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891

  蔡琰连连婉拒,表示妙真人在,不要越礼,杨氏这才偷偷问了对方身份,愈发讶异。原本今日游园宴,杨氏是让年仅七岁的步练师给右将军家女眷倒酒,听说后连忙让女儿大桥专门服侍妙真人饮宴,让小桥给蔡琰倒酒。至于步练师,沦落到只配给周樱倒酒。
第五百四十九章
战略恫吓
  桥蕤送上门来中计,李素当然不会跟他客气。两伙人就在上林苑中、曲江池畔,进行了一番虚与委蛇的觥筹交错。
  桥蕤还是要讲点脸的,所以打探消息之前,还是先以“为汉中王戡乱贺”为名,敬了李素三杯,口称各种功德,从两个月前传回的郭汜授首的消息贺起,一直说到眼下的交州平定。
  要是不知道其中情由的外人见到这场面,说不定还真会觉得袁术跟刘备是同心同德匡扶汉室的盟友。
  敬完酒之后,桥蕤话锋一转:“不知郭汜、士燮授首之后,汉中王今年可还有其他需要为国出力的地方?西凉、交趾边陲之地,也算是彻底平定了吧?”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当然就是:刘备是不是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打仗扩大地盘的方向了?
  李素立刻接话:“天下扰攘,大王欲求平静,而盗贼不止,不给大王机会呐。桥将军不是外人,有些话我也就跟你说。去年杀郭汜,不过是打到了酒泉郡,而后往北转向居延海千里追杀,最后收回来的是些不毛之地。
  敦煌郡还有些羌部不稳,不知道大王的厉害,蠢蠢欲动,总要他们也彻底心服口服才好。而且千辛万苦拿下河西四郡,若是不为开拓西域商路,与胡人互通有无,那不是身入宝山而空回?
  别人不敢说,我今年等天气稍稍缓和一些,还会启奏大王,由我亲领数万援军,增援关将军马将军,把西域胡商彻底招来,广利货殖。而且不瞒你说,我们在西域身毒国找来不少物种,适合西北干旱之地种植。
  用不了几个月,今年秋收之后吧,关东诸侯就能买到一种叫‘棉布’的织物了,棉之为物,可以让北方羌胡鲜卑甚至南匈奴,都减少对羊皮的依赖,那些可耕可牧的部族,就能渐渐汉化。今年我们配合呼厨泉单于一起并力收复瓜分河套,也是必然要做的……”
  李素既然是吹牛,刺激桥蕤和袁术,激发袁术的“时不我待”屈辱感,那当然是怎么刺激怎么说了。李素这也当然不怕泄密,甚至故意把自己能捞的好处夸大几倍说,给假想敌放烟雾弹。
  偏偏这一切都有鼻子有眼,执行方案都有,不由桥蕤甚至袁术不信。
  桥蕤听了,果然心中惴惴,压抑了一会儿内心的不安后,才本着职业道德继续追问:
  “河套之地,不都是戈壁草原,有什么好征服的?让呼厨泉自生自灭,跟伪单于和鲜卑人狗咬狗,不是挺好的么?
  那交州的战事,应该算是彻底结束了吧?那些烟瘴之地,只要不谋反,伐之何利?我主卫将军,也久念边地诸侯为大汉出力,素来是愿意以钱粮军队支援的。”
  李素摇摇头:“怎么没有利益?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也是有富庶之地的,比如北地郡全境那些典农边镇,我考据过,都是水草丰美、适合耕作的肥沃之地。
  只是自古与中原缺乏航运沟通,物资互通有无运输困难,故而先汉武帝时,只是典农屯田、以供当地戍边抗击匈奴的部队,无法以牲畜钱粮上缴朝廷。后来对匈奴战事渐熄,无需供养驻军,典农才渐渐废弛。
  但如今不比往昔,我奏请汉中王治理渭、洮与金城郡之间的驰道、航运。只要将来把金城建成西北交通枢纽,确保凉州各方物资到金城集散。则北地郡沿黄河典农诸镇,皆可把物资从河套沿黄河运到金城,互通有无、择其高价之物,以租庸调法征发调运中枢,以为国税。
  至于南方的交州,当然也没算打完,就算士燮授首,眼下林邑国挑衅我大汉,占据九真郡。而且林邑还有一年两熟的稻种。若不平之,如何控制物种贸易,利我大汉?”
  李素所言,句句都有客观依据,把进一步扩张刘备军对边陲之地的控制,所能带来的利益,说得天花乱坠,似乎只要给刘备更多的时间,他就能种田种到天下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素提到的“北地郡典农诸镇”,其实主要就是在后世的宁夏银川附近,当然也有一部分属于黄河更上游沿线的中卫、白银。这些地方在西汉中期开始,被包在汉长城以内,当地移民发展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守长城的驻军供应粮食。
  但因为河套以下直到壶口瀑布的黄河河段无法通航,所以那些地方人口繁衍变多、种的粮食的剩余应纳税粮多出来,朝廷也发现没法补贴其他地区的统治,渐渐就废弛了。
  李素觉得,既然兰州都开发了,宁夏的银川盆地这一带也可以用来屯田吸纳百姓增强国力。银川盆地一直到后世都是非常肥沃的,号称“塞上江南”,是河套沿线千余里最富庶的地方。整整八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可灌溉水资源都非常充分。
  当然了,后世整个宁夏,乃至甘肃与宁夏接壤的那一片,总面积有七八万平方公里,对李素来说,90%是汉末没必要开发的,把肥饶的那一成搞好就够了。
  桥蕤对这些地理常识都毫无了解,还是李素让他拿来地图,李素随便在图上指点讲解,忽悠得桥蕤一愣一愣的,一时也不敢完全相信,只想宴会结束后再回去请教对地理比较熟稔的文官参谋一下。
  但不管怎么说,李素今天的宴会欺骗还是非常成功,给袁术画了一张刘备还有很多好处可捞的大饼,把对方急得百爪挠心。
  当然了,最后,李素也不忘通过巧妙的手段,又给桥蕤暗示了一些潜移默化的概念:那就是让桥蕤觉得,“刘备预估天下还能和平好几年,所以才会在今年那么放开胆子把关羽李素马超赵云等等重要将领全部放到边镇去立功扩大阵营势力范围”。
  如果是一年后乃至两年后,刘备说不定就会觉得天下不稳,或者要为别的争霸阶段做准备,就不会再有这种在天下腹心之地兵力空虚的“千载良机”了。
  李素就差直接告诉对方:要对皇帝动手今年赶快动手,最晚明年西域和林邑征服会彻底结束,到时候就是关羽赵云马超全部调回中枢,关羽马超镇长安,赵云镇荆南、随时沿汉水可以直捣南阳!
  到时候,袁术想动手都没机会了!刘备能分分钟再次救驾!
  这是你弑君自立的最后时间窗口!弑君难度史低折扣!以后也不会有更低折扣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需要袁术自己去总结领悟的,直白的赤果果的勾引,李素是绝对不会说的。能说出来的都是“趁着还太平赶紧在四夷那儿多捞一点”。
  桥蕤带着不少顾虑,结束了今日的宴会。
  临了要走的时候,李素还不忘示好假装挖墙脚:“对了,如今朝中,恐怕也多有小人谗言,在陛下面前攻讦我们大王的一片赤诚为国之心。
  这也没办法,主要是朝廷派去的交州观察使王景兴殉国了。虽然王朗是士燮所害,可惜路途遥远,难免有人会不信。
  所以,我们大王秉公为国,考虑过趁着士燮授首,请陛下再降旨,从其他南方外镇诸侯部将中,选德行名望官职资历都匹配的贤才,补王朗的缺担任交州观察使。
  桥公,我看你就颇有将才,也有资历名望。卫将军麾下诸将,或为一郡太守,而你官居京兆尹,虽然实际仅执掌五县,调为外州观察使,岂不美哉?若是有意,我可以在汉中王面前帮你美言。”
  这里必须说句题外话,那就是在如今的袁术阵营内,因为袁术在荆州只占了一个南阳郡,所以袁术并没有另表荆州牧,天下只有一个荆州牧那就是刘表。
  而豫州因为绝大多数郡都在袁术手上,袁术是自领了豫州牧的,扬州牧他一开始是表了孙坚,后来孙坚半自立后,袁术也没能侵夺。
  所以,袁术手下大将领的文职,基本上就是一堆郡守了,桥蕤虽然实权不大,但他机缘巧合分到了京兆尹,按朝廷那套官场逻辑来看,地位还算高的了。
  然而,桥蕤对于李素这番劝诱之辞,却是如同听见了恶魔的劝诱一般心寒。
  开玩笑!这种劝诱要是答应了,岂不是等于背叛袁术!再说了,袁术肯定不会给他机会背叛的。
  桥蕤完全可以想象,只要他稍微带点嫡系部队去交州赴任,那么按照朝廷现在定下的三使分权制度,他的兵权马上会被赵云拿走。
  袁术怎么可能容忍己方的战斗部队兵力被刘备的人拿走?一个桥蕤肯定是斗不过已经站稳脚跟扎住根基的赵云加鲁肃的。
  而为了防止桥蕤真的背叛袁术,袁术就算让他上任,也会先把他的妻子儿女家眷全部扣在南阳或者许昌大后方,至少是袁术自己的治所,以为人质。要是桥蕤最后被赵云鲁肃逼降,他留在袁术那儿的家人肯定要完蛋了。
  这种火坑怎么能跳。
  桥蕤挤出一个敬谢不敏的表情:“多谢右将军与汉中王美意,不过我出身豫州,不习南方气候,还是免了吧,卫将军麾下诸将,也没人会眼红交州观察使之职的。
  你们尽可从汉中王帐下自择贤明担任,或者请朝廷再从九卿中选人。华歆华子鱼不也素来与王景兴齐名么,我今日喝多了,还是就此别过。”
  桥蕤一句话都不想和李素再多聊,只想结束这场坏消息不断的宴会。
  李素也不为已甚,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交换了意见(没有达成任何共识),然后他带着蔡琰刘妙周樱诸葛亮飘然回到长安。
  桥蕤也带着夫人和大小桥,步矫、步练师回杜陵。
第五百五十章
西行漫记
  回到长安后,李素趁着天气还寒冷、不适宜千里远行,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料理内政。把自己远行之前雍州这边该处理的大事,以及需要他亲自定调子的战略规划做好,也把自己离开期间的工作职责全部明确了一下。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好有半个月的时间宅在实验室里闭关思考,鼓捣试制那几种新机器——诸葛亮接触这些事儿也有三四年了,也渐渐自己琢磨出了一套高效的科研办法。
  遇到这些机械结构类的课题,也不需要再直接上手按一比一比例做真机,而是先弄个一比十一比二十的微缩模型。这样加工难度就降低不少,科研速度也快,模型原理能跑通了,再放大。反正这些也不是什么对材料强度有多大要求的货色,结构跑得通就能用。
  诸葛亮效率非常高,到了正月下旬,好几个需要实验室环境静下来鼓捣的模型,都有眉目了,剩下的工作完全可以路上一边走一边琢磨。
  李素确认了进度之后,就又去未央宫找了一次刘备,把他今年希望出门的打算说了。
  ……
  刘备其实不太愿意放人,李素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漪兰苑陪着几个妃子和女儿吃饭呢。
  光复长安后这一年半,刘备也没闲着,他本来北伐前正妃侧妃就有三个,长安城破的时候,刘协自己抛弃了后宫逃跑,有很多没有被皇帝临幸过的宫女自发自救,跟着大长秋苗祀逃出城投奔,所以刘备恢复这些宫女自由后,再从当中选些美女也很正常。
  如今刘备为外人所知的妾侍数量,已经跟历史上后期的曹操差不多规模了,大概十几二十个吧。其中包括宋都等几个外放宫女出身的,其实原本历史上都会成为刘协的贵人,是刘协194~196年间陆续该纳的。
  但这事儿也不能怪刘备,毕竟这一世他接手的时候,这些女人还没被刘协染指过,是他自己不要不保护逃亡的,别人再收容也没毛病。
  宋都等原时空的妃嫔,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被刘协立为贵人,肯定本身姿色素质各方面确有长处。刘备的审美很符合时代,把同样觉得漂亮的挑出来,也算是所见略同了。
  女人一多,难免也会有孩子,一年半多的时间,刘备儿子倒是没有增加,女儿先生了两个,可能刘备的体质也是比较容易生女儿吧——历史上他早期也是没有儿子,但女儿有两个,在长坂坡被曹纯抓了。或许也是他命中该有,无非现在这些女儿的生母都换了人。
  其余连关羽张飞也都在这一年半里又发到了好几个女人,娶了不少侧室,李素算是比较清心寡欲养生的了。
  李素觐见的时候,刘备身边坐着甄姜和宋都,还有个才七八个月、只能爬行的女儿在旁边玩耍,是宋都所生。
  吴苋因为又怀孕了,比较喜欢安静,最近都不太见人,而不能生育的糜贞,也跟着吴苋服侍她,两人还是姐妹相称,宅在后宫,糜贞顺便照料已经一岁半的刘永。
  毕竟这是小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时候了,身边广有宫女照料也不行,因为宫女都不敢主动跟小孩说话,很容易导致错过锻炼语言能力的窗口期。
  刘备原本都没想到这些,毕竟在儒家传统里觉得“贵人语迟”,上位者就该晚说话少说话,尤其是刘备内心已经把儿子当储君在培养了,更觉得长子要“沉默寡言、天威难测”。
  还是三个月前李素从西凉刚回长安时,那时李素自己的女儿也才十一个月,有一次刘备不小心跟他聊起这方面的话题,李素不小心劝刘备:
  “小孩说话利索不是坏事。自古认为“贵人语迟”,无非是因为长子不需要争宠,所以小时候说话欲望低。而“次子杠、幼子刁”,则是因为他们分别需要在不同阶段争宠父母关注。
  但自古嫡长子继承制导致了嫡长无需争宠无需能言善辩依然得到最多的福泽,所以古人才倒果为因说‘贵人语迟’。如果让嫡长善言善思,说不定对各方都会更好,也减少一些别人的野心。”
  刘备还是对李素的意见非常尊重的,知道他这人洞见天道、远见卓识。这番道理剖析得这么透彻,就赶忙改良微调了教儿子的思路。
  当时刘备也半开玩笑地跟李素提起联姻的事儿,但李素还是用蔡琰说服吴苋的那番话对付刘备,强调“世家权门为外戚易滋生冲质桓之弊,屠沽市井为外戚则短视粗鄙,如灵帝时何进之弊,所以最好还是找落魄过气的贵族之家。”
  刘备当时听了很得意,也知道李素的明哲保身已经到了一定境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