袁家。
  只能说,河北的地理形势如此。在想直接一鼓作气干掉对方腹心要害的情况下,从河南想北渡夺邺城,只能是在黎阳渡河,所以不管谁来指挥战役,战场选得都差不多。
  而双方的将领,已经变成了曹操这边是夏侯渊、李典、乐进、曹休、夏侯尚为主,而袁尚以张郃、高览为主。
  袁尚看似将才缺乏,但因为父亲死得早,死前没有把田丰杀了,袁尚倒也因祸得福,能委曲求全请田丰担任黎阳监军,督促张郃高览作战。而地位最高最受信任的审配,还是留守邺城主持全局防务。
  袁尚一开始还想过反扑的,主动压到延津,但很快就发现曹操和大哥联手后实力远超过他,就放弃了,死守黎阳。
  袁谭和曹军扛住最初一波后,展开反攻,张郃高览只坚持到三月中旬,黎阳防线就渐渐不支了。
  而这时候,张飞和赵云都早已蠢蠢欲动。
  赵云更是二月底之前准备好了全部船只和航海补给物资、军需军械,三月初就已经拔锚起航,出海北上了。
第八百五十八章
有种就全家老小一波流
  三月初八,邺城,大将军府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氛围中,似乎出入的每一个奴婢和侍从都不敢出大气。
  袁尚最近的心情很压抑,父亲死了才三个多月,他连大将军的位置都没坐稳,几乎是靠着软硬兼施、对天子刘和无礼、隔绝内外,才算是拿到父亲遗留的大将军头衔。
  而为了这一些,邺城朝廷已经半个月没朝议上朝了,袁尚唯恐被他逼迫的天子刘和,对着外臣说出什么对他不利的话来,给外敌以讨伐他的借口,只能是事急从权不让外臣见到天子。
  但谁都知道这种情况不能持久,袁绍活着的时候,凭四世三公的威望和拥立刘和之功,刘和好歹还只能乖乖听话,但他袁尚哪有那个地位和手段,这样的情况最多持续几个月到半年,肯定会导致曹操和袁谭喊出“清君侧”的口号来的。
  而兄长勾结外人与他打仗,也已经近两个月,黎阳前线的局势,也越来越危险。
  那个禽兽不如的逆兄,竟完全不肯遵从父亲的遗命,简直忤逆不孝到了极点,他这辈子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这天,袁尚正在处理军务调度,忽然又有一个侍女和一个谒者同时分别过来汇报事情,袁尚心情郁闷,不想先听坏消息,就鸵鸟心态地让谒者在外面等候,他先起身到后堂听侍女的汇报。
  谒者李孚在外面听了,也是摇头暗暗叹息,心中暗忖:这样的少主,还能辅佐多久?怕是迟早斗不过大公子和曹操……这种时候了,居然还贪图女色,先关心后宅家事!
  袁尚当然不是贪恋女色,他只是鸵鸟心态,可惜下面的人不理解。
  来找袁尚那侍女,也颇有几分姿色,是被少主宠幸过的,原本是其母刘氏身边的贴身丫鬟。此刻,她面带惊吓地告诉袁尚一个噩耗:
  “少君有时间,还是劝劝夫人吧,夫人这两天又不知如何被触怒了,已经杀了老将军的三个侍妾了,现在还要在后宅大肆查验,还要……还要一一验明侍女的身子,如果有被老将军生前偷偷宠幸过的,也要全部借故处死。
  少君您是知道的,奴婢的身子是给了您的,可不是被老将军染指,您可要救救奴婢和其他被您宠幸的夫人房里婢女啊。”
  原来,是袁绍的后妻刘氏,跟原本历史上一样,嫉妒病严重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还是顺着历史的惯性,把袁绍剩下的小妾全部杀了,还是先毁容后杀。
  只能说袁绍这一家,袁绍本人虽然有点性格缺陷,但这么一对比,竟然还算不错的了。他的老婆儿子比他更奇葩,老婆妻妾相杀,儿子兄弟相残。
  而且这一世因为袁绍死得更惨更憋屈,刘氏也不知道哪儿憋着的邪火,杀了五个明面上的妾还不够,居然还给美貌侍女都做体检。
  袁尚要是不主动站出来制止母亲,承认那些侍女里有哪些是被他破的不是被爹破的,那那些失身了的侍女也都要死。
  袁尚简直一个头两个大,这都特么叫什么事儿!让亲儿子去亲妈面前承认他在后宅玩了多少女人,这不是扯淡嘛!偏偏还费做不可。
  袁尚气咻咻地跑到后宅,制止住了发飙的母亲,又是一番大包大揽的针锋相对。刘氏原本就只是抓狂气急,顺势骂了一顿儿子之后,气也撒了,总算是停止了继续杀侍女的步伐。
  处理完这破事儿,袁尚的心情能好到哪里去?
  本来是鸵鸟心态想找点好心情铺垫一下,然后好好办公的,结果反而在办公之前又窝了一肚子气。
  所以小半个时辰之后,当他接见黎阳军中回来的求援谒者李孚时,整个人都没带着好气:
  “黎阳前线田丰又有什么不足了?要钱粮给钱粮,要民夫军械给民夫军械,不会还要援军吧?回去告诉田丰,真凑不出来了。”
  谒者李孚被堵得气息一窒,对袁尚愈发失望起来,但他人微言轻,本来就是个往还传达的使者,只能是陪着笑脸苦苦哀求:
  “田监军与张郃、高览二位将军,见战局日渐窘迫,曹操在黎阳全军渡河不成,又让大……让袁谭在下游百余里外的高唐渡河,侧翼威胁黎阳,还摆出剽掠河间、渤海等地的架势。
  田监军请主公速发救兵,以求转守为攻。若是让曹军与袁谭军放弃了直取邺城的计划,改为先剽掠分定冀州东部诸郡,到时候东部诸郡一旦改随袁谭,主公必然大势已去啊。”
  李孚这番话非常不中听,显然是他还没琢磨过来,直接把田丰那个低情商家伙的话没怎么修饰就说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被袁尚今天的办公态度给气的,已经有了去意,居然敢在袁尚面前说“大势已去”这样的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