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891

  “这叫营中空虚毫无准备?张纯骗我!”领兵而来的乌桓难峭王立刻就是心脏猛烈一收缩,瞬间有不好的预感。
  佛晓劫营,遇到敌人早就有准备,不管敌人多少,这事儿本身对士气打击就太大了。
  “大王,快看!东北方向有火!”
  难峭王顺着亲兵的指点望去:“该死!这是汉军的烽火台,我记得这里没有长城才对!”
  但来都来了,不莽一波就走也不甘心,难峭王指挥部队奋力扑营,几次被刘备乱箭射回,伤亡无数。虽然也杀伤了不少汉兵,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汉兵兵力充足,不是消耗战能奏效的。
  士气一泄,自以为中计,想保存实力的难峭王这便起了退心。
  “罢了,且战且走,所幸死伤不多,就当白跑一趟吧。”难峭王果断吩咐退兵。
  乌桓兵伤亡千余,缓缓有序退去。
  然而他们刚退不久,就听到前方来路上,有隐约沉闷的轰隆声——其实刚才交战时就已经有了,只是喊杀声太响掩盖了其余。
  “大王,来路谷口被上千棵伐倒滚落的大木垒断了!我军被砸死百余人!”
  “不好!真的中埋伏了!”难峭王身边的人都慌了起来。
  “不要焦躁!乱军心者斩!”难峭王知道情况危急,抽出刀来二话不说就把身边一个乱喊乱军心的人斩了,慑住其余,这才果断吩咐,“汉军鬼鬼祟祟,只敢以弓弩接战,人数不会太多!不敢跟我们硬战!只是道路垒断,下马搬开木料便是!”
  可惜,黎明中部队本来就很难驾驭,山头埋伏滚木的汉兵举火呐喊,后面良乡营也有架着枪盾和弓弩的追兵缓缓压迫出来,下马的乌桓兵很快就乱了。
  大部分人都发现,只要弃马步行,往两边山坡上一钻,完全是可以逃脱的。既然如此,还舍己为人、冒死为后面的友军搬树干嘛?
  难峭王连杀好几个抗命的,也止不住队伍的乱跑。便在这时,又有人指着东北方,那里有一排火把靠近,也不知是不是被烽火台引来的快速反应援军。
  难峭王只好长叹一声,也弃马沿着两旁山坡密林摸黑逃跑。
  天彻底大亮之后,刘备带着人马出来打扫战场,发现被滚木垒断的山谷里,居然杂七杂八留下了一两千匹乌桓马,弯刀弓箭等兵器以及毛皮甲胄,更是不计其数。
  这一票真是赚大了。
  更难得的是,但愿能在张纯和乌桓土著蛮王之间,撕开更大的信任缺口。
  ……
  邹靖当天就知道了刘备这边的大胜,只是不知道刘备具体缴获了多少战利。
  刘备也很会做人,对外宣称又缴获了六百匹马,主动给老上司分了三百,其他同僚就没有了。
  趁着胜利,刘备也进一步谏言,陈述张纯经此两败,肯定不敢再玩疲敌之术了。想明白之后的张纯,按说应该会集中兵力、不得不选择打正面战、消耗战,以路最宽阔的昌平谷为主攻方向。
  毕竟,昌平谷是后世居庸关和八达岭所在,也说明这条谷是燕山三谷中最宽的。乌桓人被刘备埋伏垒木夺马后,对那些很窄的小路估计都有心理阴影了。
  邹靖觉得挺有道理,便集中更多兵力防守正面昌平谷,又责备张南不肯自掏腰包造烽火台、导致相互援护迟缓。
  可惜张南死要钱不肯亏本,也就破罐子破摔,混军饷但求无过。
  朝廷输赢,凭什么让我拿出几十万钱甚至百万钱修烽火台?你当人人都是刘备那种汉室宗亲、自带干粮也要效忠朝廷的傻货?
  老子当官混俸禄混军饷的!
  再说你邹校尉为什么不自掏腰包两百万,把咱所有人的单都买了!
  如是相持血战旬日,张纯在乌桓人中的威望,也随着几场败仗渐渐衰落,乌桓人一时不肯用命。
  竟被邹靖和刘备结硬寨、打呆仗,沿着昌平谷缓缓反推,反而夺取了原本被张纯控制的昌平谷北口旧营,也就是后世的八达岭长城所在地。
  八达岭是燕山在附近地区的制高点,地势比后世居庸关所在地都高,可以俯瞰昌平谷。
  这附近的控制权,还是两个月前公綦稠被乌桓难峭王突然反水杀死时丢的,所以并不是邹靖的锅。
  邹靖与刘备收付八达岭,等于是彻底绝了张纯短期内复度燕山的最佳道路。
  这一功绩,绝对是可以表奏朝廷,另得升赏的,因为你属于帮忙解决公綦稠当年欠下的烂摊子。
  “此处燕山旧隘落入我手,只等南匈奴援军抵达,我等便可出关居高临下、荡平张纯了!要是张纯为我所斩,怎么也得封个侯吧?就算没有乡侯,至少也得是个亭侯,实在不行关内侯也好啊。
  玄德,你也算跟了我几年了,到时候,我表你迁蓟县县令、或再兼一郡都尉,不在话下呀!”
  邹靖登上八达岭,俯瞰着冀西北草原,心中豪气顿生。
  蓟县县令和良乡县令虽然都是县令,但级别差不少,因为蓟县不但是广阳郡郡治,更是幽州州治、燕国故都,那是一州之地的首县,县令得值正千石,跟都尉平级。
  可惜,他跟刘备正在意淫着,后方忽然传来一阵噩耗:
  一个从蓟县来的探马信使,神色慌张下马:“禀校尉,得朝廷急报,南匈奴援军行至并、冀交界的河东郡时,忽传云中南匈奴发生内乱反叛,羌渠单于为叛贼弑杀。左贤王于夫罗五日前便已停滞不前,还请求朝廷另借兵马,助他回返云中郡平叛!”
  “什么?我这边都把燕山诸关夺回来,就等匈奴铁骑凭高视下、冲进上谷犁庭扫穴,朝廷的援军怎得这般不靠谱!”
  看来,幽州这边要变成隔着燕山相安无事的持久战了。没有新的足够改变力量对比的强大援军到来之前,什么都干不了了!
  邹靖手下这些步兵,把燕山沿线的关隘啃下来,是做得到的,但是追出隘口去追杀乌桓骑兵,那是想都别想啊。
  他们连立数次战功,奈何队友不给力,只能待命待援。
  刘备闻言,心中的震惊更是比邹靖更甚:
  “南匈奴居然真的是内部有叛贼,弑杀了愿为朝廷效力的羌渠单于!连方式、理由,都跟伯雅当初预料的几乎一模一样!真乃鬼神不测之机。
  难怪伯雅前日信中,让我保存实力、持重而战,等候他和刘幽州带援军上任呢。”
  原来,刘备跟张纯这边交战,已经陆续过了个把月了,这段时间里,李素也给他写来过几封信。
  最近的一封信,也已经是半个多月前,当时南匈奴援军出发的消息才刚传来。李素在信中就给刘备打预防针,再次提醒他别对于夫罗抱太大期望。
  那封信中还说,朝廷已经开始推进“废史立牧”了,陶谦的任期短则一个月,最长不会到两个月(从李素写信的日子算起),全国首位州牧的人选也暗中定死了,就是大宗正刘虞。
  但刘虞上任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交接,他也知道不带援军单身赴任没什么威慑力,所以派了几名拟调到幽州任职的都尉、校尉,趁着上任之前,去徐扬之地招募一些天下精兵丹阳兵。
  李素作为刘虞的属吏,也被内定了将来要从宗正府调到幽州任职。但眼下,他首先被派去辅佐刘虞麾下一名心腹都尉,名叫毋丘毅的,先去南下招募拣选丹阳兵,两个月内必回,到时候大家在幽州再聚首。
  至于关羽,也被李素带着一起,跟毋丘毅一起先去招募丹阳兵援军。
  刘备并不知道,历史上,跟着毋丘毅去招募丹阳兵这差事,其实是他自己接到的——原本的历史上,刘备怒鞭督邮后,弃官逃亡江湖。后来在亡命到青州、徐州期间才听说张纯反了、他打督邮的事儿洗白了,他才赶上了个末班车,自荐跟着毋丘毅招募丹阳兵,算是为平叛张纯立了些外围边缘性的小功劳。
  只是历史上,刘备在从丹阳回来的路上,路过青州时又赶上张纯的偏师搅乱青州、诱发青州黄巾军,刘备只好在青州下密就地抗击黄巾,被朝廷任命为下密丞。
  没想到,这一世刘备倒是躲过了那种闲差,可以到正面战场上杀敌立更大的功劳。但被刘备蝴蝶效应空出来的缺口,却被李素这个家伙顶上了——谁让李素现在出现在刘虞手下,而刘虞刚好又需要这么个心腹闲差呢。
  “罢了,等刘幽州和伯雅带援军来吧。”刘备回想完李素的书信,一时也松懈下来。
第四十九章
一纸能抵十万兵
  刘备没能等来南匈奴援军。
  他也并不知道,羌渠单于究竟是如何被朝廷说服派出援军、又如何最终被下属叛变弑杀的。
  刘备离开雒阳后的这段时间里,雒阳发生了太多云波诡谲的外交诈术和机缘巧合。
  很多看似顺理成章的发展,其实背后有着一波波负负得正的骚操作。
  虽然最终结果似乎没变,但对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却事关个人荣辱、名望涨跌。
  就好比宋义预言项梁必败于章邯之手,虽然并没有改变任何结果,项梁该死还得死。但宋义个人却能因为这一嘴神预言,收获“知兵”之名,换来被楚怀王封为上将军的资历。
  而如今的雒阳城中,卧虎藏龙着远比宋义更牛逼的外交诈术大师。
  ……
  视线回到四月上旬的雒阳,也就是刘虞即将被朝廷内定为幽州牧、但还将定未定的时间点上。
  当时,大将军何进假借天子名义、征发羌渠单于援军的第一道矫诏,其实已经发出了半个月。
  这也并不奇怪——刘备和李素上洛告发反情是二月底的事儿,三月初陶谦的急报也到了,所以当时何进就已经开始着手征发南匈奴援军。
  何进那封矫诏的内容,甚至还是袁绍帮他出谋划策的。
  不过袁绍文笔不佳,所以他只提供劝诱思路,至于具体措辞,当然是何进的主簿陈琳写的。
  然而,陈琳文笔再好,也掩盖不住袁绍劝诱理由的苍白枯燥。羌渠单于一开始并没有搭理袁绍,借口说如今春荒匈奴军需物资储备不足,得等秋草马肥才能南下。
  这显然是准备观望风势、拖一拖再说——历史到这儿,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因为原本历史上羌渠单于也不是那么好说话,你朝廷一征召他就屁颠屁颠来的。而是磨蹭了小半年、熬到当年秋天才勉强南下。
  何进与袁绍吃了瘪之后,觉得很没面子,又调集不到人马,就把锅甩到了即将调任幽州牧的刘虞身上。
  何进亲自请刘虞喝了顿酒,又跟袁绍一起软磨硬泡,说他们实在没办法了。如果任由他们的节奏来征发,那就等秋天再指望南匈奴援军吧。
  要想提前,就得刘虞动用自己的个人威望和人情,亲自给羌渠单于写私人信件求援,跟圣旨一表一里推动这事儿——何进其实也知道,刘虞的个人威望,在羌渠单于那儿比汉灵帝的圣旨更管用。
  刘虞推辞不过,只好暂时把这事儿记下,搁在自己的待办事项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