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91

  很快惨叫声不绝于耳,就让张举开始怀疑人生——朕的皇帝梦才做了几天,怎么就遇到了这样的败仗?
  敌军水兵最多只有一千人吧?算上对岸的五百骑兵,一共一千五,竟然压着己方七八千人痛打!
  就在这时,对射作战已经持续了将近十分钟,上游方向又是金鼓阵阵,是关羽的主力来支援周泰了。
  关羽手下弓箭手更多,射术也更精锐。
  加上张举的骑兵一开始没注意到,为了围射周泰而自然而然在河岸边形成了一个却月阵,所以却月阵的两端靠河岸太近。关羽来了之后,一阵万箭齐发,就把却月阵最西端突出部的那些乌桓骑兵,统统射成了血葫芦。
  “撤!快撤!不要跟敌军对射了!迂回,找别处绕过河!”幸好张举也算果断,看到关羽把他阵型的一角彻底射得爹妈都不认识了,连忙招呼撤退。
  因为有河流阻隔,关羽张飞也没法渡河追击,只好让张举暂时撤退。
  张举惊魂略定清点人数,发现至少被射死了五六百人——估计跟周泰对射时就死了四百,而关羽最后出现的那一波火力,又瞬间带走小两百。
  “将近八千骑兵,第一天就折损九百人,连败两阵!这样打下去还如何是好!”
  张举懊悔不已,他身边也没什么谋士,士人根本不跟他混。他也只能靠着当泰山太守时积攒的那点军事素养,自己想对策了。
  想来想去,他毫不意外地想到了两条:先试试能不能发挥骑兵的速度优势,迂回绕过敌方水军偷度。
  实在不行,就只有往上游水特别浅的地方绕了,但那样得绕很远,几乎要绕到燕山山区的边缘,而且那些路根本没法携带这几千辆牛驴大车的物资。
  已经抢到手的东西,张举当然不舍得放弃了,不到最后关头肯定要拼死想办法运回去。
  于是他喊过一名暂时听从他调遣的乌桓部落大人,名叫乌延的,吩咐道:“乌延,明日你分本部两千骑兵,到雍奴县附近佯动,假装渡河,引诱汉军水师拦截,给朕在下游创造渡河时机。过了河之后,朕自会从背后杀散汉军,接应你过河。”
  因为张举只是略微小败,而之前带着大伙儿抢了那么多好东西,所以他的威望还是挺好使的。
  这乌延原是右北平郡乌桓部落的首领,跟张举也比较熟了,并没有质疑其命令。
  可惜,他们的偷度战略,都是刘备和邹靖等人在拦截前的军议上早就讨论过的,分别有对策,显然只会劳而无功。
  此后五六天,乌延每次都换路线绕汉军,每次也仅仅小规模接触、战死几十个骑兵就撤退。
  但他拉出来的空档始终不够大,根本来不及让张举的主力过河。最多只是让张举这边偷跑过去几百个没带辎重车辆的轻骑兵。
  而一旦张飞的骑兵赶过来巡河,过河的几百轻骑根本打不过,最初那些乌桓人还不信这个邪,想要靠少量已经过河的先头部队、顶着人数劣势跟张飞硬扛,为后续大部队渡河争取时间。
  可是以张飞之骁勇,还有两三倍的局部战场人数优势,这些不知死的乌桓人很快就被教做人了。
  三天之后,就算再有小股乌桓轻骑打时间差偷渡河流,也绝不敢再跟张飞作战,而是立刻有多远跑多远,各自为战溜之乎也。
  结果兵倒是跑回去了,积压在河南的物资越来越多——张举身边只剩下六千骑兵,辎重粮草却是一车都没能运过河。
  “难道真的要放弃辛辛苦苦抢遍了大半个渤海郡弄来的这些财物?轻装逃回辽西?不行!朕才刚刚起事不久,要是放弃了这笔财物,丘力居会怎么看朕?
  朕可是许诺过,有朕带路劫掠河北百姓,让他们永远衣食无忧的。现在要是征粮都征不到,让丘力居那儿十几万大军饿肚子,还有谁会支持朕?”
  张举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这些钱财和粮食物资。
  他很清楚,他和张纯的起事全靠挑拨胡人为他所用,他们二张自己的嫡系人马,全加起来两万人都不到,胡人之所以跟着他们干、奉他们为首,不是因为胡人贱,而是因为胡人相信了他们能带着胡人抢劫到无数财物。
  这可是张举的立业之本,万万抛不得的,否则,他们与胡人的合作关系,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裂痕。
  被刘备堵在河边足足十天之后,张举终于另想了一个尝试:他派出了一名密使,去找刘备协商,让刘备放他过河。
  ……
  雍奴县城里,最近战况顺利的刘备人逢喜事精神爽,喝着小酒吃着炖肉,跟李素谈笑风生:
  “张举这厮,被我们困在灅水南岸快十天,总算是消停些了。我看他是不是想知难而退了?最近两三天都没有再派骑兵来骚扰送死。
  上次听到战报,还是乌延部派出数百骑、想从上游良乡谷绕行,结果被巡哨的子龙射杀近百骑、硬生生逼退吧?”
  李素也跟着咪了一杯:“逼退是不可能的,肯定还在想别的诡计,丘力居的十几万人等着他抢粮草回去呢。”
  俩人正在闲聊,忽然就有信使来报,说河对岸有张举的使者求见。
  “斩了!这种逆贼有什么资格派使者来。”刘备想都没想。
  “诶!别急,不妨听听。张举之使虽然可斩,但我们也要给其他新附的胡人一些面子,留下将来劝诱一部分胡人反正的机会。”李素连忙劝说。
  他未来还是要经常搞外交工作的,所以不希望先斩对方的使者给自己将来提高难度。
  刘备也就答应勉强听听。
  张举的使者进来之后,直截了当就说:“拜见刘都尉,我家……大王说了,只要刘都尉肯放他过河,他愿意献出在渤海郡掠夺所得财物的……三分之一,慰劳刘县尉的军队。”
  李素一听就乐了:呵呵,这不是金兀术在太湖平原疯狂掠夺之后、想回去的路上,给韩世忠开的条件么?
  不对,金兀术给韩世忠开的是五五开对半分!
  张举居然才给三分之一,太没诚意了!
  老子全都要。
第七十七章
曹操的离间是单发的,李素的离间是群发的
  张举提出的议和条件,刘备和李素当然不会答应——哪怕张举把所有钱财都给了,刘备也不能落下私自议和纵敌的把柄。
  这种事儿首先政治上就不正确,要被政敌揪住攻击的。
  要钱可以,把张举的部队打得仓皇逃窜、来不及带走的沉重车仗物资,最终照样可以拿到。
  就好比奎爷要太阳神之弓,从来都是驾着地狱犬一口喷死、杀人夺宝的;哪有跟宝物持有人谈判、允许对方以宝换命的?
  不过,既然来了使者,还是要好好利用——李素这人的种族天赋,就是只要有外交使者,他就能占到便宜,就能诈骗到利益。
  无论是他当使者去别人那儿,还是别人派使者到他这儿来,都行。
  “逢使必诈李伯雅”的大号,岂能浪得虚名?
  张举的使者很快就进来了,让刘备和李素都颇感意外的是,居然还是个乌桓人。
  这种文职工作,不都该是汉人比较擅长吗?
  李素稍微想了想,很快琢磨过来,对刘备附耳说道:“可能是张举也知道汉人背叛朝廷,不好意思为使,所以派个乌桓人。”
  刘备点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好比近代外国入侵,双方要谈判,来个外国人肯定比来个汉奸要好一点。汉奸还怕被母国清算,而外国人可以援引“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但既然使者的民族身份可以被利用,李素当然也不会浪费——他脑子里,对于各种使者身份可以被如何利用,早就有一套本能反应了,都不用临时想。
  所以李素瞬间就演了一出戏。
  他假装还没认出来使是乌桓族,立刻拍案呵斥:“来人呐!把这个汉奸推出帐外斩首!让天下人知道联胡杀汉的下场!”
  刘备微微懵逼:怎么搞的?刚才不是你劝我不要杀使么?怎么好不容易放进来了,又变卦了?
  到底尼玛是杀还是不杀!
  幸好,刘备对于李素的外交谈判智谋早已无条件信任,所以哪怕再懵逼,他也没有开口质疑。
  帐下的护卫见刘备不反对,立刻就按李素之令把那使者拖翻在地。
  使者显然并不专业,也不想白白死在这里:“冤枉啊!我是乌桓人,都不是汉人,怎么能算汉奸!”
  李素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哦?你是乌桓人?看起来不像嘛,跟我们汉人一样白净。罢了,既然不是汉奸,倒是不便斩杀来使,快快松绑——
  你叫什么名字?你记好了,我乃幽州别驾李素,此番可代表刘使君与你家大人相谈。你是辽西大人丘力居的下属吧?来人,远来不易,给他杯酒。”
  不管后面谈什么,先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给张举和乌桓人之间丢一个离间计过去。
  反正挑拨张举和胡人的团结程度,任何时候都是不会错的,这是无本买卖。
  遍观史书,强间弱以伪书,弱间强以诈降,此自然之理也。
  比如从黄盖到周舫,为什么一次次东吴诈降曹魏成功的那么多?就是因为魏强而吴弱,在没有用计的时候,吴人正常主动投降曹魏的太多了。
  十次真降里夹带一次诈降,往往就成功了。但那九次真降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配被历史书记载,就形成了幸存者效应的认知偏差。
  同理,曹操给韩遂用过一次抹书离间,后来魏吴对峙那几十年里也一次次伪书诬陷吴军将帅要投魏,也都导致了吴人的自相猜疑、甚至真的逼反。
  那也是因为弱势一方在没有被用计的正常情况下,就已经见多了自己手下人给魏国暗通款曲,所以惊弓之鸟了。
  可怜的乌桓使者,还一句话都没开口呢,就先被离间计劈头盖脸灌溉了一波。
  如果说曹操用伪书离间计都是临时起意、现编现写。
  那李素的伪书就像是已经形成了工业化作业流程、先拿爬虫网络把整个通讯录爬下来、然后鸟枪法群发诈骗短信。
  听李素对乌桓人那么客气,而且似乎刘使君对丘力居相对友好,这位使者也不敢立刻指出“我不是丘力居部落的,其实是乌延部落的”,免得额外受到皮肉之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