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891

  没办法,这事儿必须拒绝,否则历史走势就整个崩坏失控、无法利用了。
  李素的选择有限,稍加权衡后,他说道:“臣本意自然愿意奉诏。只是……臣带进京的兵马,已经交割给了卢尚书,若是让臣再去向卢尚书转达,难免多生枝节,也怕误了太后期限,不如,太后直接宣召卢尚书宿卫宫禁……”
  “你……你已经把兵权交给卢植了?”赵忠竟失惊到忍不住越过太后出声。毕竟他看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把自己私兵的临时指挥权那么主动交出去的将领。
  天下哪个将领不希望拥兵自重?再忠诚的皇甫嵩都希望呢!
  何太后听了也不禁微微动容,赞叹嘉许了几句。
  但李素却对自己的回答很不满意,他看何太后在要兵被拒后居然还跟他东拉西扯,不由怀疑是不是在下决心、两边是不是埋伏了宦官组成的刀斧手……
  他哪里知道,何太后只是当了半年寡妇想找人聊聊八卦而已。
  “李素,你抖什么?来人呐,小秀,赐他汗巾!”何太后让旁边的宫女给李素擦汗。
  李素尽量稳住声音:“太后……天色已晚,臣久处内宫不太合适,故而惶恐,请太后恕臣失仪之罪,若是无事,我就不打搅太后歇息了。”
  何太后不由奇道:“你还害怕女人不成?二十一岁,娶妻了么?你比我侄女儿也大不了几岁。”
  李素心中“咯噔”一下,暗忖要是这时候说不曾娶妻,万一何太后心血来潮再横生枝节保媒怎么办?
  跟蔡琰的关系不能泄露,所以他一咬牙,诈称:“臣已与中山望族甄氏初定婚约,只是军务倥偬未曾完婚。”
  最后这句托词,总算是救了李素一命,何太后找人八卦闲聊保媒的兴致被打断,扫兴放他离去。
  李素感觉自己铁甲内侧已经被汗浸透了。
  望着李素远去,张让从旁边一间偏殿转过身影来,跟刚送客出来的赵忠一碰面:“没想到他竟把指挥权毫无保留给了卢植,此人怕是指望不上了。
  刚才太后跟他闲聊家常时,我已经当机立断矫诏招大将军入宫了,立刻把所有刀斧手埋伏到嘉德殿。”
  赵忠点点头,担忧地补充道:“我看那李素问话最后颤抖不已,他不会是看破了我们埋伏了刀斧手吧?事已至此,不能冒险,若是他出去之后何进再进来,被何进半路撞见拷问,露出蛛丝马迹可是不美。要不要……嗯?”
  赵忠比划了个手刀的姿势,一示灭口。
  张让无所谓地点点头:“还是正事为先,如若宫内先流露出厮杀迹象声响,也可能打草惊蛇。李素杀与不杀不重要,关键是不能给何进任何讯息。
  我看何进差不多也快到了,李素进不了嘉德殿的,嘉德殿北门已经被封,他只能绕路,别撞见何进就好——反正何进入宫之前,宫门不许开、不许放任何人外出、也不许人在宫门外逗留!”
  张让不是杀不了李素,他是怕杀李素万一导致何进警觉,岂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
  李素带着赵云,快步回到嘉德殿北门时,却发现有武士守在那儿,告知他从懂偏殿的回廊绕行。
  李素心中愈发一紧,但也不说什么,带着赵云就碎步快趋绕路,等到拐过东侧那个墙角,才继续加速。
  不过,他还没走完东偏殿回廊,赵云忽然拉住他,低声示意:“嘉德殿南门前,似乎有人进宫了,不是大将军么?”
  李素一惊:“你眼神这么好?这不是你我管的,快假装没看见,我们走自己的。”
  不愧是百步穿杨的骑射名将,视力就是逆天。而何进这个神速的进攻速度,显然意味着张让在知道李素交不出兵权后,就已经立刻矫诏宣何进入宫了——他根本就没等一个出去再招一个进来!
  好算计啊!就是为了防止先出去的人跟后进来的人串供!现在这样,李素根本无法提醒何进“千万别进宫,这里危险(2)”。
  李素恰到好处控制节奏,确认自己不会撞见何进之后,才快步奔往皇宫正南门。
  偏偏抵达正南门之前,中间还有一两道内门,守卫非常复杂,李素冲到第一扇门前时,拿出何太后召见的懿旨手谕,说自己受召完毕,太后吩咐他尽快出宫,以免有损宫闱清誉。
  第一道内门的守兵没有十常侍高层,不知今夜阴谋,看了召见懿旨也就放行。
  李素就靠这么大胆,诈开两道内门,一直到了南大门内侧。
  门外似乎有人马嘈杂,李素愈发多了生的希望,他知道那些是曹操和袁绍带来的保护何进的亲兵,但是被拦在了宫门口。
  可也正是因为袁绍带兵在外,这扇门的守将比里面内门的严格不少,李素再次拿出宣召懿旨和召见完毕的信物给对方,想骗开城门,对方始终推脱:
  “中郎请赎罪!我得张常侍之命,今晚不得特使前来宣布可以开门之前,此门一律不得再开!还请中郎到旁边歇息等候!说不定张常侍的特使很快就会来解除门禁的。”
  李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时又不敢直接动武,他也不知道门口的袁绍军如今有没有等到不耐烦、有没有冲进来救何进的准备。如果动手早了,打开了城门袁绍他们也不攻入,到时候岂不是成了李素的人妄自杀害宫廷卫士、当出头鸟了?
  有些事儿,你必须得等大家都呐喊杀宦官攻宫,你才能跟着干。否则大伙儿说不定会很乐意看到超节奏一拍的先行者被打为反贼——宫廷斗争就是这么残酷。
  另一方面,李素也不知道嘉德殿那边张让办完事儿没有,要是还没办完,自己提前太多杀开城门,又救了何进,那后续发展就完全崩了无法预测。
  “那好,我等等。”李素强行表情语气都镇定下来,丝毫不露破绽,让守门官放松对他的警惕,足足等了十几分钟。
  然后,他才趁着那个守门官走到门缝边、把注意力集中在往外观察袁绍等人动向时,李素才压低声音吩咐赵云:“子龙,你耳音比我好,听着点儿,如果内宫有大队人马杀来,或者是门外士卒高喊“请大将军上车/回府”之类的言语,你就看准时机斩杀那个守门将。
  至于借口,你可以一边杀一边大喝:我等奉大长秋赵常侍之命,以宫闱清誉为重。此人勾结悖逆,欲图深夜锁少年俊美男子留于宫墙之内,败坏太后名声。我们是为太后与先帝美誉才斩之以肃宫纪。”
  这个借口其实也是不太说得通的,但搪塞个一天半天没问题。只要等其他人也都跟着攻打宦官了,也就没人计较李素稍微领先半招。
  赵云点头,表示没问题。
  两人又坐了十几分钟,守门将看他们闭目养神很坦然,愈发不注意他们。而宫门外袁绍的兵终于开始呐喊:“请大将军回府!”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守门兵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外面,丝毫没有防备身后,那门将还分出几个人手去通报催促:“你们速速把此处情况报告给张常侍,问他究竟如何处置!”
  “喏!”几个守门亲兵领命而去,门口的人手又少了几个。
  早已蓄势待发了二十分钟的赵云,终于逮住了一个机会,直接大喝一声,一边数落罪行一边挥剑砍去,直接斩落了那个守门将的首级。
  随后他一气呵成抢过未倒尸体手中的长槊,挑开两名守门兵,并且趁着那守门将的首级还未落地,就用槊枝凌空接住、顺势一抛掷向李素。
  李素下意识用手一挡,发现自己双手接住了一个人头,吓得差点儿直接扔掉。
  幸好赵云的厉喝点醒了他:“还不快戴上他的头盔!”
  原来,李素和赵云入宫,铠甲穿在里面,自然不能戴头盔。赵云这是早就算好了一出手就斩个首级送给李素,让他自己扒死人头盔戴上,躲避万一出现的流矢。
  李素这下也顾不得血腥和恶心了,苟怂之力让他爆发出一股力气,直接硬扯下死人头盔罩在自己头上,死者喷出来的颈血本就喷了一头盔,戴上后看着倒像是李素满头满脸鲜血淋漓。
  他戴个头盔的工夫,赵云已经挑死数名过来阻止开门的宦官,眼看着背后张让那伙拿着何进首级过来宣召的援兵已经在望,赵云独力双手打开巨大的宫门,让李素第一个钻出去。
  赵云还帮他喊话:“外面的不要放箭!我们也是被十常侍谋害的!”
  外面本来就没打算立刻动武呢,赵云这一嗓子倒是谨慎到多余了,但李素觉得挺受用,他终于躲到了袁绍带来的大将军亲兵群中。
  张让的人赶到这儿,发现宫门被开了,瞬间傻了眼。
  “大……大将军谋反,已……已伏诛,余者不问。哎呦,说了余者不问了怎么直接就放箭?”
  传令的宦官队立刻被乱箭射得抱头鼠窜往回跑,曹操和袁绍都已醒悟过来,带兵往里冲杀。
  原本需要吴匡和袁术放火焚烧攻打上一整天的皇宫正南门,因为机缘巧合被赵云从内部打开了,结果一分钟就攻破了(3)。
  ……
注释:
(1)笔者语:尽管董卓更不忠。
(2)笔者语:李素当然也没想提醒何进,但张让以为他会,不得不防。
(3)笔者语:只看演义很容易产生“袁术、吴匡起兵攻打宦官后,宦官立刻崩溃”的印象。
但按照三国志,在何进被杀后,其部将反攻皇宫足足攻了三天,张让才不支逃走。
所以这个过程还是挺曲折的,里面有好几个需要奇谋和勇武的难点。
第一百九十三章
引卢植救太后
  因为宫门被忽然打开了,以至于试图前来控制局面的宦官武装,与何进的护卫部队,直接进入了极度混乱的乱战,一点缓冲谋算的余地都没有了。
  连今晚号称临时负责何进安全的袁绍,都是被赶鸭子上架一般,在第一波弓箭乱射之后,才忙乱中吼出他那声经典台词:“宦官谋杀大臣,随我杀进宫去,诛杀恶党!”
  跟袁绍一起来的吴匡,此时本该火烧面前这道宫门青琐门,但既然赵云开了门,吴匡一时六神无主,就直接跟着袁绍杀进去了。
  曹操相对心细,看到李素跟赵云刚刚从里面逃出来,他只是呐喊作势冲锋,实际上却先让别人冲,自己快步跑到李素身边搀扶了一把,用拷问的语气问:“伯雅今夜何故在宫中!大将军被宣召入宫时,你可曾看见!与你可有牵连!”
  “孟德何出此言!”李素刚才在刀剑之下还是比较苟的,但到了扯皮打嘴炮分责任的时候,他浑身精气神都回来了,进入了心流状态,连害怕都一扫而空。
  李素心念电转,立刻想好了推卸一切责任的说辞:“我是被太后宣召!太后听闻大将军召外兵进京,恐生不便,召我宣慰指示,别无他事!大将军被召入宫,我都不知道!还是觐见完毕回来时、被堵在青琐门内不许放出,我才知大将军也入宫了!
  现在想来……十常侍谋杀大将军,多半就是为了外兵之事。那么,太后宣召我时,十常侍定然有人在旁窃听。见我说到我所领兵马已交给卢尚书,太后要调遣不如直接找卢尚书,十常侍定然觉得无幸,才在我尚未出宫时,又矫诏太后名义招大将军、使我没有机会向大将军示警!”
  这段话比较长,看到旁边那些还没冲进去的大将军护卫虎视眈眈看着自己,李素也是语速飞快,几乎一秒钟七八个字的速度把这段因果喷完,以免他们暴走误会。
  这要是被当成十常侍的诱饵,可就无功有过了,在宫廷厮混,一秒都不能疏忽啊。
  这时,旁边另有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带着后队赶来了。
  如今大将军直属的京城卫军,理论上归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和虎贲中郎将四人分领。但目前五官中郎将职位出缺,所以就是吴匡、张璋、袁术三人分任左右、虎贲统领。袁术今晚并非当值护卫,来得就晚了。
  他也不知道前面因果,但他素来比袁绍更看不起出生贫贱之人,对李素这种火速升迁的年轻人也没什么好感,见状打断曹李对话直接追问:“你此言,何人可以作证?大将军死前你还在宫中,却没有奋力救护大将军,莫非你想说十常侍可以为你作证?”
  李素简直气不打一处来,曹操的话还好说是合理怀疑,是曹操生性多疑未必恶意,袁术这就是无理取闹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