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891

  赵云虚按一下,示意他别鲁莽:“诶,也不可莽撞,刘度、张怿在萌渚岭贺川隘严防死守,不是那么好过的。虽然隘口造在岸边,旁边还有河可以偷越隘口。
  但贺川源头就在此处,我军也无法把船筏运过来,走水路得临时扎筏,躲不过守军的耳目的,佯攻就行了。强行小部队突入到敌后,粮道都没法保证。”
  沙摩柯显然是不懂兵法,被如此劝说,也只是扫兴地嘟囔了一句:“我们五溪人打仗向来不带粮草,如今秋收时节,山中野果也能让咱活下来。实在不行抢就是了!就不信临贺百姓都躲在城里,野外就没乡村可抢!”
  赵云脸一黑,愈发坚定了要眼里约束沙摩柯的想法:此人勇则勇矣,就是一不通兵法,二没有军纪,不知道王师不许扰民。只能是带在身边打打阵地战,或者小范围穿插,还是不能放出去大纵深敌后迂回。
  眼看李严、沙摩柯等级别高的军官都争论不下、各自被赵云否决了一部分意见,最后还是人微言轻的新人魏延,看没人质疑了,冒险说道:
  “将军,若是真想绕过陆路险隘,其实也有现成的道路可用,只是要快,若是稍微迁延数日,恐怕就被张津反应过来、做出提防了。”
  赵云倒不是讲究论资排辈的,他就事论事,就给了魏延详细阐述的机会。
  魏延拱手行礼,指着地图说道:“咱别走临贺这边了,而是以偏师,迂回到湘江最上游的零陵县,以走舸等小船,从湘江由灵渠入漓江,至始安县再顺流而下,也可直达苍梧郡治广信县。
  此路自古是南平百越最容易走的水路,那灵渠就是秦始皇南征百越时,第一次兵败后,强令屠睢所修,始皇帝死前三年渠成、当年百越遂平。我们表面在富川、临贺与敌相持,暗中以一军水路直插苍梧腹地,可成当年屠睢、赵佗之功!”
  赵云想了想:“文长倒是读书不少嘛,‘灵渠’之载,哪儿看来的?秦始皇本纪上也没有吧。你年纪轻轻,对岭南地理倒是熟悉。”
  魏延尴尬一笑:“将军见笑了,我不过读书有所图,只找与眼下可能要面临的战事相关的史料看,以求能有所启发,其余书皆不曾读。”
  魏延显然是个读书功利心非常强的人,带着问题去学习,如果不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就绝不超前学习、无目的读书。也不知道他是检索了多少史料才找到这么几条有用的。
  灵渠是秦朝时候非常有名的大运河,也是历史上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最古运河。因为它位于桂林漓江的源头,和永州湘江的源头之间。同时漓江又是珠江的支流,在苍梧汇入珠江,湘江则在岳阳汇入长江。
  灵渠总长只有几十公里,修筑难度却很大,当年秦始皇可是用了十万民夫、一年时间劈开了漓江和湘江的分水岭,然后南平百越。
  一直到后世2020年,江西省给中央递交《粤赣运河规划方案》时,破题报告都得从“灵渠年代久远无法通航大船,目前中国缺乏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内陆运河(2)”开始写。
  所以魏延的建议,大方向上是没错的。
  但赵云看了地图后,也意识到一些问题:“灵渠是秦始皇时所修,此后四百年不曾增益,能过的船应该很小,若是沿线在我军之手,要陆续往返运粮倒也勉强。但现在是迂回数百里奇袭,首批就要集结投入不少兵力,船少一批一批运的话,难免会被敌军各个击破,也失去了突然性……而且若是船只全部投入,后续要返回运粮,也容易被敌军截获。”
  魏延一看有希望,连忙以立军令状的姿态说:“末将不用太多兵马,只当是试一试,在敌后制造混乱。就以几个曲的兵力,每曲六百人顺漓水而下,自带多日行粮。
  末将以为岭南诸将未必都像看似这般与穷兵黩武的张津同心。张津以弱强,内部必然怨声载道。只要我军出现在苍梧,未必没有内应动摇。
  将军若是在此迁延日久,士卒死伤、钱粮军械靡费,同样不少。何不给末将两三曲兵马试一试?末将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胜……也不需要军法处置了,到时候定然已经战死敌后。麾下士卒,战死也好,暂时留下有用之身虚与委蛇诈降张津也好,死者应该不会太多。
  将军在荆南手握那么多兵马,拿一千多人给末将搏一把又有何不可?失败了末将自己赔命就是。赢了,也算末将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不负大王于右将军、伏波将军的期望。”
  赵云脸色一沉:“这是什么话!你自己不爱惜性命,难道还不爱惜士卒性命?这种态度我是不会答应的,想出一个兵败了之后还可以带着士卒回来的法子,我才会考虑。
  而且,你考虑好了:既然说此大话,如此冒险,就算你把兵带回来,但只要是惨败,我一样要严格执行军法!最多是免你一死。当然若是能完善一下方略,真的赢了,那就直接破格提拔你为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虽然比沙摩柯还低,但毕竟沙摩柯是蛮王的儿子,自己有私兵数千带资进组的。
  魏延才当了大半年兵,当曲军侯也才四个月,再升别部司马确实是坐火箭了,如果不是奇功也没那么大赏格。
  魏延一咬牙,表示他会再完善一下他的灵渠绕后方案。
注释:
(1)临贺这个县名就是因为濒临贺江,也就是后世的贺州。
(2)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B站看一个“全景历史地理”的号的某一期视频,里面有详细的相关地理分析,我就不上图了。
第三百八十五章
强偷弱是赌,弱偷强是白给
  魏延火急火燎花了一天时间,表面完善了他的灵渠绕后偷袭计划。
  然后趁着晚上不召开军议的时候,又偷偷单独找赵云进谏,希望可以避开其他态度持重的反对者,这样一对一说服,赵云面子上更容易下得来,也不至于被其他人抓住把柄喷军事冒险。
  至于计划调整的具体内容,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进一步减少偷袭任务调动的人数,这样可以在确保调度船只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性随船多运点粮食,让部队在敌后可以坚持更久,有更多灵活反应的时间。
  同时,魏延还找了军中的零陵本地人、尤其是前几天跟鲍隆之战抓获的俘虏,问明了零陵最南端与苍梧接壤各个山口的地理形势,勉强找了条理论上可以“一旦没有拿下广信县城,就沿着山路轻装撤回富川,翻回萌渚岭”的路线。
  事实上魏延根本没打算走这条路,他就是想赌一把大的搏个前途,这个退路也是应付赵云的,实际上能不能走都不知道。
  ……
  中军大帐里,赵云本人也是心情颇为难以言述,都快亥时初刻了,还没熄灯歇息。
  中午军议结束的时候,因为自己否决了魏延的提议,表现出了持重不冒险的态度倾向,所以后来午餐和下午的时候,其他幕僚、下属跟他聊起战况,也都拿持重的姿态相劝,显得自己“所见与主帅相同”。
  当时,李严言者无心地说了一些看似安慰赵云的话:“当年马伏波平五溪蛮、交趾,为光武帝所重,只可惜最后南征途中,染疫而亡。
  今将军也号为伏波,南征军功赫赫,且躲过了前番恶疫,必有后福,徐徐图之,功业必可过于马伏波。”
  李严还是知分寸的,所以劝说的话就点到为止,没有说更过尺度的。但下面还有些更年轻说话没轻重的军官,拍马屁拍着拍着就逾越了尺度,说什么“将军岂是马伏波可比,当年赵佗(1)也是常山真定人,北将只要习惯了岭南水土气候,一样可以建功立业”。
  这话赵云当时听了就脸色板了下来:赵佗是什么人?能这么比喻么?这是害我呢!
  但幕僚散去之后,赵云又觉得自己多虑了:赵佗之所以立国,也是机缘巧合罢了,是因为始皇帝无道,秦国不存在了,赵佗身为秦将不能降汉。
  可如今汉室虽然也大乱,还有主公汉中王伸大义于天下。就算李傕郭汜手上的天子遭遇了不测……有大王在,自己就还是汉室忠臣。
  大王一看就是个命格不凡、得享高寿的主公,还有什么好怕的。既如此,赵佗的为秦建功部分,有什么不好学的?他平定的地盘比马援更广大,就该努力效法,只要别效法其最终自立就没事儿。
  打仗要对事不对人,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反而心虚拘泥了?
  赵云心中暗忖:“还记得伯雅当初私下里跟我讲解过“殿兴有福”,谈到为什么“一朝立国越久、仁君对能臣的容人之量越宽”。
  为君者知天下归属有定,才能如此从容自信。故而刘邦对萧何犹有猜忌、对韩信削王改侯。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却多得善终。至于大王,更是能视云长、翼德犹如亲弟,此四百载之积也。
  如今我若是为了躲避赵佗行径而刻意弃用其战法方略,倒显得我‘猜忌大王有猜忌我之心’,不如坦坦荡荡。何况大王早就要我打完交州就回去参与北伐。我战后即走,并无割据时间,复有何疑?”
  也不能怪赵云有这种担心,因为他跟刘备的交情毕竟不是关羽张飞,也不是李素,跟前面三个人还差了一截呢。刘备对他用人不疑,他却不得不想一想如何避免形成割据的自证清白问题,哪怕只是潜意识里偶尔闪过这个问题。
  就在赵云为自己的担心烦躁时,魏延来求见了。
  “参见将军!末将完善了一下上午说的灵渠偷渡方略,请将军斧正……”
  赵云凝视了魏延几秒钟,点头示意他详细阐述一下。
  魏延就一五一十说了。
  赵云听完后,冷场了一会儿,低声叹道:“文长,你这还是在赌命吧。你投入的本钱是不大,而且我也看了,你在赌“张津主动增援刘度、寻衅荆南军,会导致内部不服,人心浮动”。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法。目前我们对付的敌人,确实内部不甚团结,张津也不是驭下有术之辈,不过是何进那样的短视空谈之人,这样或许有可能赌赢。
  将来如果遇到二袁、曹操、李傕郭汜呢?此法只有明显我强敌弱时才能用,两者相当或敌强我弱,是不能用的——我不怕你死,就怕你活着回来后,赌上瘾了,这话军议上我是不说的,也就现在外无六耳,跟你说说。”
  不得不说,赵云的持重谨慎是有道理的。
  就好比历史上魏延想搞子午谷奇谋和邓艾想偷渡阴平,那都是偷。但前者是以弱偷强,后者是以强偷弱。
  以强偷弱是赌得起的,也输得起,而且最关键的是只要出现在敌后,敌人就会动摇,就算原本打硬仗不一定赢,乱中取事也有可能成功,敌人的投降派会越打越多。
  而以弱偷强,你不能指望敌军惊慌失措就大面积倒戈——凭良心说,子午谷奇谋在诸葛亮首出祁山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胜算,就算夏侯楙被杀了都没用,你无法裹挟起“降汉风暴”或者说“降汉多米诺骨牌”。
  子午谷奇谋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除非是高平陵之变后,有穿越者算准了“夏侯玄夏侯霸还在守长安、而且预估到自己要被司马懿清算,想要主动投降蜀汉”的那个时间点,突然走子午谷来到长安城下,直接客场接受主场夏侯霸原地投降——即使如此,你还得联手夏侯霸堵住潼关、再干掉被隔在陈仓和陇西的郭淮。
  赵云也知道赌这一把,输了损失不是很大,赢了却能结束这边的战斗,在岭南得到坚固的落脚点,非常划算,他就是不想魏延形成路径依赖。
  就像曹操远征乌桓回来,依然要重奖那些劝他别去的人——劝阻他的人才是对的,远征乌桓虽然赢了,也不过是赌赢了,但本来就不该赌,不能以输赢论功过对错。
  魏延心里也憋了口气,但听赵云的意思,他可以理解,就拱手说道:“将军肯许我这一次,我保证余生不再……如此行险。而且就算赢了,我也承认我的战术不如将军,只是一时侥幸。”
  赵云确认了一下魏延的眼神和言语是否诚恳,点头:“去吧,给你一次机会,但愿从此谨慎做人。我就当这一次是你还为自己被同僚排挤而不服。但这仗要是真赢了,你也够证明自己了,不要再急于求成。”
  魏延欣喜领命而去,还奇怪赵将军今天怎么突然变得好说话了?
  只有赵云自己心中苦笑:魏延的战术可行,在最终决策里,只占五成。还有两成是被魏延的态度感动,加上收益比确实高。而最后的三成因素,是赵云自己不想落下“刻意回避赵佗当年成功的正确答案”。
  秦始皇的时候,就是以大军走灵渠稳扎稳打平掉百越的。只不过现在主力没足够时间和船只迂回,临时的运能只能带魏延那点兵。
  ……
  虽然支持了魏延的冒险,在出兵之前,该主帅做的事情,赵云还是稳扎稳打都做了,尤其是他很细心地召集了魏延要带走的那两个曲精兵,亲自拿伏波将军的名义担保,说整个计划非常周祥,别怕己方人少,到时候接应会非常全面,让士兵别怕。
  赵云深知,如果他不进行战前动员,就算魏延的计策没错,魏延也必死无疑,因为魏延的军中威望还不够,士兵们不一定敢跟他赌命。
  而赵云自己的名声,是出了名的谨慎,赵云拿自己的信用给魏延背书,才能让绕后敢死队人人心中稳定,真心相信绕后是很成功的。
  为了确保士气,赵云甚至摸排了一下这些士兵的文化水平,确信基本上都是板楯蛮和武陵蛮的文盲、不识字也没看过历史书,然后赵云才亲口在出战前的宣讲中,骗士兵们说“当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走此路讨伐百越,偷袭战术跟我们现在的一模一样,最后也成功了”。
  有了历史成功案例背书,士兵们当然信心大增。
  魏延在旁边听了,也是暗暗心惊:谁说赵将军持重不会鼓舞士气?名声在外的老实人偶尔骗一次人,骗人效果才好呢。
  让魏延这种姿态桀骜的家伙去讲故事鼓舞士气,士兵们也不信啊。
  赵云:“好了,文长,你好自为之吧。我已经快马通知始安县准备船只,你们直接翻山走直线、沿山中小路,去始安县与苍梧郡荔浦县之间的山口北侧,船队和粮食会在那儿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