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891

  怀着这个心思,九月二十七这天,蔡瑁在宜城城东的汉水码头上,送别了自己的外甥张允,让张允搭乘一艘小型快船,混在一队蔡家附庸的商船队里,顺流而下去豫章郡柴桑做生意。
  刘备阵营的水师,当然会在长江和汉水口的位置设卡巡查、拦截临检过往商船,看看有没有私运、细作或者别的什么犯禁。不过荆州世家大族跟下游沦陷区的生意往来,始终是掐不断的。
  尤其现在孙策和刘备阵营事实上保持着和平,也不好做得太过以免让局势变紧张。
  再加上豫章现在是黄祖的地盘,而江夏原本也是黄祖的地盘。刘备军如今新筑的前哨城池汉阳县,也是从原本江夏郡的地盘上割出来的。所以当地百姓和豪强大族有各种各样的黄祖旧部,蔡瑁跟黄祖保持生意往来,有的是办法绕过监管。
  送张允上路之前,蔡瑁在码头上亲自最后关照几句:“如今李素安排在汉阳县的守将,是以水战和擅守著称的周泰。听说此人虽然不读书不知兵法,但还算勤谨。
  真遇到公事公办的盘查,你注意掩饰身份,千万别暴露自己的官职,大不了认了贩私货逃税,多赔点钱财,避重就轻就行。
  我这次之所以派你从宜城走,而不是从江陵走,为的就是走汉水而避开长江——如果从江陵顺着长江往下,得经过云梦湖口的巴丘。
  李素最近也不知在安排些什么,又把之前参加北伐的甘宁调回巴丘镇守了,但愿没什么阴谋。不管怎么说,那甘宁巡江截私商的手段可比周泰狠辣多了。
  而且听说甘宁截江多年,就没有一支商旅能从他眼皮子底下偷过去的。我们后续与东吴的联络,都要确保绕开甘宁的防区。甘宁负责哪儿我们就选另一条路。”
  这一世的蔡家因为没跟刘表联姻,所以并没有爬到荆州军职的最顶层。但蔡家的底蕴摆在那儿,蔡瑁也算颇有水战之才,所以七年下来好歹还是混到了“南郡都尉”之职。
  而张允是他麾下的别部司马。他家其他的亲戚,诸如蔡勋等人,也有一些司马级的军职在身,而蔡中蔡和那些垃圾就只能是曲军侯级的喽啰了。
  张允拱手表示理解:“舅父放心,我知道如何应付。只要不遇到甘宁,这汉水长江之上,还不是任我来去。”
  然后,张允的船队就载着一批作为掩饰的货物,包括蜀锦、棉布、蜀地生产的水锤锻造熟铁锅,甚至还有几十坛四十度左右的蒸馏白酒,从宜城往下游航行而去。
  从宜城到夏口,直线距离其实只有四百里。不过因为汉水下游蜿蜒曲折,所以实际航程要翻一倍,达八百里。
  好在是顺流而下,船开得本来就比较快,加上张允和蔡家的水手都是世居汉水之滨,对航道太熟悉了,闭着眼都能开船,所以昼夜兼程不用停、水手两班倒,短短两天半就抵达了夏口。半路上偶然遇到盘查,也都是拿钱开道,送些货给守军糊弄过去。
  抵达的夏口江面的时候,是九月二十九的半夜。汉水汇入长江的位置江面极为宽阔,张允的船队规模不大,又熟悉水文不用举火行船,加之船队靠着北岸东吴势力范围一侧航行,位于汉南江北的汉阳城里的周泰自然是没有察觉,就这么被张允混了过去。
  不过,躲避南岸巡查,就意味着更容易被北岸的巡查发现。张允刚过汉阳城不久,就被孙策军的夏口都尉邓当截获了。
  邓当是孙策抵达江东后才来投的豪强,资历不算深,主要的功劳都是在孙策在扬州建立起统治后、往南征缴掳掠山越的阶段建立的。
  这人打硬仗没什么建树,但抓奴隶非常在行,最近两三年内,每年能给孙策从赣南或者浙南山区的山越领地抓回来好几万奴隶、归化为民,累计抓了十几万人。就靠着这手抓奴隶,升到了夏口都尉,镇守这座边关要津。
  不过,就在今年入冬的时候,邓当风寒渐重,又染了别的病,暂时卧床不起,所以今晚抓住张允的,也不是邓当本人,而是他麾下的别部司马、也是他的小舅子吕蒙。
  如今的吕蒙刚刚二十出头,已经跟着姐夫打山越抓了三四年奴隶了,还是一个半文盲,几乎没读过书。历史上他折节向学的事儿还得几年之后,而且是孙权当政时期。
  这一世因为孙策没死,东吴高层普遍没有崇尚读书的风气,自然不会有人来劝吕蒙读书,所以他现在就是一个纯粹的粗夯匹夫。
  “来者何人!竟敢夜渡夏口,全部绑了!不许抵抗,否则乱箭射杀!”粗鄙状态的吕蒙,当然不会跟张允废话,所以上来就是用蛮。
  “可是邓都尉当面?我乃南郡蔡都尉密使,是有要事来密告吴侯,别无恶意。”张允解释了一番,暂时安抚住吕蒙。
  吕蒙盘问了几句后,知道自己级别太低,就带张允先去见邓当。也不知跟邓当聊了些什么,然后邓当就把吕蒙叫进去。
  “姐夫,有何吩咐?”吕蒙大大咧咧也不称军职,可见粗鄙无文。
  邓当喘息了几口:“蔡都尉要商量的事儿似乎不小,不是我能过问的。他们想要面见吴侯,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也来不及。不过,我已经和他说了,先去柴桑见周都督。
  周都督跟主公情同兄弟,应该可以决断了。你带几条船,带着我的符传,护送他们去柴桑。”
  张允似乎也接受了这个条件,毕竟孙策本人在丹阳呢,那得特么多远,他还急着回去复命,也耽误不得那么多天。周瑜在柴桑就近得多了。
  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差距,前者就相当于后世从武汉到南京,而后者只是武汉到九江。
  一行人就在吕蒙的护卫下又走了两天,十月初一抵达柴桑,见到了周瑜。
  周瑜先听了吕蒙的汇报,大致了解了来意,然后把张允带上来,问明情况。
  张允禀报说:“启禀周都督,我主南郡蔡都尉上告吴侯:自刘备倡导科举、并任命李素总督荆交滇州诸军事以来,对我荆襄士人压迫日趋惨烈。
  科举之法,在北地本就削弱了望族与德名素著士子的做官门路,好在北地还允许州郡围举,勉强苟延残喘。谁知那李素狼子野心,到了襄阳主持南场之后,似乎愈发变本加厉。
  之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过廷尉正法正暗中许给世家的好处,都没有足额兑现,还百般鼓动穷鄙无信之辈败坏世风、无所不用其极钻营官位。
  周都督若是不信,今日已是十月初一,想必在襄阳,刘备今年的秋闱南场常科已经开考了。将来究竟有多少世家子弟成功被举为官,多少官位被贪鄙小人巧取豪夺,都督自己看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周瑜故作高深地也不表态,静静地看着张允表演,等他把这些话都说完,才好整以暇地端起天青瓷茶碗喝了一口红糖奶茶:
  “蔡瑁好算计,就凭这几句,想引诱咱主动背盟,给李素制造借口、侵我扬州。自古强间弱以伪书,弱间强以诈降。今刘备强而江东弱,居然还来诈降,也太小看我周瑜了。来人,把这个诈降鼠辈推出去斩了,把首级送到李素那儿,让他有苦难言。”
  左右武士立刻就冲出来,把张允按倒在地。张允挣扎求饶:“周都督且慢!我家蔡都尉也没让您立刻出兵啊,您担心什么被李素逮住背盟借口?此次蔡都尉派我来,只是请你们先集结兵马,等待后续时机,以免时机来了你们尚未准备接应不及,我冤枉啊!”
  周瑜甩了一下发冠上的飘带,冷声质问道:
  “哦?那你倒是说说,如果真有机会,蔡瑁有什么本事接应我们?他是能帮我们杀了汉阳守将周泰,还是做更多?就凭他的实力,我很难相信他能纳出一个足够诚意的投名状。”
第六百五十一章
孙策十万奔夏口
  周瑜作为东吴第一智将,他本着军事常识觉得蔡瑁张允是诈降,是非常合理的。
  因为如今是东吴弱而刘备强,就算强势一方治下有某些地方势力混得不好,也绝对不会轻易投降弱势一方的。否则要是投的一方最终输了,岂不是要受二茬罪遭二茬殃?
  就好比后世90年代以后,棒子半岛上只有北边投降南边的,极少南边投降北边的,偶尔有个案都会被极为严密的审查。
  同理冷战时期的东西两德,只听说东德史塔西拼命往西德塞鼹鼠,就没西德往东德塞鼹鼠的。
  周瑜不信张允诚意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他觉得蔡瑁根本接应不了江东部队抢占荆州险要,所以哪怕是真心投降也没多大利用价值。
  李素如今虽然在长江一线布防的兵力不算很多,但重点布防还是很扎实的,跟孙策军对峙的第一线要害汉阳城中,估计就有至少一两万人马。
  而只要打起来了,李素从其他方向还能在几天到十几天内分批增援来很多兵力。汉阳县虽然是刚刚筑城才两个月,但周瑜绝对不敢轻视这座纯军事要塞的坚固程度和城内作战物资、粮草的储备。
  在打攻城战的情况下,周瑜就是集中十万人,都不敢保证能一个月内攻下一万多人守卫的要塞。
  蔡瑁不能帮助周瑜拿下汉阳的话,周瑜根本就不用往下听了,哪怕蔡瑁真降都利用不了。
  所以,周瑜才拿生死威胁来逼迫张允,想诈榨一下,看看蔡瑁张允的极限在哪里。蔡瑁如果真有诚意,跟张允说过长远细节,在斩首的压迫下,张允肯定会全部说出来的。
  张允果然是被吓得不轻,拼命给周瑜画大饼:“周都督且慢!稍安勿躁!我家蔡都尉确实还没有全盘的计划,但我们投诚之心至诚,天人共鉴啊!
  要想帮你们拿下汉阳城,我们真没这个实力,刘使君归顺刘备之时,江夏周边的防务将领人选,刘使君就无法插手,当时都是黄祖管的。黄祖投降了贵军之后,汉阳的守军兵将全部是李素从别处调来的嫡系,丝毫不用我们荆北本地兵。
  不过,我家都尉说了,要是真被李素逼得在荆州过不下去,贵军又愿意解救,他大不了设计帮你们拿下南郡的江陵城!你们可以找个时机、趁夜绕过汉阳,直接或沿长江或沿汉水进兵。
  蔡都尉帐下还有三千荆北本地的嫡系兵马,还能组织数千家丁。真要殊死一搏,凑起七八千人手还是可以的。而且他身为南郡都尉,如今虽然没有全程接管江陵城防,但暂时做局让敌军麻痹、借临时换防之名偷城,还是有可能的。
  从夏口走汉水至江陵,全程不过五百里,四百里水路,最后一百里要从宜城-当阳之间陆路往西南直插。此路好在便捷,但有一百里需在陆上行军。
  走长江的话,全程远四百里,一共是九百里。因为长江在长沙郡附近折往南绕一个大弯,要经过巴丘——周都督熟习水战,对荆州长江地理应该不陌生。这条路要慢至少三天,但好在全程水路,一步陆路都不用走,可以直达江陵南城水门。
  蔡都尉举事之后,贵军只要在数日之内抵达江陵增援,让李素不及从北方调兵攻破江陵,不就成事了一大半么?”
  张允的这番话,有七八成是蔡瑁在他出发之前,大致交代他的,是蔡瑁内心对于迫不得已情况下退路的腹稿。但蔡瑁并没有让张允全对江东方面的人说,有些蔡瑁还没下决心,想留作底牌呢。
  在蔡瑁看来,他现阶段只是希望孙策周瑜先调集部队,细节不是周瑜现在该问的。
  可没想到周瑜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把刀架在张允脖子上把他知道的全榨干了,甚至其中还有两成多的内容都不是蔡瑁说过的,是张允根据蔡瑁的大方向自己脑补的。
  属于绝境中被逼出来的急智,唯恐说少了自己脑袋就要搬家。
  周瑜听完这些干货,才变得神情略微郑重了些,开始审慎思考蔡瑁心里话的可行性。
  不过,即使是加上了战术考虑,周瑜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觉得不靠谱。他拿着折扇抵着张允的下巴,扇骨都掐到脖子肉里去了,逼问道:
  “蔡瑁耍我呢?不能帮我拿下汉阳,却说能帮我直接拿下江陵?那又有何用?对,我相信他拿得下江陵,也相信李素对江陵的防范确实低于对汉阳的防范——
  但那不正因为李素知道,只要汉阳不丢,汉阳后方的那些城池没必要个个严防死守!我带着水军孤军深入敌后的话,周泰在汉阳断我归路、截我粮道,我就算拿下了江陵又有什么用?不是自陷死地进入重围么?
  难不成蔡瑁想说,只要我拿下了江陵,那么更南边的长沙、零陵都会望风归降不成?会成为我江东的后方腹地不成?你觉得我会信么,刘备和李素在荆南经营数年,更是把势力范围往南蔓延到了交州。荆南腹地根本不怕被掐断江陵!”
  张允脑子急转,拼命回忆着蔡瑁的设想,又亲自设身处地帮周瑜着想,解释道:
  “周都督您误会了!李素之所以疏于防范位于敌后的江陵,是因为他刚得荆襄不久,而且额不是打下来的,还不及普查本地民政钱粮、不知道江陵的重要性。
  事实上,刘使君治荆州时,江陵的钱粮囤积,甚至过于州治襄阳。吴军如果能偷越汉阳直奔江陵,占据府库钱粮,那纵然后路上仍然有周泰卡住咽喉,一时也不要紧。
  到时候吴军并不需要时时确保粮道,江陵城内存粮足够十万大军吃几年都够。只要吴军不怕在长江之上跟李素的援军主力水战战败,就不会有危险。如果陆上能打赢,则南取长沙、北取襄阳。
  陆战打不赢,只要水军在,也能久守,最后真要是相持日久物资不够了,再顺江而下突围便是——除非周都督没有在江面上与李素的部下水战的把握。”
  周瑜听到这儿,虽然很不喜欢张允的语气,但内心还是被激起了一丝本能的争强好胜之心。
  他向来自忖水战天下无敌,长江之上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如果真如张允所说,可以靠江陵城里的大笔物资支持长期作战,那么即使拿不下来路上的咽喉要地汉阳,也暂时可以接受了。
  反正最后想走总是走得掉的。李素总不可能在汉阳附近的江面上再临时施工、搞个铁锁横江,把长江都截断了吧。
  周瑜想到这儿,觉得还是可以先把准备工作准备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