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891

  没想到,诸葛亮真靠他给的公式和思想,硬算出来了。
  诸葛亮长啸之后,摇着李素逼问:“李师你怎么不说我算得对不对?”
  李素:“啊……那个,应该,可能对吧,我自己都没算过。”
  诸葛亮震惊:“什么?你居然自己都没算过?!”
  李素:“你知道的,为师公务倥偬,要治国理政治军,没那么多时间……”
  诸葛亮相信了这个善意的掩饰:“也对,这些东西算了也就是锻炼一下脑子,对治国没什么用。”
  感慨完之后,诸葛亮拍了拍衣服,自信满满地说:“既然李师让我做灵台令。别的日常蝇营狗苟的工作我也不屑于干,要干就干那些能为后世师法的大事!
  我决定了,顺着《灭蝗论》、《抗旱论》之后,我再把种种具体迷信灾异的原理都驳一遍,能整理出规律的我都写成书。李师你的《驳灾异论》不过是针对笼统的泛泛而谈,我要具体到每一种灾害如何抗击、或者原理如何,从此让君臣士庶都不要怕!不许像没头苍蝇一样互相乱攻讦攀咬!”
  说完,诸葛亮跟李素告辞,坐着马车回长安去了,他已经想好了要去写李素《驳灾异论》的具体《实施手册》。
  就好比李素立了一部法,诸葛亮作为学生,当然应该写老师立的法的司法解释。
  这也是古今中外皆然的学术传统,圣人写经,圣人门徒写经文注释。
  李素跟诸葛亮分手后,当天就抵达了陈仓,然后入蜀了。
注释:
(1)司马迁也认识到了黄道面上的星座只有半年可以看得见,比如心宿、天蝎座就是农历三到九月。另外半年在黄道面朝向太阳的一侧,所以白天被阳光遮挡了。
(2)按照16年一次出现在心宿星区的话,2000年应该有120多次,严格要求天蝎座的话,也有80多次。所以这个38次应该是按照“心宿二所在的15度”天区为严格标准的。
(3)翟方进在公元前7年被赐死是史实,也是因为天灾异像,这也没问题,但物理学家推算不是荧惑守心而是别的天象。后世修史的人为了加重历史警示效果,改成了荧惑守心。
(4)轨道轨迹曲线依然算不出来,李素这点数学工具根本不够,只是知道周期。
第四百七十八章
阎象舌战诸葛亮
  诸葛亮是九月二十前后,在陈仓与李素分道扬镳的,路上优哉游哉晃了几天,九月二十五回到长安,然后他就开始埋头演算,著述星图规律。
  至于李素,从陈仓出发,再往南走,估计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回到成都,基本上是十月过半了,这二十天里也没什么可说的。就算回到了成都,肯定也要赶着安抚临产的妻子,没什么别的正事儿客座。
  且把视线拉回诸葛亮这边。
  诸葛亮明显从李素那儿学到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禀赋,所以他处理著述也不光靠埋头算,这几天还把长安宫里那些关于“张衡浑象”的记载拿来看,顺便参详鼓捣,翻新自己的东西。试图证明“荧惑守心出现的周期律”,加上其他一些作为旁证作证的行星运行规则,好彻底驳倒星象灾异论(1)。
  张衡是汉顺帝时候的太史令,已经是六十多年前了,当时朝廷的首都还在雒阳,所以长安肯定是找不到张衡的浑象实物的。
  董卓这种粗鄙禽兽烧雒阳强迁的时候,也不会搬那种沉重精密的铜器,所以张衡的浑象早就被熔炼成铜钱了。
  好在张衡当太史令时留下的全部文字资料,五年前被蔡邕偷出来存在江州,刘备光复长安后又分批运了回来——至今也没运完,因为长安这边条件也还不好,宫室城池还没彻底修复。蔡邕只是把这些年来复制过留下副本的运过来,孤本没抄的就不运了。
  诸葛亮就去蔡邕那儿找资料,把旧浑象的黄道面诸宿和五行星复制出来,再按照李素教他的“日心说”调整。
  还别说,张衡发展到“浑天说”之后,其实跟西方托勒密的“地心说”已经比较相似了,区别主要是在于张衡没觉得地球是个球,而是觉得天球的上半部是气、下半部是水、大地漂在半球中央的水里。
  所以,张衡的理论并不妨碍东方人看天,只是对于地的认识比西方差了点。要接受日心说,得多克服一道对引力的认知障碍。不过对诸葛亮这种已经接受了“引力”设定的人来说,就没差了。
  其实,历史上引力也不是牛顿发现的,毕竟早在牛顿前几百年人类就意识到地球肯定是圆的,还环球航行了,那就必须承认引力。
  只不过当时的人不知道引力是“万有”的,只认为是地球独有的特性,甚至认为引力是一种磁力,也就没给出公式逆推引力常量。
  所以,有大约12世纪人的见识,就能定性地承认引力了,没想象的那么难。
  诸葛亮算完之后,觉得还不够直观,又或者是想验算一下,灵光一闪,想到给他调整后的黄道面五星浑象加上“齿链传动”,确保“地球走一天一格”的情况下,金木水火土星也各走一格。
  这样,诸葛亮就把黄道盘上的地球轨道,插上了365根牙签,做得跟一个盘起来的机关枪弹链一样,只不过上面插的不是子弹而是牙签,作为齿链传动的限位凸触。
  然后在浑象的底座旁边,做一个可以摇动的手柄,手柄上也是用牙签轮套着皮带结绳转动,一根齿签对应一个绳结——
  这个没什么好多说的,齿链传动诸葛亮在做水车传动机构时,已经用得不能再熟了,他三年前就开始跟这些东西打交道,比李素还门清,如今当了灵台令只能算是重操旧业。
  火星的黄道盘,诸葛亮按照火星公转周期,在上面插了687跟牙签,对应火星一圈要地球687天。
  其他金星、水星的公转周期,诸葛亮也按李素报的答案,把最里面一圈的水星黄道盘分了88格、金星225格——这两个东西到时候可以作为旁证,验证他模型的正确性。
  本来诸葛亮还想把土星木星也加上去的,但木星一圈有地球四千三百多天,土星有地球上一万零七百多天,他发现做模型工程量都太大,暂时放弃了。
  如果将来朝廷愿意派给他工匠、出钱,时间也充裕,他倒是不介意做个一万零七百多个齿的土星黄道轮来模拟。反正制作没有技术含量,他只负责给数据,后面是工匠们的体力活。
  做好之后,诸葛亮亲自摇动舵盘手柄,让水金地火都按照同样的格速度转起来。
  实验了之后,他又发现一个问题——按李素说的理由,火星存在停滞,是因为轨道并非圆形而是椭圆。诸葛亮一开始让火星黄道轮直接转,所以做的轮子是正圆,那就用不了了。
  想了一下之后,诸葛亮把每个黄道轮拆分成两部分——里面是个椭圆形的固定木头轮,不用转动,外面才是套在木轮上的皮带结绳轮,“牙签弹链”也是插在皮带结绳上的。摇动手柄牵引皮带轮的时候,让皮带直接在木轮上摩擦滑动好了。
  为了减少摩擦力,诸葛亮还在皮带上抹了油,这样确保张紧在椭圆木轮上的皮带不会拖不动。
  整个活儿足足花了他十几天功夫(2),做成的那一刻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再来试着转一下,嗯,人要始终站在面朝地球、瞄准荧惑的角度观察,一旦三点一线、第三点投射到天球上的心宿、而且是在冲日停滞的时候,就记下时间。然后继续转,看下一次转到冲日停滞,再记时间,看几轮之后再次守心。”
  诸葛亮内心自言自语地盘算好了试验方法,然后就开始摇舵轮把手。他那个舵轮把手是跟地球黄道轮同轴的,转一圈也等于365天,所以很好记账。
  很快,诸葛亮的表情变得很精彩,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实验仪跟李师说的理论算法基本吻合。
  平均每转十五六年(圈),都会出现一次近似的荧惑守心,只不过不一定正对着心宿二,稍稍有误差。
  更关键的是,诸葛亮把目前的火星金星水星位置记下来、设置为初始状态之后,继续摇动轮子,之前和之后的星象记录,都跟今年的观测结果一致——这样一来,哪怕是对外行人,都能证明这个轨道本身是对的。
  有了这套实验仪器,他就不用跟其他太史令系统的官员扯淡、做技术辩论了,可以直接演示给外行人看。连一点都不懂的外行人,至少也能看模拟结果知道对错,这就能直接让外行的当权者来做拍板仲裁的人。
  就好比对于一个学渣,直接看演示视频,可不比看公式辩论演算过程要容易理解得多?
  ……
  诸葛亮还在沾沾自喜,浑不知他这些日子的“不务正业”、“耽误记录观测结果”,和其他种种非古的行径,都被同僚记了下来。
  还有一些李傕时代遗留下来的混饭吃太史圈子里的属官,对他这样直接掀桌子、灭了所有非著史类太史官饭碗的行为,也多有不满。
  毕竟诸葛亮这套要是搞成了,其他人都没学过,原来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又不能继续用了,被斥为异端邪说,那还不全部下岗啊?
  好在诸葛亮后台硬,那些太史官知道诸葛亮是右将军举的茂才,不敢轻动。所以只是先把诸葛亮的离经叛道行为记在小本本上,暂时不拿出来,等合适的机会。
  但是,偏偏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原来,有一些外镇诸侯手下也有奇才幕僚,观测到了今年九月这次超凶的“荧惑守心”。
  于是乎,诸葛亮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很快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去舌战那些质疑派、灾异派。
  这种事情,后人想想会觉得很离奇,但当时完全是基本操作——众所周知,在天人感应时代,荧惑守心是在野者攻击当权者、逼着当权政要自杀、让出重要职位的利器,尤其在被董仲舒残害的汉朝,怎么用怎么爽。
  如今皇帝赖着不肯死,也没有被贼臣挟持,那些位于天下腹心之地、平完了自己内部黄巾贼余党后,找不到借口打仗扩张地盘的诸侯,早就忍得不耐烦了,当然也要抓住这个谴责皇帝、至少是谴责皇帝身边近臣的机会了。
  所以,这次跳出来的是袁术。
  ……
  原来,早在十几天前,刚刚九月中旬的时候,袁术麾下一些颍川、南阳郡的谋士、民间名士,就观测到了这个异常天象。
  南阳和颍川这方面的人才还是不少的。颍川派最喜欢散布什么“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之类的言论了,为自己一方拉帮结派位居高官造势。
  而南阳郡这方面的人才,主要是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这批人。这些人历史上数年之后,因为袁术的败亡,才算是聚集到了刘表麾下,而且那时候刘表在襄阳郡的势力才扩张到汉水北岸,把新野、邓县这些地方都囊括。
  但如今这个时空,南阳郡还在袁术手上,而不是受刘表遥控的张绣,张绣都已经死了。所以刘表的襄阳郡面积并不大,司马徽黄承彦这些汉北名士理论上还住在袁术的辖区内。
  当时,是袁术麾下的阎象,率先发现的“荧惑守心”,然后上报给袁术,劝他借机对朝廷中枢发难——别针对皇帝,可以针对董承,把这种超凶之兆说成是“董承阻塞王路,居不当位”。
  袁术闻言大喜,立刻让阎象上表,摆出一副“清君侧、正天象”的姿态。
  可惜阎象的专业水平有点半吊子,他只是注意到火星在心宿二停了一段时间,但更细节的专业解读他就不懂了。
  袁术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他当然要做万全的准备,把理论工夫做扎实了,才能出发——阎象完全想象得到,他去了弘农之后,会遭到太史令灵台丞等中枢天官的辩论反驳,所以他也得准备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天文大喷子当住手。
  阎象第一个想到了司马徽,于是他早在九月十二这天,就准备了礼物,去司马徽的老家、颍川郡阳翟县,郑重登门请司马徽陪他出差。
  阎象拜访的态度倒也和善:“卫将军主簿阎象,见过水镜先生。久闻水镜先生擅知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象近日夜观天象,见九月荧惑守心,主超凶之兆,未审先生以为如何?象蒙卫将军差遣,不日将进京进言,谏陛下广开言路,整顿那些阻塞王路、德不配位的近臣,以清明政治、安抚远近。奈何象智术短浅,对天理所见有限,还请先生助我。”
  司马徽拄杖告罪:“老夫年近五旬,不问朝政,夜观星象不过自娱,阎主簿谬请了。”
  阎象脸色一变,很想说几句诸如“汝视卫将军之剑不利否”之类的威胁话,忍了好久总算憋回去了,他还想给司马徽这样出世的名士留几分面子。
  司马徽阅历广博,怎么会看不出来阎象暗动的杀机,他也得给阎象一个台阶下,便各退一步折衷道:“阎主簿莫非不信?老夫确实不利于行,这样吧,老夫举荐一位好友,此人之术或不在老夫之下,但热心入世,不似老夫避世。老夫作书一封,交阎主簿去相请,料能请得。”
  阎象看司马徽还是合作的,只不过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也就借坡下驴:“愿闻其详。”
  “此人乃南阳名士黄承彦……”司马徽说着,就把队友信息卖了。
  阎象这才放过司马徽,回去找黄承彦,又花了几天时间,凑齐上弘农进谏的班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