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891

  纪灵还得分出少量兵力防守雒阳段黄河的孟津渡和小平津渡,防止河东的关羽渡河到小平津,从西北攻击雒阳。也要防备吕布和张扬从河内渡过黄河到孟津,从东北对岸攻击雒阳。
  好在关羽的部队因为船只不足,这方面的威胁暂时还不是很大——因为刘备军在关中与河东的船只资源,都是集中在黄河、渭河与湅水中的,船没法翻山抵达不通的水域。
  那些船被三门峡阻隔,是到不了雒阳段黄河流域的。
  河东郡唯一能造船抵达黄河中下游的点,是三门峡以下的东垣县,东垣县在黄河北岸的支流清河边,可以在清河里造船然后顺流开进黄河。
  可惜的是东垣县直到袁术弑君的时候,还是在原白波贼韩暹手中,韩暹这种胸无大志的人怎么可能提前造一大堆船用于渡黄河?造船要很多钱的!
  所以,袁术弑君之后这短短几天,关羽也只能是先征服韩暹,把东垣县和其他河东中条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土地纳入麾下,然后再慢慢造船积蓄东进南下作战的力量。
  同时关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防止袁绍军脑抽直接背盟。毕竟关羽统辖的是刘备阵营目前唯一一块直接跟袁绍阵营接壤的区域。
  刘备和袁绍的和平状态在袁术被瓜分完的那一刻,就随时会破裂,所以关羽不能太冒进深入,否则恐怕就会出现历史上荆州之战时急着打襄阳结果老巢江陵被偷的险境——当然这一世就算发生了,也得把地名改成“忙着攻雒阳,结果安邑老巢被吕布偷”。
  关羽暂时无法通过小平津攻打雒阳是因为缺船,另一边由并州至河内的吕布,南下之路也有些拖延——不过吕布显然不缺船,因为袁绍全据黄河下游,河边所有的船都能拿来用。
  吕布是因为去年冬天的时候追击步度根和拓跋力微追得太远,基本上到今年正月里才算是彻底结束云中地区的战斗,加上部队需要修整、调度,二月份才回到并州,三月份补充一下,基本上四月份才能投入对中原的作战。
  毕竟当初要不是看着吕布和马超这些部队都被困在北方草原,袁术也不至于胆子那么大直接动手,这些都是当时示弱给袁术看的重要筹码。
  ……
  李素了解敌情也不是白了解的,所以他摸清情况之后,就会第一时间跟麾下将领共享,统一认识。
  从邓县继续北上那天,开拔之前,李素就把上述情况都说了,然后鼓励道:
  “……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袁术有数万大军从北线回防了,但大家依然要保持信心。梁纲乐就的人数不会比我们多多少的。
  纪灵要面对颜良文丑,还要面对静坐威慑的云长和吕布。刘勋要面对张郃高览、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桥蕤要面对大王攻打峣关、武关的兵马。我们只要面对梁纲乐就,已经是非常轻松了,比其他诸侯遇到的抵抗都小。
  袁术当初进攻雒阳,集结了兵马十三万,拿下雒阳后收编了董承、朱儁遗留的三万人马。但他自己也有损失,所以袁术军的机动部队总人数规模不会超过十五万。纪灵、刘勋和梁纲乐就三方平分,梁纲乐就最多也就五万人。
  但我们也别轻敌,梁纲乐就虽然不是名将,但他们带的兵还是精锐的,袁术军中有当初朝廷北军精锐的班底,还有朱儁的新朝廷北军,非等闲农兵可比。此战我军也没有器械之利,要做好公平一战的思想准备。”
  李素这也是实话实说。因为刘备军现在除了铁甲普及率比袁术军高,优质的斩马剑装备多一点,长枪兵用的也是耗费钢铁更多的优质锥枪,但其他方面双方的武器装备已经一模一样了。
  当年打西凉军或者草原游牧时的科技代差,现在都看不见了,其他低成本的军事技术改良袁术军都有样学样模仿了。
  不过,面对李素的动员说辞,将领们都是士气高涨,赵云率先表态:“当年随大王四方平贼,哪怕是敌强我弱之战,都打了不知多少,何况今日只是公平一战?右将军尽管放心,我赵子龙还没堕落到连公平一战都忘了怎么打的程度!”
  李素微笑:“你们心里有数也好,我也实话实说,我这人知天命,有远见,天下宏略,吾所长也,应变将略,吾所短也。到时候战术指挥,你们自行发挥就是。
  昨天刘荆州派来的伊别驾也跟我们谈妥了条件,说荆州军会配合我们。不过因为时间仓促,刘荆州也无法立刻调兵。但伊别驾会先去新野,带上刘荆州的调令和文校尉的兵符,让新野县守军允许我们入城驻扎,新野县府库内的存粮也允许我军支用。”
  李素的战术指挥能力,基本上全靠抄历史答案。但历史上从襄阳攻宛城方向的战例似乎也没什么借鉴的,而且原本的汉末三国历史上,也没人走这条路北伐走得那么远。
  以至于李素想抄历史上刘备、关羽的答案都没法抄——刘备是从新野往颍川郡的许昌进攻的,在博望、叶县等地击败了夏侯惇。关羽那次倒是想打宛城,但被吕蒙偷了。
  好在己方将领实力不弱,李素靠手下自行发挥也能白捡一个领导之功。
  这次就蹭赵云高顺甘宁诸葛亮的了,就跟打游戏委任一样。
  全部都安排好了,也就没什么可多说的,当天李素和赵云的四万人就陆续开拔,坐船从樊城继续北上,两天行军一百二十里,抵达了新野县,也是如今刘表和袁术对峙的最前沿——
  淯水到了新野县后,会陆续分叉成三股,分别是淯水干流、白河与唐河。一条通往穰城,一条经淯阳、棘阳到宛城,最东边的唐河则在舞阴附近深入颍川郡。
  所以,北方的部队不管是从南阳方向来还是从颍川方向来,都得先在新野这儿汇流到淯水干流,以此为粮道。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刘表会以新野为对北防御的门户,把刘备丢这地方防御曹操。因为只要新野不丢,淯水就不通,北方军队就没法沿着淯水进入汉水。
  李素这次来,说是蹭刘表的军粮讨逆,间接也是帮刘表应付了如今正处在狂性大发状态下的袁术,免得袁术情绪不稳定祸害了刘表的地盘。所以刘表才那么大方,听了伊籍的回报后直接说新野城里的粮食你随便吃。
  李素一行抵达后,给原先的新野守将看了调令和兵符,对方就乖乖开了城门,跟李素的人办了交接。
  李素的四万人住了一晚,同时派出甘宁的哨船斥候沿着淯水逆流而上、到敌占区侦查。次日清晨甘宁回报,说已经探明袁术南下回防的部队均已到位,而且似乎来得比李素更早。
  只是袁术已经四面被围殴,所以哪怕他的部队到了,也只是采取守势,并没有主动出击攻打新野——毕竟新野才刚刚成为李素北伐军的据点,前一天还是刘表的呢,袁术这是不想再贸然跟刘表开战。
  甘宁把敌情详细说了一遍:“梁纲驻扎在穰城,在我军西北六十里;乐就驻扎在淯阳,在我军东北偏北五十里。两部各自约有两三万人马,具体算不分明,夜间侦查只能大致看清营地规模,也有可能兵力更多。这还没算袁术原本就留在南阳各县戍卒。”
  李素听了,拿出地图看了一下,笑道:“袁术这是该果断的时候不果断,就因为刘表还没明着讨伐他,他就不敢对新野下手。要是他打下新野,就能合兵一处只守新野了。哪像现在,淯水的分叉口在我军手上,他只能在淯水各条支流沿岸的县城都驻兵防守。”
  李素听取甘宁汇报的时候,赵云高顺诸葛亮等人也在旁边,见状便追问:“既然敌军分兵驻防,不利于集结兵力,我军定然是要设法各个击破了?先打穰城梁纲还是先打淯阳乐就?”
  李素不太想动这种战术层面的脑子,就点了委任:“阿亮!你来练练手,看先打谁,还是同时打。为师相信你。你都十七了,为师在你这年纪都跟着大王讨张纯了。”
第五百九十五章
有历史能抄我就安心了
  听李素让诸葛亮出主意,赵云高顺甘宁等人也就当李素是在开玩笑。
  毕竟诸葛亮此前仅有的军事闪光点,只是在长安攻城战中,帮助刘备侦查、调度,摸清敌情,这些成绩还是偏技术了一点,容易让人对诸葛亮的战术应变指挥能力产生轻视。
  至于诸葛亮给朝廷当灵台令时的那些政绩,就更是纯文官的建树了,那些数学不好的武将老粗根本听都听不懂,自然谈不上尊敬诸葛亮的成绩了。
  不过,诸葛亮这些年的书也不是白读的,从兵法,到历史,尤其是战史,系统研究下来之后,自有其心得。
  此刻他丝毫不慌,略微想了一会儿,建议道:“梁纲在穰城,不算攻打宛城的必经之路。既然敌军分兵了,那就是给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攻淯阳的乐就是了。梁纲愿意来救就救,不愿意来救就看着乐就覆灭,然后我们再直扑棘阳、宛城。”
  其余诸将听了,表情都微微有些不屑。高顺不肯惹是生非,就没说,甘宁么不太擅长陆战用计,最后只好赵云兜底。
  只听赵云中肯地指出:“围点打援,想法是不错,可以避免与穰城敌军交战时的攻坚之苦。可是如果梁纲真的不救乐就,哪怕我们攻下了淯阳,乐就也未必会被我们全歼,他还可以节节撤退,把败兵有序地后撤到棘阳、宛城。
  兴霸昨日侦查过,淯阳城紧贴着淯水西北岸,城的东门直接就是临河水门,而淯水在淯阳城外那段,又是河面变窄、水深流急,他们在城头架设床弩、投车,我们的船只是无法在不破城的情况下就通过继续北上的。
  所以我们要四面合围淯阳城的难度也会变大,敌军疲敝后包围全歼不容易。梁纲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他就不用急着救乐就。若是他坐视我们一座座淯水沿岸的县城攻过去,师老兵疲、深入敌后之后,再断我们的淯水粮道,如何对敌?”
  赵云也是打老了仗了,基本操作非常扎实,一谈到进兵方略先确保自己的粮道安全。
  诸葛亮应声回答:“我们的粮道全靠淯水,淯水在宛城段或许会浅狭到可以骑兵徒涉的程度,但是在新野、淯阳还是足够宽深的。我们的战船比袁术军的更加精良,有伊别驾代表刘荆州送来的斗舰。
  凭兴霸的水战之能,保护粮船队应该不在话下。就算梁纲派出上万人劫粮,只要他们的船明显比我们差,兴霸紧靠两三千护航水军都能击退。”
  诸葛亮铁口直断说袁术军的战船比刘表提供的那些要差,也不是瞎说的,是有真凭实据的。
  因为袁术军的船,得能开到宛城,开到淯水上游都不搁浅,所以不能造太大。之前袁术军的占领区,连汉水干流都没摸到,只能是在淯水、丹水这些汉水北侧的支流里活动,那些河小,造的船自然也小。
  刘表的战船,设计的时候就是在汉水干流和长江里用的,当然是想造多大就多大,只要你技术和工程实力跟得上,上不封顶。只不过这些大船开不到宛城,可能过了淯阳还没到棘阳,就得返航了,最后一段只能走小船。
  而海军是非常吃战船技术的兵种,甘宁带三千人开大船碾压敌人一两万小船都没问题。
  定策定到这一步,专门负责水战的甘宁不由有话说了:“我军船大是不假,公平水战,梁纲就是三五倍的人,我也不怕。但楼船斗舰本就不是给淯水这样的小河里用的。
  新野、淯阳一带虽然还能行驶,不至搁浅,却也没有多少地方可以腾挪,这几天大船都得沿着中心水最深的航道行驶。若是袁术军利用上游之利,顺水放火船火攻,根本没法闪躲。诸葛令史,别纸上谈兵了。”
  诸葛亮果然实战经验还不是很足,被甘宁这么一反驳,居然犹豫了几秒。
  没办法,这是现实世界,不是演义世界,实战经验都是要积累的,没有生而知之者——正史上诸葛亮可没有初出茅庐就打赢博望坡之战,博望坡是刘备亲自打的。至于演义上的新野之战,更是罗本帮诸葛亮代打的。
  诸葛亮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用诚恳的语气商量补救:“甘校尉所言,让亮受益匪浅,不知能不能让军中多伐粗长竹竿,遇到敌军火攻时顶住顺流冲下的火船?”
  甘宁闻言,几乎是条件反射似地大笑:“用竹竿顶住火船?诸葛令史真是异想天开,自古没听说过这么干的。”
  然而,旁边原本一副仲裁者姿态的李素听了,却觉得似乎有搞头——他熟读历史,只要给他从历史上抄答案的机会,就有办法借鉴。
  “竹竿顶火船”的操作,知名度也不算很低,都不用很懂历史的人,只要是读过后世通俗读本《上下五千年》这种低端水平的历史爱好者就能熟知了。
  安史之乱的时候,李光弼和史思明之间的雒阳之战,李光弼不就是用这招撑住了史思明试图烧毁雒水浮桥的火船么!只不过李光弼怕竹竿本身也燃烧传火,所以特地在竹竿头上包了铁,铁无法燃烧,也就不传火了。
  李素现在是防止敌人小船烧到楼船斗舰,道理是一样的。
  他立刻打断了甘宁的嘲讽,力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兴霸别笑,阿亮这个想法虽然没有先例,咱未必不能严肃讨论完善。
  竹竿撑火船肯定是不行的,一旦延烧崩断,还是会肆虐。让军中抓紧砍伐数百上千根五丈竹竿,头包铁皮,头部要做钝些,免得铁头直接如矛头扎入火船太深。毕竟淯水河面还不至于完全无处腾挪,真到了那时候,作战时只要以长杆把火船往两岸推就行,争取让火船搁浅自己烧完。”
  李素立刻把历史上李光弼的招数又优化了一下。毕竟李光弼是要防止史思明烧浮桥,而浮桥是连接两岸的,没有地方可以腾挪,只能是死撑到火船彻底烧完、自己沉没。
  李素要提防的只是火船烧大船,那就打太极一样四两拨千斤往两岸拨开,让出主航道就行了。
  甘宁听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李素为了扶持得意门生,居然在战术决策上那么不谨慎。但冷静下来想想,似乎也挺刺激挺有新意的,真要是尝试成功了,说不定能写入战史。
  甘宁这人素来喜欢装逼出名,不然他少年时也不会拿西川蜀锦当船帆拉风了。一想到战史留名的诱惑,让他也愿意冒险一把。
  甘宁挣扎再三,心中暗忖:“可恶,虽然右将军这是在拉偏架偏袒自己的得意门生,不过反正有右将军扛着负责,咱干就是了。成功了咱也战史留名,不成功那也是右将军决策不力,我担什么责任?
  再说了,我那些老兄弟都是打老了仗的水上好手。真到了刘表送的这些大船被烧毁的那一刻,无非就是船损失了、运的粮食损失了。弟兄们的性命是不会有危险的,我带着大伙儿跳河游上岸就是。”
  甘宁可不像曹操的北方军队那样怕火攻。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死那么多,关键是北方兵不谙水性,船没了人掉进长江会淹死。
  甘宁的兵怎么可能淹得死?船着火了弃船游泳便是,又没有生命危险。
  干了!
  这么一想,甘宁再无质疑,一脸坏笑地表示诸葛令史和右将军真是奇谋妙算,他愿意试着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