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891

  就在韩遂几乎撑不住的时候,关羽给了他最后一击——关羽瞅准杨千万和宋建稍退的时间点,几乎以杀鸡儆猴的姿态,亲自带队陷阵营反冲韩遂军的攻营部队,还派出了仅有的几百骑兵预备队,进行了一次反冲锋。
  东侧营门开处,陷阵营先砍杀出一片空地来,然后往两侧掩杀扩大缺口,然后关羽亲自带着骑兵冲出来。
  正在阵线上督战的韩遂部将李堪猝不及防,连忙上马应战,还招呼身边亲兵一起掩杀关羽。
  关羽照头一刀,李堪明明已经以三尖两刃刀格挡了青龙刀,但他气力不济,三尖刀握持不定,直接被磕飞反弹在自己肩甲上。青龙刀只是去势稍减、方向被偏斜了一些,依然一刀剁在李堪肩膀上。
  李堪一条手臂被剁,惨嗥落马痛晕过去,但关羽很快补上第二刀,结束了他的痛苦。
  随着李堪被阵斩,数十步外的程银居然没有上来冲杀挑战的勇气,直接往回逃跑。关羽追杀百余步,骑兵队又追斩了韩遂军两百余级,才号令严明地退回营内。
  两军分开,各自缓了口气。
  韩遂看着天色,又看看个个喊杀得大汗淋漓的士兵,也不得不痛苦地放弃了“利用敌人背水的弱点,打崩关羽军士气”的战术。
  韩遂下令道:“罢了,先略作休整!咱五万人跟着关羽几千人一起晒太阳耗体力,太不划算了。趁着中午,多造门板撞木挡箭破墙,一会儿徐徐破坏工事、放箭对射,以图再战!”
  韩遂军连忙开始吃饭,然后趁着中午烈日时段吃过饭午休一会儿。
  很多士兵坐了一会儿之后,纷纷脱掉皮甲,甚至有跑到黄河边,走下河滩,直接用手掬河水生饮。
  兰州附近的黄河,还没有经过黄土高原,所以河水还狠清澈。都是洮河从秦岭北坡带来的山水,以及湟水从祁连山南坡带来的雪水,或者青藏高原雪山正源的雪水。
  歇过了中午最热的时间段,也仓促打造了一些新的木质攻营器械后,未时初刻,韩遂军和杨千万、宋建约好时间,再次三面一起发动猛攻。
  而且这次他们说好了车轮战的打法、批次,不求全军一拥而上,而是要确保关羽军始终得不到休息。时间一久关羽军体力崩溃,一样会彻底完蛋。
  ……
  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山下黄河谷地空旷之处,韩杨宋联军在刚刚收割完的麦田里被晒得怀疑人生的同时。
  皋兰山上险峻荫凉之处,李素正在几棵大树下搭了帐篷午睡,身上抹了花露水,还有人给他赶蚊子。随军的书记员和战地记者当然也要午睡。
  这可是农历七月上旬!这么大热天的,中午不午睡干嘛?
  典韦面无表情地守在帐篷外面,年轻沉不住气的王平却坐立不安,几次到营前一块高凸的巉岩上,用望远镜登高瞭望远处河边的战况。
  好不容易挨到未时,李素午睡醒了,喝了点兑了薄荷叶的凉开水提提神,王平连忙再去请战:
  “右将军!前将军只有五千人,被敌军五万围在黄河边,血战半日了,咱是不是冲下去救援他们,分摊前将军的压力?”
  王平的姿态,浑然跟历史上马谡被围时一样沉不住气。
  只不过区别在于:历史上是马谡被围在街亭南面的南山上、王平自己的少量兵马当道扎营。
  而现在,是关羽被围在黄河岸边的“当道扎营”位置,王平自己跟着李素在“金城南山”皋兰山上。
  李素这人也就睡着的时候不觉得热,醒了就热,“啪”地打开折扇猛扇了几下,伸出手去。
  王平不懂事,居然还没反应过来该搀扶右将军起身。还是典韦眼力见儿好,也跟着保镖多年了,过来轻轻一托李素的手肘,李素就轻飘飘地不用费力就站稳了。
  典韦这一扶,都能看出他对于力量的把握非常让人舒服,既不会拉疼了李素的手臂,又不会让李素站稳后觉得腿麻。
  王平眼神中忍不住流露出一股……同情。
  没错,就是同情,对右将军“挂着朝廷四方将军高位的名号,居然体弱到不能一个鲤鱼打挺起身”。
  这文弱程度也是没谁了。
  李素好整以暇拍拍袍子的衣摆,问道:“云长营中的大纛换了么?还是上午那面?”
  山上营地距离河边已经有十几里了,肉眼是看不清大纛的,哪怕旗帜展开有几米长都不行。但借助望远镜,眼神好的瞭望手好歹还能看清旗子的大致颜色。
  王平立刻回禀:“还是上午那面。”
  李素用握着折扇的左手手背,在右手手心里一拍:
  “这不就结了么?说明云长自己都觉得他还顶得住,我们急什么?子均啊,你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到底是刚刚弱冠之年,还有得学呢。
  我们就是要继续摆出没有威胁的样子,到时候等韩遂大败的时候,直扑金城南门而去!云长前些天用投石车佯攻数日,金城这等西北贫穷之地的城防,本就不甚坚固。
  那些被砸出来的残缺之处,我们到时候顺着大水冲杀过去,应该很容易先登。韩遂的精锐战兵主力到时候都在城外,守城的老弱一旦看到巨变,肯定会军心大乱、顾此失彼,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王平这才心服口服。
  李素这个营地里的五千士兵,都是此番西征军中相对适合山地战的,青羌兵也不少,所以在皋兰山上如履平地来去如飞,一旦到了关键时刻,要猛虎下山冲下去,行动也能确保非常迅捷。
  让擅长山地战的王平带着他们攀援飞度打突袭,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早在去年的长安城攻城战中,王平就已经带过那些擅长攀援战的士兵蚁附攻城,有过一定的经验。
  虽然打长安那次一开始受挫了,但金城的城墙比长安可是矮了太多,长安有七丈,这儿才两丈多,质量也差。李素对王平非常放心。
  远处黄河岸边的厮杀,始终没有完全停止。李素在山上偶尔用望远镜亲自确认,也暗暗赞叹关羽的岿然不动。
  许久,终于听到天边有些沉闷而细碎的噪音,李素凝神侧头静听、示意身边人安静,听了一会儿之后,果然不出意料地喜上眉梢。
  是滔滔黄河的声音,陡然加大了几倍!
  “全军准备,王平等大水冲乱韩遂军、冲到金城城墙根下之后,你就冲下山去,洪峰一过,立刻登城抢城!务必不能让韩遂主力回防!”
  王平早就憋了半天了,立刻大吼一声,带着几千山地兵飞奔下山。
  ……
  远处黄河岸边的渡口营地内,关羽军听到隆隆而来的水声后,也是士气大振。
  “全军收缩防守!逐步放弃营墙!连弩手除了哨楼上的以外,其他都把弩先撤了搬上车阵!哨楼高处的士卒不要慌!继续阻击到最后一刻!有序放弃寨墙!”
  关羽有条不紊地下令,让一线守营部队有序后撤。毕竟大水来的时候,还守在寨墙边,那是有可能被冲走的——
  凡是见识过洪水的人都知道,洪水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哪怕水深不足以没顶,只要有到人胸口的深度,光靠冲过来的冲力也能把人冲倒冲走。
  韩遂军也有一部分陷入了混乱,因为他们也听到了大水的声音,变得不知所措,似乎想到了什么可怕的可能性,到处乱窜。
  但并非所有士兵都有这方面的敏感,这些人都是西北出身,一辈子没见过洪水,更多人只是不知所措。
  韩遂本人眼神一眯,望着上游的方向愣了一会儿,耳边冷汗涔涔而下,随后大喝一声:“快!分兵回城!”
  可惜,下面的人都不知道仓促间如何执行他的命令。
  尤其是当时正在营墙附近攻坚、厮杀到浴血上头的氐族羌族士兵,一看关羽军后退了,退到了营内的车阵防线,他们还以为真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战逼得敌军放弃了寨墙,瞬间士气爆棚。
  “关羽军败了!他们放弃寨墙了!全部冲呀!辎重财物都在寨中!”破羌氐王杨千万,一辈子没见过发洪水,居然亲自如此呐喊,带着本部氐族士兵往里疯狂涌入。
  尤其是有几十个为友军断后、给友军退入车阵争取时间的陷阵营铁甲兵,是堵着营门到最后一刻才撤的。杨千万大喜过望冲上去,用马槊一槊一个背刺捅死了好几个殿后的陷阵营锐士,让他信心爆棚。
  可惜,他还没杀到关羽的车阵前,洪水已经出现在了视野之中,不一会儿就“轰”地扫到了他的部队。
  杨千万和宋建本来就是主攻东侧,他们在上游,也就比韩遂更早被冲到。
  杨千万的马都没能站稳,被洪峰一推,直接被冲倒在地,杨千万后面半句还没喊完的喊杀声,直接变成了“咕噜咕噜咕噜”。
  不过,他那前半句自我介绍,已经被关羽注意到了,随着杨千万连人带马被大水冲进车阵,关羽眼神一眯,抄起青龙刀连续跳过好几辆车,找了个亲切的位置,往水中利落一刀,把还在发出“咕噜”声的杨千万剁了。
  关羽并不知道,那一串“咕噜”声原本想说的是:我今日要为死在赵云枪下的父王报仇!
第五百一十八章
被水淹没不知所措
  随着杨千万被斩杀,他亲自率领冲在最前面、攻打关羽大营的河湟氐族嫡系部队,也同一时间遭受了最为惨重的损失。
  因为相比于宋建的枹罕兵和韩遂的金城兵,氐族部队是直到大水临头的最后一刻,才意识到该找高处避水。之前冲杀的热血上头和鼓噪噪音,让他们错过了重要的逃生时间。
  随着“轰轰”一阵阵连番巨响,数以千计的氐族蛮兵直挺挺地被巨浪冲倒,哪怕最初的第一波洪峰水浪只有齐腰高,那些没见过大水的西北士兵照样东倒西歪,几乎没有几成站得住脚的。
  加上他们攻打的方向本就是黄河岸边低洼处的渡口营地,只要一倒下,稍微往北被冲出百来步远,就直接进入黄河主河道了。就算被浪懵逼拍倒后想挣扎着站起来,脚下已经是滔滔黄河。
  只要没在倒下后半分钟内重新站稳脚跟的,就意味着再也站不起来了。
  宋建的部队,表现也不比氐族部队好多少,他们毕竟也是从西侧围困关羽营地的,处于上游,反应时间较短,所有人都放弃了厮杀,而是拼命寻找附近相对较高的落脚点站立。
  毕竟水头充分过去之后,最深的地方也就只有到人胸口,所以至少稍微站高一些就能幸免。关羽军筑营时用夯土堆砌、埋上尖桩的寨墙,就成了最好的临时避难点。
  踩在夯土上就能让水只淹到腰,如果双臂挂在尖木桩上就能进一步让水只淹没小腿——可恨的是关羽把木桩削得太尖锐了,让人无法爬上去后直接坐在顶上,那样会像吸血鬼伯爵的刑徒一样遭到穿刺。
  无数的宋建枹罕部士兵疯了一样抢夺夯土墙根那一圈立足点,甚至最极端情况下出现了自相砍杀、抽刀往双手扒住木桩挂在墙上的战友后背砍去,把战友砍死落水后自己上去、抢占这些稀缺的高处位置。
  更下游一些的韩遂军士兵,吃相倒是没那么难看,他们多了一两分钟的逃命时间,不至于要凶残到砍杀战友抢高地位置。
  有些位于战场南部边缘的,就拼了命地自以为可以往皋兰山山坡上跑,离开河谷低地。
  他们当中那些腿脚特别利索的还真就成功了,但跑步成绩差的就完蛋了,而且是在冲刺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的状态下被冲倒,处境愈发凶险。
  其他不靠近战场南部边缘的,就只能抱团就地躲水,或者士气崩溃回头往金城逃。但那些背对洪水奔跑被追上的逃兵,下场往往是最惨的。
  杨、宋、韩三方叛军面对洪峰突至时的丑态,充分映证了一条后世广为流传的真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