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891

  “呵呵呵呵,哈哈哈哈,我欲报国杀贼,事竟不成,此乃天也。孙将军关将军会为我们报仇的!华雄来阳城夹击我等,是我不曾料到的,但华雄既然轻离梁县,孙将军定然会攻下华雄驻地!董贼!你倒行逆施,不会太久了!”
  颍川太守李旻看着滚油已经溅到小腿上,也是纵声大笑,反正也是个死,不如多撂几句骂贼之言。
  旁边的豫州从事张安原本垂头无语,听了李旻的痛骂,也觉得不骂白不骂:“李公,你我虽因国难相交,共事不久。不同日生,而同日烹,岂不快哉!来世我认了你这个兄弟了!”
  两人哈哈大笑,跳入已经在烹炸锦鲤的油锅,不一会儿就被炸烂成羹,端到董卓案头。
  董卓被气得脸上青筋暴跳,他本是打算借着今天的恐怖威慑,让朝中反抗者噤若寒蝉,没想到就义之人如此慷慨,反而打击了董卓一方的士气。
  恨得牙痒痒的董卓直接抄过李旻的臂骨,歇斯底里狂吼:“老夫说要食反贼之肉,老夫说到做到!”
  撕咬了一会儿之后,董卓犹觉不解气,却看到自己的谋士李儒忽然大踏步走进含光阁,脸色有些尴尬。
  “何事急奏?尽管说便是!”董卓一拍桌案,让李儒别挤眉弄眼的。
  李儒看了看旁边众臣,为难地低声说道:“军前急报,孙坚与汉中太守关羽联兵北上,已趁华雄增援阳城之时,袭取了梁县。目前两军在阳城以西、嵩山脚下隔颍川对峙。”
  董卓听得直接太阳穴暴跳。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刚刚烹杀李旻,还在吃李旻的手臂立威震慑群臣呢,居然直接就被李旻临死前的预言打脸了!
  “废物!”董卓直接掀了面前的桌案,大声厉喝:“让华雄即刻出战!我堂堂朝廷威武之师,谁允许他隔河与叛军对峙的!我军要主动出击,有奉先吾儿,还有胡轸、华雄,三员大将,数万兵马,与孙坚关羽对峙成何体统!告诉华雄,再敢怯战者,斩首号令军法!”
  这样发泄了一通之后,董卓又觉得还是没找回面子,如同暴躁的野猪一样来回踱了几步,忽然一条毒计涌上心来。
  “那孙坚能如此巧妙找准华雄增援阳城的时机、突袭梁县,肯定是朝中有内应向孙坚、袁术泄露了朝廷大军布防的军情!文优,你难道没有排查出来么?这是你的失职!”
  李儒眉头一皱,已经知道董卓在打什么立威的主意了,这估计是想杀个朝中跟袁术、孙坚关系好的大臣立威,把梁县之败的锅推到“我军情报被内奸泄露”上,这样才好重新稳住人心。
  李儒也只好配合演戏:“恩相所言甚是,其实属下已有些眉目,只是还无铁证,请恩相稍待!”
  李儒说着,退着走出含光阁,不一会儿之后,就带来了几份口供,到董卓面前窃窃私语几句。
  董卓眉头狠厉一拧,狞笑着一拍大腿:“果不出老夫所料!嗯!”
  最后那一声“嗯”,只是撇嘴努鼻子的声音。两旁噤若寒蝉的朝臣,忍不住用眼神余光偷觑,注意到董卓的鼻子最终是对着卫尉张温。
  李儒一挥手,立刻有两个武士过来听命,李儒耳语两句,武士便把张温揪走。
  不一会儿,在众臣惊骇中,李儒让武士重新托着一个人头盘子进来,把人头拎着展示一圈,丢进还装着些人血残酒的青铜酒鉴里。
  董卓很满意这个效果,傲然道:“诸公勿惊,这张温曾是孙坚上司,当年讨羌乱之时,他与孙坚就曾密谋害我,是老夫大人不记小人过,让这无功废物在朝中留任。
  不曾想他今日果然勾结袁术、孙坚,欲为内应。华雄领兵前出、梁县空虚的军情,便是张温泄露给叛军的!恰才文优拷问叛军俘虏,已得口供!故而斩之!”
  别说,董卓这番话还挺有说服力,因为孙坚跟董卓之间的恩怨,最早就是在张温还是太尉、督军讨伐凉州羌乱时结下的,这事儿朝中大臣都知道。
  当时还是张纯、区星等变乱爆发之前,孙坚是张温的参军,而董卓已经是中郎将,在讨羌战役中也归张温节制。有一次张温想召董卓的部队一起进击韩遂,董卓为了保存实力拖延不来,孙坚就建议张温以“受召不至”这条军法将董卓斩首以威慑其余。
  既然当年孙坚都劝过张温杀董卓,现在孙坚打过来了,张温后悔想当内应,逻辑上也是非常通顺的。
  于是乎,除了王允之外的其他留雒朝臣,还真被董卓再次吓住,稳住了人心。
  可惜董卓已经被梁县沦陷的坏消息败了酒兴,这么一折腾人肉也冷了,他懒得再吃,一脚踹翻李旻锦鲤锅,扫兴离去。当晚少不了再淫杀几个宫女泄愤。
  ……
  两天之后,嵩山-颍川前线,董卓军大营。
  华雄等人,接到了董卓的命令。不过董卓还算讲道义,没有光派一个信使空口白牙传令,至少还是派了两名将领、带了援军来的。
  援军将领名叫樊稠、李蒙,援军人数有五千人,其中一半西凉铁骑。再加上华雄本部的八千余人,和吕布、胡轸的一万五千兵马,合起来也接近三万总兵力了。
  樊稠也不跟华雄客气,直接宣布:“华将军,相国有令,要主动渡过颍川尽快击退孙坚、关羽,否则,就要追究你丢失梁县之责、军法从事!”
  华雄很是为难:“如今敌我两军隔颍川,谁渡河谁吃亏,为何要主攻?”
  樊稠脸一板:“这是你我该问的么?李尚书体恤你们,让多带一句话:相国考虑的不是伤亡损失,而是能不能雷霆之势震慑住叛军。面对区区孙坚、关羽,就算赢,如果不能速胜,就会让其他诸侯蠢蠢欲动!三日内不渡河求战,军法从事!”
  胡轸、吕布在旁边叉着手看戏,反正他们是阳城这边的守将,负责面对豫州方面的叛军,华雄才是梁县守将、负责荆州方面的叛军。
  现在豫州叛军被灭了,是荆州叛军杀入境内,要追究责任也是华雄的责任。
  华雄无奈,只好准备带兵渡河主动进攻,不过他也央求其余诸将一起出兵。
  “华将军担任先锋,我们自当接应。”吕布阴阳怪气地答应,反正这里只有他是并州军将领,其他都是西凉军将领。
第二百五十章
风萧萧兮颍川寒,壮士渡河不复还
  嵩山少室山下,早春二月的风,依然寒冷料峭。谁让这里海拔高呢,积雪都尚未融尽。
  而这股风吹在被逼主动出战的华雄身上,就更觉寒冷。
  此战董卓军在总兵力人数方面其实并不占优势,因为董卓麾下的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部,都已经向西移动,为三辅之地的防御布局了,留在东南线的本来就不是绝对主力。
  如果梁县的那部分人马没被歼灭,董卓军在前线的总兵力估计能有三万,梁县损失了两千人,最多就只剩两万八了。
  而对面的关羽、赵云虽然只有八千人,但孙坚的部队规模着实不小。
  去年孙坚从长沙出发时,就拥兵“近万”,后来一路北上扩军,加上袁术的支持,“比至南阳,众至数万”,实际上大约是三万多人,这还是战斗部队,如果算上运粮辅兵,总人数可能接近五万。
  不过去年孙坚面对的敌人也更多更强,去年秋天的梁东之战败退后,折损了一小半人马,回到南阳补充后如今再来,再次出兵依然有接近三万,攻克梁县稍微损失了点,但加上关羽赵云,讨董联军总兵力至少有三万五千人。
  三万五比两万八,讨董军人数有两三成优势。但孙坚部队的兵源质量稍差一些。
  这里面只有五千人,是跟着孙坚至少打了五年仗、从长沙郡讨伐区星就一路跟下来的百战老兵。还有五千,是去年打起讨董旗号后才被招募的南阳、南郡士兵,只有少量实战经验。最后的一万多人,更是去年秋收后刚募集的,平均当兵不到三个月,一仗都没打过。
  相比之下,董卓军的两万八千人,好歹都是西凉军和并州军的历战之士。
  如此实力对比,如果不需要考虑政治压力,华雄原本还是很有信心相持寻找敌军破绽,再一击而胜的。但要展示朝廷天威速胜,难度就大了。
  被军令逼了一两天后,华雄终于想出一个看上去相对可行的办法,跟胡轸、吕布、樊稠商议了一下具体方略。
  这天的军议上,华雄建议道:
  “胡将军,我带本部八千兵马,今夜再往上游山路绕行数十里,连夜徒涉渡过颍川最上游,天明前在南岸草草立营,与你们成掎角之势。
  如此,既可完成相国要求的三日内渡河决战的军令,又不会被正面之敌半渡而击。为了配合我绕路渡河,还请你们在我旧营中继续虚立旗帜、炊烟,而且摆出要直接渡河的架势,吸引孙坚与关羽的兵力。”
  胡轸是诸将中跟他关系相对最好的,听了这个建议,稍微想了想,确认道:“我们摆出要强度的姿态,吸引敌军,这没问题。可你过河之后,与我军无法互相接应,还谈什么“掎角之势”?
  你就不怕被孙坚关羽集中兵力先歼灭?还不如等你立营稳妥之后,接应我等渡河,全军前往南岸,再与孙坚决战。”
  华雄显然是早就想清楚了:“我就是怕立营不稳,撑不住敌军全力进攻太久,才不敢直接接应你们——如果两万后军都要从我过河之处接着过河,军中还有大量步卒,徒涉很慢,说不定要扎筏,半天也不一定过得完,我反而被缠住手脚。
  不如你们且慢渡河,而我只带骑兵过河,孙关联军虽有三万余众,骑兵却只有数千,他们来冲我新立的营寨,我弃营后撤便是。敌军步军主力追不上我,区区数千骑兵追击又会被我歼灭,岂非万无一失?”
  即便是西凉军与并州军主力,也不可能两万八千人都是骑兵,没那么多战马的。所以董卓军这支部队里,骑兵总数也就一小半,大约一万二到一万三。
  华雄麾下的八千人,骑兵也不到五千,话说到这个份上,胡轸就知道华雄是问他借骑兵了,希望用他麾下的步兵暂时置换胡轸的骑兵,集中骑兵为偏师到上游偷渡。
  胡轸还是想帮这个忙的,但他还是忍不住看了一眼吕布,吕布麾下还有三千精锐并州骑兵。可惜吕布并不像演义里那么跟凉州军将领和睦,他压根儿装看不见,胡轸也没办法。
  最后一番商量,胡轸把自己麾下的三千骑兵置换给华雄临时统领,又好说歹说从李蒙那儿弄了一千人,总算做到了让华雄全员骑兵。
  不过李蒙相助也是有条件的,他表示要亲自带着自己那一千骑兵,过河去督战华雄。
  而胡轸之所以没找樊稠,是因为他知道樊稠这人脾气不好又护短——不然后来樊稠也不至于被李傕郭汜嫌弃排挤了。
  “取酒来,我们共饮三碗,为今晚华将军的迂回渡河壮行!”胡轸做和事老打了个圆场,让在场五将一起喝了几碗,算是一笑泯恩仇,暂时不计较内部派系矛盾。
  当晚华雄就带着八千人,从少室山西麓绕了一条小路,成功渡过颍川。
  谁让颍川这条河本来就是源发自嵩山少室山,所以靠近源头的最初几十里水流量并不大,刚好可以找到骑马可以直接过、也不用担心冲走的地段。
  华雄胡轸在周边几个县驻防了一年,地理早就搞明白了。
  ……
  也不能怪孙、关、赵等将疏忽,没有抓住将华雄半渡而击的战机——主要是他们压根儿没想到董卓会算政治账,逼着华雄主动渡河求战。
  孙坚关羽都按军事账算,想当然以为敌军会隔河固守,所以这几天琢磨的都是如何主动强渡颍川、到北岸去打击董卓军。
  第二天一大早,赵云撒出去的斥候发现了华雄部的踪迹后,立刻飞马回报。
  “报!华雄已于昨夜,在上游二十里寻水浅流缓处渡河,兵马近万人,几乎全部是骑兵!”
  孙坚闻报后豁然而起:“华雄主动渡河了?怎得昨晚看河对岸他营中还是灯火通明、旌旗林立,晚饭炊烟也一点不少。”
  关羽捋髯沉吟:“炊烟旗帜灯火都好造假,既然来了南岸,显然是有备出击。我军可先集结士卒,在正面鼓角齐鸣,派出全部强弩,不要吝惜弩箭,对河对岸敌营放箭数轮,看看敌军反应。
  如此便可探知敌营中还有多少兵马、胡轸、吕布等人是否还在营中。如果他们还在,那就说明敌军并不打算数万之众全军渡河,只有华雄来了。”
  孙坚一想也对,立刻吩咐部队擂鼓吹号,摆出要强攻全军渡河的姿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