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891

  鲁肃连忙接令,顺便又提醒:“如若张鲁自知最终定然守不住南郑,又怕被合围,提前逃窜呢?”
  刘备眼神一眯:“我还不及细看地形,他要逃窜的话,往哪里窜?”
  鲁肃拿出地图,指着说:“南褒水自南向北汇入汉水、正好是流经南郑城下的。而南褒水的源头,便在雨山主岭。主岭南侧不过十余里,便是宕渠正源。
  张鲁若要遁走险要之地以自守,肯定会溯南褒水至源头,而后翻过雨山主岭,进入宕渠后再顺流而下,盘踞巴西各县。”
  鲁肃提到的“雨山”,便是后世的大巴山,确切地说是大巴山在汉中郡南部的这一段。汉中郡北界秦岭,南界大巴山,本就是群山围绕的盆地。
  “雨山”之所以得名,也是因为这段分水岭两侧的褶皱非常对称。但凡北坡凹陷处形成一条雨水汇聚的河流源头,南坡对称的地方也会形成一条河。
  而宕渠既是一条河,也是巴西一个县名。
  作为河流,宕渠便是后世的渠江。渠江、涪江和嘉陵江正源,这三股江最后会在江州的垫江县合流(1),成为完全体的嘉陵江,然后再在江州注入长江。
  鲁肃担心如果把张鲁放到了宕渠水系,以巴西地区的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怕是一时半会儿追不到他了,到时候你还不得一路越境追杀到垫江县、三江合流之处,才能彻底清缴残贼?
  所以从纯军事角度来看,为了彻底尽快安定汉中人心,还是尽快彻底合围南郑,不让张鲁跑掉才是。
  但刘备心中则另有打算。
  他离开雒阳的时候,也见到汉灵帝衰弱的状态了,那病势只要稍微懂点医理会看气色,都知道就那几个月的事儿了。
  这可不是只有刘备会这么看——历史上的董卓之所以陈仓解围后被召回任命为并州牧、走到河东就不再往北走了,就是因为董卓到河东时大约是二月底,比刘备这一世离京晚了一个多月。然后董卓也看出来皇帝病情了,才要赌一把滞留河东。
  而且李素是给刘备出谋划策过的,刘备当宗正少卿时也高度怀疑刘焉僭越的证据非常多。
  要是张鲁那么快平定了,自己手头就只有一个汉中郡,最多再加上来路时占领的秦岭山区那俩过路郡武都、阴平。靠这么三个穷郡,跟刘焉彻底翻脸,哪怕到时候有朝廷的大义名分,刘焉真要造反,也不好对付。
  不如再稳一手,借着打张鲁的名义,继续扩大地盘和实力,也多点时间在汉中种田缓冲、预做准备。
  翻过秦岭运粮的损耗太恐怖了。这次攻打阳平关之所以能撑住,那是因为前后只花了半个月就拿下阳平关了(2),可后续要对付蜀郡,怎么也得先把汉中盆地的粮食收获上一季,然后用汉中的粮打蜀郡。
  刘备也是被李素教坏了,闭上眼想了一会儿,叹道:“我们还是以怜恤士卒性命为重,狗急尚且跳墙,追围张鲁如果太促,他以剩余一两万兵马猛攻突围,我军在南郑一侧的围城人马也未必拦得住他,说不定还多有死伤。
  他要走,我们就围三缺一,尽量趁机削弱他才是。只要围三缺一,张鲁军定然无心恋战只想逃跑,到时候我们尾随掩杀,还有子龙的乌桓突骑可用,我军死伤定然稀少。”
  刘备一个字没说他想养寇自重,字里行间只说是爱惜士兵的生命。
  但鲁肃也是后世第一个敢说出“汉室不可复兴,曹贼不可猝除”这种大逆不道话的人,所以他马上秒懂了领导的心思。
  “将军围三缺一是也,这一点属下与将军所见略同。属下恰才劝将军彻底围杀,怕的是张鲁此人善以鬼神煽惑人心。若能杀之,则汉中各县可立刻为我所用。
  若纵之,只怕他身在宕渠,依然给汉中被妖言所惑的百姓以精神寄托,害得百姓一时不解朝廷与将军的苦衷,不能全心全意为将军所用。”
  这个问题也是很现实的,因为靠迷惑人心起事的军阀,击毙其精神领袖对于破除歪论、打破精神寄托有奇效。鲁肃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两害相权、觉得应该围死。
  刘备想了想,决定赌一把:“两年前,我在雒阳时,听闻伯雅与刘焉论及张角黄巾起事之祸根,伯雅言道百姓被鬼神邪论迷惑,多是因为不明算术,如张角行径,但凡使百姓明“概率”,便不会盲信。我想伯雅定然擅长破除这些鬼神之说。
  等云长救出伯雅,我军定然能想出办法既收纵贼之利、又不遭纵贼之害。便如虎狼之药,药性猛烈,又有反噬,名医能以君臣相和之道,以辅材去虎狼之性而留疗效,岂不美哉?”
  鲁肃不由叹服:主公对伯雅兄的信任也太夸张了,伯雅兄人还没救回来呢,关于这个问题连一句话都没跟他讨论过,主公就盲信伯雅兄定然能想出“君臣调和”的对策?
  不过,或许是刘备觉得,哪怕无法做到“君臣调和”,他也宁可顶着这个副作用吃这剂猛药。
  “既如此,就等关将军救回伯雅兄,肃愿拭目以待,观其高论。”鲁肃也不再劝说。
  ……
  此后三天,大军完全按照刘备的要求休息整顿,随后从北侧迂回南郑,占据了褒中,实现了对南郑县西、北、东三面的包围,然后继续沿着汉水进军成固。
  这摆明了是暂时把南郑县正南面、对着南褒水的那一侧让了出来,任由张鲁逃命。
  另一方面,李素也终于在阳平关陷落后的第五天,回到了刘备驻扎的沔阳县。
  跟随他回来的还有赵云和典韦,以及那几百名精锐护卫士兵。
  刘备听说李素到了,几乎是望眼欲穿,亲自从沔阳走了十几里路,前出到阳平关外迎接。
  “贤弟此行当无恙否?”刘备自己检查了一下,确认李素丝毫没有受伤,这才发现一个问题,“云长怎得没和贤弟一起回来?”
  李素收起折扇,拱手回答:“我从云长处得知张卫被擒、送至关下打击米贼士气,便知阳平关、沔阳定然已经落入兄手。兄之兵力与张鲁相当,想彻底一击尔灭张鲁定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我与云长合力,此番抓住了不少板楯蛮俘虏,这才得知张鲁这一年里笼络板楯蛮甚密,他若遁走,定然南下巴西。我以为巴西地势险峻,唯有沿三江而下。
  所以跟云长商量,请他不必再往返折腾,就在马鸣阁道尽头,顺势侵占葭萌县,葭萌县濒临嘉陵江。到时候兄若南下巴西,正好由兄亲统大军沿宕渠南下、云长领兵沿嘉陵江南下。分进合击,定然在垫江以北全歼张鲁与板楯蛮。”
  刘备听得微微一丝凉意:“我……前几日才临时起意,要纵张鲁南下巴西,贤弟身在马鸣阁道危境之中,竟已知我心意……”
  旁边的鲁肃和诸葛瑾、诸葛亮更是听得目瞪口呆。
  李素连忙解释:“谈不上先知心意,只是觉得如此取巴西更为妥当。若兄并无此意,我此番回来也会劝说兄如此行事,只是英雄所见略同,巧合了。”
注释:
(1)即今天的重庆合川,“合川”这个地名的来源就是因为三江在此汇合到一起。
(2)从离开陈仓、南下行军进入山区的日子开始算,不是从军事战斗开始算。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杨昂的企业级理解
  刘备终究是义气为先,见李素支持他放走张鲁慢慢收拾,他也就不急于先问具体计策了。
  反正距离汉中盆地彻底占住还有些时日,那么急干什么。
  眼下刘备最关心的,还是李素是如何被解围的、关羽和他带去的那支部队近况如何,所以他很快转移了话题,拉着李素问起这几天的经历,尤其是李素带去的各位将领有没有伤病。
  这份气度,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就好比你出差回来,老板只是稍微了解一下生意成功与否,然后就不问你具体赚了多少钱,而是问不在的这些日子生活上有没有状况、家里有没有困难。
  这样的老板才叫会做人,有情商。刘备身边的人也都习惯了。
  李素也把经过实言相告,说到赵云、周泰毫发无伤,典韦跟蛮将交战时被钉锤扎伤,刘备还微微动容,很有经验地说:“素闻南方的蛮兵兵甲不利,但善于用毒,可为典韦仔细处理伤口、查验是否有毒?”
  李素示意放心:“我当时就已特地让士卒再把钉疮周围皮肉略微割去一些、煮沸净水洗净,包扎而暂不缝合。典韦体壮,倒也能忍痛,着实可佩。”
  李素的处理,倒不是为了防止淬毒,纯粹是怕破伤风。那种蛮族的钉锤都是大木棍上扎几根钉子,钉子还有铁锈,李素这种稍微懂点现代医学的看了都觉得瘆人。
  他知道破伤风是厌氧菌,最怕深而密闭隔绝空气的伤口,所以宁可让典韦的伤口敞开暴露一些,只用煮过的透气葛布包扎而不缝合,让创面接触空气、敷上消炎草药。这年代没有破伤风针,这已经是最好的处置办法了。
  刘备则歪打正着,以为这是防止淬毒的最新妙法,没有再多想。
  随后刘备又问起李素脱困的经历、关羽部历经数战伤亡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李素也一一作答。
  “这几日我军并无危险,张卫走时,只知我占据险山、士卒精锐,却不知我提前让士卒汲水囤积,严格配给饮水可支持四五日之久。何况我还让士卒在山顶找到了一些芭蕉、葛藤,可以割藤拧榨取汁饮用。
  所以张卫关照那些留下监视我的板楯蛮无需主动进攻、只需围困渴死我军的战术,一开始就失策了。我还喊话试图招降板楯蛮,告诉他们兄乃仁义之主,招募蛮兵从来足饷,有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可为证。
  可惜于夫罗不在,一时无法证明,典韦又杀过几个蛮将,他们一时不肯投降。但云长杀到之后,我让幼平也趁势杀下山区,冲开缺口断蛮兵退路,与云长前后夹击全歼了他们。大约有一千三四百人最终投降。
  还请兄这几日便拨出一些钱财,派人送去葭萌县与云长作为兑现军饷,再派些于夫罗身边的将校前去现身说法,则这些蛮兵定然能安心为云长所用。算上这些蛮兵,云长麾下可战之兵如今恢复到五千之数,据葭萌与刘焉对峙、异日随时可分兵沿嘉陵江攻巴西,可随机两便。”
  李素一番话,既交代了前因后果近日经历,又把后续准备安排得明明白白,刘备听了也不多问,直接用人不疑地吩咐按李素的要求办。
  李素提到的关羽如今驻扎的葭萌县,在灵帝年间还没有修建正式的“葭萌关”。同理其实刘焉那一侧的剑阁县也还没修“剑门关”,稍北一点控制嘉陵江上游汇流口的白水关倒是已经有了。
  不过,因为是交通要道,葭萌县和剑阁县的险要之处,都是有砍伐的树木尖桩、密密匝匝排成寨墙,并且设置鹿角、拒马、陷坑、堆土墙基,以及木质的箭楼,相当于是一些当道扎营的防御工事。
  严格来说,葭萌县并不属于汉中郡,而是广汉郡最东北角的一个县,也就属于刘焉的地盘。但谁让刘焉之前与张鲁联手做局时,双方实控区本就暧昧不明。
  葭萌县全境几乎都是在马鸣阁道山谷里,穷得一比没什么人口耕地。关羽假装追击张鲁残部追到这儿,顺势占了,形成“刘备以葭萌关为界,刘焉以剑阁、白水关为界”对峙的默契。
  刘焉军估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追认了这个既定事实。那一带的地形明显是谁进攻谁吃亏,没有十几倍的伤亡是不可能攻下对面的关隘的,更何况眼下刘焉估计正心中惶惶,怕刘备抓到他的把柄呢——如今刘焉的名份依然还是汉臣!不是军阀!
  刘备就按照李素的计策,稳扎稳打推行下去,准备徐徐占据汉中周边各县。
  另外,刘备也是等到了此刻李素回来,才正式就阳平关、定军山等一系列战役,进行最终定性的论功行赏。
  尽管李素本人根本没有参加阳平关和后续战役,但刘备亲口认定李素的诱敌出关之计才是战役首功,并且表示彻底拿下张鲁后会按此表奏朝廷升官。全军上下也没有任何人有质疑,全部心悦诚服。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就这次两千多人守的关,汉军都付出了三千人阵亡的代价才死磕猛攻进去。要是真有一万人以逸待劳在关卡里守,汉军可不是简单付出乘以四倍的阵亡就能攻下来的,说不定真就一年半载都攻不下了。
  这个“入川第一功”绝对比刘邦说的“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更有说服力。
  ……
  刘备军在布置接受汉中平原事宜的同时,南郑县城内,张鲁已经紧急动员完了全部可以背井离乡的士兵,并且调集了南郑周边全部可以用的小船,准备从南门出城,走南褒水逃往雨山、翻山进入巴西宕渠、投奔板楯蛮。
  在是否出逃这个问题上,张鲁还是犹豫过一阵子的,这几天南郑县城的太守府邸里,为这事儿可没少打嘴仗。
  他最初的想法,是要么死守,要么投降,但因为心腹谋士阎圃的劝说,最后反而改成了逃跑。
  当时杨昂刚刚逃回来,带来了张卫全军覆没、阳平关失守的消息,劝说张鲁立刻动员南郑剩余的全部兵力,并且集中各县人马,笼城死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