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891

  刘备眉头一挑:“越境击贼?会不会犯朝廷忌讳?”
  李素:“当然要请命了,而且不必急于一时,使君身为天下第一个州牧,本就是为了朝廷便宜行事、除恶务尽而设的。对于起源于幽州、逃出州境流窜的贼军,当然有追击之权了。不过要把握好度,一旦乌苏被杀、到时候还是退回辽东,听从朝廷安排为好。”
  太史慈听了,不由心生敬仰,对刘备纳头便拜,感动流涕地说:“慈自十八岁至今,为吏三年,只见地方牧守畏贼如虎,推诿塞责。从未见过主动越境助友军杀贼平叛的忠义长者,府君仁德,实乃慈平生仅见。慈为东莱、北海百姓谢过府君!”
  “诶,子义快快请起,备毕生行事,讲究的就是一个善始善终,乌苏当初是被我和麴义杀败逃窜,只是没想到只有幽州民风彪悍,青、兖民风如此懦弱,竟然让那点小贼重新燎原。唉,当初要是早知如此,哪怕多付出一点代价,备也当联手麴义,合围尽灭乌苏!”
  太史慈公道地解释:“这不能怪府君,青州黄巾如此猖獗,也是本身民怨积累过深,否则光靠乌苏一千胡骑能济得甚事?乌苏不过是点燃薪柴堆的一颗火星罢了。”
  刘备扶起太史慈,略一思索:“如此说来,上午北海管宁、邴原渡海来投,也是因为青州黄巾了?子义刚才说,北海郡贼乱之烈,不亚于东莱。”
  太史慈连忙把他知道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下:“确是如此,只因叛军怕朝廷派兵围剿,全部蜷缩在半岛上,青州东有泰山、蒙山遮蔽,地势复杂,一旦遮蔽叛军泰、蒙,便可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上肆无忌惮。
  朝廷从其他州调遣兵马,也难以快速抵达、出其不意围剿。故而叛军便愈发偏好在半岛上肆虐。府君若肯相助,走海路而去,则东莱、北海都恰好在半岛北岸,与辽东相望,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刘备点点头:“等张纯授首,时机合适,请示周全,我会突然秘密出兵的。到时就以泰山为界,我辽东兵依水师转运之利,清除半岛北岸东莱、北海的黄巾,但不可妄言深入内地。至于泰山郡以西,交给朝廷大军吧。”
  这个话题便就此打住,刘备随后就拉着李素、太史慈一起,跟关羽商量下一步如何攻取面前的辽隧城。
  太史慈也知道拿下了辽隧、襄平,回去救东莱父老才有希望,所以也非常卖力。
  他之前只是一个人单身畏罪潜逃至此,所以家中母亲还在东莱老家居住。而如今孔融也还没当上北海太守,所以太史慈家里根本没人关照,他当然希望帮刘备尽快彻底打下辽东,借着刘备的兵回去救家人。
第一百二十二章
渣男级别的上中下策
  刘备在辽隧城下整顿、训练了大约半个月,一直到五月中旬,总算做好了战役准备。
  随着手下兵力扩充到两万、而且日夜操练、修整兵器,刘备阵营的钱粮消耗速度也是非常惊人。
  年初刚买完护乌桓校尉、辽东相和侯爵时,刘备手头的公款大约还有三四亿。而这一万新军扩充下来,加上屯田和以工代赈,哪怕有卖马做补贴,到五月中的时候,余钱也缩水到了两个亿。
  两亿钱,理论上也就大约够一支五千骑兵、一万五千步兵的部队,一年左右的军费。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辽东各地的赋税和屯田收入,明年年中的时候,刘备就会因为养兵而穷到破产。
  从这个角度说,辽东这地方确实容易招募到体格健硕的壮士,也容易弄到马,但人口实在太少,物产也实在太穷了。如果没有以战养战,划地自守的话经济循环很快就会崩溃。
  这是很容易算清楚的账,30万人口,折算成15万完全纳税人口,每人每年4石,才60万石军粮的财政收入。就算其中十万人屯田,剥削比例再高一点,每年官府总收入100多万石粮食吧。
  养两万脱产常备军绝对是非常辛苦的。
  除非把士兵都派去开垦军屯,大部分精力花在种田自给自足上,但那样部队的专业性和战斗力又会有所下降,就不是精兵路线了。
  刘备也知道就目前的财政状况,再准备下去不是办法。而且绝对不能让张纯再拖到获得今年秋天辽河平原的秋收收成,不然就太被动了。
  所以,五月必须开始决战了,要争取八月之前彻底结束战斗,别耽误秋收收税。
  ……
  五月十二,辽隧城下的辽河三叉口地带。
  刘备亲自带着一万余兵马,夹河列开阵势,依礼先向张纯叛军挑战。
  不过,这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因为张纯军根本不肯应战——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大约是难峭王刚刚大败、而昌黎县还没被汉军收复之前,就开始在辽隧城外、沿着辽河北岸挖掘长堑、并且把挖堑挖出来的土,就地在堑壕背后堆筑成土墙。
  足足筑了十几里的简易土墙。
  都摆出这副架势了,当然不肯跟刘备正面决战。
  而事实上,这一手与几十年后公孙渊防司马懿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并非完全一样。核心思想都是打“切断进攻方水路粮道”的主意。
  “这十几里的堑壕、土墙,到底图个什么?这种土墙筑在城外,只要迂回就能绕过吧?”刘备并不想拿自己部队的人命冒险,所以都没直接试探性进攻,而是先问问随军的谋士,希望不用付出代价就大致猜透敌军的部署。
  随军的鲁肃深谙后勤补给之道,他观察了一会儿后,就率先建议:
  “辽河中游水位已浅,此处分叉后,各条支流的水位更是一下子浅了好几成。糜郡丞的河海两用沙船,无法在辽隧以上的分叉支流中航行。所以如今海路运来的军粮,都是运到大营囤积起来。
  将来进攻辽隧和襄平,还要用小船转运到前线。而辽东各县就地征集的小船,远不如糜家船只坚固,也并无船楼、板舱可以遮蔽箭矢。敌军在北岸筑起长堑,土墙后埋伏弓弩手,便足以压制河面,使我不得迂回运粮绕过此处、直接攻击辽河平原纵深诸县。”
  如果绕路直接偷家,部队过得去,粮草却过不去。
  古代作战运粮并不是很多古装剧里演的那样,靠牛车驴车为主——牛车驴车就相当于古代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只是从码头出来后到大营那段距离,才靠牛车。
  要是几百里路都用牛车,那无异于当代快递公司放弃高速大货车、直接用快递小哥的小电驴驱车数百里送快递一样浪费。
  不然的话,曹孙之间历次战役,也就不会再纠结于寿春、濡须口、合肥这几个战略要点了。正是因为这几个点控制了淮河水系进入长江水系的河流交汇点,所以不打下来就没法水路运粮、没法继续进兵。
  刘备琢磨了一下鲁肃看到的问题,转向李素又问道:“子敬所虑,伯雅可有解法?”
  李素也不敢托大,认真想了想:“倒是有些想法,但不保证奏效,只能说是一试,如果敌军不中计,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刘备:“说来听听。”
  李素:“上策么,便是让子龙领数千骑兵,随军带足七八天的干粮,往辽水东边的支流溯流而上数十里,假装切断辽隧敌军与襄平敌军的联系。
  甚至营造出‘我军主力放弃水路运粮、愿意承受陆路以牛车运粮二百里的损耗,直扑襄平攻城’的姿态,逼着辽隧堑墙防御体系内的敌军追击我们,从而逼敌野战。此策的好处是随时可以试试,不成功无非也就让子龙白跑一趟,别的没有任何损失。”
  刘备刚听到这儿,立刻拍板:“好计,虽然敌军不一定中计,但也没什么耗费,让子龙立刻准备一下,今日便作出迂回佯攻的姿态。”
  不管敌人相不相信赵云要偷家,先演一演再说。
  这也是对付敌军分兵囤驻两处时,最容易想到的。围点打援嘛,假装威胁兵力弱的那个重要据点,引诱兵力强的去救。
  李素这个上策,其实也是直接抄了司马懿灭公孙渊时的办法。如果张纯的智力值比公孙渊高,那就多半没搞头了。
  “再说中策。”吩咐完之后,刘备回头继续问李素。
  李素:“如果上策演完后,敌人无动于衷,那就只好将计就计,真的分兵去迂回襄平、甚至试探性攻城。攻城的强度不重要,关键是要确保断绝襄平与辽隧这边的内外消息,只让辽隧敌军知道我们在攻襄平,却不知道我们攻得有多激烈、到底投入了多少人。
  如此一来,假以时日,辽隧这边的敌军肯定会沉不住气。就算他们不敢直接放弃辽隧回救襄平,至少会伺机渡河到南岸、截断我们通过陆路给襄平围城前线运粮的粮道。
  这时就要考验我军欺骗部署的能力了,只要能让他们误以为我们留在辽隧这边的预备兵力和粮队护卫不足,他们就会大胆出来劫粮。
  此策与上策相比,成功率更高些,坏处则是万一失败,比如演得过了,救援运粮队的兵力打不过敌军劫粮队,那么我军必然会蒙受损失,粮草也会大批被烧甚至被劫。”
  上策是成功率低,但失败了没损失,等于空头下注。
  中策是成功率高,失败了也有损失。
  敌军来劫粮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襄平就等于后世的辽阳市区,所以从辽隧往襄平陆路运粮的道路其实迂回空间不大,基本上也就离开辽河最多十几里。
  因为再往西南方向,就是后世的鞍山山区了,这个时代的牛车走山地加沼泽运粮,几乎是找死。汉军陆路运也只能沿着辽河河谷平原走,全程路线非常狭长。
  刘备摸摸胡子:“下策呢?”
  李素两手一摊:“下策……就只能分兵迂回渡河,然后绕回来,从前后两方向围攻辽隧堑墙工事。不管怎么说,这也比只从南岸强渡河流、再仰攻堑墙胜率高些,所以勉强算是一个策吧。彻底歼灭辽隧敌军后,再稳扎稳打攻打贼巢襄平。”
  听完后,刘备叹道:“伯雅这上中下策倒是好,互不冲突,可以一条条试过来,越上越赚,不成也大不了退求其次。”
  对于这个夸奖,李素笑而不语。
  可能这也是他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思维习惯了吧。他做计策,从来不是跟其他汉朝谋士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是沿着“先从万一骗到后收益最高的计策开始排列”,然后如同现代参谋部做作战计划一样,一步步往后退。
  “如果条件不满足,下一步怎么办”。
  这样看起来就比其他汉朝的谋士有条理多了,每每未虑胜先虑败。
  不像其他谋士想出来的上中下,都是选了其中一条,另外两条就作废了,不可能先后使用。
  这就好比庞统和郭嘉的计谋,是让主公“你选吧,这儿有三个美女,一个比一个漂亮,也一个比一个难追,你选要追哪个”。
  而李素则是“小孩子才先做选择,成年人都是主公你先追最漂亮的追追看,我有办法保密不让相对丑的那两个知道你追过最美那个了。这样万一最美的追不到,你还能追次丑的,不至于让次丑的直接吃醋翻脸”。
  享受过了李素这样的“成年人全都要”的渣男服务,可以鸟枪法都追一追,谁还耐烦做小孩子的选择呀?
  ……
  既然刘备都决定了按上中下挨个儿试过来,赵云也只好不辞辛劳了。
  军议次日,大军主力照例在辽隧工事正面摇旗呐喊鼓噪,假装要强攻、还互相放箭消耗。而赵云已经带了五千骑兵中的三千人,装出一副绕路偷家的姿态,还一路截杀了敌军好几拨打探军情的使者。
  赵云勤勤恳恳按照李素的计划演了几天,然而,看起来张纯的智力值似乎比后世的公孙渊要高,他们根本不相信这种轻兵迂回能偷到家,所以不为所动,两处据点都龟缩固守不出,完全不担心另一处被赵云偷家失守。
  刘备也不气馁,上策本来就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彩票,没中奖也没什么好惋惜的,继续中策呗。
第一百二十三章
终于忍不住了
  对于“上策没有奏效”这个结果,刘备阵营上上下下都显得很宽容。
  刘备一句都没提“这个上策怎么不靠谱”之类的怨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8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