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5/891

  说实话,汉末这种约战的斗将场合已经很少了。今天要不是李素和周瑜互相挤兑骂战、上升到了“要证明荆州本地人是否愿意为刘备阵营卖命,还是希望江东兄弟来解放他们”,也不至于如此。
  很快,城墙上战鼓响动,弓弩列阵压住墙角。李素的部队闻鼓声先暂退两箭之地,留出空场给双方单挑。
  随后城内数百骑出城贴着墙根列阵,潘璋亦挥舞着一柄大刀,策马出战。当他看清黄忠拿的兵器也是类似的大刀时,心中愈发笃定。
  潘璋心中暗忖:“哼,刀法讲究势大力沉,凌厉刚猛,对体力要求极高。枪棍之类兵器势走轻灵,还怕老者经验丰富。如今他用刀,还年老力衰,杀之必矣。”
  还别说,演义里潘璋遇到临死那年的黄忠,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还真被他挡住了不少招打得有来有回。
  可惜演义里夷陵之战是47岁的潘璋遇到75岁的黄忠,现在却早了23年,是24岁的潘璋遇到才52岁的黄忠。(注:正史黄忠没参加夷陵之战,刘备刚称帝他就病死了)
  “黄忠老儿受死!荆州士民,九成都对我东吴王师翘首以盼、箪食壶浆,只有尔等个别荆奸腆颜事敌、卖祖求荣、帮助李素科举残害本乡父老,你怎么有脸苟活于世的!”
  潘璋大吼着周瑜在他出战前教给他的打击敌人士气台词,挥着大刀猛冲上去。
  黄忠原本倒只是还打算冷静单挑一战,静静观察那潘璋的武艺来路。不过潘璋这番辱骂,是彻底点爆了黄忠的怒气:
  什么?老子保卫乡土、抵御外敌,居然成了卖祖求荣、助纣为虐?要是让狗贼再多哔哔一句,爷爷就不姓黄!
  黄忠怒气灌注,大刀势挟风雷,用上了浑身十二成的劲道。他已经五十多岁,平时要注意血压,还真不会这么竭尽全力爆发。
  “铛!”一声巨响,两马交错而过,两柄大刀都是毫无花俏地硬碰硬死磕猛撞,连双方的马匹都感受到了巨力撞击的传导,几乎马蹄发软。
  幸亏潘璋也算是以猛力暴烈著称,竟没有被击坠,只是觉得胸口气息猛然一窒,如遭锤击,虎口也是酸麻不已。幸好两马已经拉开距离,手臂暂时的微微酸麻还有时间调整。
  很快两人重新拨转马头,再次相对冲刺。黄忠也意识到对付这个潘璋不能指望以力硬撼直接两三招击倒,于是改变了战术,再次交马对砍之后,黄忠一拨马头改为并行,一柄快刀犹如泼风舞雪,连绵乱斩。
  潘璋左支右拙,连挡三四刀,心中大骇,只觉对面的刀势如长江怒涛,层层叠浪而进,无有尽头。
  “糟了,这五旬老儿,角力已不在我之下,没想到刀法一道,攻势也能如此绵密不绝。”
  可惜如今已不存在后悔怯战的可能性,只有死磕到底,有死无生了。潘璋也被激发了浑身血勇,不管不顾对攻起来。
  好在黄忠的很多招数本意是逼敌回救,自忖潘璋肯定能回招挡住,所以不等招式用老就收力变招。
  没想到潘璋猝然不顾防守,黄忠连续两刀明明能砍中的,用力却收早了,只是在潘璋肩臂肋膈划了两道极长却不深的伤口,一时皮肉外翻,浑身冒血,看似极为可怕。
  而黄忠也因为潘璋不按套路的迅猛对攻暂时不得不回救,看似有点手忙脚乱。
  不过,随着潘璋开始失血,他招式的气势贯注也不可避免地渐渐衰弱,刀法渐渐凌乱,全靠本能在撑持。
  城上守军看到潘璋飙血的时候,就意识到肯定打不过了,连忙鸣金收兵。可惜黄忠潘璋是并马而战,潘璋根本没有马匹速度的优势,鸣金了也拉不开距离。要冲回城门的最后两箭之地,似乎那么遥远,不接上二三十招估计是冲不完这段距离了。
  黄忠哪能容许潘璋再接二十招?又十余招一过,已经浑身四处带伤的潘璋根本无力格挡背后砍来的致命一击,手臂一软,被大刀余力砍中肩膀。
  从肩到背,斜斩了半尺之深,连断脊、肋。头肩失去了脊椎的支撑,豁然往前一耷,心肺都从那个刀口里涌了出来。马匹驮着潘璋看似还连成一体可以直接下葬的身体,冲回了城门。
  黄忠也及时拨转马头,迅速离开了城头弓弩的射程,拨开了零散几根射得特别远的箭矢。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太史慈大战周瑜
  “伯符不可鲁莽,不可鲁莽啊!”
  眼看着己方已经鸣金、黄忠依然趁着最后这点时间差追斩了潘璋、并且安然退出城头弓弩的压制范围,孙策自然是怒不可遏,亲自出城与黄忠单挑的无明业火再次被点燃。
  好在周瑜始终保持着冷静,强行拉住了有暴走趋势的孙策。
  这也不能怪孙策冲动,主要是黄忠表现出来的近战武艺,确实应该比孙策略逊一筹。
  在潘璋拿自己的生命证明过这一点后,孙策愈发笃定“要是刚才我亲自上,躺下的早就是那个无耻老儿了”这一信念了。
  另一方面,黄忠的斗将获胜,多多少少利用了敌人的轻敌,有“扮猪吃虎”的嫌疑——
  不管是现在的潘璋,还是原本历史上的夏侯渊,都吃了“觉得黄忠已老,近战肯定比较弱”这个错觉的亏,输得多少有点猝不及防。
  这种“我方输了不是实力不行,而是运气不好”的错觉,最让人心态爆炸,急于重开一把。
  以周瑜的关系之亲密,仍然不免挨了孙策两拳,只觉一阵气血翻涌。孙策这才意识到自己盛怒之下揍了哥们儿,心怀内疚,压住了出战之意。
  “没想到黄忠老儿五十多岁了,还有如此耐力久战,竟连年富力强的潘璋都……唉!”
  城下的李素等了好一会儿,把铁骨折扇展开,搭在眉毛上遮夕阳的阳光,凝神观察了很久城头的动静,才惋惜地确认今天这一战并不可能有后续了:
  “艹,肯定是周瑜成功拉住了,真是能苟啊,被这样羞辱都不出战。否则要是今天就给孙策一个意外,后面的仗就好打多了,后续那些复杂方案都可以直接跳过了,唉,晦气。”
  李素骂骂咧咧地叹息了一阵,也没再多纠结,只是吩咐部队往东移动,当晚到夏泽西北岸某处扎营——这个位置大约可以卡死从江陵城走陆路往汉津口的直线道路。
  而如果孙策军从当阳县城和李素新营地之间穿过前往襄阳,李素这两万野外扎营的人马,也能威胁孙策后路,求之不得地与孙策进行一场陆战野战。
  李素扎营之后,按计划招呼太史慈的水路战船、从襄阳沿着汉水南下,然后到宜城以南河段沿岸待命,搭载更多陆军士兵,再试探性进攻汉津口。
  于是乎,此后两三天,南郡战场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宁静,时间被拖入了十一月初,才爆发出下一场的小摩擦。
  当然了,黄忠斩杀潘璋的战功还是该庆祝奖励的,李素这人向来赏罚分明。
  所以扎营后的第一天,李素先在营中摆酒,给黄忠庆功,还鼓励大家继续努力,等彻底击退孙策之后,自然会表奏朝廷统一为大家升官。
  考虑到军中不宜多饮酒,大伙儿都是喝到点到为止,喝完后赏赐了黄忠黄金十斤,蜀锦一百匹。
  李素还私下里表态,说这次黄忠一定略升半级,打完仗后当个中郎将没问题,但如果想当杂号将军,就要看黄忠后续的表现、再接再厉了。
  黄忠当然是表示自己一定竭尽全力。
  ……
  十一月初二,东吴军汉津口水寨以北三十余里的汉水河面上,今年才第一次捞到作战任务的太史慈,已经赶到了这处正面战场。
  太史慈把自己的坐船靠在岸边,让将士们进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修整。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听取一下本次作战的悲催任务指示。
  他已经非常不乐意地得知,自己此战的目的是“诈败,进一步坚定孙策和周瑜对‘东吴水战无敌’这个印象的信赖”。
  不管内心多么的不愿意,出于对司空大人的尊重,他还是得耐着性子,请示一下关于演技的问题,免得到时候领导不满意。
  好在李素还算给面子,不想让太史慈受辱,他只是公允而轻描淡写地吩咐:“别担心,拿出你真正的实力打就行,别担心把周瑜打趴下,他的水战之能应该在你之上。
  而据我所知,这一战我们动用的战船、装备并没有技术优势,佯攻汉津口水寨的兵力人数也处于劣势。两方面我们都不占优,输是正常的。你只要谨记,一旦发现伤亡过快,事不可为,就立刻后撤。”
  太史慈还有些不信:李司空居然觉得咱的水战之能不如周瑜?咱可是当年围剿过辽东与东莱之间的大海盗管承的!打水战甚至海战都有九年的资历了!
  至于周瑜的水战带兵能力,太史慈也不是没见识过——五年前那次,糜竺派太史慈护送使者刘晔去汉中拜谒刘备时,周瑜也同行去过汉中。
  那次双方还是潜在的同盟关系,周瑜是代表孙坚去跟李素谈卖长沙郡、换取钱粮摆脱袁术的控制。
  就在那次旅程中,太史慈见识过周瑜如何突破当时的庐江太守陆康的水师拦截,太史慈自问他算是知己知彼,有把握获胜的。
  太史慈便不服问道:“禀司空!您说我军人数、战船相比周瑜处于劣势,我不反对。可是我军的水战战术配合、船上装载的武器也不如敌军,莫不是高看了周瑜?还是司空有什么新的情报来源?”
  太史慈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装备技术与质量”上,倒是没质疑战船的性能。
  因为太史慈也知道,己方阵营如今是有好船的,但并不是他如今用的这批——自从192年关羽拿下宜都郡之后,刘备阵营就已经开始在夷陵发展造船业了,194年之后,造船业进一步往长沙郡的洞庭湖流域发展,后续鲁肃更是在河海两用船上点了不少科技树。
  只不过之前为了防止惊动孙策军、导致孙策军害怕不敢西进,所以李素把这些强大的战船藏得很好,一直藏在洞庭湖里没有暴露实力。
  周瑜的水军从长江而来之后,隔断了荆南与荆北之间的交通,荆南的船暂时也没调过来。这次既然是诈败,直接顺水推舟给太史慈配那些从刘表军接收来的旧战船。
  不过,太史慈一贯觉得,把旧船配上连弩和轻型杠杆式投石机,再装上几年前在益州战场就发明和使用过的“乌鸦喙”接舷战跳板、防止火船火攻的撑杆……这一套临时武装改造下来,未必不能击退周瑜!
  船差一点,舰载武器够好,还是可以水战翻盘的嘛。
  面对太史慈的自信判断,李素只是冷静地指出:“子义,我也实话实说了,我确实没有关于孙策军水战装备的最新细节情报——所以,这不才需要你去试探佯攻,帮我打探验证么。
  不过,以常理度之,我们自当料敌以宽,否则容易吃亏的。自从西凉叛军覆灭后,天下毕竟是太平了两年,连北方的袁绍都趁着这两年学会了全军装备马镫马鞍、还造出了杠杆投石机攻城。
  周瑜身为年轻锐意进取的水战名将,能不强化他的战力?反正,我就当他已经有了连弩,也有了投石器,你谨慎一点试试,就当是帮我确认一下。”
  太史慈这才神色凝重起来,他对于李司空关于“技术扩散速度”的预判还是比较信任的,这方面李素总有灵敏到旁人无法解释的嗅觉。
  ……
  最后一番略作准备后,太史慈终于带了五千嫡系水兵、以及后续五千李素派给他的援军,分为前后两支船队,从汉水上往汉津口的东吴水寨进攻。
  当然,东吴军虽然号称总兵力九万,但是跟太史慈直接交手的敌人,并不会太多。
  因为孙策始终放了四万多人在江陵一侧,剩下的江津口、竟陵县,乃至夏泽上的巡逻机动部队,都得分摊兵力。
  所以,周瑜能直接用来防守太史慈攻击的,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左右,只比太史慈多了三分之一,也不算欺负太史慈。另外,在夏泽湖面上可以往东侧支援的部队,大约也是五千人,可以在开战后半天之内驱船赶到战场。
  之所以支援周瑜的二线兵力这么少,也是因为李素剩下的一万五千人,会在夏泽北岸机动逡巡,牵制东吴主力东进。
  于是乎,这场水战就在看似还相对公平的态势下,堂堂正正地爆发了。
  “众将士听令,全力向前,杀进汉津口,把吴人的船都烧了堵了夏水河口,孙策小儿的大军就全堵在江陵了!到时候擒获孙策小儿,李司空会给我们表奏头功的!”
  太史慈在一艘额定载量两千人的楼船上,一手仗戟一手挥着佩剑,呐喊指挥,让船队全体向前。除了他的旗舰之外,汉军还有另外两艘楼船,只是尺寸略小一些,剩下最小的船也都是斗舰。(放火用的小船不算,另外战船没有坐满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