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891

  原来,历史上塞维鲁在194年登基之后,并没有立刻彻底搞定内部,194这一年里,他只是搞定了罗马核心统治区的权力归属,但外镇总督还有继续承认先帝反对他的,主要是隔着海峡的不列颠总督区。
  所以从195到197,三年时间里塞维鲁都在重新征服不列颠总督区——这个情况也跟刘备刚刚北伐勤王成功后差不多,刘备第一年只是搞定了关中平原,但没收复西凉,后来还跟郭汜和羌族打了那么久。塞维鲁也是在核心统治区西北方的不列颠总督区有割据势力要搞定。
  一直到198年,因为不列颠平定了,西北大后方安稳,塞维鲁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就对宿敌帕提亚发动了东征,并且在199年初正式攻占了帕提亚首都泰西封——
  就跟刘备搞定后方之后,东征袁绍,一个时间。刘备光复雒阳的时候,罗马皇帝也差不多拿下了泰西封(古代的巴比伦,现在的巴格达)。
  如此一来,这些高层旁支的帕提亚贵族,都有亲自带着细软往东流亡经商,也就不奇怪了。往年如果不是首都被占领,满铎都是不会亲自出国的。
  他此刻也是知道李素并无万里远图的野心,加上知道李素无所不知,才彻底相告。他相信帕提亚首都被罗马占领的消息,最多几个月之后,肯定会传来的。只要李素有心,不可能瞒住,那还不如主动交代,留个人情。
  满铎还主动献策,说道:“尊敬的司空,恕我直言,没有城墙的经济型城池,一旦遇到战争实在是太脆弱了。
  我们帕提亚人的首都,历史上三次被罗马人攻陷过,这次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八十年前的图拉真皇帝的时候,第二次是三十年前奥勒留皇帝的时候。
  因为泰西封是两河之间的贸易港口,没有城墙,也造不了城墙——它的城池分为两部分,底格里斯河畔一半,幼发拉底河畔一半。只要大军野战打不过罗马人,城池就必然失守。
  只是因为泰西封作为商港,建筑不值钱,财货都可以尽量运走,前两次罗马人没有打算长期占领,把能抢的财物都抢了就撤军了。
  这次塞维鲁是不打算撤了。依我看,您要在雒阳之外另修新城,却不重视城池防御,怕是……”
  李素一抬手:“多谢你的好意,这些我们有考虑,雒阳旧城还是要继续使用的,皇宫和朝廷百官都不会搬。
  何况,不要用你们帕提亚人的守卫能力来揣测我们汉人,我们汉人是擅长依托山川形胜建造关隘的民族。”
  不是李素看不起帕提亚人,帕提亚人确实不会打攻守城战。汉朝人的记载里面,《西域列传》都写得明明白白了,安息国就一招“安息回马箭”的战术,靠这一招打遍天下。
  所谓“安息回马箭”,也就是帝国时代/罗马全战这些游戏里大名鼎鼎的“帕提亚战术”了,绕着敌人兜圈子骑射放风筝。只不过《汉书/后汉书》里记的官方术语词汇是“安息回马箭”。
  这种就靠骑射耗死敌人的民族,当然不擅长守城守关了,也造不起城墙。
  会谈的最后,李素偶然问起最后一个问题,问满铎知不知道他们王族里有一个叫满艳的女人,是不是他们帕提亚的王族成员。
  满铎也如实相告,说他们的国王是有这样一个庶出幼女,不过还只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但泰西封城破之时,估计有很多望族都没抛出来。
  回答之余,满铎也非常震惊于李素怎么会知道这么一个没出过门的家伙。
  李素当然没什么企图,只是最后印证确认一下——主要是帕提亚实在不是什么史料很多的文明,他前世也不会去多学。
  李素回忆了一下之后,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叫得出名字的帕提亚人,最多也就两个。一个是满艳,一个是她未来的儿子摩尼——主要是李素前世读外交,需要学习全球主要信仰的源流,避免搞国际关系的时候踩坑。
  满艳的儿子摩尼,就是改良了波斯之前九百年传统祆教、改良成“摩尼教”的那个人了。不过摩尼的父亲是个罗马籍的希腊人,估计就是这次帕提亚首都被攻破,王室女人都被掳走了。
  满铎大大方方承认有一批帕提亚王族被塞维鲁皇帝的军队掳走了,那看来他说的都是真的了。这种丢人事儿都承认了,还有什么好值得说谎的。
  李素在酒宴结束时,最后勉励对方:“你很诚实,你这个朋友我交下了。以后只要遵守大汉的律法,我们一贯欢迎帕提亚贵族亲自来经商,而且一定保护他们的尊严。
  但也希望你们多多携带记载西方文明的典籍来交流,更要为我们介绍就像今天提图斯先生那样的优秀工程师。不光是修路修渠筑城的,如果有擅长造船、造车,生产各行各业的,只要我们大汉没有,都欢迎,并且会给予重赏。”
  满铎谦卑地答应:“如果有机会的话,当然很荣幸再次为司空效力。”
第八百零二章
文化交流不光是纸面的
  因为接待外国来宾花了点时间,当晚李素就留诸葛兄弟家人在府上住下,反正那么大的总督府客房足够多,明天过完上元节再回去。
  原本李素还应该晚宴的时候去招呼一下客人的女眷,跟黄月英甄荣小桥她们几个也客套一下,说几句“同志们辛苦了”,不过既然喝多了,这些程序也省了。
  第二天一早醒来,在院子里跑动舒展一下筋骨,用过早膳,侍女给李素煮了茶,这是李素上午开工之前的惯例、小憩猫一会儿消消食。
  不过因为昨天收获了很多未知的见闻,所以今早李素这个消食时间也不得清闲,诸葛亮拿了一大堆笔记过来问他问题,都是关于西域的科技军事和历史的——
  李素昨天在会谈中口若悬河,似乎什么都知道,还把自己的知识来源解释为在兰州那边的大学、图书馆搜集的西域来客供稿的古书。
  但诸葛亮却几乎一本都还没看过呢,这能不让诸葛亮这种求知欲旺盛的人着急么。
  李师酒宴结束、喝多了休息的时候,诸葛亮可没歇,还连夜找了新任管雒阳兰台的官员,确认有多少西域书籍已经从兰州送来了、翻译进度如何。
  然后诸葛亮利用职权把所有他需要的东西都先调来,表示让自己府上的书吏再多抄一份后,立刻归还。
  诸葛亮五年前入仕的时候是刘协朝廷的灵台令,管过“出版署”,所以他在这个系统里当然是有话语权的。
  后来他自己高升调走了,刘备称帝后新的太史令、灵台令等官职都是诸葛亮当年身边的丞、掾。所以说白了如今朝廷整个出版传媒系统的官,都是诸葛亮原先的直属下级。
  看了一夜之后,诸葛亮总算是找到了两本已经翻译好的,一本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另外还有柏拉图的几个没翻完的《法律》、《政治》。
  其他学者的都还一点没翻呢,而且拿到的原著数量本来也不多,已经翻了的部分其实也不信达雅,毕竟东西方术语差距太大。
  而柏拉图的《会饮篇》之类的,相关审查人员看了一部分概述后就没让翻下去,也是文化差异显得太污秽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
  诸葛亮随便翻阅了一些,有的觉得想法差异太大,有些倒也东西同理,就当是了解一下异邦人是怎么想的。
  可惜始终没有找到历史类的著作,这让诸葛亮无法通盘了解到实在的信息。也可能是这些历史书篇幅太大,前两批带书来的西域商人都没带这种大部头的。
  诸葛亮就来李素这儿求书单,顺便想确认一下李师多出来的这部分认知到底是哪儿看来的。
  ……
  李素对于自己昨天表现引来的后果,倒也有所认识。
  他知道诸葛亮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但他又不想多解释,于是就一边喝着茶,一边给诸葛亮指了条明路,转移诸葛亮的注意力:
  “这些东西,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书里都有。希腊是个比罗马更早的文明,你找到的《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就是希腊的。
  我原先召见过几个兰州来的商人,请教过西域诸多简史,他们都是口述梗概,不一定对。但是给我留过几个书名。
  我列书单给你吧: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罗马,提图斯·李维,《罗马史》。不过这两本都比较早了,李维也是罗马帝国开国君主时期的人了。
  罗马人本朝的历史,尤其是所谓五贤帝时代,在李维《罗马史》上找不到,倒是再要来塔西佗的《编年史》看看吧,可以到五贤帝的前几位皇帝。
  李维和塔西佗的对照着看,也能知道西域国家修史,也是跟我朝《汉书》/《汉纪》这样有纪传和编年体之分的。李维不算严格的纪传体,但也是确保事件完整性的叙事,塔西佗开始西方人才有按天子纪年严格纪录的。”
  李素直接给他开了三本书单,诸葛亮也就不再纠缠了,只是再问问西方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的大致教训。
  师徒聊了一会儿,忽然院外侍女来通报,说是昨天担任护卫和抓人讯问的典韦有事儿求见。
  李素想起来了,昨天会谈结束之后,府里的侍卫就把那个说谎吹牛、欺瞒司空的罗马贵族瓦莱利乌斯控制起来了,然后带下去问话。
  对方毕竟是外国人,也不算犯什么大罪,所以刑罚肯定不能乱用,免得吓到外国人以后不敢来献策了。李素是很文明的,就只是让人扣留一天,问点情报出来。
  毕竟一个罗马贵族肯定也知道很多史书上没写的当代罗马政治细节,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说不定有用呢,这也没成本。
  哪怕后世文明国家,《刑事诉讼法》还允许无理由传唤12小时、案情复杂可以无证据传唤24小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允许无理由查证询问8小时、案情复杂询问24小时呢。
  (所以以后万一惹点麻烦,别学港片美剧那样一上来就说“我有权先见我的律师”。想保持沉默,也得先熬八个小时,人家第一天不让你见律师,这是合法的,是比耐心,都没到后面的程序呢。
  这也不需要懂法律,进去多了的老油条都知道。所以看守所里很多老油条都是先坐八小时装死,能躺就躺,不能躺就坐。
  治安8小时或者刑事12小时之后就要补材料才能留满24小时,办案的人也会嫌烦,很多只是互相打了一两拳也没伤的小纠纷,就关起来冷静八小时自己和解掉了,撤案。)
  李素在汉朝,对一个吹牛的人扣一天一夜套点情报,完全合理。
  典韦现在来报,莫非是询问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种事儿本来也不需要典韦亲自干,但他这不是多年给李素当保镖,闲得么。官职工资一直涨,工作性质却雷打不动。
  李素和蔼地询问了几句,典韦也拿过几页书吏的笔录给李素看,李素扫了一眼,居然还有不少罗马宫廷斗争秘闻、近年战报,看来这个瓦莱利乌斯确实接触过不少高层。
  其中一些罗马人作战的战术特点,也算是有点价值,可以借鉴学习批判,这种情报汉人朝廷原先极少得到。但总的来说,能直接用到的干货几乎没有。
  不过,典韦递上了笔录的同时,也站在那儿没走,似是还有消息要口头汇报。
  李素也有察觉:“怎么?还有别的笔录以外的发现?”
  典韦:“昨天我们扣人之后,那个瓦莱利乌斯带来的从人,似有不满护主的。我按您的吩咐,尽量没伤人,请桓工曹带了那个提图斯和通译出去解释,说只是扣留几日以示惩戒,弄清楚了就放人。”
  李素:“没打起来吧?没杀人吧?”
  典韦:“没有,他们得了解释之后,也依法散了。稍微几下推搡,不会伤到人。不过,我发现那瓦莱利乌斯的从人里,有个别高手,而且其余也多有死士。
  后来半夜提审瓦莱利乌斯的时候,专门讯问了这个问题,他也老实了,说是他们罗马国自有风俗,有让人厮杀搏命为乐、供权贵赏玩,居然那些搏击都是真要人命的。
  他那些死士就是从他家族和康茂德皇帝身边豢养的搏命士选来的。所以,属下特地来问问,这些阴蓄死士的事儿,既然是来了大汉疆土,要不要管管……”
  李素点点头:“罗马人的角斗士嘛,我知道。如果是在雒阳这种大都市里,遇到这种外国人,肯定要登记造册,查明行踪,毕竟是个危险。不过,他们也多半是挪为护卫使用,都离开了罗马,还有什么好角斗的。”
  先定了调子之后,李素才想起捕捉到刚才典韦话语里一个细节,饶有兴致地问:“诶?你刚才说那里面有个别高手,不知比你如何?”
  典韦也诚实:“昨天您不让随意杀人,所以看不出真本事。估计要是直接战阵搏杀,上来就一击致命,那瓦莱利乌斯身边最厉害的角斗士,也不是我对手。
  在军中找个对比例子的话,估计也就跟幼平(周泰)差不多。但是,双方都留手,不能杀人的情况下,他们招式花哨繁复,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防备,估计我也只能勉强收拾他。”
  李素在心中估计了一下,那就是说那人真实武艺在周泰和颜良文丑这些人之间。用《三国志》游戏里的数据类比,那就是武力值90以上是肯定有的,但95是绝对不到的,估计也就91~93。
  不过,如果不是应对瞬息万变的真实战场群殴,而是说好了双方有备而来的单挑,而且循序渐进,那估计能有95左右的表现。如果是纯打“表演赛”,说不定更强。
  这也不奇怪,毕竟角斗士虽然要搏命,但他们的工作性质还是武术表演。在一个人武力值80都不到的时候,他先要保命,这时候得不择手段提高自己的杀人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