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891

  李素智珠在握一笑:“我没让兄另外采石,这不有现成的么——我看城墙东南两侧,也有不少残石,周遭夯土侵蚀,并不稳固,不如把东南两侧松动的石料都挖走,用于西门北门以及相应的城楼。而东南边石料拆光后,随便挖点夯土来,表面补平就好了。”
  “你这不好比是拆东墙补西墙么?不对,都不用比方,就是!”刘备不由好奇,要不是他素知李素有谋,几乎要以为是开玩笑了,“贤弟这是何意?”
  李素附耳低语:“兄且细想,这陈仓城的西北两侧,正对的是何处?是陇山谷道,防的是韩遂,而东南两侧,正对的是秦岭谷道,防的是汉中来路,是张鲁。
  对于朝廷而言,韩遂是持久大患,要一直防下去。而张鲁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有了我们去讨张鲁,彻底剿灭,从此以后,朝廷就不需要陈仓城防御南侧之敌了,我这是为了朝廷省钱。”
  李素把他的真实想法修饰了一下,没说“我们入了川将来还要出川”。
  但即使是修饰过的想法,刘备也觉得很有道理。
  对啊,我刘玄德是天字第一号大汉忠臣,陈仓城东南面防汉中来敌,而汉中是我的,不可能有人反汉。
  好防御工事要用在刀刃上,就这么决定了,拆东墙补西墙!
  他立刻下令,帮皇甫嵩修缮城防,把东南两面的全部石料拆走,准备吧西北修缮一新。
  而实际上嘛,到了执行层面时,“欺上瞒下”的李素甚至比刘备预期的做得更缺德。
  李素甚至都没有用任何质量靠谱的夯土修东南墙的缺口,而是偷偷从护城河里疏浚出来一些淤泥,直接豆腐渣工程一样塞到城墙风化流失形成的空腔里,把内里堆满了,外面盖一层夯土装装样子。
  反正只要不遇到敌人来攻城,这种豆腐渣工程一两年内是不可能被发现的。
  ……
  安排完主力驻扎陈仓期间的徭役之后,刘备再次问起进兵策略:“贤弟以为,此去汉中,关键在于何处?我军应如何进兵?”
  这个问题还算简单,稍微看过《演义》的小白都能回答,李素也脱口而出:“入汉中的关键,当然是其门户所在阳平关了。我以为,蜀道艰难,阳平关险峻。
  不可仗恃兵精士众,还应尽量智取,或偷袭,或诱敌,不一而足,具体要见了当地形势才好说。我也只闻阳平关之名,不知其地理细节。”
  刘备想了想:“那眼下该如何做呢?”
  李素让人取了地图来,大致看了一下,说道:“我看不如分两步走,第一,大军留在陈仓,确实离前线太远了,不及随时增援。可先以主力出散关,沿山谷进入武都郡河池县一带。
  河池临近西汉水,从河池往南顺流可至武兴,走五十里陆路可至沔水沿岸的沮县,沮县再顺沔水即可抵达阳平关。
  而如若从河池溯西汉水往上游,可至武都郡治下辨,往西皆是祁山旷谷,直达沓中,水草丰美。我军此来,目的有二,其一是平张鲁,其二是为于夫罗单于寻一处马场安置、任其在当地施政管辖。
  既如此,我们可用第二个目的掩饰第一个目的。此番南下,先假借只为安置于夫罗,且沿途封锁消息,抓到翻山越谷撞见大军的百姓、商旅,全部扣下,暂时不让汉中之贼知我动向。
  然后假借安置于夫罗、装作继续帮助左将军从南侧武都、沓中迂回进击天水、攻打韩遂,如此一来,就算张鲁发现有小股军队在陈仓道中行进,也有望骗过他,让他暂时以为是去打韩遂不是打他的。
  只要我军一天不从河池南下,就一天不会惊动张鲁。此计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于夫罗的骑兵在关隘攻坚时毫无用处,暂时先把他送走,也减轻我大军后勤消耗,他的单于亲卫骑兵都是一人双马,一万人两万马消耗太大了。”
  刘备琢磨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道理。
  那就先从陈仓走一小半路,赶到河池,把大部分军粮也逐次运到河池。然后一边遣送于夫罗故布疑阵,一边派出小股斥候从河池南下阳平关,查看地形。等有了地形详图之后,再在河池召开军议,讨论如何作战。
  李素心中也是有些忐忑的,这可是一场没有办法耍花招的硬仗,攻打关卡连断粮这种招数都指望不上,只能硬碰硬。
  偏偏之前因为一直没有稳固根据地,李素也没机会在保密状态下攀科技,如今既没有黑火药爆破,也没有别的划时代攻城武器,可拿阳平关如何是好呢?
  历史上,曹操第一次猛攻张鲁时,可是也没法攻破阳平关的。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阳平关
  不管后续的战役要怎么打,第一阶段“保持保密,分兵徐进,充分侦查”的思路总归是没错的。
  所以跟李素商量好了之后,第二天开始,刘备军就开始分批逐次南下、一边探路一边巩固中转据点,并运送囤积粮草。
  跟皇甫嵩他们分兵是正月二十九,正月三十大军出散关,花了三天时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才堪堪翻过秦岭主岭。
  龙抬头的日子,从节气来说大约是惊蛰之后几天,所以大军翻秦岭主岭的时候,山谷里的积雪已经融化得差不多了,旁边高峰处依然还没化完。
  而山谷中已经非常泥泞,经常可以看到一段一段汇成涓涓细流淌下。从散关外往西南七八十里,一直到东狼谷,地势都是逐渐变高的,所以这些融雪水流会一直往陈仓城方向流去。
  李素大部分路程骑在马背上,享受最高级的文官待遇,但遇到实在泥泞不稳的险要之处,也只能下马,由武士搀扶前行。
  走到东狼谷时,大军暂时歇息,刘备找到李素,一起吃点干粮酒水,顺便攀谈起来。
  刘备亲自掰了一块驴肉火烧给他,叹道:“我等久居朔方,这蜀道之难,今天才算大开眼界,难怪张鲁能截杀汉使。走陈仓道已然如此泥泞,要是走郿县的褒斜道,甚至直插长安的子午道,不知要何等险要。”
  李素喝了口水,才接过火烧:“只是泥泞,还好解决,等融雪积水流完就好了。正因此时泥泞、封雪也才刚刚化开,我军进军才有突然性,张鲁容易不作提防,这点苦值得吃。”
  刘备把一个小石子丢进山溪,摇头叹道:“再不作提防,总不至于阳平关上一个巡哨的都没有、让我们偷偷登上关墙吧?只要开始攻关,片刻之间拿不下,敌军援军还不是源源不断赶来。”
  李素不愿说丧气话,就想找话题歪楼,他看着刘备丢出的小石子在山溪中溅起的水花,心中一动,问道:
  “今日可有扣留到北上的本地商旅、药农?我正想找熟悉地理的土人问询,这山中积雪的融水成河,真能流到陈仓城下吗?我们从陈仓出发的时候,还不见有河自秦岭流出。”
  刘备以为李素是在转移话题,不屑评价:“这很重要么?”
  李素微一耸肩:“孙子曰,以虞待不虞者胜,为将者多知点地理总没错。我读史,总好奇当年淮阴侯如何助高祖皇帝暗度陈仓,问问土人当地地理,说不定有启发呢。”
  刘备并无恶意地轻轻哂笑:“那贤弟慢慢琢磨吧,这种东西知道了又如何,又不能回数百年前,帮高祖皇帝打得更好。”
  幸亏刘备是真正的正常人,不知道“穿越”这个概念,不然的话,他就该说“你又不能穿越回去帮高祖”了。
  李素很快找来一个被大军扣押的本地采药老农,客气地分了对方一块驴肉火烧,问了这条河的事儿。
  那老农一五一十回答:“将军,此溪确能一直流到陈仓城下,水量最大的时候大约在二月底,还能汇入陈仓城南的护城河,最终进入渭水呢!我久在此地采药,也常去陈仓货卖,故而知之。但此河不常有,每年也就开春融雪一两个月,雨水最多的年份,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其余时候都干了。”
  李素心中一动:莫非当年韩信暗度陈仓时,借助了水运?所以后勤容易解决?可诸葛亮北伐时为何只走武都郡下辨的祁山道,却破不了陈仓?
  是郝昭守城太强,还是诸葛亮后勤太弱、无法持续运粮到陈仓前线保持对陈仓的围城?如果是持续运粮围城太难,是因为诸葛亮没有利用水运吗?还是他选的出兵季节和韩信不一样,才导致不是丰水季?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向来走一步算三五步的李素如骨鲠在喉,很想释疑,他便诚恳追问:“此河水量最大时,最深能有多深?可得行舟?”
  老药农摇摇头:“最深时不过四五尺,而且怪石杂乱,如何行得了舟?”
  李素摸着下巴暗忖:那看来不是季节的问题了,这小溪无论什么季节水位都不能开船运粮。
  罢了,先想到这一步,做好记录,将来平了张鲁,有时间再回来慢慢考察地形吧。
  一旁始终跟着李素晃悠的诸葛瑾,见状也不由奇怪:“中郎为何专注于这些无用小事?不妨说说,说不定属下可以帮助探查。”
  李素随口说道:“我只是想知道这陈仓谷中是不是溪水一直如此浅少,将来有暇可令士卒挖开河道两侧缓坡,刨去树木土壤,看看山壁岩层。”
  李素上辈子学外交,地理成绩还是很好的,一来地理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说算是理科,但高考分科的时候划到了文科,要记要背的东西也比较多。
  二来么,学外交需要对各种国际河流有非常深刻的了解认识,要知道“自古以来”的情况。所以李素穿越两年,至今还对雅鲁藏布江、伊瓦洛底江、怒江、澜沧江(湄公河)这些河历史轨迹如何、流经外国何处入海如数家珍。
  因为当外交官的人必须活用一切“钻国际条约空子在上游修水利工程”的手腕,在国际法框架内威胁下游邻国、逼迫他们做出让步接受外交讹诈。
  仗着这门课的学习,李素也略懂一些水利方面的地理勘踏经验。只要把河床旁边的泥土挖光,他看一眼山壁的岩石类型就可以看出是沉积岩、页岩;还是玄武岩、花岗岩。
  如果是前者,那就说明这条山谷的谷底之所以这么深,历史上是水流冲刷蚀刻出来的,曾经有河而现在没河。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这里自古就没有河,完全是地壳运动积压在两侧形成山峰、这里天然就是低谷。
  诸葛瑾不知其中地理知识,他只是默默把李素要了解的情况记录了下来,准备到时候回去翻翻典籍,监督士兵挖地考察,帮中郎将把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了。
  ……
  在东狼谷一路探路、地理勘测折腾,二月初三大军终于越过了这一带秦岭谷道的最高点,然后开始走下坡路,初五抵达河池县。
  这是一处方圆几十里的河谷小平原,可以略作歇脚,县城南郊十几里就是西汉水。
  抵达此处之后,关羽暂时担任向导,领兵两千开道,为于夫罗引路,往正西方向、沿着河谷溯西汉水上游而去。
  河池往西八十里就是下辨,从下辨再往西八十里就是武都,武都之北就是祁山大道,可以到天水郡治冀县。
  李素也是亲自在周边勘踏了一番之后,才有了真切的认识:历史上,季汉军队要从汉中北伐,只要不走子午谷而是走西北方向,那么从阳平关到河池之间,是没有岔路的,就一条道。
  到了河池之后,才会分岔,关羽护送于夫罗去沓中养马屯田那条路,就是最容易走的,也就是诸葛亮经常出祁山的。而另一条就是刘备和李素这次的来路。
  于夫罗军的动向,就相当于是“从陈仓往南绕进秦岭山区,到武都后再往北重新绕出来”,这个姿态,战略上也是很有欺骗性的,因为它可以伪装成。
  “皇甫嵩带着汉军主力在陇山渭水河谷中追击韩遂,但韩遂因为堵谷徐徐而退,败而不乱,导致皇甫嵩没有空间迂回展开兵力、包抄韩遂后路”,所以“邀请刘备出奇兵,走秦岭山区绕过陇山,到天水出现在韩遂背后,从背面把韩遂堵在陇山渭水河谷中”。
  这个逻辑有点绕,但当世的将领如果你这样骗他,他至少都是听得懂的。
  正因为如此,这一路过来,刘备军抓住商旅和药农、猎户暂时扣押时,也都言之凿凿告诉他们“我军走这条路是为了偷袭韩遂背后,目的是绕祁山大路去天水”。
  这样万一这些人当众有张鲁的细作、逃脱了,也依然不至于让张鲁立刻警觉。
  李素就是这么阴,连不打算放走的俘虏都要骗,骗人的戏必须做全套。
  这,才叫演技!
  于夫罗被分兵往西佯动后次日,二月初六,李素也带着数百精锐斥候,在赵云的掩护下,准备悄咪咪亲自南下勘测阳平关外的地形。
  刘备也想掌握战局信息,坚持要亲自轻装简从去探视,少不得又带了几位猛将保护,全部人都伪装成商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