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91

  胡人不会造云梯和投石车,甚至连冲车都不会造。最多只会用简易的飞梯,和临时砍树让士兵扛着撞门的攻城锤。
  郁闷完之后,公孙瓒就喊过幕僚关靖询问:“城中尚存兵马、人口,可曾统计清楚了?存粮还有多少?城中百姓的口粮有没有统一调度?”
  既然要打消耗战,粮食就是最关键的指标了。
  关靖有兼管簿曹,对情况还算熟悉,诚恳对答道:“我部人马五千,突围至此的路上,损失不过三四百,如今还有四千六百人,马匹剩余两千七百。
  城中百姓,按户口有三千余户、一万七八千人,实际应该也不少于一万五。城中存粮,在我们还未入城时,最多就只能撑到秋收后的九月。现在多出近五千人,哪怕马匹不消耗草料,最多也就撑到八月。
  依我之见,城外敌军越来越多,战已不可能,不如……果断杀马吃肉,也好多撑一段时间。”
  杀马提供的不仅仅是马肉,还能让立刻减少需要吃饲料的马匹数量。所以在注定持久围城、粮食不足时,第一时间就果断杀掉一部分马,是非常明智的。
  公孙瓒五千兵马,骑兵就有三千,是幽州官军中骑兵最强的一支。未来的白马义从,也是从这支部队发展出来的。
  公孙瓒对这支骑兵非常有感情,当然不肯听从:“绝对不能杀马!我帐下义从的战马,都是上等良马!自讨黄巾以来,征战三四年,遍历幽州,才得到这支兵力。”
  关靖:“那粮草怎么办?”
  公孙瓒想了想,一咬牙:“把百姓的口粮全部夺来!集中管理,把这些百姓驱赶出城吧,让他们自谋生路。如果他们能消耗掉一些敌军的粮草,那就最好不过了——
  丘力居这厮,挑的作乱时间太卑鄙了,再有一个半月就要秋收,辽西百姓一年的收成,只怕大半都要落入他手中!
  这些百姓出城,能吃掉一些他们自己种的粮食,也算是此消彼长,减少资敌了。我想丘力居也不至于残暴到直接屠戮弃城投降的普通百姓。”
  不得不说,每年夏耘农忙结束、秋收之前的时间,历来是起兵的黄金时机,往往能确保抢收到第一年的军粮供给。
  关靖想了想,也觉得百姓放出去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就按公孙瓒的命令开始准备。
  公孙瓒帐下两名副将,单经和范方,就各自带着一千骑兵,去驱赶城中百姓。
  虽然不会杀人,但因为要夺人口粮赶出城去,一时也是怨声载道,哭喊震天。
  公孙瓒又喊过麾下一名勇士,名叫文则的,低声吩咐:“一会儿百姓举着降旗出城时,你略带十数骑心腹,都要挑选快马勇士,趁乱突围,去蓟县报急,请使君务必在三个月……不,你就跟他说两个月!
  两个月内要来救我们!否则粮尽我就只能遣散兵马了,这些被遣散的兵马会不会资敌,让使君自己掂量掂量看着办!”
  文则是公孙瓒手下有数的勇士,历史上十年后公孙瓒被袁绍围困在易京楼时,也是文则突围去找黑山贼张燕求取援军的。
  如今文则才20出头,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当下欣然领命。
  他选了十几个义从,都挑最快的白马,人人饱餐一顿如今城中非常珍贵的羊肉、又干了三碗酒壮行,然后就跟着被赶出城的百姓突围了。
  丘力居的人一开始不明所以,被百姓搅乱了阵营。等发现文则突围时,已然来不及组织大军团团围困,只有就近的百余骑追赶。
  文则等人奋死搏杀,杀死乌桓兵数十人,十二骑白马义从精锐也只剩五人活着成功突围。
  ……
  管子城在辽西郡西部,所以出城后再往西走不远就进入右北平郡了。
  加上突围的白马义从死剩五人,却有十二匹马,可以换乘。信使加急快马横穿右北平郡、渔阳郡,一天之内就抵达了州治蓟县,把公孙瓒的求援文书交到了刘虞帐下。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李素、关羽等人刚刚回到幽州的时候,前后相差不到一天。
  以至于第二天一早,刘备等人原本是要回涿郡良乡县、继续执行日常防务工作,却被刘虞派人叫住,让他们别急着回去,另有要事相商。
  李素本来是文职,不知兵,但刘虞几次给他任务之后,也觉得他这人大局观战略眼光不错,就让李素一并与会。
  当然,战略大局方面,还是以军事方面位高权重的邹靖、毋丘毅等人为主,连刘备都算资历尚浅,只有建议权。
  刘虞升帐之后,拿着一封信,面色铁青地介绍:“公孙瓒被团团围困于管子城,昨日深夜更是接到最新军情,说辽西聚集的贼人已有十万之众!而城中粮草,据公孙瓒自己说,最多撑到八月底。而如今已经是六月下旬了。
  公孙瓒居然还敢威胁朝廷,说七十天后管子城不解围,他的骑兵就有可能溃散、万一被叛军拉拢,那就等于从贼了!”
  “十……十万之众!这不可能!张纯在上谷叛变数月,也不过纠集起三四万人,连月战损,剩余绝对不足三万。张举在辽西与右北平,怎么可能二十日内就聚起十万人!公孙瓒这是为了掩饰其无能,夸大贼情了吧!”破贼校尉邹靖资格最老,他第一个觉得不可能。
  真要是十万人还怎么救?蓟县周边几个郡,当初和平年代兵力加起来不过一万人左右,最近连连招募丹阳兵和南方兵源,一大口血回上来,也不过扩张到两万。
  再算上七七八八的乡勇,怎么也打不过十万叛军啊。
  邹靖开口之后,其他人倒也不敢就敌情判断乱反驳,最后还是深知下情的刘备,委婉提醒了一句:
  “邹校尉,这也不是没可能,张纯所在的上谷等地,是在燕山以北,以草原居多,人口稀疏。张举这边,关键是他们突破了长城之后再举兵,如此可以裹挟大量关内的农民。
  如果再有辽东各郡的乌桓、鲜卑部落听说此处长城破关、有财物可抢,疯狂涌入,是可能有十万之众的。”
  之前张纯人少,是因为张纯始终被挡在燕山以外。草原区和农耕区的人口密度差距极大。草原区一个郡裹挟几千牧民,到了农耕区可能就是几万农民。
  邹靖冷静了一下,觉得刘备的估计也是有可能的:“若真是如此,那还救什么救?让公孙瓒自己杀马,跟叛军耗粮食算了。”
  一直没开口的李素,却有些不甘心,他谨慎地向刘虞提议:“使君,敌军势大,不可力敌。但我们也不该白白坐耗粮草,总得做些什么,让敌军粮草不济、无法持久围困。”
  刘虞也没指望他想出什么高招,随口问道:“你有何建议?”
  李素:“昨日听说丘力居让张举分兵数千骑,至渤海郡等地劫掠、以资叛军主力军需。当时我还不信,现在看来,如果叛军主力真有十万之众,光靠辽西郡本地今年的秋收,是断然不够支撑的。
  幽州乃苦寒之地,纵然种粮,收获普遍不多,且以粱、黍为主。冀州才是沃野千里,随便一个郡,每年产麦数百万斛。尤以渤海郡人口最多、田土最广,有七十万户、三四百万人口,年产粮千万斛。
  因此,要跟叛军对耗,就要坚壁清野、断其归路。绝对不能让南下掠夺的偏师,把大笔物资带回右北平与辽西的主力大营。”
  刘虞想了想,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给了邹靖一个眼神,让邹靖来问。
  邹靖连忙确认:“可南下掠夺的也都是敌军精兵,每人都有战马,甚至一人数马。这样的部队,我们步军如何追得上、围得住?”
  李素:“可他们要北返,总是要渡过灅水的。若是几天之前,我们只有内河小舟、渔船,无法遮蔽箭矢,倒也无法阻拦大批精锐骑兵寻水浅处涉水泅渡。可如今,我们有徐州豪商糜家的白艘河海两用大船、船舱坚固、遮蔽严整。”
  邹靖:“可船远不如马快,敌军在岸上奔驰绕行,不过半个时辰就逃走了,我们总不能沿河分兵处处防守吧。”
第七十五章
数郡之地也敢称帝?
  邹靖的质疑,从兵家而言,确实是老成持重,非常有必要想清楚。
  灅水舒缓,哪怕顺流而下,船只的速度也比奔马要慢,逆水就更追不上了。
  不过,李素既然敢提这个建议,他当然是想好了的,当下他就请人拿木质地图来。
  旁边的刘备心念一动,已然受到了启发,他抢先回答道:“邹校尉,你我在此征战数月,地形早已了然于胸。
  灅水的三股支流,要到渔阳郡雍奴县境内才最终合流。因此,敌军就算要迂回渡河,也断不敢迂回到三股支流尚未汇流的中上游去徒涉的。否则,岂不是要被我军瓮中捉鳖?
  要是张举刚刚渡过良乡县的第一条支流,我军却赶到昌平、渔阳的第二、第三道支流布防,他不就被围困在三叉河进退不得了么?”
  邹靖听完,也很快反应过来。
  如前所述,之前他们跟张纯打仗、防守核心也是灅水中上游的这三条支流,刘备、焦触、张南各守一条,地形已然熟得不能再熟。
  而刘备话中提到的海河的三条支流、最终汇流的雍奴县,相当于后世的哪里呢?大约是津门市的武清县。
  而且因为汉朝的时候,黄河还没把渤海岸的土地越冲越大,所以后世津门主城区,如今大致就是海岸线了。后世津门的大沽口、滨海新区一带,如今还是大海呢。
  所以,防止张举抢劫完后渡河逃回去,只要扼守住相当于后世武清县到津门主城区这短短20几公里的河道就行了。
  “也对……张举当过泰山太守,应该也算略微知兵之人,不会让自己陷入险地,如果只是要守最下游的四十里河道,上游一百多里都可以不用管,把握倒是大得多了。”
  邹靖想通之后,频频点头。
  河北平原上,足够阻挡大军的河流很少。灅水作为幽州和冀州的界河,已经是黄河以北相对比较容易防守的大河了。
  此处不战何处战!
  州牧刘虞不懂军事,所以刚才一直没有发表看法,见邹靖与刘备统一了意见,刘虞才连忙追问:“邹校尉,如此说来,是要调动本州大部分官军,东移到灅水入海口一带?”
  邹靖又熟虑数息,拱手解释:“使君,大致如此,不过,其余风险也不能不防——首先,虽然截击张举很重要,但张纯那边的燕山防线也不能放松,如果过于空虚,被张纯翻越燕山,那就不容乐观了。
  其次,灅水中上游还是必须部署小股游骑侦查巡哨,确保万一张举从中上游渡过第一条支流时,我们能及时发现军情,然后才有足够时间赶到第三道布防。而且中途最好还有小股机动骑兵骚扰迟滞敌军,使敌知难而退。”
  刘虞听完点点头,觉得确实是老成持重之间。
  你不能因为中上游威胁小就完全不防。
  就好比你不能因为敌军从阴平道入蜀的概率极小,就只防守剑阁,对吧?
  于是刘虞正式下令:“既如此,就按邹校尉所言,即日起开始部署!管子城暂时不可能直接救援,只能断管子城下乌桓大军的粮草,不让他们劫掠冀州粮秣补给,以图日久有变、围城敌军先于公孙瓒粮尽而溃。”
  刘虞说完后,大多数人都没有再反驳,只有防区位于最东边的渔阳郡都尉张南依然有些不安,强行劝说:
  “使君!就算此计成功,我军暂时在灅水下游困住张举,使之不能渡河,但我军也无法主动过河追击张举、将其歼灭。
  如此,张举只要不急着过河,始终在冀州渤海郡流窜,我们岂不是要一直在灅水下游长期布防?时间一久,其他防区露出破绽又如何是好?
  而且管子城下有丘力居十万之众,他们发现出去劫掠粮草的偏师迟迟不返,来此接应又当如何是好?到时候岂不是陈兵灅水东岸的我军要被张举和丘力居前后夹击?”
  张南这么问,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他的防区在三个郡防区的最东边,渔阳郡再往东就是如今敌占区的右北平郡了,右北平的敌军真到了粮食不够的时候,往西接应劫粮部队,那背后的压力都是张南承担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