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891

  而袁绍一直没有给吕布的温侯爵位加封,只是给吕布加过封邑户数。所以多年下来,反而显得那个旧爵位不是吕布最值钱的身份了。
  不过,吕布稍一反应,也意识到那个费诗为什么要如此称呼——温侯这个县侯,是王允执政的那短短两个月内,给吕布请封的,理由是吕布的诛董之功。
  显然刘备的朝廷,只承认王允给吕布加封的爵位和官职,最多加上后来朝廷由朱儁控制、汉献帝在雒阳期间加的镇北将军。
  至于献帝被弑后,袁绍以刘和名义给吕布的官,刘备显然是统统不认。
  想明白这一点,吕布也没那么不满了,反而觉得对方是真心来讨价还价的,一码事归一码事。
  吕布深吸了一口气,语气貌似平稳地问:“费公举是吧,我知道你,当初劝降段煨的就是你!说吧,关羽派你来,什么条件。”
  费诗继续不卑不亢:“温侯何出此言,朝廷自有法度——使部的差事,都是司空筹划、陛下明诏,关大将军什么事。
  我此来,是受陛下之命。窃以为,如今的形势,温侯不该直接问条件,而是应该看看天下大势。
  听说温侯投袁绍帐下之初,曾以陈宫为谋士。如今陈宫已经在去年冬天献雒阳城弃暗投明,劝降他的,乃是曾在袁绍伪朝担任尚书令的沮授。这些在关东伪朝煊赫一时之臣,都能明大势识时务,温侯与袁绍非亲非故,居然要为袁绍送死么。”
  吕布闻言不怒反笑:“刘备派来的使者,都是这种好出大言的狂生么?我能守住太原多久或许不好说。但我吕布就算最后要走,也没人拦得住。我要杀你祭旗,却是易如反掌!”
  费诗面无表情:“我本无意冒犯,只是为温侯着想,帮温侯看清形势。如今袁曹合力,其实力也已不如我朝。
  我知道温侯会说,自古以来只要内部勠力同心、精诚合作,而敌人扩张扩快、内部不稳,被以弱胜强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但眼下看来,我朝不仅地广人多、军心振奋,而且上下一心,各州如臂使指,并无内患。反而袁曹不能彻底同心。
  袁绍病重,更增变数。加之袁绍素来溺爱少子,一旦袁绍本人不侧,袁家诸子自相图谋必不可免。就算最快速度解决内患,也会愈发弱势。
  温侯你偏处一隅,如今吕梁、阳泉一代也已被我军隔断,袁绍就算想支援你,也已经彻底断绝道路。他肯来的话,无非是在并州山险之地被我军以逸待劳野战击破——
  将军究竟还有什么好等的?打到这个份上,将军不可能是为了给袁绍尽忠,无非就是想给弟兄们找个好归宿,保一场富贵!”
  费诗当然可以上来就谈条件,但他偏不,他就像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还价之前先压低对方的心理预期和自尊。
第八百二十七章
这次不用你杀故主,传檄天下辱骂袁绍一顿就行了
  “刘备……能许诺我们什么富贵,他能让我军永镇并州,为朝廷防御鲜卑的藩屏么?”
  被费诗反复试探性的打击自尊、认清形势后,吕布强装的心理优越基本上被拆穿了。他等不到费诗开价,只好自己先把心理价位和底牌暴露了出来。
  费诗也停下了对天下大势的滔滔不绝分析。他知道,只要吕布先开口哀求,哪怕说的是一个比较高的要价,那也没关系。因为这已经是吕布的心理上限了,实际上根本是谈不到那么高的,一步步往下砍就行。
  谈判,最怕的就是被人知道你的心理预期上限。
  所以费诗直接否决:“吕将军,希望您认清形势。袁绍无暇他顾,才能事实上承认你占据并州,你作为败军之将,弃暗投明后还想完全保留旧权柄,无乃过乎?
  何况上党郡西河郡已经落入朝廷之手,你还提这要求,就太没有诚意了。别说用镇并州,就是你脚下这太原郡,也不可能是你的。”
  吕布拍案而起,拔剑出鞘:“哪还有什么好谈的?汝视吾剑不利否?”
  费诗面不改色:“吕将军你心里清楚,只要朝廷大军继续进攻,无非是时间问题,最多再死上一万人、多靡费巨额军械钱粮,到时候,你的四五万袍泽下属,只会全军覆没。
  并州地近朔方,有鲜卑、氐人为祸。我们汉人这样自相残杀,实在是亲者痛仇者快。你要是死拼到底,将来史书上也无非是个心狭气窄的民族败类。
  拔剑吓我容易,李司空修史让你留下千古骂名,你就不在乎么。你手上的杀人剑还能用多久,史笔如铁,却是谁得天下谁说了算。
  这样吧,我也诚心一点,把朝廷的底线跟你说了。太原郡,以及雁门郡在长城以内的部分,必须统统让出来。
  雁门关可以商量,你要是舍不得那一道关墙觉得没有安全感。可以留给你。大不了朝廷出资在雁门旧关以内再筑一道关隘营寨,大家都图个安心就好。
  作为交换,朝廷可以停战让你全军安然撤出晋阳城、你觉得不放心,可以分批撤,先锋先到雁门准备停当、后军只留快捷轻骑,这样也不担心关将军追击你了。
  陛下知你反复无常,所以必然是不放心太原留在你手上的,只要你出关,就可以给你保留征北将军号,由朝廷重新给你封。也可以给你并州防御使头衔,但只实控云中、五原、定襄三郡。
  陛下也可以保证,不用你的部队将来再参与汉人之间的统一内战,只要你专心与鲜卑胡人厮杀,定然让你和麾下袍泽有个善了,温侯爵位就移封一下吧,为九原侯。”
  吕布脑子一时没算过来,觉得自己吃了大亏:“这是号称‘饶我一命’为代价,让我白白让出太原、雁门二郡?好算计,原来你们什么都不出。”
  费诗:“怎么能说什么都不出——你为袁绍效力,虽然如今实控了并州,可你被袁绍使唤打了多少硬仗?归顺朝廷之后,让你不用参加内战,就是陛下极大的仁德了!
  张燕当年就是你杀的,后来袁绍还调你去官渡,让颜良文丑捞功劳、让你打硬仗苦战,跟曹操血拼。后来袁绍在长平轻进易退,才有张辽的覆灭。袁绍问你要了多少好处?陛下会问你要么?”
  费诗的话绝对占理,吕布顿时被问得哑口无言。
  确实,袁绍虽然承认了吕布那么多功劳也给了他官职,但这些都是吕布自己打下来的。吕布觉得自己是应得的。
  不用承担内战义务,确实是一个无形的重大利好,只不过之前大部分人不会关注到这个点。费诗反复强调、对比,才把这个“无形资产”的条件价值具象化了,提醒吕布不得不注意。
  吕布也是想在异族身上刷军功,青史留名的。毕竟谁不想身后有个好名声。
  这么看来,太原郡和雁门郡的付出,也算不是那么亏……
  吕布犹豫许久说不出话来,旁边的曹性和张辽看了都有些心情复杂。以他们对吕布的了解,知道温侯这是已经有三四成动摇了。
  可能还是想再要点条件吧。
  果然,吕布忸怩了很久,居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也不能堕了我们并州军威名,就这样走我们并州军威风扫地,以后哪怕跟胡人相抗也抬不起头来硬战!
  这太原郡不能白让!这可是黄河以北最易守难攻的坚城了!我要是不点头,你们不付出两万人战死,绝对拿不下来!还请费侍郎明鉴,再给点儿吧。”
  费诗假装犹豫了一会儿,才慢吞吞挤牙膏,拿出一条其实刘备和李素早就答应的条件:
  “为了吕将军的体面,也为了保住吕将军在并州父老面前的威严。朝廷承诺,吕将军交出太原和雁门后,并州百姓今明两年免税免役。
  而且,我们会宣传免税的理由,让百姓都感念吕将军好生之德。如此,你也算光荣转进云中,百姓都会欢送。”
  吕布嘴角法令纹抽抽了一下:我说要面子,你特么就真的只给面子?咱自己实打实的好处呢?
  他又憋了一会儿,不好意思说他自己想要什么,脑子一转,总算是找到个托词:“百姓们得了好处,那我麾下将士们呢?而且我麾下三四万将士,到了关外,只靠贫瘠三郡,根本连军粮都不够养活!”
  他也不说为自己,是为了手下厮杀的弟兄们。
  费诗假装这才反应过来:“这样吧。只要你们确实是在为大汉藩屏北方鲜卑威胁。朝廷可以给你们拨付一部分军粮。
  按照战时士卒每人月一石半、息兵时月食一石算。你三万骑兵,一年耗粮五六十万石,还有一部分精马料,无法全靠草料解决。
  朝廷无偿给你们一年三十万石麦面、十万石粗豆、一万匹棉布,为期三年,算是助你在草原上扎稳脚跟的见面礼。
  三年之后,无偿援助停止,你们可以开放互市,以牛羊马匹换取缺额。另外,朝廷给你们额外一个好处,只要你们拿到鲜卑拓跋部士卒或者氐人士卒的首级,可以腌制了拿来报功。
  一颗人头换十石面粉,或者是两匹宽幅棉布,又或者是两石盐、茶。总之,我们会给一个收购鲜卑人头的折算官价。”
  费诗给出的折算官价,显然是出发前雒阳那边就核算好的。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面粮食的价格明显是虚高的,因为考虑到了粮食价值密度低、所以运费占比高。
  在中原交通便利的地方,或许十石粗粮才能换一匹五尺宽的棉布,但是到了边关,五石精粮就能换一匹五尺宽棉布。
  而精粮和粗粮的正常差价绝对是不到两倍的。在益州那些水力磨坊发达的地方,面粉和小麦的比价才四比三。
  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面粉不会磨得太细,所以出粮率高。另一方面也是百姓都舍不得让磨坊赚差价,供需关系决定。水力磨坊只赚了磨下来的一小半麦麸而已,不收加工费的。
  这些到时候具体边关互市物资的价格,可以慢慢再谈。
  吕布只是大致算了一下,费诗承诺的无偿援助,和他放弃太原、雁门的损失。
  太原郡当然是并州第一大郡,最核心的所在了,集中了全州三分之一的人口了。再算上作为添头的雁门郡,一共有40多万人口,完全纳税的壮劳力大约是15万人。
  从这个数据也看得出,吕布动辄养三万骑兵,是多么奢侈。前些年拥有并州全境、还有袁绍给他提供一部分军粮,他才撑得住。
  就现在并州都丢了一半、袁绍粮食断绝,靠吕布自己,根本就是在寅吃卯粮。5个壮丁、12个人口就要养一个骑兵,简直扯淡。所以吕布再过几年自己都会撑不住,不得不缩编部队,或者自己分兵去草原游牧。
  15万壮丁一年的纳粮也就是30万石,所以跟费诗承诺的前三年无偿支援已经相当了,何况还多给了点豆子,可以榨油给人吃、榨完的渣滓豆粕喂马。
  再考虑到刘备承诺并州免税两年,那就等于是其他州额外贴相当于并州两年税的物资,来换取这块地皮,也算合理。
  至少双方可以少死好几万精兵,别在内战中消耗。
  吕布想了想,还是担心将来无偿援助断绝之后,万一遇到年景不好撑不过去,最后开出一个条件:
  “这样吧,前面的条件,我答应了。三年之后,还得减半给,我心里也有底。至少还要每年无偿给我十万石面、五万石豆。那我就即可跟众将商议,讨论撤军的事儿。”
  费诗觉得吕布这纠缠下去遥遥无期了,他决定耍一个心眼:“这个条件已经超出陛下给我的权限了,我哪怕舍了这个使部侍郎不做,也不可能有权答应。
  这样吧,我回营一趟,面见兵部的诸葛尚书,他或许能有这个担当,越俎代庖答应如此恶劣的条件。”
  吕布这才意识到,对面跟他聊的不是老板,只是伙计,“折扣权限”有限。
  这就好比后世销售人员演“哥,我只能给你这么多折扣了,再高的折扣我要请示总经理特批”。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相当于总经理。就算总经理特批也没什么,上面还可以有董事长特批嘛。
  费诗不说太远,也是不想等太久。要是说回长安请示刘备,那就一来一去耽误半个月呢。
  吕布甚至都有些后悔自己开价开大了、贪得无厌把对面的销售吓跑了。不过他还是不好反悔改口说不要了,那样就太丢面子了,还会被人看出自己的虚弱,说不定连之前的价位都要不到。
  吕布只好忐忑地等了两天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傍晚,费诗才施施然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