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891

  说句题外话,在当初五月中旬、讨伐韩遂的战役刚爆发的时候,李素给己方阵营督造的大篷车数量,只有七百辆左右。
  但现在都已经八月过半了,之间的三个月,临洮当地的民夫除了秋收农忙前后一个半月要种田,剩下的一半时间继续被官府征发伐木、加工木材、造车。所以现在支援马超千里追击圈地,李素可以动用的篷车总数接近了一千五百辆。
  反正大篷车未来在西域商旅之路上还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在武威郡到酒泉郡之间、弱水流域的民用运输。
  甚至将来如果能重新开拓西域,在新疆那些湿润的天山南北绿洲盆地,只要有大河流淌的区域,比如塔里木河、伊犁河,篷车这种水陆两用运输工具都是比传统大车甚至驼队要划算的。
  当然了,大篷车的局限始终不可避免,比如从酒泉再往西,出了玉门,到后世哈密、吐鲁番这一段,篷车完全就是个累赘。这些地方只有每隔一两百里一个个雪山融水的点状绿洲可以生存,戈壁大沙漠太过宽阔,还是马队和骆驼队比较合适。
  即使如此,大不了以后在金城到酒泉玉门之间用篷车、玉门到新疆中部穿越吐鲁番沙漠那段用马队驼队、过了吐鲁番进入有天山雪水河流的区域再用篷车。总之多造水陆两用篷车肯定是对开拓西域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有极大好处的,不愁仗打完后多出来浪费。
  马岱的士兵千辛万苦忙了一整天,把货装好,车队就在李素的亲自督导下西行了。走了大约两天,八月二十日才抵达弱水源附近的删丹县。
  李素这次还是打算跟着马超稍微往西走一点的。不过肯定不会去居延海或者出玉门关,最多就是以酒泉县城作为李素的终点站,后续要是郭汜逃得更远,只能让马超自己去追了,李素跟去太危险。
  这样做一方面也是因为统治者确实应该了解当地民情,他以后未必有机会再来,深入体察治理当地所需解决的短板,非常有必要。
  大汉朝自从桓帝上台开始,西凉累计二十多年的战乱、十五年的间歇和平期,朝中衮衮诸公主张放弃凉州甚至放弃关中、让羌胡自生自灭的声音太高了。以至于从段颎死后,其实朝廷里就没人懂羌务,也不知道如何治理羌人,连羌人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
  最多只是笼统地觉得“羌人就是想抢劫”,一刀切解决。这样的态度肯定是治理不好西凉的,更不可能重开西域。
  既然朝中没有文人把西凉人认真当人看,只觉得他们都是跟董卓李傕郭汜一样的禽兽,只好李素来调研了。前提是不能让他个人有危险,生活上也不能明显吃苦。
  ……
  马超在删丹县城修整了三天,让部队恢复状态和士气体力,看到李素亲自带着数千士兵护送着补给车队到来,也是非常意外和感动:
  “右将军怎能亲自到此?太操劳了。而且如今八月过半,胡地苦寒。郭汜剩余的嫡系骑兵不过一万五千人,从此往西,再也没有坚城能如姑臧这般坚守,郭汜多半只能野战垂死挣扎,我对付他足够了。”
  李素摇了摇扇骨,示意马超不必多心:“不要轻敌,我来也不是帮你亲临战阵的,就当是勘探一下去西域的道路,看看用篷车对于后勤能有多大提升——你说你歼灭郭汜很有把握,可你想过没有,你可以带多少兵马出击?半路上会饿死么?”
  马超一愣:“我也算久居武威,对当地挺熟悉了,不至于此吧?不过右将军提醒,我倒是也想到了一些难处:如今最多再有半个月,秋草就要全部枯萎了,可能连给战马的草料都得用车随军装运。
  要是到十月份,弱水更是有可能存在部分河段的干涸,而且天气足够寒冷的话,水浅的地方也会冻上。到时候篷车就彻底失去了作为船顺流流淌的优势,只能用马匹拖着走。
  难怪郭汜之前要拖着时间往后方抢运物资,却不让我军有机会快速拿下姑臧,说不定除了多吃点姑臧的存粮、多坚壁清野之外,等天气寒冷马无草料,也是一方面原因。我居然一开始都没往那上面想,这贾诩也真是够歹毒。”
  李素摇摇头,觉得马超的认识显然还不够全面:“你只想到了寒冬后马无蒿草,这还不够——弱水沿岸,有些区域,怕是秋天草都不够大群战马吃吧?说不定郭汜的部队先过了,他的马群把草吃得七七八八,你就算时节正常,都没草吃。”
  马超眉头一皱,仔细想了想:“这种情况,也不得不防,不过据我对西凉的了解,一直到酒泉之前,只要不是冬天大学覆盖,草料肯定是够路过马群吃的。您说的这种情况,除非是从酒泉再往北、远离祁连山进入戈壁深处,直达居延海。”
  李素:“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是这么算的,有汉武帝时候得资料为证,当初武帝为霍去病打到居延海,从金城出发,经姑臧张掖酒泉,为他配了一人五马,四匹马运输物资,一匹马骑乘作战,驮马也可偶尔换作骑乘——这个数据,没问题吧?”
  马超心算估计了一下,点点头:“差不多,武帝时给霍骠骑这么配,肯定是把马料全部用驮运的,所以才如此靡费。
  一匹马算驮运六百多汉斤,每个骑兵四匹马运物资。等于是一个骑兵连同他的马,需要两千五百汉斤的物资运力,能从金城打到居延海。”
  这个数据外行人听起来觉得很夸张,但主要就是因为堆叠效率太低——加了更多的马匹之后,马本身也要吃草喝水,而过了酒泉之后,连马吃的草都得马自己背,马越多消耗也越多。
  有点类似于“登月火箭造得越大,把燃料本身送上天所需的燃料也越多”,最后就陷入死循环了。除非你可以搞多级火箭,把燃料烧空后的燃料筒直接丢了,但那样成本之大,李素肯定是舍不得的——
  比如李素要是没有篷车,则可以选择“让马队先集中吃其中一部分马背上背的物资,吃完后就把空载的马直接杀了吃马肉”,那样倒是可以降低好多成恐怖的后勤损耗,让已经没有驮运出力的马不再浪费粮食,利用价值一榨干就杀。
  好在李素有篷车,汉武帝时需要考虑的恐怖手段,他已经完全想都不用去想了。(别误会,汉武帝也没那么干过,上文只是假设)
  所以,李素只是顺着马超承认的算法往下接着算:“就算从金城到居延海,每个骑兵需要两千五百汉斤运能,我们现在的新式篷车,六马拉车,运能一万五千汉斤,就已经抵得上原先霍去病时二十四匹马供六个骑兵的驮力了。
  所以,郭汜贾诩之所以觉得他们还有一线生机,肯定是建立在“马超的马匹经过连番激战,可能连一万五千匹都不到了,说不定只能养活三千骑兵追到居延海”,从而觉得三千骑完全不足惧,这才是他们退得果断退得彻底的底气所在。
  但是我们现在靠你现有的一万五千马匹,再加上之前跟羌族部落作战和追击郭汜时的额外缴获,算凑个一万八千匹。到时候九千匹拉车,把这一千五百车全部运走,还有九千匹给骑兵骑乘。
  至于你多出来的骑兵,就留在张掖或者最多追到酒泉,别再远离祁连山走廊了,省出来运力确保最终决战的九千人能充分发挥出战力。郭汜贾诩是按照你只能动用三四千人到居延海,觉得他们还能一战,到时候你能让万人骑兵抵达如此深远的不毛之地,他们最后的希望还不彻底破灭?”
  马超听了,忍不住挠头,他数学太差了,后勤账根本算不过来,要是今天这个战略规划让他亲自来做,说不定他追到酒泉后,要是没杀掉郭汜,真会一莽就带着所有骑兵剩多少人就莽多少人杀去居延海。
  真要是那么做的话,打赢估计还是有可能的,但回程的时候说不定会饿死很多人或者不得不杀大批的马匹吃马肉补给。
  幸好李素亲自来了,跟他用几乎现代数学和现代军队后勤统筹的思路算了一遍账。
  “右将军筹划之细,实在令我无比汗颜!超一切唯右将军指点是从,您觉得我带多少兵追杀我就带多少兵。”马超诚恳地受教。
  实际执行的时候,马超其实还可以稍微多带一点,比如带个满编一万兵马。因为李素带来的战马食料能量密度比较大,所以节约重量,有大量在陇西征集的豆粕,比吃麦草或者别的料更容易让马吃饱补充能量,所以不能完全按霍去病时候的数据算。
  只不过敲打马超的时候,李素得说得料敌以宽一些。
  两人合计完之后,李素总结道:“伯起,你明日起,就带着骑兵继续快速追击,抵达酒泉之前,暂时先不用等我,因为到酒泉这一段,你只要随身携带行粮,马匹也还随处有草可吃,尽量多快抢占城池才是重要。
  物资一旦耗尽,就留下一部分人守住沿途城池、把物资集中给前军,让留守的部队等我的车队慢慢追上来,分到了物资后再跟进。我的车队毕竟只能日行八十里,你到了酒泉之后,等我再次回合补充即可。”
  马超领命,第二天开始就严格执行李素的计划,继续追击抢夺城池。
  一切也果然如李素的预期,中间那些小城,郭汜贾诩知道守了也白守,没打算白白耗费兵力,所以确实是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马超几乎是以一天前进一个县城的夺取速度,且战且进,八月二十一拿下屋兰县,二十二日拿下张掖郡治和更西北面的邻县昭武。二十三破表氏、二十四破乐绾,二十六就到了酒泉。
  当然了,走得慢得多的李素,二十六这天才到昭武呢。
  而且,李素很快就为他的“让马超冒进抢地盘、辎重队慢慢走”决策付出了代价。
  因为刚过张掖不久,还在张掖与昭武之间的戈壁原野、弱水河畔。
  李素的车队就遭到了郭汜余孽和张掖这边祁连山弱水支流河谷里定居的某些羌族部落的袭击。
  意料之中,要跑马圈地跑得快,后勤部队暴露出空档肯定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早在几个月前、在临洮为战役准备的时候,李素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迟早要来的,不来最好,但不管来不来,李素都会做好准备。
第五百三十章
撞枪口上了
  话分两头,早在马超追到酒泉、李素抵达张掖之前五天,郭汜就已经披星戴月地逃到了酒泉,并且在酒泉城中见到了早就已经回后方执行坚壁清野任务的贾诩。
  毕竟马超的追击再快,也得一路稍微分兵平定各县,不可能直接一溜烟狂奔。郭汜则没有这些后顾之忧,可以过城而不入,所以跟马超之间的距离其实是越拉越大。
  抵达酒泉后,跟贾诩一见面,郭汜甚至还差点没忍住内讧,至少是狂喷责难了一顿:
  “懦夫!要不是你非要早走,咱在姑臧的守城部队,能因为被李素戳穿了你独自逃命的真相,而军心狂泄三天都守不住么!
  亏你当初还有脸说什么不打旗号、走得神不知鬼不觉,不会影响士气的。连怎么应对李素诈供的后手都没想明白,就直接跑了!”
  贾诩也很郁闷,他确实也没想到李素一上来就戳穿他已经跑了、并且还抓住这点打击郭汜军的士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弃子。从这个角度来说,贾诩为了自己的安全,确实是有点管杀不管埋。
  他知道直接争辩没有好下场,只是等郭汜发作过了,才委婉地一边认错、一边暗示郭汜事已至此,只能同舟共济向前看,翻旧账对于下一阶段的自保求存没有帮助。
  “骠骑将军,这事儿算错在我,是我不够谨慎求全。但咱还是想想怎么利用即将入冬的天气,拖住马超今年的追击。要是能让马超的追兵在寒冬中铩羽而归,明年说不定他都没胆子再冒进了。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刘备也没有能力以国力军力久耗边陲。他今年甚至明年,之所以还专注对付我们,无非是因为陛下尚在、大将军朱儁也还健在,让各方诸侯没有借口清君侧。
  可朱儁的寿数我看也差不多了,我们丢失长安之前,就久闻他身体常年抱恙。只要能撑过这两年,一旦二袁与刘备反目,刘备哪里还顾得上我们这些已经远遁自生自灭、对他没有威胁的癣疥之疾?”
  不得不说,贾诩这番话,与历史上公孙瓒死前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孙瓒之所以守住易京楼跟袁绍比粮食消耗战,就是仗着“天下群雄纷争,无人能顿兵久耗坚城之下数年”。
  而且说句良心话,公孙瓒的那个图谋,如果历史上不是被袁绍用穴地攻城法在199年攻破了易京楼,而是让他多撑一年的话,他说不定就真活下来了。因为第二年就发生了突发的官渡之战,要是袁曹在黄河边打起来了,哪还管得上补刀公孙瓒?
  只是公孙瓒气运天数确实没撑住,耗时间的计策也就成了笑柄。
  所以,贾诩的这个打算,纯粹从谋略的角度来说,并不可笑,反而是目前状态下能想到的最好备胎了。何况贾诩比公孙瓒更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对于“要熬多久、熬到什么变量条件出现才能有转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公孙瓒看不到最透彻,只能笼统期待一个“天下有变”,不能具体到“期待袁曹反目”。
  贾诩看得很清楚,他就是别的都能让,拖时间,拖到朱儁死。
  现在是全天下的诸侯都暗中翘首盼望着朱儁赶快死。
  贾诩跟郭汜苦口婆心又说了一大堆建设性的朝前看的鼓励,才算把郭汜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然后郭汜问起贾诩酒泉能否固守、毕竟从姑臧算起,已经被马超追了七八百里了,哪怕只算张掖郡删丹县开始逃,那也有六百多里了。
  贾诩预判道:“原先我是打算在酒泉可以尝试固守的,但是你姑臧丢得太快了,马超在突破姑臧后的追击也比预想的快,所以如今天气、环境还不足以绝马超军的战马草料补给。
  幸好我做过两手准备,把酒泉这儿的物资大部分都用船沿着弱水继续顺流而下转移了。咱要做好直接到海西郡(居延海)过冬耗死马超的打算。
  另一方面,骠骑将军若是不放心,这次就让我分少许兵力在酒泉城里死守,或者上祁连山联结一些羌部,到时候马超真敢越过酒泉追去海西郡,咱在这儿也好从祁连山出来打游击,截杀马超的后勤辎重。”
  郭汜听了大为感动,还以为贾诩是悔过自新不怂了。他哪里知道贾诩这是在心中暗忖:等酒泉城丢了的时候,咱就假装畏罪放把火把郡守衙门烧了,留点儿尸体穿上咱的官服挂上咱的印绶……
  然后就准备隐姓埋名溜了。
  哪怕拿些钱财兵器、带点亲兵,隐姓埋名结交一些河西羌胡部落,走河西、河套拿些胡人控制的区域,逃命去关东吧。
  当然了,在贾诩心中,这一步是万不得已、郭汜真的没希望了,才走的。而且他心中已经给自己划了一道底线:在朱儁死之前,绝对不能投靠任何诸侯。
  因为他的名声太臭了,会被诸侯们作为忠于皇帝的筹码刷功劳的。
  就算熬到朱儁死了,也得看目前的皇帝还在不在,要是哪天皇帝都不在了,天下诸侯也不用考虑表态忠于刘协了,他才能考虑找个除了刘备以外的诸侯混口饭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