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891

  向朗也顺着关羽的话往下推演、建议:“关将军,既然我军兵少不怕耗粮,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将我军虚实故意透露给张羡、金旋。
  这样,也好诱敌速战速决,不再跟我们玩‘耗敌于坚城之下’的旷日持久战术。不过这样做也有一点危险,要是真把数万敌军引诱过来了,凭关将军这五千兵马,不知能否正面击败抱团的敌军主力……”
  关羽大笑:“巨达怕是还不知关某能耐,拭目以待即可!区区宗贼,虽有数万之众,不足虑也!不过,我们也没必要急着告诉他们我军兵少——此处还是峡口附近,张羡要是来势汹汹,就不怕将我小败之后,我立刻缩回峡中不出么?
  既然要诱敌,就更彻底一点,这几天,我们设法急攻西陵,破了西陵之后,再进逼夷陵。夷陵距离峡口就有些距离了,张羡要是有野心,想要全歼我,至少得我攻到夷陵,他才会下血本试图包围我军,不是么?”
  在西陵,背后就是三峡,敌人想绕后包围都没有绕后空间。
  前出到夷陵,故意给敌军绕后的空间!
  这就好比打moba游戏,你缩在高地塔下面还怎么勾引敌人越塔包你?怎么也要前出到一塔附近浪,才勾引得到敌人来越塔吧。
  韩信的井陉之战背水结阵,陆逊的把刘备放到夷陵再绕后刘备,都是这个道理。
  关羽稍稍了解了周边的形势、地理之后,自然也会做出类似的决策。
  决策本身是谈不上对错之分的,关键还要看战斗力和执行力。同样是越塔三包一,操作不好扛塔分配不均,就有可能被被包的一方反杀。
  何况历史上陆逊那次越塔包刘备,其实也不能算全胜,只能算是三换一大赚。因为傅彤卖了自己断后,换取了刘备跑了;黄权只能算是没退路了,直接到旁边找NPC送塔。除非是没有傅彤卖自己、把刘备也包了,那才算零换五的ACE团。
  关羽正是自忖他的战斗力远胜金旋张羡,所以才敢这么浪勾引敌人。
注释:
(1)枝江在西陵以东,佷山在西陵以南、夷水北岸,都是相邻的县。
(2)幼宰是董和的字。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个时辰攻下西陵
  引诱敌人越你塔的最嚣张姿态是什么?
  在己方一塔面前狂浪乱晃,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还够不上最浪。
  最浪的选择,应该是连己方一塔都不屑于守,直接嚣张跋扈冲上去单杀对线的敌人、拔掉敌人的一塔,在敌人一塔的废墟上立个太阳圆盘,然后守那个太阳圆盘。
  最好还允许敌人在通往这个太阳圆盘的所有交通要道上插满真眼,咱也不排眼,就大大方方告诉敌人:我附近没队友,赶紧来越老子!
  而此时此刻,关羽面前的西陵城,就是荆南宗贼们的一塔。
  再深入的夷陵城,才是敌人的二塔。
  华容贼贝羽,就是一塔的对线之敌。
  杀了贝羽,推了西陵,前进到夷陵附近浪,一定可以把目前还在担忧“关羽究竟有多少部队、后续三峡峡口里有没有埋伏着援军”的敌人主力,逼出来速战速决。
  大大方方告诉你:我就五千人,没有援军。
  ……
  既然调整了方略,决定对西陵实施展示肌肉性质的快速攻杀,关羽军也一改之前出峡后闲散修整的姿态,进入了全力攻城的冲刺。
  幸好,关羽前几天的驻扎也没闲着,一边招揽人才,一边就在伐木打造攻城武器,所以现在想动手了随时就可以动手。
  西陵(1)毕竟只是一座县城,尽管处在“长江三峡出口处”这个战略要地上,防御比普通县城强不少,但也就达到一般郡治的级别。
  此处防务的最大优势,还是靠山城的地形来获得的。
  看看后世宜昌的地图,就知道这地方西南边濒临长江,北面则是三峡的群山,东北方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来,从城南汇入长江,所以整个城区是处在一个江河交汇的半岛上,只有南侧的沙洲地比较松软,适合登陆后排兵布阵攻城。
  不过,也正是因为山城地形复杂,所以建造城防的施工成本也很高,木料石料运到高处很费力,城墙也就比普通郡城还矮,只有区区一丈六尺,也就是三米五。
  完全靠夯土而成,没有包砖石也没有掺糯米汁夯三合土,连女墙垛堞都是用土简易堆的。没有斜面没有射孔,城楼也没有房顶,只有一个二层高台,跟烽火台似的。
  考虑到接近城墙之前要爬坡,山路上还有乱石无法推车,所以云梯车、木驴车和攻城车等一切需要靠轮子的重型器械,都难以推到城墙根。防守方才有信心指望这区区一丈六的矮城墙固守。
  对付飞梯和人力扛的撞木,这点城防工事已经够用了!
  西陵守将贝羽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关羽决定直接上投石车:反正那些近距离重型器械推不上去,那就索性别推了。
  投石车可以隔着两百步发威,不用推到近处。
  当然了,使用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保密的。
  因为配重式投石车和传统的人力拽发力的投石车,都是杠杆原理的。只要把发力部分的配重、击发部件替换掉传统的砲梢,别的军阀就可以模仿了。要是明着大规模敞开用,不用一两年其他军阀就纷纷仿制了。
  而如今距离刘备彻底出关东图天下,还有至少几年的时间差,为了如此区区小城过早暴露显然不好。
  所以,关羽严格控制了使用规模,只造了两台配重式投石车,而且非技术敏感部分,还是按照旧式投石车结构、就地取材打造的。只用水路战船运来的配重发力机构替换掉砲梢,用完后再拆了运回去。
  投石车的重量级,也只是按照一千四百汉斤配重、模拟七十人拽砲梢级传统投石车,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弹,平射射程三百步,西陵这种以低打高的战场可射两百步。
  ……
  十一月初三,夜。
  西陵城头的守军非常松懈,因为关羽军抵达后的这几天,一直都没有发动骚扰性进攻,甚至连一边弓弩压制、一边破坏外围城防设施的举动都没有。
  而且西陵城本来就造在江边的高坡上,高度带来了优势,也导致南侧城外并无护城河,也不需要护城河,攻城一方也就不同提前填河。
  所以守将贝羽在最初的紧张之后,反而笃定觉得关羽就是来相持围城、需要慢慢准备。
  对一般将领而言,这个时代攻城战的节奏,要么就是刚到就立刻发动突袭、就靠简易的撞木、飞梯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免得援军反应过来。
  要么就立阵稳固,慢慢打造重型器械。
  很少有人会来了之后消停你三四天,然后又突然发力的。
  结果,这天夜里,贝羽就被城头的轰鸣声惊醒了。
  贝羽当时都不在城楼上,而是在城内的县衙,听到南城的响动,才匆匆带兵过来加强防守。等他赶到的时候,轰响已经持续了快半刻钟。
  两部投石车以每分钟一点五发的速度,发射了二三十轮石弹,每枚都是四五十斤的石弹。最初三五轮射程有些没算好,石弹有远有近,但随着城头火把照耀、守军严防偷偷蚁附之后,投石车有了照明指引,反而越打越准了。
  防守方却丝毫没觉得“帮敌人提供照明”有什么不对,因为同时代其他的投石车,射程都是很随机的,根本无法精确控制,就算给你照明,你也只能瞄准个大方向,却控制不了远近——
  用人力拽砲梢发射的投石机,每次选的砲手臂力大小有误差,而且发力的瞬间同时性、爆发集中度,都不一样。所以人力拽砲梢前一发射两百步远,后一发只有一百五十步远,也是很正常的。
  用了配重之后,省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标准化、去除误差”,说好了射两百步,就是两百步。如果发现射两百步后观测认为射远了,下次发射时从配重筐里拿掉两三颗每颗二十汉斤的砝码,就能把射程降下来。
  拿掉多少砝码就降低多少射程,精确可控。就算有十几步的误差,也是因为石弹本身形状不规则、气动阻力有细微差异,但误差肯定比同行低一个数量级。
  于是乎,贝羽来到城头的时候,就看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
  守城门的小校哭喊着诉苦:“贝帅,关羽军的投石机太邪门了!已经连续十几发石弹都砸得差不多远!都是正好砸在城门西边二三十丈那个位置,墙高大约一半到三分之二高!这墙已经塌下去几百斗的夯土了!”
  顺着小校的指引,贝羽亲眼目睹那处城墙已经塌下去六七尺高,关键是塌下来的土在墙根外也堆起了最高处有三四尺高的土堆缓坡。
  此消彼长之下,一丈六尺的城墙,在那个薄弱位置只剩下七八尺的相对有效高度,也就等于一个壮汉的身高,稍微垫几级梯子就能冲上来了。
  砸出来的缺口附近,还有十几个头破血流的尸体——这些士兵一开始是听从命令过去堵漏、用土石加固城墙缺口的。命令刚下达时,执行任务的士气也挺不错,因为士兵们都被告知“不会有两发石砲落到同一个坑里,所以去填已经砸出坑来的位置是很安全的”。
  但谁知关羽的投石车根本不讲规则!就算没有落在同一个坑,最多也就区区十步误差,还是砸死了不少抢修的,结果士气狂泄,没人再愿意去抢修了,最多随便在旁边抠抠缩缩倒点土意思一下。
  “顶住!顶住!不能松懈!越是这种时候,关羽越是会派人冲锋登城!”贝羽好歹是一方宗贼豪帅,稍微有点战场经验,看着己方的颓废,就知道事情要糟。
  果不其然,关羽觉得把城墙砸成这样“三段式”的落差,已经很完美了,立刻发起了冲锋。
  再砸下去的话,固然可以把缺口砸得更低,但想从缺口爬到旁边正常城墙上的落差也会变大。
  最完美的砸墙,就是把一段一丈六的城墙,砸成三等分各高五六尺的“台阶”!
  关羽麾下的三员副将,分别披坚执锐,亲自督阵冲城。
  徐晃居中负责带人撞击已经挨了两枚石弹、有点残破的城门,并且吸引敌军主要火力,同时他带的部队也都装备大盾,以顶住城头火力压制破门为主。
  左右两翼那两个城墙缺口,分别由周泰和甘宁负责带人架飞梯冲击。
  周泰照例顶了两面大铁盾、口衔古锭刀。甘宁则是单手持盾,另一只手挥舞链枷,背负一柄铁戟。
  关羽亲自带着弓弩队,一一千张蹶张弩压制城头,其余人用弓箭。
  荆南宗贼哪见过一千张蹶张弩齐射的场景,第一波箭雨中就有不少城头的弓箭手猝不及防中箭倒地,惨叫声不绝于耳。随后就被压制得根本不敢露脸观察,只敢随便抛射盲射。
  徐晃的撞门队大喝连连,昏暗中很有迷惑性,吸引了大多数的火力,而且拿一下一下撞木锤门的声势,也确实很威风。城头倒有八成的弓箭往徐晃那些大盾铁甲的士兵身上招呼,收效甚微。
  相比之下,周泰和甘宁的攻击完全可以用“静悄悄的猎杀”来形容,他们麾下的丹阳兵也都闷声不吭,只是目光冷厉地往上冲,为了冲得快,他们也不会穿铁甲,以求纵跃轻灵。飞梯一下子架设了二三十套,为的就是分散敌军注意力,让敌人不能全部堵到最矮的那个缺口处。
  就是这么一点迟滞,立功心切的甘宁第一个莽上了城头——周泰比甘宁更稳一些,毕竟他不是第一次立这种先登之功了,他知道身上每一道伤口都有多不容易,能稳就稳。
  但甘宁,加入刘备阵营后,还没捞到过哪怕一次破城的先登之功呢,此前只有水战建功,年轻的甘宁非常急于证明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