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891

  诸葛亮在银川城内稍微歇息游玩了两三天,和塞上湖城的美景大致欣赏了一圈,疲惫渐祛,这边的事儿也差不多了,李素就让他收拾收拾,准备先回兰州,然后继续今年的西域之星。
  当初诸葛亮第一次到兰州的时候,才农历两三月份,北方和高原还比较寒冷,所以比兰州更西北的那些地方,也不适合去。更关键的是诸葛亮或许能吃苦,愿意承担寒暑,但李素这种骄奢淫逸的人怎么能忍呢。
  所以,李素的云游肯定得按最舒坦的旅游季气候来安排。
  李素就吩咐诸葛亮:“收拾收拾,回兰州后,我们继续坐船西行,湟中氐王雷定向王平投降也有个把月了,当地应该已经彻底肃清安定。我们现在回程,估计四月二十到兰州,五月初能到湟中青海湖。
  云长前几天刚刚来报,说王平派了加急信使回报,他派人沿着湟源翻山探索,果然发现了不少极大的盐湖,要是开发出来,整顿一下道路,能让整个西凉都摆脱对关中或者蜀地用盐的需求。
  我们顺路一路看看,最后再顺路去张掖,视察西域商路的打通情况。今年的西凉之行,也算是圆满了。”
  诸葛亮当然没有任何意见,不过他非常懂地理,只是好奇地问:“我们不是到了兰州后直接去武威么?如果去了湟中,岂不是深入了祁连山南麓。到时候再要沿着河西走廊去武威、张掖、酒泉,还要绕一个一两千里的弯路,先顺着湟水回来到兰州、再从兰州沿浪水北上武威。”
  李素:“不用这么麻烦,我们抵达青海湖后,直接往北,找祁连山相对低矮的山谷,直接到张掖郡——我早就让人探路查访过了,青海湖以北、张掖郡东南的大斗拔谷,海拔不过三千米,可以翻越祁连山。
  相比于左右那些海拔五千米的雪山,这条山谷夏天走很适合,凉爽无雪,就是不能坐车,大家都只能骑马。那地方也是弱水之源,弱水就是从大斗拔谷里流出来,经张掖郡删丹县、张掖县,一路往西北一千八百里,最后注入居延海的。”
  李素选择的道路,当然是绝对要先保证安全的,这地方现代属于删丹县的扁都口。至于成本比较高,倒是没什么。
  因为张掖郡也已经是刘备阵营的地盘了,李素会让人在删丹县做好迎接准备好物资的,李素等人只要携带翻山期间的干粮补给就行了,运输难度并不是很大。
  海拔三千米的高原河谷,夏天五六月份经过也是最好的季节,换个时候万一下雪,李素可不敢冒险。
  而之所以让李素那么放心,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也以奢靡闻于当世的暴君,西巡时也走过这条路——那就是历史上四百年后的隋炀帝杨广。
  历史上杨广讨伐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后,为了夸示大隋朝的武功,亲自带了十万随从的宫女宦官军队西巡,走的就是湟水先到青海湖,然后从青海湖北翻祁连山大斗拔谷到张掖郡。
  隋炀帝杨广那么奢靡怕死的人都能走,李素的奢靡怕死与隋炀帝不相伯仲,当然也能走了。李素已经比杨广良心很多了,杨广要带着十万人翻弱水之源摆天子排场,李素最多只带杨广百分之一的人手。
  大不了到时候让张掖郡那边造一批新的铁皮大篷车,供李素抵达后坐着大篷车继续西行。而李素前半程乘坐的大篷车,就丢在青海湖边好了,送给王平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实在没人敢收,大不了让王平派徭役、给李素在“天空之境”茶卡盐湖边上盖个高原雪山度假别墅庄园。然后车就留那儿,将来要是天下太平了李素还想雪域高原看天空之境度假当驴友,就来这儿转转。
  谁让这个时代交通不发达,基建不发达呢,李素这种奢靡之人,只好全国各地风景名胜的地方都造度假别墅庄园了,反正他的钱多少辈子都花不完。
  一行人就按照李素的驴友攻略,从银川郡坐着篷车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看着贺兰山的雪景,先回兰州,再准备踏入雪域高原。
  抵达兰州的时候,关羽也懒得管李素,不过诸葛亮却是多盘桓了几天。因为他发现自己离开的这一两个月里,这里的变化不少,工商发展迅速。
  更让诸葛亮惊喜的是,他居然在兰州城遇到了他二姐诸葛芷——这个女强人大小姐似乎也是嗅到了钱途,年初时得了弟弟的商机信息后,就千里迢迢从益州成都赶来,看看西凉这边的棉布池盐葡萄酒等生意有没有值得做的。
  正好诸葛芷一个女儿家要带着家丁西行考察也不太方便,就稍作准备,跟弟弟和黄月英一起走。
第五百六十三章
亚洲马车夫
  诸葛亮对于回兰州后能见到姐姐,也是比较欣喜的,虽然谈不上意外。毕竟诸葛芷就是他年初的时候亲自写信请来的。
  李素和诸葛亮一行抵达时,诸葛芷已经到了半个多月了,把兰州郡附近的工商业投资环境考察了个七七八八,心中已经有了不少腹稿,也确实进行了几笔小额的投资。
  诸葛芷还请弟弟在她在城西浪水渡口、皋兰山北麓新建了一点点的山庄里饮宴接风,参观自己的新产业。
  山庄很简陋,还是个大工地,毕竟房子都才开始盖了半个多月,还有些民房是现成买来的。
  皋兰山脚就是诸葛家新的棉布工场了,从女老板的山庄里俯瞰眺望就能看见,工场里已经投资了一两千台棉布织机。不过因为时间仓促,目前已经造好、可以请织工投产的机器,不过五六百台,其他还是半成品状态。
  不过如果只是这种不需要创意的“简单重复扩大再生产”,派个管家来管也就是了,根本不需要诸葛芷这种眼光毒辣的老手亲自过问。
  诸葛芷亲自来了,亲自深入考察,显然是能注意到西凉这边的工商业建设规划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太多需要改良和激活的地方了。
  诸葛芷请诸葛亮和李素吃饭的时候,也不见外,直截了当就提出来了:
  “右将军,恕小女子直言,我来兰州郡看了半个月,除了典农中郎将国渊国子尼兢兢业业,至少把屯田和普及种棉花弄得井井有条,别的规划诸如徐庶徐县令所为,着实还有改进余地,才能更好调动民间投资共襄盛举。”
  李素微微一笑:“我和阿亮二月底的时候到这儿,已经提出了不少意见了。有些整改措施只是徐庶还没来得及执行。”
  诸葛芷喝了一口甜米酒,诚恳地查漏补缺:
  “我也问过,徐庶还没改的这些,都是技术上的规划。如果再增补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能更加激励引诱商人为国花钱的热情。”
  李素暗忖:自己的蝴蝶效应,究竟放出了一个什么怪物?莫非把诸葛家的某个人逼得全心全意扑在做生意上,就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自信心,真的有很多划时代的创见么?
  李素倒是不至于觉得诸葛芷的智商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是在诸葛家所有兄弟姐妹中,诸葛芷年纪和诸葛亮最接近,或许从小交流比较多吧。
  加上为了家族的利益,从此走上了不同的路、不同的奋斗方向,在做生意和激励商人热情方面,诸葛芷算是术业有专攻了。
  诸葛亮从四五年前开始就专注于技术,理科知识,后来又把精力放在博览群书和学习政务上。对钱的激励效果不如姐姐敏感,也很正常。
  李素便虚心地请教:“诸葛姑娘但说无妨,有什么让我们‘不懒政’的建议,可以促进工商,我们采纳便是。”
  诸葛芷也不好意思说得太直白,委婉建议:“西凉之地,辽远广阔,远胜益州。但地势平坦,只因缺乏连贯一体的河流水运体系,故而远途运费损耗依然巨大,统治征收不便。
  我来此半个月,也看到右将军您大力推广水陆篷车,甚至都不息免征民间“专利费”,谁想造都能造,这固然是惠民了。但西凉官民穷困太久,让他们自己慢慢发展,怕是拿不出太多钱来造篷车、转运物资发展工商。
  按照关将军和徐县令那样的治理,怕是今年秋收之后,张掖武威酒泉等地,棉花丰收了,也没有足够的车船把要卖往东方关中乃至关东的皮棉运出去。指望西域商路,又怕销量不多,岂不是白白积压?
  钱和物资就是要生产出来立刻花出去,变成新的物资扩大生产,这样工商建设才快嘛,哪能让货一直等着。”
  李素无奈苦笑:“道理大家都懂,那你以为该当如何?”
  诸葛芷一咬牙,斗胆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我的想法还不成熟,到时候一起西行探索的路上,再慢慢成型吧。目前只有一点雏形,请右将军斧正。
  我觉得,如今天下的商人,都是低买高卖,自负盈亏,并不会把“运输”的钱直接问货主收取。比如一百斤皮棉,在张掖或许只要两千钱,运到武威、再运到兰州,供这儿的水车纺纱工坊加工,卖两千五百钱。
  水车纺纱纺出来后,去掉损耗,变成九十斤纱线,值三千钱,能织三匹宽幅厚棉步。织完之后成品布卖三千钱一匹,织布环节再赚两倍。每一步的成本,都是通过在下一步产品上加价来回本的。
  这样的话,每个商人在运什么货不运什么货、加工什么生意不加工什么生意时,就得先算运什么最赚,每个商人都算,多费精力?而且有些生意明明短缺,将来会涨价,商人响应却很慢。右将军您说过,术业有专攻,要让做一件事的人专注于就做这件事,才能做到最好。
  所以,应该让一部分商人别管每件货品的利益高低、各地差价,就专注于投入钱粮物资,造车船搞均输,明码标价,在河西走廊没有水路的地方,篷车运货一百汉斤一百里路多少钱。
  任何商户觉得这个运费有利可图、帮卖他的货能有赚,愿意搏一把的,就专职雇佣这个经营车船的商行帮他运,车船行就不承担风险了,也不管货主的货到了之后是赔是赚。运东西的就专注运,不用动脑子算各地物价高低,可以让钱多的巨富快速投钱扩大运力。”
  李素眼前一亮,诸葛芷这个想法,确实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就跟西方进入大航海时代后期之后,公司制也完善了,把海运物流业单独抽取出来——大航海时代早期的西方航海船主,都是自负盈亏,比如葡萄牙西班牙人那些刚混海时,往往自己也是货主,就靠赚货物差价来钱。
  渐渐的荷兰人即将在航海业中崛起时,就变成了这种承包运输制,反正荷兰人就是一吨货一百海里里程收你多少运费。你货主自己跟船,货主赚得多船主也不眼红,就赚你一个运输费。
  这样一来,荷兰人才叫“海上马车夫”,把航海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运的东西品类也爆发式井喷。因为你只要懂航海,不用懂做生意,不用有多高的文化,甚至不用算账太好、不用观察行情自负盈亏,只管把货运到地方就行了。
  李素现在在凉州遇到的,也是这么个情况:有很多钱的人,没精力一项项考察哪个生意最赚钱,认知和考察速度制约了她的投资速度。
  而懂当地行情会做生意的人,没那么大本钱快速扩张造那么多大篷车,想承担风险也承担不起——
  当然了,即使有新的“物流公司”给他们承担了物流支出的风险,那也是要抵押的,货物本身就是抵押。如果货值还不如运费高,“物流公司”肯定可以不承运。
  运到了地方之后,如果发现这个货主眼光太差,卖了货之后的利润不足以承担运费,那就没办法了,只能把货扣在物流公司那儿,让物流公司拍卖抵运费,卖完剩下来多的还给货主。
  李素想完这些道理,觉得诸葛芷的方法确实值得再好好深化一下,弄好了绝对可以让凉州这边的工商业建设起步加速几年,对于打通西域商路、让西域贸易更繁荣,也有一定的好处。
  很多西域小邦的冒险家如果出不起运输的本钱,就可以承担风险加点杠杆,只要有了进货的钱,然后把货抵押给运输公司承运。这样原本经商的门槛就从“拿得出买货钱和运费盘缠”才能做生意,降低到了“只要拿得出其中一半钱就能进场”的程度,把货多抵押一遍。
  当然了,加倍杠杆的同时风险也是加倍,一旦赔惨就是血本无归直接清零。
  历史上,美国人在1830年以前的阿拉巴契亚山区,以及1830~1850年间的西进当中,都是有大型的篷车公司做专职运输生意的,收费是100磅货物100英里陆路里程运费1美元,遇到有河可以走的地方便宜另算。1850年后美国铁路业崛起了,这些篷车公司才淘汰,当然其中比较有眼光的几个大亨则是直接转行搞铁路了。
  李素决定先定个调子:“诸葛姑娘,这个提议很好……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要讨论。若是光靠民间就能自行组织运输商,这事儿恐怕你也不会找我商量了。肯定还是有一些难处的吧,我就想到了一些难处。”
  诸葛芷:“确实还有不少难处,比如刚刚起步的时候,货主或许不会信任大运输商、西域很多地方地广人稀,被视为不法之地,肯定要朝廷官府的信用背书。
  我看朝廷之前的驿站系统,商人就比较信任。但朝廷的驿站只送信不送货,如果能雇佣民间商人承包一部分使命、但又保留朝廷的驿站,对于起步阶段的信用肯定大有帮助。另外还有很多困难,西行路上慢慢切磋吧。”
  李素也表示支持,几人在诸葛家的山庄里歇了一夜,第二天就踏上了继续西行考察之路。
  裁撤朝廷驿站全部承包给个人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驿站系统是兜底性的,得保证全国各个统治辖区与中央的信息畅通,商人太没责任心了。
  但是,如果有民间商人想把朝廷驿站系统的运货部分业务临时承包出去,作为起步阶段让民间富商货主们信用的背书,这还是可以的。就当是国家邮政扶持了一个物流呗。
第五百六十四章
从租庸调法到租庸调输法
  从兰州城再次启程西行之后,李素一行不过两天时间,就过了刘家峡上游、转入湟水流域,算是进入了后世的青海省境内。
  说句大实话,哪怕是后世的李素,有那么便捷的飞机可以坐,他工作多年也没去过青藏地区,所以到了这儿,已经是两世为人第一次来了。
  谁让他前世不是什么文艺青年,对雪域高原不太感冒,他宁可花钱去海滩边日光浴度假,看看玻璃海什么的。而且他对于“川藏线沿途有很多很OPEN的女生搭车蹭穷游”这种事儿也毫无兴趣,同事们每每提及雪域艳遇,他总是嗤之以鼻。
  连网红都扎堆拍照的地方,他要是也去凑热闹,那不成跟网红一样low逼了?不过这一世不一样了,他去的是真·无人秘境。没有任何庸俗之人能打扰他,而且是为了公务,看看也就看看了。
  车队先装在船里,沿着湟水逆流而上航行了七八天,经过破羌、安夷、西平、临羌。一路上,李素每天就是跟诸葛亮聊些理科的话题,或者跟诸葛芷聊“朝廷信用背书建设物流业”的事儿,以及政策的配套改革,路上倒也不无聊,大家都收获颇多。
  从临羌再往上游,其实到湟水源头还有一百五十里路。不过因为已经进入积石山山区,落差开始变得陡峭起来,某些河段水流湍急船只逆流很难,所以大伙儿就在临羌县把大篷车从船上卸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