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891

  劲弩破空,碎石如雨,因为黄盖的艨艟离周泰战舰越来越近,周泰却战力几乎未损,黄盖军好多条艨艟都被碎石弹雨洗甲板洗得哀嚎遍江,越近被命中的概率就越高。
  甚至还有几条进入接舷战的距离了,被对方的五牙拍杆发威,直接砸沉,江面上到处都是惨嚎的吴军水兵。
  到了这一刻,黄盖心中其实已经对今天的下场,有了点觉悟。而他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似乎不再纠结于自己今天能不能活着成功突围,他只想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火攻没有奏效!
  就是做鬼,也不能做个糊涂鬼!不知道真相,死了也不甘心!
  黄盖抹了抹嘴角溢出的内伤呕血,挥舞着古锭刀指挥坐船直扑周泰的旗舰,要看个分明。
  他身上的鱼鳞甲质量不错,始终没有被箭矢贯穿,但是因为被两颗小碎石砸中了,高速飞迸的石头如同小铜锤抡击,把两处甲叶打凹、缀连甲片的粗韧缝线也被拉扯崩断。黄盖的内伤呕血,就是被这钝击的力量砸伤的,估计肋骨都有一根骨裂了。
  终于,进入了接舷战的距离,黄盖架着挠钩绳梯攀船而上,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船舷触手之处冰凉,竟然是包了铁皮的!
  而且在靠近后的火光照耀下,随着金属的反光,黄盖这才看清楚,这些包了铁皮的部分还故意很阴险地刷上了黄色的染漆,跟本身造船的木材颜色很相近!所以远看根本看不出来。
  此刻,黄盖才想起,之前那几天对方对虎林港水寨的佯攻过程中,哪怕一次都没有让五牙战舰靠近过水寨,所以守军根本也不知道这种兵器技术改良的存在。
  毕竟,吴军水兵有很多是在半年前的血战中就见识过五牙战舰的,那次在沙羡到赤壁的长江江面上,多少吴军水兵目睹了自己的坐船被五牙战舰的大拍杆砸沉、被千钧巨斧撞角撞沉。
  那种给他们留下了巨大心理阴影的兵器,有些什么技术特点,水兵们怎么可能印象不深刻。
  可偏偏就是印象太深刻了,形成刻板印象了,敌人又一次升级优化之后,他们完全没意识到。
  ……
  汉军五牙战舰包铁皮这个操作,毫无疑问就是李素的安排。
  历史上,铁甲船的最初出现,其实就是为了防火。相比之下,防动能贯穿攻击的要求,反而要低得多。因为无论是明朝时朝鲜的龟船还是曰本的铁甲船,都只是包了一层一两分厚的铁皮。
  铁虽然比木头坚韧,但这么点厚度,如果拿几寸甚至一尺厚的木头来替代,等效结构强度肯定是比薄薄一层铁要强的。而铁皮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会被引燃了。
  历史上,织田信长围困石山本愿寺(后来的大阪城)达十年,前十年之所以围不死那些僧兵的补给线,就是因为敌方的村上水军拥有“焙烙玉”(一种投掷的陶罐火药燃烧弹),把信长一方九鬼嘉隆的战船都烧得鬼哭狼嚎。
  九鬼嘉隆给战船加了铁皮之后,村上水军的焙烙玉马上就因为无法贯穿铁皮后放火,被打得惨败。
  石山本愿寺灭亡后,村上水军慢慢吸取教训,后来把“焙烙玉”和大炮结合起来,变成用大炮发射爆破燃烧弹,改良成“焙烙火矢”,才算是再次破了铁甲船的防御。
  具体原理无非是用大炮发射的弹丸先把铁皮外装甲击穿、燃烧弹射到船内部后再爆炸起火——可惜的是,如今才198年,连李素都没制造大炮,李素的敌人哪来的大炮?他们目前用的燃烧弹,怕是这辈子都别想突破铁甲船的防火层了。
  基于对敌我水战实力的分析,给主力战舰包铁皮这事儿,李素早就想做了,但半年前因为赶工来不及,所以只给了他的旗舰包了,那条八百吨的天下第一大舰。
  只不过,李素这人比较稳健,所以在沙羡-赤壁之战中,他的旗舰没有上前拼杀,一直宅在后面,也就导致敌人完全没意识到世上有这种技术的存在。
  否则,那次李素哪怕让他的座舰亲冒矢石那么一次,周瑜黄盖怕是都不会被蒙在鼓里。
  另一方面,去年冬天那场大战,李素来不及给战船包铁皮,但他依然允许主力舰出战,这并不是他疏忽大意或者要求低,纯粹是李素审时度势、冷静思考的结果。
  李素当然知道周瑜黄盖都擅长火攻,但当时他在上游,周瑜在下游,隆冬之际还没有东南风,不是特殊年份、交战日期由李素把控。
  这种种因素,让他知道,冬天那一战,没包铁也没问题。
  但现在不一样了,夏天,东南风,战斗日期和天气很有可能由死守一方挑选。种种因素,包铁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大提高了。
  于是乎,在那三个月的准备期里,汉军又面临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十几艘五牙战舰要参战,全部再包铁皮,施工似乎来不及,后方益州犍为郡那边的钢铁厂产能也供不上来,没那么多韧性足够塑形的熟钢铁可用。
  毕竟,李素的旗舰建造规格太高了,简直可以说是“奢侈品”,那是天下第一稳健名将的保命作,拿来量产推广太浪费了。
  于是乎,李素在筹备期间,又改了一个主意:反正,包铁皮不是为了结构强度,只是为了防火攻,所以,船舷上层没必要包了,船底都没必要包,面积最大最花铁的甲板也可以不包。
  最后的决策结果,就是每条船只沿着吃水线、包一圈船舷高度大约一丈的铁皮。
  换句话说,只要船舷接触水面的一整圈,水下包两三尺深、水面上留个七八尺。确保五牙战舰轻载状态、吃水浅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让木头部分露出水线。重载装满的情况下,船体往下多沉几尺深,也依然保证水面上还有将近一米的铁。
  整个施工,有点类似于装修的时候沿着水面装了一圈“踢脚线”,再抹点跟木头同色的油漆掩饰。
  李素很清楚,被火船火攻,最大的火焰蔓延渠道就是船舷靠近水面以上部分先着火。所以,重点防这一圈!其他部分,没钱就不做了。
  这思路也算先进,就好比后世的战列舰,设计主装甲带时,最厚的部分就是“水线装甲”,越是靠近水面的,越要防止击穿进水沉没。至于上层建筑,被击穿就击穿了,别是轮机舱或者主炮塔,其他无所谓的!
  李素现在来这一手,也算是未来铁甲战舰“重点防御”设计理念的鼻祖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甲板上如果被远程抛射的放火兵器击中,也是有可能着火的。这就涉及到李素对麾下水军将领的进一步消防思想教育了。
  比如此战之前,李素关照了周泰要注意防火,甲板没有铁皮,只要是不下雨的日子,就每天换江里面捞起来的湿泥浆涂抹甲板。
  反正甲板不会接触江水江浪,涂抹了湿泥也不会马上被冲掉,惠而不费,不花什么成本。
  除了涂泥浆,剩下的就是在船的上层建筑里,每天晴朗之夜、只要没有大风,都要提前提一些水存着,在船上也要保留消防损管的士兵编制。
  有李素的消防理念在,周瑜黄盖的放火思路再强数倍,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
  “为什么!为什么!船舷居然包铁皮,好不容易爬上了甲板还有涂防火泥浆!好不容易几个敌方烧起来了,还有从船顶水塔引水冲灌灭火的!李素做人治军一直都那么谨慎的么!”
  死了几百个弟兄,黄盖带着好几船艨艟水兵,最终浴血杀伤周泰旗舰的五牙战舰时,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崩溃的,丝毫没有为自己的收获而沾沾自喜。
  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是冲了上来,也只是换取了一个“死得明明白白,不做糊涂鬼冤枉鬼”,至于要打赢,那是不可能的。
  战损比已经摆在那儿了,看清了真相的吴军水兵,纵然水上厮杀的技战术水平依然精锐熟练,但士气已堕。
  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越看清了敌人防火攻的原理,对己方的火攻效果就越是绝望。
  有些时候,还真是做个糊涂鬼比较有勇气,看得越清楚越绝望。
  “黄盖,让你的士卒立刻抛下武器投降、把你的旗降了,看在破虏将军(孙坚)的份上,你也算参与讨董的有功之臣,后来跟错了路,你各为其主也无可厚非。
  程德谋半年多前就被后将军俘虏了,虽然已经是残废之人不肯为我主所用,也算是在襄阳安度余年,你若是再执迷不悟,不但害死自己,也害死手下弟兄!”
  周泰根本不需要跟黄盖厮杀,黄盖纵然冲上了五牙战舰甲板,周泰依然只要指挥船艏楼艉楼的连弩压制甲板就行了,一排排的吴军士兵攀上了甲板也是死路一条。
  五牙战舰只要没有被火攻成功,近战能力是非常强的,进攻方跟攻城一样难受,防守方则跟守城一样轻松。黄盖要不是眼明手快举着盾,又有亲兵也架盾护持,怕是也早就中箭了。
  “将军,死在这儿不值啊,看来走到这一步,就是少将军跟错人了。”
  “不可非议故主!少将军杀身报国,尔等怎敢……”黄盖下意识要把身边劝他变节的心腹军官斩了。
  可惜,下一秒他就看到无数迷茫绝望的无神双眼,他也升起了一股内疚:自己只是想死个明白,让大家奋力攀登打接舷战,在明明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打接舷战。
  多少弟兄,因为自己的不甘心做糊涂鬼,而多死了。本来哪怕直接溃散,都不用死那么多,虽然也有可能被俘成为战俘。
  那么多弟兄,跟着他抛弃了一次舰队、翻大别山后撤到这里。今天又带入了如此绝境。
  天亡孙家啊!
  黄盖一把推开面前架盾的亲卫,朝着船楼大吼:“周泰!黄盖在此!今日我军已然无幸,我跟随孙氏多年,不会给刘备卖命的!你要杀便杀!不要再滥杀我的袍泽!”
  江面上的朝阳已经渐渐升起,这一战夜袭从放火到后来的血战,也持续了一个多更次,此刻已经是五更末刻了。
  偷袭方的士气本就因为放火未遂而低落,敌人的近战和弩石对射战力又都强得离谱,进攻方自然是愈发低落。
  随着黄盖都绝望放弃,一万六千人的虎林守军彻底心态崩了,只有少量逃散的走舸作鸟兽散往下游漂,其余不是被击沉就是成建制地突围无望选择了投降。
  黄盖眼神呆滞地被绑到周泰面前,周泰再三劝降他,他充耳不闻。周泰也仁至义尽,那就按俘虏而非降将待遇处置了。
  或许,是彻底输得怀疑人生了吧,一辈子厮杀的雄心壮志都被打击没了。
  曹军将领朱灵、路招也全部被俘,这俩人还不如黄盖的骨气,直接就投降了。
  周瑜留在李素背后的钉子,被全部拔掉歼灭,想拖延的时间也没拖延够。
第七百二十四章
憋出内伤的周瑜
  五月二十七日,也就是黄盖、朱灵、路招等人刚刚被歼灭那天。
  长江南岸、皖口下游百里外的南陵港水寨。周瑜和曹操水军主将于禁,这几天也不好过,正在度日如年地煎熬死守。
  在水军不敢主动出击决战的情况下,只靠小部队依托一层层的水寨迟滞拖延、诱敌深入,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于禁一开始就对周瑜的退让很不满,觉得这种退让拉扯没有意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到江北。
  靠后撤收缩能改变什么敌我力量对比?难道现在打不过的,后退几百里就打得过了?
  为了这事儿,这几天周瑜没少耐着性子给这些北方来的将领讲解水战的战略拉扯原理:兵力弱的防守一方,如果没有把握,直接决战只会白给。
  后撤的价值,在于在每个水寨里留下一部分可以放弃的战船、以及可以走陆路往纵深退却的士兵。只要这些水寨在坚守,就处处可以骚扰李素的后路。
  这样,李素要么选择在每个被周瑜放弃的水寨前花三五天时间准备攻城器械、水陆并进攻破这些水寨,要么就得留下比水寨固守士兵更多的兵力封堵这些水寨进入长江航道的口子。
  如果李素选择一个个攻寨,那周瑜留下的部队就果断在被登陆合围前往内陆支流后撤、再陆路翻山与主力会合。
  这样一来进攻方越深入、背后留下的钉子越多、进攻方兵力分摊变弱的速度就会比防守方更快,防守方却能只放弃一部分不值钱的船、有生力量却可以重新集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