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891

  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只是这种策略,有点不太符合鲁肃的年龄,连李素这样的老阴哔,都觉得脊梁骨微微凉飕飕的。
  他轻咳了一声,若无其事地问:“贤弟倒是好见识,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
  鲁肃轻松一笑:“死读书不如多出去走走,我出身草莽,无缘拜访名师,但这也有好处,我能比其他被名师束缚的人多些见识、自由自在游离四方。
  伯雅兄莫欺我年少,好歹也把徐州各郡跑遍了,在下邳、广陵也多有结交游学友人。其中几个年长我数岁,也颇有才学,他们或居于巢湖,或居于精湖、山阳池一代,当地都有丹阳兵豪帅把持地方。我与他们交游,才探知其中情状。”
  李素这才放心:原来鲁肃并不是16岁就智商那么妖孽阴险,自己想出挑唆战争收买战俘这种诡计。而是当地的丹阳豪帅早已这么干好多年了,鲁肃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耳濡目染学来的这些市井智慧。
  “人性之逐利,真乃天性使然。没想到那些山越酋长,不识文字大义,也能自行总结出经商贩人之道,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李素也是不禁感慨。
  学习和阴谋,并不一定要靠圣人之学。
  对钱的本能追求,才是人类不断琢磨进步的最大原动力。哪怕是蛮族,也会为了多赚钱而疯狂动脑。
  捋顺了思路之后,李素当即表态:“既如此,明日我等先去麋子仲处募集些钱财,这几日还有劳贤弟帮忙先多打探些各路丹阳豪帅的消息、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近况。
  到时若能让募兵更为顺利,我定然说服毋丘都尉表奏贤弟功劳,好让贤弟北上幽州之后,立刻便得到官职任命。”
  “敢不从命。”
  一行人随后就在鲁肃家的庄园里喝酒谈心,鲁肃吩咐庄客杀了几只鸡鸭和兔子,与三人下酒。
  因南方羊少,又宰了一口猪,给随行来的二十名亲兵分食。
  彻夜长谈之后,李素对鲁肃的才能认知,也更深了一层。
  鲁肃这人吧,未来确实有长者之风的潜力,但他的长者之风不是因为演义上描绘的那样忠厚,而是一种“我知道怎么算计,但我也知道什么情况下开诚布公对双方的交易效率都最大化”。
  换句话说,鲁肃是有阴的本事的,他不阴不是他智商做不到,而是他不想。
  深谈之后,李素在对方看到的最深刻印象,就简化为四个字:实用主义。
  出身土豪,没有门望的包袱,鲁肃这人实用主义的程度,跟关羽有得一拼。
  也难怪这样一个长者之风的人,历史上会最早大大咧咧对孙权说出“汉室不可复兴”。换个稍微形式主义一点、讲究风度矜持的,谁敢说这么惊世骇俗的大实话啊。
  不过幸好,李素也是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他对外诈称是学韩非出身,相比于汉朝人而言不知要实用多少,是典型的“不可为务虚名而处实祸”。
  所以聊着聊着鲁肃也觉得颇为惊喜,简直遇到了知己,当晚非要拉着他抵足而眠聊个通宵。
  ……
  在鲁家庄住了一夜,第二天李素一行人再次快马加鞭,先去朐县勾搭糜竺募捐。
  因为去糜竺家最后这一路治安很好,而且回程的时候还要路过曲阳,所以李素倒是没带全部亲兵。
  他只带了一半人,可以一人双马,稍微蓄养一下马力。剩下的十个亲兵,正好协助鲁肃,万一鲁肃这几天打探丹阳豪帅的恩怨情报时需要保镖,就让这些人帮忙打杂。
  曲阳与朐县相邻,也就六七十里地,一人双马仅仅跑了一上午就到了。
  不过到了之后的求见却不太顺利——还是那句话,汉朝人见客,都是提前三天预约才叫“请/拜”,临时来都是很不礼貌的。
  糜竺作为徐州首富,要见他的人太多了,所以时时刻刻都是三天预约期排满的。除非是本州的知名官员来访,才能插队。
  李素一行通报了身份、来意之后,糜家的管事见他们是官身,尽管是偏远外州的,倒也不敢失礼。
  不管见不见,先安排他们客房和女婢,好吃好喝招待着住下。
  安顿好之后,管事才诚恳地说:“并非不见各位贵客,而是今日家主确实不在本县,前两日去郡中与一些官场友人相聚,约好后日方回。
  所有要见家主的客人,最快也排到了后天呢,实在插不进去。若是真有急事,二爷能处置的话,明日先安排列位贵客见二爷。”
  李素听糜家管事提到“二爷”,还愣了一下,随即才反应过来是糜芳,李素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宁可多等一天吧。
  虽然现在的糜芳还没什么劣迹,但总觉得关羽和糜芳会相性不合不对付,还是先别见了。
  “那我们还是多等等吧。”
  跟毋丘毅商量好的到广陵会合的期限是5月初5,今天才4月22,还等得起。之前路上紧赶慢赶,不就是为了见有钱人的时候多留出点余量么。
  人家也不是故意不见,是真不在,没办法的。
  糜家管事看这两个官员还挺客气,愈发不敢怠慢,都把府中上好的陈设、用具,拿来招待客人,供客人起居使用。
  李素安然在糜家住了一晚,没碰糜家派来伺候贵客的女婢。
  只是第二天一早起来,接受了女婢的伺候,帮他洗头、重新扎头发戴冠。
  没办法,来到这个时代几个月了,李素别的生活卫生都能自理,就是嫌弄头发真麻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时代又不能剃头,其实李素已经偷偷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稍微剪短了至少一半的发量,但外面看起来还是盘着头发的。一个大男人上辈子又没留过长头发,别提多难受了。
  到了有钱的大户人家打秋风,当然要天天洗头了,好好止止痒。
  不过,就在他一大早洗完头之后,婢女给他扎发戴冠、问他是否满意时,李素瞬间就懵逼了。
  因为他看到婢女拿的是一面还算清晰的银镜。
  “卧槽!穿越小说第一常识,不就是古代没玻璃,只有模糊的金属镜么?为什么这个镜子看起来貌似也凑合?”
  李素因为明知道自己这辈子肯定是鼓捣不出烧玻璃的工业能力,所以穿越之初就把镜子的事儿抛在脑后了。
  但看起来,貌似镜子对玻璃的刚需程度,并没有那些穿越小说说得那么严重……
第六十三章
磨镜不误募捐功
  其实,造玻璃造镜子这种俗套而暴利的来钱办法,李素前世看穿越小说早就看得眼睛起茧了。
  但作为一个文科生,他是真的不会烧玻璃,所以一直也没往这方向用心。
  直到此刻,看到糜家人招待贵客起居用的银镜,他才豁然开眼:原来古代银镜的清晰度也是很有前途的,没玻璃照样能用。
  李素心中好奇,忍不住便问婢女:“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这银镜值多少钱么?”
  女婢微微讶异,连忙殷勤表现:“奴婢没有姓名,夫人小姐都喊我草儿。这镜通体纯银,要二三十贯铜钱吧。”
  李素听了,暗忖:还真是有够卑贱的昵称,连花儿这么俗气的都不配有,只能做草儿。
  汉朝并不流通白银,但白银存量还是有一些的,主要用于做首饰器皿。
  李素手上这块银镜重约半斤,银料本身的价值大约在五六贯,做成银镜却要二十几贯,相当于材料钱的四倍,这加工费绝对是畸高了。
  李素觉得不解:“莫非这些云纹鸟兽的雕饰錾嵌,极为精致难做?”
  草儿指着镜面说:“雕工不难,主要是镜面打磨不易。而且银镜哪怕藏在最细致的丝囊中,不过一两个月也就发黑了,要重新打磨。
  每磨一次都会变薄,最多用一年也就磨没了——奴婢听说这东海郡内,只有寥寥几家达官贵人,敢跟咱糜家一样用银镜,其余富户都只用不易锈的铜镜。”
  听到这些,李素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穿越小白文骗了这么多年!
  玻璃对镜子的贡献,其实绝大部分来源于抗氧化,而不是清晰度。玻璃挡在银子外面,隔绝了空气,让银子不会氧化发黑。
  而镜子是否成像清晰,跟玻璃有屁的关系?清晰度只跟打磨工艺、磨损颗粒度粗细有关。
  只能说一帮文科生写穿越小说,一个个都言之凿凿“拿出玻璃镜子,立刻霸气侧漏、虎躯一震、惊得古人纳头便拜”,结果骗了李素这么多年。
  如此说来,问题就被拆分为二了,玻璃解决的是耐久度,研磨决定的是清晰度。
  哪怕李素依然造不出玻璃,他依然可以改良出足够清晰的银镜。
  趁着糜竺还没回来,不如暗中琢磨琢磨,过几天也好多一条谈合作时的交易筹码。
  ……
  婢女离开之后,李素就在心中静静盘算:磨镜子要怎么样才能更清晰呢?
  他一开始没什么头绪,但很快灵光一闪,想起前世自己磨刮花眼镜片的经历——他前世是个学霸,近视高达1200度,连隐形眼镜都没法用,只能戴框架眼镜。
  超高度数的超薄镜片是非常贵的,以至于他大学时代,每次眼镜片被刮花就非常心疼。形势所逼,他就非常专注地在百度上搜了“眼镜片刮花怎么办”。
  度娘就告诉他:可以用牙膏加清水涂在镜片上,然后用眼镜布用力擦拭。他试了一下,发现居然真的把镜片划痕修好了。
  因为事关切身利益,他刨根问底研究过原理,后来才知道,原来牙膏本身就是一种碳酸钙粉末型的研磨剂。
  研磨剂越细腻,磨的镜子就越光滑。
  汉朝人用的还是细磨刀石,或者石灰石粉碎出来的研磨剂。估计最多也就四五百目的研磨精度。
  李素也不用开太大的挂,他只要能造出“牙膏”级别的研磨剂,清晰度就可以妥妥超过现有产品四五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