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91

  曹操如今跟何进的关系也算比较心腹,所以事儿谈完之后,他比沮授、刘备要晚退场一会儿。应付完了那些繁文缛节之后,才匆忙追赶出来的。
  “原来是曹兄,不知有何指教?”沮授三人都礼貌拱手。
  曹操也回礼:“大将军不纳忠言,我对讨贼之事,也是颇感隐忧。三位似乎见识不凡,请到舍下饮酒叙谈。”
  李素皱了皱眉:曹操这是觉得大家“所见略同”,对他和刘备有了结纳之心?
  不过,只是喝顿酒,倒是没什么,反正现在天下还没进入争霸节奏,大家没有阵营矛盾,能多交点有地位的朋友并没坏处。
  于是一行人就搭了曹操的马车,去了曹府。
  到了门口,李素和刘备看着曹府的气派,也是暗暗心惊。而一旦走到里面,装饰之奢华,更是让刘备目瞪口呆——这也太有钱了吧?起码比大将军何进的府邸都奢华呀!
  李素这才反应过来:如今的曹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富之家!
  曹操的老爹曹嵩,现在还位列九卿,这几年里历任了鸿胪寺卿和大司农,那都是肥差啊。
  尤其是大司农,管国家的粮食储备交易和其他官方贸易(1),这得特么多肥!
  所有这些官职,都是曹嵩买来的,加上曹嵩这人本来就贪,当大司农任内每年捞到的钱肯定海量——估计每年拿出三四千万买官,至少多贪一倍回来。
  因为做大司农赚钱太多,历史上曹嵩就是在这两年,花了一亿买个太尉当当——
  如今的太尉还是张温,历史上张温会因为几个月后没能阻止“韩遂杀北宫伯玉后自立”的理由被罢免。
  然后轮到崔烈买太尉,崔烈又因为张纯崛起被罢免。
  再轮到曹嵩买,最后曹嵩又因为明年初的葛陂黄巾军爆发被罢免。
  反正灵帝末年的太尉就是花一个亿就能当,当几个月后,只要国内有任何新的乱贼出现,这个太尉就会被借口撤职,然后再卖一遍。
  从这个角度来说,买太尉相比买其他官,随机性因素比较多,任期也不固定。
  有点像拆盲盒,贼吉儿刺激。
  李素进了曹府,在主人家的带领下略微赏玩一番,便心中暗忖:
  “现在曹嵩还没买太尉,但随时都能买,那就意味着曹家的地窖里,至少窖藏了一个亿的铜钱或者等值的黄金。真特么有钱啊,要是这些钱不买太尉亏掉,说不定曹操后来讨董所需的五千人马,都不需要卫兹赞助了。”
  ……
  李素走马观花地瞎想了一会儿,曹家的仆役已经端上美酒佳肴。
  曹操请三位客人坐定,亲自一一把酒叙谈。
  沮授地位最尊,曹操便先跟沮授拉拉家常,问他后续安排。
  沮授肯定得马上回去找贾琮复命,曹操也就不再纠缠。
  然后,又问到刘备和李素的安排:
  “刘县尉,此间事了,不知尔等有何安排?我看你也是公忠体国,讨过黄巾,有些将才。在敌方上屈居县尉,岂不可惜?说出来也不怕见笑,操虽不才,在京师颇有门路,若是刘县尉有心报效朝廷,介绍你一个别部司马之位,却是不在话下。”
  曹操并不知道,刘备此前斩杀黑山贼、护送李素出首、跟随张郃追捕张纯等功绩,都还未论功升职,所以才只提别部司马之职试探。而等这些功劳都升赏之后,刘备哪怕不靠人情,至少也能自行做到别部司马(2)。
  所以这种程度的劝诱,本身就没有吸引力,何况刘备急着回去救叔叔和乡亲们呢。
  只见刘备把樽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婉言推辞:“多谢曹兄厚意,不过备在上洛之前,就已打定主意:此番快马兼程、将张纯反情汇报给朝廷,咱也算尽忠职守、善始善终了。
  即日起,备便打算弃官归乡里、组织乡勇,守卫亲长、护佑乡邻。朝廷授我冀州官职,但我祖籍幽州涿郡,眼见张纯为害备之故乡,却因职守在身无法保护亲长。生而为人与禽兽何异!
  更何况,刚才听那袁本初之意,竟是丝毫不顾及陶谦被裁撤之时,朝廷在幽州的军力,会有短暂的空虚——在他看来,牺牲个别小民、让张纯暂且猖獗数日,或许都是为了天下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可于我们涿郡百姓而言,多空虚一天,便是一天的危如累卵,备岂能坐视!”
  说到悲愤之处,刘备亲自拿起旁边酒瓮里的错金铜质提角。也不用酒樽,就直接往面前一个原本用于装肉、此刻肉吃完后空着的大碗,打了整整三角酒,然后一饮而尽,长叹一声。
  李素在旁边,连忙帮刘备捧哏解释:“刘县尉的叔父元起公,居于涿县老家。刘县尉早年丧父,十年前是靠着叔父资助,才有盘缠上洛求学于卢尚书门下,因此视之如父。
  若非有紧急军情需要上报朝廷,耽搁不得。刘县尉几乎恨不能肋生双翅,弃官飞回涿县,领兵救叔。”
  “反正大将军召见也召过了,该问的都问了,某今日便出城,回涿郡去!”刘备喝多了,本来就豪气顿生,于是就放下酒碗,借着酒劲直接高声宣示。
  他说话声音很突兀,着实有些失礼,让附近院落的曹府下人都不禁往这里张望。
  但曹操却是毫不介意,反而觉得刘备是个快意性情之人:
  “没想到刘贤弟也是如此豪爽孝义之人,受叔之恩,自当不惜代价省亲救难,区区官职何足道哉!来来来,我再敬你三杯,为贤弟壮行!”
  “喝!”刘备酒到杯干,喝完之后就先起身告辞了,只是对李素撂下了一句话。
  “伯雅!你不会武艺,也不明阵战,去了涿县也是无益。我省亲救难,不能再为朝廷效力,你便留下,万一大将军与袁公还有其他军情要问,你帮我应对,也不至于误了大事——你就当是代替我,为朝廷尽忠吧。”
  “公私分明,忠孝两全,真义士也。”曹操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李素,琢磨了一下他俩的分工,不由赞叹。
  李素拱拱手:“曹公,刘县尉醉了,我与他一同来,也当为他送行,今日便喝到这里,失礼少陪了。”
  曹操:“无妨,我自当派车,送你们到孟津渡。来人呐,速速备车!”
  然后,曹府上就派了两辆车,邀请李素和刘备同车,顺便路上让刘备稍微醒醒酒,等从孟津渡过了黄河,再骑马赶路不迟。
  至于刘备带来雒阳的亲兵,自然是骑马跟着车队。而关羽则得了刘备吩咐,继续留在雒阳,帮助李素一起打点朝廷这边的事务。
  毕竟李素毫无武力值,身边没个猛将搭档,很多事情不方便,哪怕是出远门都怕遇到盗贼。
注释:
(1)笔者注:这种贸易理论上是为了平抑物价,类似于宏观调控。
(2)笔者注:当然上任钱还是要给的,灵帝死前,走朝廷正常军功晋升渠道,也要别部司马五百万,都尉至少一千万。
第三十章
原来大吃大喝也是在为大哥办事
  送刘备在孟津渡上船之后,曹操礼贤下士地请李素一起同车回城。
  李素象征性地客气了一下,半推半就地上车了。
  一路上闲着也是闲着,曹操随口问道:“刘县尉去后,汝有何打算?”
  “我能有何打算,但凭朝廷差遣罢了。”李素把话说得很稳,丝毫滴水不漏。
  俺是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曹操呵呵一笑,傲然教导:“不肯尽言,看来是对朝廷处事有怨气呐。也难怪,我弱冠之时任雒阳北部尉,见豪强不法,也是眼中揉不得沙子。不过天下不如意事十有七八,官可以弃,做人修身却不能怨天尤人。”
  李素本意只是怕言多有失,却没想到曹操是这样解读的,还进攻性地点破。
  还真是敢说话啊,一点都不客气。
  李素下意识调动了上辈子的职业习惯,对曹操心理分析了一波:曹操言语中先对朝廷有所怨言,这种语境,明显是想示人坦诚,希望对方也放下戒备说一些真心话。
  因为就算对方也说出什么怨言,只要尺度不比曹操出格太多,那曹操就不可能去做告密的事情。何况李素如今地位那么低微,也不配被曹操算计。
  于是,李素便将计就计说道:“卑职不敢怨谤朝廷,只是刘县尉待我,恩若兄弟,我颇为他的遭际不平罢了——
  他不得不弃官,说到底,还是朝廷严禁地方官员越境追击乱贼这条法度太过昏庸。形同将忠臣良将捆起来、任由反贼先动手。难不成张纯不杀回中山郡境内,中山都尉便不能主动出击、到涿郡追杀张纯么?天下焉有是理!
  中平元年,黄巾贼初起之时,大将军请陛下降诏、允许地方自行募兵备御。可这天下乱贼越来越多,那条善政为什么就不能再进一步、允许官员越境剿贼呢!”
  曹操不由被李素这番看似热血上头的话逗笑了:“这想法很危险啊!朝廷自有朝廷的考量。越境击贼、给地方刺史主动出击的调兵之权,这种事儿,牵扯太多,岂是尔等小子想得明白的!”
  “卑职年轻识浅,见事不能通观全局,只见眼前利害,让曹公见笑了。”李素假装人畜无害。
  李素说这番话,那也是经过话术精心设计的。一来是向曹操展示自己的胸无城府、好让曹操将来一直觉得他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另一方面,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想把“哥就是支持朝廷允许地方官员越境击贼,我目前手头的相关事迹、素材,也能有助于推动这个目的”的人设,在小圈子里慢慢扩散出去。
  曹操知道这一点,或许没什么用,但曹操也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认识的人脉圈子。
  万一曹操圈子里,还有别的朝廷大佬,如今也在谋划这事儿,然后一拍即合、想把刘备和李素当成马前卒棋子利用呢(1)?
  多个中介渠道多条路嘛。
  李素的功课果然没有白做。
  一路上,两人青梅煮酒骂朝廷,有一搭没一搭瞎扯淡。
  扯着扯着,曹操忽然冒出一句:“你刚才那种想法,倒是跟朝中某些耆宿老臣颇有暗合之处。”
  李素微微有些期待,表情语气不变地反问:“哦?还请曹公教我。”
  他本想说“愿闻其详”,但愿闻其详就显得太过于淡定了,反而容易漏出破绽——曹操的地位比他高那么多,跟他说点事儿,哪怕是出于尊敬的捧哏,李素也该表现得积极一些对吧?
  双方尊卑有别,可不是谈判专家与歹徒的平等闲聊。
  曹操便爽朗教训道:“我说的是太常卿刘焉。刘君朗可是跟陛下提过一次了,说天下贼情蔓延至此,让各地被动守御根本守不过来,而应该‘废史改牧’,设立州牧之职,给地方更大的主动调兵之权。只是陛下一直忌惮地方失控,迟迟不肯准奏——嗨,这些天下大事,跟尔等小辈说了也不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