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891

  这么好的献计献策机会,而且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优势,不说白不说嘛,当然要在领导面前多露脸了。
  刘备看着群臣劝攻,也是意气风发,当天就吩咐在沔阳筑坛,明日一早举行誓师仪式,正式开拔。
  ……
  当天傍晚,李素回到府上,就说了明日要出征,锦瑟也早就知道就在这几天了,拿出一个新绣的金鱼袋,装个护身符给他带走。
  晚饭过后,刘妙也来送行,也送了个差不多的东西,不过就只是一道符,没有袋子。
  李素看她们弄得那么正式,都有些难受了,这不是立弗莱格嘛,他这人完全不信护身符,反而觉得晦气,可能是受后世动漫的影响吧,总觉得本来挺小点破事儿,那么郑重反而弗莱格。
  “行了行了,我又不是第一次出征,再说这次不用亲自上前线,你们那么认真,都搞得我紧张了。”又不好意思推却,他还是收下了,并且塞到锦瑟绣的那个金鱼袋里,一个袋子装两张符文。
  接过符的时候,刘妙的手哆嗦了一下,李素观察不仔细,也没注意。
  还是锦瑟心细,帮主人收拾好最后一些行礼,拉着刘妙的袖子到旁边说悄悄话:“这是扎手了?王府没有医官包扎上药么?”
  刘妙回头看了一眼,确认李素已经听不见她们说话了,才如释重负地凄苦说道:“还是妹妹手巧,我什么都不会。本来也想学你们做个鱼袋的,最后只能光剪一道符。
  要是被王叔府上的宫女医官知道了,肯定又要报上去,还要限制我,所以就没说。做公主不自由啊,稍微有点小事就牵连一堆伺候的,还查这查那。”
  锦瑟偷偷拿出家中的伤药,帮刘妙手指头上都涂抹了一下,温言补充:“怕是还担心先生见到异样尴尬,所以送出去之前,都不敢包扎吧,这指头还是包上比较好。”
  说着,她已经麻利地帮刘妙把手指头包好了。
  刘妙怔怔地看着,轻声叹息:“妹妹真是手巧,不但自己会刺绣,还会帮人包扎伤口,莫非……李兄也偶尔受伤么?还是府上有什么人经常要你练手?”
  锦瑟神色复杂地叹道:“哪里会,先生小心着呢。我这手艺,还是在郿坞为奴的时候练下的。那时候……郿坞里不少年长几岁的姐姐,都被董贼和他那些亲戚蹂躏得不类人型。
  那些人真是禽兽畜生一般,好色也就罢了,还……还喜欢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残虐伤人,好几个当年还未落魄时认识的犯官家庭姐姐,都被折磨伤重而死,身为奴婢,不学点疗伤应急的手法,互相帮扶,说不定死伤更多。
  现在想想,辛亏我那时年幼,否则怕是早就自寻短见了,哪里还有勇气活着。能到先生府上,也算是前面吃了两年苦,总算得了福报。若是董贼死时,被其他西凉禽兽分走,或者落入吕布手中……恐怕如今也不活了。”
  刘妙有些好奇:“吕布倒是名声挺大,他也是个禽兽么?还能进郿坞?”
  锦瑟:“当然,吕布当初受董贼信任时,除了董贼最宠幸的几个宠妾他难以到手,其他郿坞里的普通奴婢还不是任由他……我就认识一个姐姐,说是那次吕布不知哪儿受了气,好像是凤仪亭,憋着一肚子邪火,又不敢对老贼发怒,就来郿坞找出气,玩死了两三个奴婢呢。”
  刘妙听得瑟瑟发抖,想起她那几个姑姑,无一幸免被董贼凌辱,不由又落下泪来。
  幸福和不幸,都是对比出来的,平时或许没什么,但回忆起同环境不同命的其他苦命朋友,才会珍惜眼下。
  刘妙和锦瑟聊了很久的悄悄话,还是后来李素要休息了,刘妙才起身告辞,还跟锦瑟约了过几天有空一起出去春游。
  ……
  次日,正月二十三日,清晨。
  沔阳西郊的誓师坛,排场倒是一点不比当初袁绍讨董小。
  反正两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誓除国贼、匡扶朝廷,无非当初除的是董卓现在除的是李傕郭汜。
  所区别的,无非是这次的誓师并不存在谁跟刘备是盟友关系,大家都是下属。不过歃血还是得歃,按照朝廷正式册封的爵位、官职高低排序。
  刘备歃完李素上,然后关羽、张飞、赵云。这也并非表示李素在刘备那儿的地位高于关羽,只是右将军的官爵高于镇南将军,没办法的。
  黑牛白马的血涂在小胡子和脸颊上,着实有些不舒服,气味很腥还不能擦,要留一整天,但李素还是忍了。
  仪式完毕,张飞自领兵回褒中待命,按约好的日期再驻扎数日,等褒斜栈道彻底雪化再说(1)。而刘备李素关羽则随军开拔,第一天抵达武兴县后歇息,二十四日在山中找了一些屯田村镇歇宿,二十五日抵达河池。
  因为沿途除了县城以外,其他地方的屋舍不够,住不下几万人,所以二十四日开始部队就分批前进了,不能扎堆,在山中形成了好几个互相间隔五六十里路的长蛇阵。
  毕竟这一路主力第一波就有六万人,六万人是不可能在山区一个路段上展开的,前后起码要拖一百五十里,分成三个两万多人的集群。
  最后一个士兵走出陈仓道山谷时,第一个士兵起码已经出谷作战了三天了。
  连提前在河池县以北的西汉水故道口、准备好的小船、木筏,也是不可能一次性运载六万人的,最多运输一万多人。
  所以就算西汉水改道成功后,依然得一部分士兵沿着河边的坡地徒步行军,少部分士兵坐船。而且船只最多跑两三趟用于运兵,然后就得回来运粮了。
  因为跑前三趟这点时间,最初的一批士兵身上随身携带的行粮差不多就吃完了,不运粮都得饿死在陈仓城下——山区北伐的后勤就是这么恐怖,所以历史上诸葛亮才那么苦逼。
  二十五日抵达河池县以后,刘备秘密派出心腹斥候,去河池县东北方向数十里外、也就是预定要挖开西汉水故道的施工地点视察了一下,确保李素之前安排的水车运作得非常好。
  河道也确实可以流水,只是之前水车车的那点水量太少,所以往下流十几里就消失了,全部渗入了河床泥土。近日因为冬雪融化、西汉水水量逐步上涨,施工队按李素的要求临时夯土了一个围堰、筑坝,才堵住了河水沿原河道流淌。
  所以只要最后一口气爆破掉这个本来就不坚固的临时性围堰就行了。
  既然一切妥当,那就一切按原计划实施。
  施工队已经被提前发足了经费、结算了全部工钱,还有额外赏金,然后遣散了。走之前,在堵水坝下面埋了整整几十棺材的黑火药,为的就是让动静够大,能被旁边几里地内屯田村落的村民们听见。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刘备治下的百姓,已经是见识过火药的了,所以动静不够大吓不到人,足够大才能伪装成地震。
  正月二十七日凌晨,也就是《汉书》里说的西汉水改道后的三百八十周年那天(2)。
  丑时刚过不久,河池县东北的工地上轰然一声巨响,声闻数里,最近的一处村子,大约两里地外的一个屯田庄,都有轻微震感,当然这个震动幅度也就是让屯民家的茅屋房顶的茅草抖落下来一些,而四五里地外的村子,就只能听见黑夜中的声音,有些人被吓醒,但房子纹丝不动。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能够让至少几千百姓、还有扎营离得比较近的士兵们作为直接耳闻的证人,证明确实是发生过地震了,才帮汉中王殿下完成了“改道西汉水回陈仓”这项工程的最后一击。
  刘备从来没想过掩饰他在这里施工过这事儿,因为工匠太多了,前后有两三万人为这事儿干过活,瞒不住的。
  但是“活儿还没干完,天意帮你完成最后一击,提前帮你结束施工”,这样的话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更何况,刘备并不知道,历史上的194年,关中地区本来就是多灾多难,五月份的时候关中就发生了大地震,还有全年的旱灾、蝗灾,这也是历史上导致这一年李郭内讧争夺粮草、疯狂杀戮劫掠百姓的外因之一,实在是关中遭了重灾。
  所以,把正月底的这场微小地震,和五月初的大地震放在一起看,就不显得突兀了,后世历史书上也没人会质疑,大震之前先有一些零星小震释放地层压力,很正常嘛,按21世纪地质学家的知识水平来看都没问题。
  “报告大王!县东北发生地龙翻身了!还把我们因为过年而停工的工地震开了!西汉水往北流了!突破了武都山!往大散关流去了!”
  爆炸发生后一个时辰,寅时末刻,就有斥候去侦查了情况、搜集了民情,听了当地百姓的叙述,然后回来报告了。
  刘备也非常勤政,天还没亮呢,比平时点卯还早了半个时辰,就召集诸将商议突发事件。
  听了汇报之后,刘备一脸的不可置信:
  “天意!真的是天意啊!孤还诧异,这几天梦中高祖皇帝隐约跟我说过,原来都是真的!这是高祖显灵,让大汉龙脉重归关中了,此番北伐我军顺龙脉而进,以顺讨逆,势在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士兵们又没什么文化,当然是立刻就起哄起来了。
注释:
(1)栈道需要彻底融雪才能走,否则很危险,陈仓道是山谷,相对容易走,有点残雪也没关系。
(2)武都大地震导致西汉水改道,是“高后二年春正月乙卯”,也就是公元前186年,现在是194年,加起来相隔380年。
第四百零九章
张济:还没打我就被包围了
  平原上的河流水速,一般也就是每秒半米到一米,落差低,全靠后面的水头推着走。
  山区落差大,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比如长江在三峡段,平均流速可以超过三米每秒。汉水在秦岭和大巴山区差不多也是这个速度。
  按照这个标准,从河池县东北方的汉水故道开挖点,一直到陈仓城,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六十里。算上山区的迂回曲折,也就二百里出头,一天时间水也就流到了。
  不过,因为西汉水刚刚决口的时候,往北的水量还不大,而且河道干涸了整整三百八十年,最初一天半的水量,基本上都被沿途的草地林木土壤吸收了。
  河水一点一点往北拱,基本上到二十九日,大散关前才形成明显持续的水流,而且水深不过尺余,宽不到十步。
  后来还是李素发现这样不行,估算有误,从二十九日开始,又让刘备派兵紧急进行了又一波作业——
  把往南流的现有河道用围堰堆土塞窄,降低往南的流量,把更多的水硬逼到北侧。如此一来,从河池县流往武兴县、西关驿的水量锐减,才算是在短时间内满足了西汉水北支的水量和水位,可以让吃水不超过三汉尺深的小舟和木筏安全通过。(70厘米)
  先锋部队从正月二十九日开始,沿着河道徒步行军往北,船队则是在二月初一才北上,比步兵晚了两天,一切井井有条。
  ……
  正月三十日,午后时分,陈仓城里的守将张济,照例每天巡视一圈全城。
  当他走到城东南角的时候,看到了一幕让他有些奇怪的景象:面前的城墙根下,居然蔓延泡着一大片水,至少直径数里,但看起来不深,也就是个大水坑。
  “怎么回事?为何城墙根会积这么多水?城内不会有事吧?是城壕涨水么?”张济逮着手下一个名叫张先的都尉拷问,这张先是他的亲随,负责这段城防。
  陈仓城作为军事要地,当然也是有城壕的,但并非常年都在城壕内灌水,很多时候只是旱壕,这与陈仓的地形有关,因为这儿不适合常年造全围式的带水护城河。
  陈仓城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面靠近陇山山口,地势自然隆起。
  而南侧有秦岭、北侧是渭河,按说应该“南高北低”,不过这一点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陈仓城东南角就是三百八十年前的西汉水故道,是西汉水汇入渭河的点。
  西汉水故道枯竭后,因为冲刷出来的肥沃河床渐渐淤积,三百多年来陈仓城渐渐东扩,夯土城墙也有破了重修好几次,所以城区面积渐渐变大,把平整的河道故址包含到了城内。
  修建城市的选址,历来都是希望尽量靠近水源,还有就是尽量覆盖平整的河谷冲积平原。陈仓已经在关中平原的边缘,城市扩张当然要往更平的东边扩。
  但也正因为东侧特别低,如果常年在城壕里灌满水,东边就会溢出来,甚至控制不好就容易淹着城墙根。
  所以和平年代时,陈仓的U字形城壕的两个顶点,与北面的渭河之间,起码还有几十丈没有挖通。只有到了打仗的时候,城防确实危急,才会把断口挖通,把渭水灌进来,还要随时控制灌进来的水量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