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8/891

  最终,太史慈方有三条战舰冲出重围,分别是太史慈和陈到、廖化亲自坐镇的那三条,不过所有船的五根拍杆也已全部撞毁,上层建筑也打烂了大半,被乌鸦喙搭住的部位也都炸烂了。
  还有两条五牙战舰,因为缺乏指挥高明的军官当机立断壮士断腕,没想到如此操作,依然被团团围住,陷入了砍杀肉搏不能自拔。
  好在,太史慈的旗舰脱困之后,立刻开始旗号指挥,勒令后方的艨艟舰队,尤其是水雷船队,全部趁机衔尾追杀吴军雁行两翼那些往回缩的小船,争取在浅水区使用水雷战术多击沉一些敌船。
  与此同时,太史慈刚刚陷入近战苦战的时候,他的情况就已经被后方的李素中军主力注意到了——毕竟李素比周瑜战场观测能力强得多,他有水晶镜片打磨的望远镜。
  而且望远镜这种只有高级军官才会装备的战略观测仪器,因为存世量很少,不存在被敌人战场缴获仿制的问题,所以李素一方的战场观测优势可以一直垄断下去(1)。
  所以,李素在一看到太史慈被接舷近战缠住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太史慈是为了最后的大招突然性、憋大招憋得玩大了,李素立刻就指挥黄忠加速前进增援,而且明确吩咐黄忠,不用再隐藏水雷战术,直接火力全开所有手段一起上,把太史慈部接应出来。
  汉军一共造了十二条六七百吨级的五牙战舰,以及一艘定制的李素座舰。黄忠得令后,就带着七条五牙战舰和大批辅助舰只增援上去,李素身边只留下他自己的旗舰和一些小船护卫。
  而且黄忠没有像太史慈那样选择中央突破,而是用了类似鹤翼阵的船阵沿着江面横扫过去,深水浅水都不放过,把浅水区的吴军雁行两翼也往下游逼退,不给他们迂回绕后的机会。
  吴军两翼一开始看到黄忠带着汉军后续的绝大多数主力一起上了,也是奋起余勇在浅水区跟汉军搏战,试图迟滞黄忠的增援,好让主公和周都督有时间把太史慈先消化歼灭。
  考虑到浅水区双方都是以小船为主,谁也没有掩体高度优势,双方就用弩炮和小型投石机互砸,战争的形态一度恢复到了开始的远程交火状态。
  但是,黄忠很快就表现出了在这种交战形态下完全不虚敌人的战力。汉军大批弩手装备了神臂弩,隔着二百步精确瞄准对射,命中率和穿透率依然远远高于吴军,逼近到一百步之前,这种优势都无法拉平。
  艨艟都是没有船楼掩体的,最多只有一些船舷垛堞。这种缺乏掩护的小船对射,汉军占的便宜大了去了。不一会儿吴人就彻底放弃了幻想,不少吴军军官都开始指挥战船冲锋上去,发动艨艟与艨艟之间的肉搏。
  可惜的是,这依然是汉军水师希望看到的结果——无论是拉开两百步放风筝对射、慢慢消耗,还是逼近到接舷战,其实汉军都有利。
  倒是那种隔着五十步到七八十步,软弓轻弩也能造成杀伤、双方都有葡萄弹投石机可以撒石雨的交战距离,对汉军和吴军比较“众生平等”一点。但谁让吴军将领不可能那么快意识到这一点呢,他们只能选择要么放风筝要么近战,无论怎么选都落入劣势。
  黄忠在五牙战舰上看到两翼浅水小船相互接近了,连忙用旗语打出“水雷战队自由选择攻击目标,不限使用”的命令。
  吴军艨艟战队看到汉军艨艟战队的船舷纷纷伸出包铁竹竿,竹竿头部似乎有点沉重还拖到水里了,一开始也不以为意,继续往上冲。
  这种竹竿他们也见识多了,毕竟周都督也吩咐吴军都要装备这种杆子,抵住火船防止敌人火攻。
  汉军这么干,莫非是担心吴军又要火攻?怎么可能!拿艨艟烧艨艟,吴军又没得赚,谁会傻到一换一。这种战术,要换也是小船换大船嘛。
  这种缺乏防备的心态,很快让吴军付出了代价。他们终于见识到了刚才被太史慈头痛医头临时乱用错用的水雷,正确使用方法是如何的。
  “砰~”地几声轻微的闷响陆续传来,显然是汉军撑杆雷的火药桶撞到了吴军战船的船舷水下部分。包铁杆头刺破生石灰层隔板,几秒种后就剧烈生热引爆。
  一阵阵压抑的闷响,足足七八条艨艟直接在第一波爆破中,就被击沉在浅水区。超过一千名吴军官兵,连反应都没反应过来,就保持着准备接舷战的姿势,直接沉到了水里,弃甲曳兵划水求生。
  “水雷队继续沿着岸边往下游冲!包抄孙策周瑜的后路,不要给他们的楼船脱离战场逃跑的机会!凡是看到孙策周瑜的旗舰要跑,哪怕直接带着水雷撞上去都得给我炸沉了!”
  黄忠在五牙战舰上大呼酣战,他也不急着立刻直接救援战场正中的太史慈,而是趁着这个机会先把孙策的雁行阵两翼的雁翅剪除了,打出一个反包围网。
注释:
(1)之前一直有书友多次强调质疑历史上诸葛连弩保密期很长,蜀汉灭亡后才被曹魏仿制,认为我设定的技术扩散速度快了。我澄清一点,历史上蜀汉的诸葛连弩都是在防守战役中使用的,比如守关卡险隘,木门道射杀张郃。
因为几十年都没被魏军攻过阳平关,所以不存在战场缴获。但我书里设定的诸葛连弩,被多次用于进攻战役,尤其是配合战象。这就存在战损和缴获。我认为凡是有战场缴获的,而且只有机械物理结构创新的东西,都可能被仿制。
化学成分的东西,缴获了也不一定能仿,至少配方配比精度逆向不出来。杠杆投石车和水密隔舱船被仿,都是正常的,糜竺在辽东那么多年,他有船被曹操缴获,导致技术扩散。望远镜永远不存在缴获,我就设定终本书剧情都不被仿制。
第六百八十一章
赤壁乌江
  原始撑杆水雷的装药量不大,而且都是在水下爆炸,这就导致远处根本听不见。
  看似水面上一个一两丈方圆的水球鼓包膨胀上来,然后重新重重落下,水底下半尺多厚的木质船壳已经被撕开数尺宽、丈余长的巨大裂口,江水汹涌灌入。
  整个过程,简直比七伤拳还闷钝,战船直到毙命的那一刻都没多大动静。
  跟之前五牙战舰的巨斧撞角重锤拍杆、在水面以上大开大阖撞沉砸沉敌船,形成了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
  也正因为如此,汉军水师的作战计划里,本来就是用水面以上的显性大招先把敌人逼乱、吸引了敌人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然后再趁乱用无声无息的阴招收割,扩大战果。以至于吴军的水师中军,直到两翼先锋被收割得很惨了,都没能第一时间注意到两翼的变故。
  周瑜眼下的情况就是如此,他已经算是水战天赋极强、战场嗅觉极为敏锐的当世第一梯队水战名将了。
  以周瑜的战场把控能力,他的注意力依然九成多都被吸引在了跟太史慈那两条没能突围的落单五牙战舰接舷肉搏、杀声震天的方向上。
  还是当雁行阵两翼支援过来的艨艟越来越少、增援战力越来越稀疏,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与此同时,两翼第一批被水雷战术打懵的吴军艨艟也已经杂乱溃逃下来,总算是把前方两翼的遭遇情报带给了周瑜。
  饶是周瑜反应快,详细问了目击者看到的情况,才算很快复盘了出来:“太史慈刚才拿那木桶炸断接舷跳板,莫非其正确用法,是拿撑杆扎敌船水下、炸穿船舷用的?
  那木桶看起来威力也不是很大,只是炸断一两寸厚的板子,居然到了水下能炸穿至少半尺厚的船身?连一尺厚的斗舰都有炸穿的?”
  周瑜心中愕然,但他也知道解决问题最重要,现在不是惊诧的时候,立刻开始飞速盘算应对之策。
  这也不能怪周瑜物理不好,脑中没有“同等当量爆破,水下爆炸威力比空气中开阔空间爆炸要强几十倍”这个物理常识。
  半盏茶的工夫之内,周瑜就想明白了两点:首先,面对这种新式兵器,再纯粹靠“小船往岸边靠、走浅水区避战”这个战术迂回,已经没用了。
  汉军深水区有拍杆撞角,浅水区也有水雷战队,高低搭配很完美。
  其次,根据被重创的两翼艨艟队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这种武器是靠触发引爆的,主要靠撑杆直接扎,扎穿木桶后数息时间就炸了。也有个别扎穿木桶后再顺流往下游漂流数息再炸的。
  从这些受害者案例,周瑜总结出这是一种“扎一下后延时起爆,最后爆的瞬间并不要求撞击”的武器。这根之前太史慈点火药桶逃生时的情况也吻合。
  周瑜也是够悲催的,明明是当世少有的水战名将,到了战场上居然还要大脑飞速运转临时客串推理破案,去分析敌人武器的作用原理。
  他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不是咱的水战指挥才能不如敌人!
  但即使如此,周瑜仍然要坚持玩几把微操,把他能做的都做了。
  就像是项羽知道天亡我时,依然要二十八骑、斩将刈旗溃围秀一把微操。
  他也不顾通过孙策下令了,直接越俎代庖指挥:
  要求所有艨艟以上级别的大型战船,撑杆手全部戒备。凡是遇到汉军战船的撑杆伸过来,都要竭尽全力格挡架开、保持距离,不让汉军艨艟接近。
  这种打法,倒是有点像陆战中双方都是长枪兵方阵、然后在接近对刺的过程中拨开对方的长枪。又像是后世戚继光的戚家军用狼筅搅乱战场。
  同时,剩余的楼船部队因为航速太慢,已经不可能逃脱,要求全部冲上去,主动撞击汉军中军主力的五牙战舰,全部缠在一起打接舷战。因为这是对吴军来说最公平、最不用承担装备劣势的一种打法了。
  孙策对于周瑜的部署并没有异议,他只是内心有些悲凉:“公瑾,今日真是我们败了么?你去指挥那些轻快的艨艟突围吧。
  还有,打旗号,让吕蒙别再往前增援了,直接掉头朝赤壁峡周泰的船阵突围。周泰那边之前一直被我们围困,应该没有部署这些乱七八糟的武器。
  唉,今日之过在孤,是孤判断错误了,当初要是彻底放弃董袭,让他别跟我们会合,而是在狭窄的沙羡峡里逐次分层、节节抵御拖延李素,说不定我们都能撤到赤壁。”
  楼船的速度太慢,双方已经打到这么胶着的状态了,楼船是不可能撤走的。谁输了,就意味着谁的迟缓主力战舰会全军覆没。
  这就是水战的残酷,行动缓慢的舰船,都是赢家通吃的。
  刚才黄忠对两翼的那一波突袭,至少又造成了吴军艨艟斗舰队伍数千人沉船坠江,现在吴军剩下的有生力量估计都跌破四万人了。
  只靠三万多人对付李素,还有什么人数优势?两倍的时候都打不过对方,现在只比对方多三四成,而且士气堕落,就更没戏了。
  周瑜大惊:“兄何以至此?要率领艨艟快船突围,也该兄长亲自带领,我留下督领楼船才是!兄若有闪失,江东基业还有什么理由存续下去,就算不被刘备彻底吞并,恐怕也会成为投靠曹操的傀儡!”
  孙策苦笑:“为诸侯者当有为诸侯者的风骨,我放弃楼船,坐艨艟撤退,要是还被李素的水雷船追上炸沉,岂不是死得太窝囊了。
  十万江东子弟随我入楚,如今能剩八千子弟回去么?无颜见江东父老矣。就算回去,如果不进一步投靠袁绍、曹操甘当傀儡,靠我们自己也是守不住的。
  既如此,那种屈辱的活儿,让仲谋去代替我完成吧,他这人,我从小看透了,不太爱面子,他向曹操屈服,曹操会相信的,也不会忌惮他,也不会想着残害我孙家子弟。
  到时候,如江东果然不可守,仲谋缓步西归,以江北淮南之地依附曹操,我们孙家好歹也还留三郡之地,借助北兵协防。李素如今终究兵力不足,没能耐再往江北连曹操一起打的。”
  孙策还有最后一点基于战场形势的考虑,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担心如果自己立刻逃了,只怕战场上剩下的二十多艘大楼船上的吴军将士,都会立刻失去主心骨,恐怕打都不用怎么打就投降了。
  主帅对于士气的稳定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今日之战如果孙策没来,那还没什么,周瑜可以镇住场子。但孙策本人出现了,又跑了,那就周瑜也镇不住了。
  周瑜自然是不愿如此,表示他可以承担留守中军。最后还是孙策拔出宝剑,以军令喝令他承担艨艟队直接指挥权,周瑜才不得不领命而去。
  孙策也怕周瑜将来安排不好后事,就在半盏茶的时间里,仓促给了他一张绢帛,才写了百来个字,算是给孙权交代的“遗诏”。
  孙策还安慰周瑜说,他会设法让舰队在不敌的时候,往南岸冲滩搁浅,争取陆路撤退——反正过了赤壁,再走百余里,就是夏口了。就算不到夏口城,提前折往正东,多走几十里,也能撤到江夏。
  周瑜也意识到,眼下他需要和吕蒙集中力量冲开后面堵截的周泰,那样也是为义兄增加撤退成功的概率,否则周泰如果也弃船登岸、以陆军姿态到南岸拦截,也会造成不少麻烦。
  ……
  周瑜下了楼船、登上军中航速最快最修长的一艘艨艟,然后开始指挥两岸的分舰队有序收拢、与汉军的水雷战队保持距离。
  同时,考虑到自己无暇同时指挥西北和东南两岸的舰船,周瑜摆出了放弃西北、独守东南的取舍,把剩余的艨艟集中到一翼,等于是把雁行阵的双翼放弃了一面。
  在周瑜的近距离指挥之下,黄忠的水雷战队战果果然是快速下降了。吴军士卒们因地制宜,纷纷找来长柄大斧等近战器械,让士兵们离开垛堞的遮蔽保护,直接站在船舷上防守。
  一旦双方船只太近、看到汉军疑似绑着水雷的撑杆伸过来撞击,他们就直接双手挥舞长柄大斧把竹竿砍断。于是乎,先后有几十颗水雷都还没触发引爆,就因为撑杆被斩断沉入了江中,至少两成的水雷额外白费了。
  当然,吴军士兵这样的防守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因为要剁断深入水下数尺的火药桶撑杆,战斧的柄必须非常长,一定要双臂全力抡砍。斧头入水后的阻力也很大,所以抡起来的动作前摇也非常大。
  这样一来,这些斧兵都得是军中彪悍的大力士,还要离开垛堞的保护,还不能举盾,彻底就成了汉军神臂弩的活靶子。
  只要两军船只靠近,吴军勇士不得不前仆后继站到船帮上,射死一个顶上一个,鲜血沿着船舷往下溢流。这种挨打难以还手的局面,实在是让士气衰落至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