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891

  “李应被李傕召回长安之前,原本是带兵一万驻守蓝田、防备袁术由南阳自武关道入寇关中。如今蓝田几乎没有防守,兵力极为孱弱,我若是散播谣言,甚至让少量嫡系心腹部队,由华山之麓迂回至蓝田谷口的冢岭山,诈称袁术的部队试探性入寇……
  说不定真能让李应紧张,让咱调兵协防蓝田的武关道口!而且李傕之前还表示,若是刘备敢强攻长安,事急之时,不惜以刀兵加陛下之身威胁刘备。
  可这一招只对刘备有用,因为刘备爱惜名声。对袁术却是绝无用处。久闻袁术狂妄,自以为四世三公,表字公路,应‘代汉者当涂高’之谶其兄袁绍更是久有废陛下而另立两代燕王之心。若是李傕威胁弑君逼袁术退兵,袁术肯定是乐见陛下被杀,李傕还如何威胁得了?”
  要让李傕的“把剑架在皇帝脖子上逼勤王诸侯退兵”计策成功,一个关键点就是勤王诸侯得重视皇帝,得爱面子。
  而袁术的不要面子,狂妄、妄自尊大,这几年已经在诸侯中出了名了。袁术这个无视汉室的搅屎棍来了,肯定能吓怕李傕。
  到时候李应肯定不敢坐视袁术军围城,肯定会逼着董承再分兵把守蓝田的武关道口,不让袁术军抵达长安城下。
  而董承兵力已经不够,光是函谷关防备朱儁、曹操的一万人,就绝对不能再少了。那么董承最多分两三千士兵去蓝田,剩下不够的都要李应从长安驻军里给他派,或者额外临时从长安城里抓壮丁编入董承的军队。
  说不定董承就能趁着接手新军,直接在长安城里猝然发难,抢回皇帝直接快马逃回弘农,然后潼关函谷关一关,闭门自守等其他诸侯打完。
  想到这儿,连董承都为自己的智计得意了。
  就在他要去安排的时候,他又进一步发现了更好的改良型——既然刘备和李傕已经开打一个半月了,刘备入寇的消息传到长安也已经有四十天。哪怕李傕封锁消息再严密,至少一个月前,“刘备进展顺利、成功突破陈仓站稳脚跟”这个消息,也该从长安往更东边传了。
  就算没有目标感很明确、传递消息非常快的职业细作,光靠流民和商旅每天几十里的传播速度,那也能传出千里之外了。
  潼关和函谷关一直闭门,雒阳方向暂时不知道,而河东、南阳,肯定是知道的。
  袁术应该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站稳脚跟了……刘表说不定是十天前,而曹操袁绍可能才刚刚知道,也鞭长莫及。
  董承一推演到这儿,不由就对袁术恨铁不成钢起来:既然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至少站稳脚跟了,为什么不来捞好处呢?是因为袁术对于挟天子太无所谓了吗?嫌皇帝在身边还要请示,不方便他作威作福胡作非为?
  “不行,还是想办法再给袁术透露一点消息吧,比如把‘刘备和李傕郭汜打得两败俱伤、长安府库钱粮武库丰足,谁先来谁就能抢到’之类的假消息散布给袁术,只能指望袁术的贪婪,自己摆出攻势,跟李应火并了。要是袁术这都不肯出手,咱在假扮袁术从中取事、趁乱劫驾护驾。”
  董承最终如此调整了自己的方案,他觉得这可行性非常高,因为现在并不是非常急切要救皇帝,多拖半个月一个月的也不会有紧迫危险,这时候当然是演技和保护自己更重要。
  董承立刻派了几个心腹细作,翻山进入武关道,在袁术的辖区散播“关中现在就是一块大肥肉,刘备李傕两败俱伤”这类口径的流言。
  目无君上的袁术果然不在乎救驾,但在乎贪婪。发现可以以微小的代价再捞到一大块地盘之后,他终于试探性让大将纪灵先立刻带两万人,出武关,试探性进攻蓝田。
  董承三月二十四派出的细作、三月二十七吹进袁术耳朵里,袁术三月底就派兵出了武关。纪灵的部队只是快速动员的先头部队,探探虚实的,要是捞得到好处,后军自然还会继续动员。
  四月初五,纪灵带兵两万,在蓝田西南方的商洛县,大破了李应留在当地的少量守兵。
  倒不是纪灵战斗力爆棚,或者西凉军孱弱,实在是兵力人数对比差距太大了,西凉军只有几个县尉、曲军侯级别规模的小部队抵抗,当然扛不住纪灵的两万人了。
  败兵飞马急报,当天晚上就把败信传回长安,满城皆惊。
  别说是李家人了,连满朝公卿都觉得意外,因为他们一直觉得袁术就是个捞便宜没远见的家伙,也不重视救驾,怎么突然就变得正义了呢?
  当然,因此而对袁家人态度改观、觉得袁术值得期待、“不愧是四世三公忠义”的朝臣也不少,好多人又开始期待成为袁门故吏了。
  李应焦急地找来李儒,商议对策:“这下糟了,以天子性命胁迫勤王诸侯这一招,对付刘备还好使,对付袁术可完全没用了,谁不知道袁家人巴不得皇帝死呢!真要是走到了那一步,还不是咱枉做恶人、便宜了袁术狗贼!”
  李儒也忧心忡忡地点头:“不简单啊,这次莫非是袁术得了什么新的谋士帮衬?突然有了大局观?眼下没有别的办法了,要么将军以子侄分兵死守蓝田,绝对不能让商洛的袁术军突破蓝田。要么调遣董承分兵再去守蓝田。关中的朝廷兵马,实在是太捉襟见肘了。
  实在不行,西线渭河防线,留下王方死守郿县,让李别再从郿县守兵里分兵一半,回来救长安、堵蓝田吧。就算郿县兵力太空虚,被张飞攻破也没办法了。张飞要想到长安附近,也得二百六十里呢,郿县至少拖他十天,武功、槐里、细柳,每处拖张飞十天八天,威胁应该不如袁术紧迫。”
注释:
(1)汉朝时帝婿还不叫驸马,没有普遍授予驸马都尉的惯例。
(2)河东现在已经全部落入白波贼之手了,董承仅存一个反攻的假设可能性,基本上没戏。
第四百二十五章
反间反间计的反间计
  长安方面,三方勾心斗角的同时,在陇山战场上,刘备和李傕郭汜的相持,在四月初二这天就结束了。
  李傕跟刘备小规模互相骚扰了十几天后,终于在四月初二这天,受后勤军粮的压力,不得不选择后撤,试图从陇山山区的隔汧水对峙困局,转为引诱刘备到泾河高原开阔地带决战。如果刘备不敢追,那就只能择日择地再战。
  李傕之所以拖到四月初二,一方面是不舍得好不容易运到华亭和汧水东岸的粮食、没吃光就再白白运回去,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倒也是确有别的深远战略考虑,贾诩也是支持他的。
  这个战略考虑,就是李傕和贾诩,在三月下旬的时候,就提前注意到,汧水的流量远比泾水还小,而且因为今年关中的干旱无雨趋势,汧水会比泾水更早断流、无法运粮。
  虽然,在三月底的时候,对面的刘备和李素、荀攸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所以趁着汧水没断流之前疯狂运粮、把大部分船只的运能都用上了,多出来的就囤积在汧县的粮仓里,所以就算断流,刘备军再吃半个多月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只有李傕拖到汧水断流后、多耗几天再撤,这样才能压制刘备追击他的潜力——如果李傕后撤的时候,刘备在汧县的粮食够吃一个月,那刘备可以毫无顾忌地一指追过华亭、追到泾阳。
  陆路运粮虽然困难,但部队每人随身携带十天半个月口粮还是可以做到的。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要求分一半“负粮军,每人携一月之粮”来走出子午谷呢。
  所以,李傕和贾诩希望刘备在汧水断流之后、继续被相持那么七八天,把汧县仓库里的粮食消耗掉一部分,然后李傕再撤,让刘备不得不掂量掂量“如果真的追到泾阳决战,刘备军自己的粮食够不够走回己方占领区”的问题,从而压制刘备的追击力度。
  总之,大部队战略机动的时机,一切都是在确保己方后勤不断粮、加大敌军后勤断粮风险这两种可能性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四月初二,李傕郭汜开始后撤时,刘备果然也有所动作。首先是在李傕让出汧水东岸后,刘备立刻派人渡河、骚扰衔尾追杀,尤其是让马超的骑兵骚扰。
  好在李傕郭汜的断后安排也不错,还有贾诩谋划调度,所以没有出现淝水之战那种“一后退就刹不住车”的麻烦。
  贾诩这人,在追击和防追击方面,那也是当世一流的水平了,不然历史上也不至于带着张绣跟曹操打得有来有回。
  刘备跟李傕互有死伤,总的来说李傕军因为不如刘备的精兵计划精锐,死伤人数方面起码多一倍,双方每天都有数百到上千人的损失。
  但总的来说,这种小规模的追击骚扰,更多是起到迟滞的作用。导致李傕四月初五、后退后三天,才从汧县对岸走到华亭。
  到了华亭之后,因为李傕郭汜可以分出少量骑兵部队在隘口迟滞刘备的追击,所以前军可以跑快一点了,一天时间就后退了五六十里。而华亭距离泾河边只有八十里直线距离,所以李傕郭汜的部队离河边也就二三十里了。这位置大约是泾阳县与临泾县之间。
  不过,华亭的骑兵部队也没顶住刘备全军多久,这支骑兵由张绣统领,只是挡了一个白天,然后当晚就匆忙后撤、在其二天清晨就成功与提前走了一个白天的步兵主力会合——张绣这么干也没错,一方面他人少,留久了迟必有变,万一被刘备军包围吞掉那就惨了。
  另一方面,张绣的叔叔张济都死了,他未必完全死心塌地跟着李傕郭汜一条心,他也有保存自己实力、跟大部队一起行动的想法。谁让西凉军内部派系林立呢,没人肯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为友军长期断后。
  这天是四月初七,刘备很快急行军追上了李傕郭汜,两军在离开经河边二十多里路的高原上再次相遇了。
  李傕倒也有几分火气,吩咐部队重新摆开阵型,想跟刘备决战——他和郭汜的部队,之前一直兵力规模是远胜于刘备的,早就说过了,这是十七万人打七万多人,所以李傕郭汜并不觉得他们害怕决战。
  之所以不在陇山山区决战,无非是因为地形对于进攻一方惩罚太大了,谁都不愿意当进攻方,所以他们和刘备才互相拿对方没办法。
  现在刘备追出华亭隘六十里远,前后左右都是高原平地,地势开阔,而且大家都是行军运动战抵达此地,没有严密坚固的营垒工事,刘备军在防御战中令敌人胆寒的诸葛连弩也无法有效部署。这样种种因素加成下来,让李傕不想再跟刘备牛皮糖一样耗着,不如痛痛快快决战一场!
  而众所周知,如果一场战役,双方都很愿意决战,那么表面上看起来弱势的那一方,肯定也有秘密的杀招后手。刘备要是知道自己硬抗打不过李傕郭汜,他是不会应战的。
  刘备的后手,就是他知道,自己最近拖时间的举措非常成功,自己有两方面的盘外优势,马上就要到场了。
  首先,是天水郡的战事,在三月末的时候终于结束了——韩遂最后选择了集中嫡系精锐部队,包括全部的骑兵,放弃了肯定守不住的冀县,然后连夜往西北后撤,逃回了他的老家、出生籍贯地金城郡。
  这样的结果,对刘备而言算不好不坏吧。好处是可以较快、较小代价拿下天水,而且解放出西路军一部分的兵力支援中路军主力。坏处则是很可惜依然没有彻底斩杀韩遂这个大贼首,让他逃回了老家。
  不过说回来,韩遂如果不弃城逃跑,冀县也不可能那么快攻下来。而且攻破之后,也抓不到被韩遂放弃的一万多步兵弃子。
  如今,吴匡、吴懿目前正在分定天水诸县,并且分兵收取陇西郡。
  韩遂和马腾,原本在西北地区各有三郡的地盘。韩遂的是天水、陇西、金城,现在相当于是放弃了三分之二,只剩一个金城。郭汜之前猛攻韩遂、歼灭韩遂大量有生力量,也算是帮刘备军打工了。
  吴匡吴懿等人圈地巩固的同时,西路军的骑兵部队因为行动迅速、而且也不适合攻城战,就在四月初三这天从冀县北上、一天后过街亭,三天后跟刘备会合。刘备之所以拖着李傕迟滞,也是为了等己方后援进一步到位,有更多优势兵力跟李傕决战。
  西路军最后来的援军有一万人,分别是太史慈带了三千人,还有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的七千单于亲卫骑兵。
  太史慈的部队也不算严格的骑兵,不过呼厨泉的匈奴部队有一人双马,所以可以借太史慈一些马匹,让他跟着一起赶路不至于掉队。
  太史慈和呼厨泉一到,一万生力军加进去,再扣掉此前对峙期间的少量伤亡、以及确保后路华亭、汧县各处所需要的必要警戒力量,刘备可以拿出八万多人正面决战。
  而西路军的增援还不是刘备的最后一张牌,最后一张牌是中路陈仓来的哀牢夷和战象部队——那一万哀牢夷蛮兵和一百头大象,也会在四月初十左右抵达汧县,很快就能赶到战场。到时候刘备的主力进攻部队就会达到九万人,是有希望在随身行粮消耗过半之前,就速战速决的。
  一场两军加起来接近三十万人的大决战,即将因为双方都觉得自己能赢,而一触即发了。
  ……
  不过,刘备和李傕注定不是在单挑,就在刘备追出华亭的前一天,也就是早在四月初七,在渭南战场的郿县,张飞也遇到了新情况。
  这不奇怪,因为袁术是三月底出兵沿着武关道攻打关中、四月初五攻破商洛县、急报传回长安的。
  所以,四月初七,李儒建议李应召回李别的急报,也已经传到郿县了。
  李应还怕张飞已经将郿县团团围住、信使不好突围送信,所以派出了好几路人来送,指望万一有人被截杀了,总有一个能送到。
  张飞倒是没有完全包围郿县,因为刘备给他的军令是相持、并且固守经营渭南。
  最近因为旱情加重,渭南地区的百姓和刘备军派来的文官,也在李素的遥控建议下准备多修一些水利设施,加大用渭河、西汉水、武功水、骆谷水等河流直接灌溉的田地面积。
  这样就算不下雨,只要渭河没有干涸,那些从南面秦岭山区流入渭河的支流也没干涸,那么陈仓、郿县、武功三个县的渭南粮田就不至于绝收。因为刘备从孙乾那儿知道账目,如果渭南屯田今年秋天没有粮食入账,汉中的余粮差不多就要吃完了,是撑不住关中的。
  所以渭南屯田工作的重要性也非常高,甚至比在关中再多抢地盘都重要。文官们在右扶风钟繇的带领下,组织战俘和百姓挖渠、修翻车,需要防止敌军破坏,所以张飞前阵子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保护施工方面,没有去团团包围郿县。
  张飞只是每天派出小规模骑兵巡逻队绕城远远侦查——要想大规模侦查也不可能,因为张飞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马超被调走了。他这儿除了武将和中层以上军官有马,就只有少量斥候、信使有马,没有大规模骑兵。
  在这样的巡逻侦查中,四月初七这天,李应派来召集李别的信使,就有一路刚好被张飞的巡逻队截住了。然后张飞也在几个时辰之内就知道了李别要后撤、袁术已经入侵、李别要去蓝田堵袁术这几条重要军情消息。
  张飞非常兴奋:“李别小儿想跑?没那么容易!王平,立刻带兵跟我一起追杀李别,击其惰归!”
  他立刻召开军议,要求集结部队。下令的时候还拽文引用了一句《孙子》,看得出来张飞还是挺有战术常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